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NH3AlH3与HF,HCl,HBr,H2O和CH3OH形成的双氢键Al-H…H-X(X=F,Cl,Br,O).计算结果表明,在所有体系中,双氢键的形成使得AlH和HX键增长,伸缩振动频率红移.分子间超共轭σ(AlH)→σ*(XH)导致了XH键的红移.AlH键红移由两个因素造成:AlH键发生负的重极化与负的重杂化;分子间超共轭导致σ(AlH)成键轨道电子密度减小.
Abstract:
The dihydrogen bonds Al-H…H-X(X=F, Cl, Br, O) of NH3AlH3 with HF, HCl, HBr,H2O and CH3OH are theoretically studied with quantum chemistry ab initio calc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dihydrogen H-bonds leads to red shifts of AlH and XH bonds in all the above systems. The red shifts of XH bonds are caused by the intermolecular hyperconjugation σ(AlH) →σ* (XH);the red shifts of AlH bonds are caused by two factors: negative replorization and negative rehybridization;and decrease of occupancy on σ(AlH) are caused by the intermolecular hyperconjugation σ(BH)→σ*(XH).  相似文献   

2.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对H2O和H2S与卤素分子(X—Y)形成的卤键O/S…X—Y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卤键的形成导致X—Y键长增大与伸缩振动频率红移;电子密度拓扑(AIM)分析表明,复合物中的卤键为闭壳层相互作用;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卤键O/S…X—Y形成时,强的分子间超共轭n(O/S)→σ*(X—Y)引起的电荷转移是X—Y键伸缩振动频率红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经希夫碱缩合反应,制得水杨醛亚胺配体(1),其Na盐分别与TiCl4和CpTi-Cl3反应合成了新型希夫碱钛配合物{3,5-di-Br-2-(O)C6H2CHN[2(O)C6H4]}TiCl2(2);{3,5-di-Br-2-(O)C6H2CHN[2(O)C6H4]}[TiCl(C5H5)](3).以GC-MS,1HNMR和元素分析对中间产物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Al(i-Bu)3为助催化剂,详细考察了聚合时间、温度、Al/Cat和MMA/Cat的摩尔比对催化MMA本体聚合的影响.两个催化体系的聚合转化率均可以达到62%左右.2/Al(i-Bu)3(A)催化体系在聚合条件MMA/Cat(摩尔比)=2 000,Al/Cat(摩尔比)=20,T=60℃,t=15 h下,Mη可以达到3.6×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2.14;3/Al(i-Bu)3(B)催化体系在相同聚合条件下,Mη可以达到4.3×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2.4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B两个催化体系所得的PMMA的间同含量分别为85%和86%左右.  相似文献   

4.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复合物C5H5N…CHX3(X=F,Cl,Br,I)分子间C—H…N和C—H…π氢键.研究表明,在MP2/SDD水平下,分子间C—H…N氢键的形成均使CHX3分子中C—H键伸长,伸缩振动频率减小,形成红移氢键;分子间C—H…π氢键的形成均使CHX3分子中C—H键收缩,伸缩振动频率增大,形成蓝移氢键.振动光谱分析表明,不能根据质子供体分子CHX3的固有偶极矩对C—H键长的导数来判断红移氢键和蓝移氢键.NBO分析表明,超共轭效应占优势,因此形成C—H…N红移氢键;重杂化效应占优势,因此形成C—H…π蓝移氢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1++G(2d,2p)//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乙醇-水分子团簇ethanol-(water)n(n=1~3)进行研究,对优化计算得到的各种稳定构型的结合能及结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乙醇-水异二聚体,水分子作为质子给体而乙醇分子作为质子受体的结构是最稳定的;对于乙醇-水异三聚体和异四聚体,每个分子即作为质子给体又作为质子受体的乙醇-水环状团簇构型最稳定;随着n值的增大,稳定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12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1 2个玉米自交系配成的 3 5个组合 ,研究了籽粒产量等 1 2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是 1 85 M、2 1 2 B和 2 62 M以及杂 N.5 H.1 3 .4H— 1 B3和 92 1 2 1 1。特殊配合力高的是 2 62 0 S× 2 1 2 B.3 B× 5 H— 1 A1 . 1 85 M× 5 H— 1 1 3 .92 1 2 1 1× 5 H— 1 1 3 .3 B×H3— 1 A、杂 N× 5 H— 1 1 3和 2 62 M× 4H— 1 B3。出籽率等 7个性状受加性基因效应的作用大。产量是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均等。在玉米育种上对果穗行数等 8个性状应早代选择 ,而对籽粒产量等 4个性状宜进行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7.
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与甲基丙烯酸分子识别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勇慧  姚立成  王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283-8286
在B3LYP/6-311++G(d,p)水平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甲基丙烯酸与槲皮素分子间结合能为-21.09 kJ/mol;采用自然键轨道理论与电子拓扑研究分析了分子间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框架下平面波超软赝势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γ-Ca_3N_2晶体在0~115GPa高压下的结构、电子和光学性质.晶体中两种不同类型的Ca—N键长随压强的变化表明八面体的Ca—N键长比十二面体的键长有轻微的压缩.随着压强增大,价带向高能区移动,而导带向低能扩展,晶体的带隙变窄.基于Mulliken布局分析,γ-Ca_3N_2晶体随着压强增大,共价性增强.同时,在高压下晶体的吸收光谱显示出红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Bi2Sr2CuO6超导性与其价键结构间的关系。使用复杂晶体化学键理论,计算了Bi2Sr2CuO6超导体中的不同相结构的价键参数,通过比较不同相结构中的共价性关系,确定了此超导体中的超导成分为Bi3+Bi2+Sr2Cu3+O6,同时指出只有当Bi3+Bi2+Sr2Cu3+O6的含量≥61.6%时,Bi2Sr2CuO6具有超导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4-氨基-1,2,4-三唑阳离子(AT)和2,4,6-三硝基苯酚阴离子(PA)形成的氢键二聚体进行理论计算研究.计算得到4种稳定结构的氢键复合物及最稳定异构体D1的振动频率、电子吸收光谱与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氢键复合物中存在较强的N—H…O与C—H…O红移氢键.经过基组重叠误差和零点振动能校正后,D1的氢键相互作用能为-30.71kJ/mol.热力学计算显示,在298.15K和标准状态下,D1气态氢键复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是放热、熵减小的非自发过程,但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D1分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分别为98.7,474.4kJ/mol.  相似文献   

11.
采用Gaussian09程序,运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3df,3pd)基组水平下,对As2、AsH与As2H分子的结构进行优化和频率计算,得到了它的平衡几何构型和力常数,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接近。As2H(X2A′)分子的最稳定结构为三角形的Cs结构,离解能是8.9 eV。在AsH(X3∑-)和As2(X1∑g+)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基础上,并采用多体项展式理论导出了基态As2H(X2A′)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其等值势能图准确再现了基态As2H(X2A′)分子的结构特征及势阱深度与位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B2-Ti50(Al50-xCrx),x=6.25,9.375,12.5,18.75,25晶体的能量、电子结构和弹性常数,并通过合金形成热、结合能、Born稳定性判据、Cauchy压力参数(C12-C44)和B/C44比值,表征和评判了Cr原子数分数对B2型Ti Al-Cr合金相稳定性、强度与韧脆化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r原子数分数大于9.0%时,B2-Ti50(Al50-xCrx)相才能稳定存在,且稳定性随Cr原子数分数增加而升高;同时,随Cr原子数分数增加,合金的体积模最B,剪切模量G和弹性模量E也增大;当Cr原子数分数大于12.5%时,其韧化效果变好.通过电子态密度和价电子密度分布图的比较与分析,初步解释了Cr原子数分数对B2-Ti50(Al50-xCrx)相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强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酸性土壤施用石灰提高作物产量的整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施用石灰是改良土壤酸度获得作物增产的传统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整合分析石灰增加作物产量的效应和原因,对科学合理施用石灰维持作物高产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有关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文献数据,建立土壤p H和作物产量/生物量数据库。分析土壤初始p H(3.1—6.6)、作物类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石灰施入量(750、750—1 500、1 500—3 000、3 000—6 000、6 000 kg·hm-2)和石灰类型(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粉)下,作物的增产率。【结果】与不施石灰相比,酸性土壤上施用石灰可提高作物产量,增产幅度为2%—255%,粮食类作物和经济类作物增产率分别为42%和47%,其中粮食类作物增产率大小排序:玉米(149%)高粱(142%)麦类(55%)豆类(32%)水稻(4%)薯类(2%),经济类作物增产率排序:蔬菜(255%)牧草(89%)油菜(26%)水果(23%)烟草(7%)。施用石灰作物增产率随土壤初始p H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当p H为4.3时,增产效果最好,达99%;p H 5.8以上出现减产。在常见土壤酸性范围(p H 4.5—5.5),石灰用量以3 000—6 000 kg·hm-2最佳,增产率达55%—173%。熟石灰的增产效果(100%)要优于生石灰(32%)和石灰石粉(64%)。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 H和交换性钙含量、降低交换性铝含量,是作物增产的主要原因,且当交换性钙为6.2 cmol·kg~(-1)时增产率最大,也证实改良土壤酸度时需要中等石灰用量。【结论】酸性土壤添加石灰对蔬菜和玉米的增产效果最好,并优先选用熟石灰。石灰用量以3 000—6 000 kg·hm-2为宜,在p H大于5.8时不宜施用,即酸性土壤改良目标值为p H 5.8。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在广义梯度近似和局域密度近似下,计算了立方尖晶石C3N4的体变模量,切变模量和维氏硬度.结果表明:维氏硬度相对于体变模量和切变模量能更好地描述立方尖晶石C3N4的硬度,C3N4的维氏硬度约为72 GPa,且有较高的电子密度,较短的键长和较大的共价性.  相似文献   

15.
真红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与其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真红树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以常见真红树林树种为研究对象,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叶片细胞间CO2浓度(Ci)、叶面温度(Tl)、叶面水气压亏缺(Vpdl)、蒸腾速率(Tr)等指标。结果表明:1)白骨壤、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的Pn日变化呈"双峰"趋势,秋茄的接近"双峰",红海榄为"单峰";2)以Gs(X1)、Ci(X2)、Tr(X3)、Vpdl(X4)、PAR(X5)、Tl(X6)与Pn(Y)进行多元逐步分析得最优回归方程,白骨壤:Y=4.419+0.07 X5-6.429 X4+0.813 X6-0.064 X2+0.668 X3(R=0.969**),红海榄:Y=-8.035+32.787 X1-0.053 X2-3.503 X4+0.945 X6(R=0.963**),木榄:Y=13.528+40.28 X1-0.045 X2(R=0.938**),秋茄:Y=21.211-0.055 X2+18.951 X1+0.001 X5(R=0.975**),桐花树:Y=63.637-0.448 X1-0.053 X2+1.995 X3+1.770 X4+0.001 X5-1.461 X6(R=0.990**),无瓣海桑:Y=27.368-0.067 X2+20.081 X1(R=0.985**);3)白骨壤的Pn与Ci和PAR相关关系最强,其中与Ci是负相关关系,与PAR是正相关关系。红海榄、木榄和无瓣海桑的Gs和Ci对Pn的影响最大,分别是正相关和负相关。秋茄Ci与Pn的相关关系最强,为负相关。桐花树Ci、Tr及Tl与其Pn的偏相关显著性水平高。  相似文献   

16.
铝胁迫与小麦叶片的内肽酶活性及活性氧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内自然光下小麦种子培养实验 ,研究了Al3 胁迫下和H2O2 处理时小麦幼苗叶片中的内肽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Al3 的胁迫和H2O2 处理均使小麦幼苗叶片中的内肽酶活性升高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Al3 的胁迫下 ,H 2O2 的清除剂ASA(抗坏血酸 )的加入使内肽酶活性明显下降 ,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明显增加。Al3 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中的内肽酶活性升高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产生了活性氧—H2O2。  相似文献   

17.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珙桐6个种群和光叶珙桐1个种群共117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2条引物对117份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扩增位点199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77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88.94%,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78 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8 7.种群水平的多态性相对较低,多态百分率在35.18%~48.74%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26 0~0.179 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88 1~0.265 1.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74 5,表明有47.4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2.55%,种群间基因流(Nm)为0.553 7.Mantel检测显示,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模拟, 探讨了甲烷(CH4)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热解到乙炔(C2H2)的过程. 结果表明, 高温低压有利于该转化过程. 热解的最佳温度是1800K, 最优压强是70~80kPa. 在高温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观察到: C2H2的主要形成源自C2H3的解离脱氢和C3H5的C—C键断裂, 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突破烟叶分级技术能力提升的瓶颈。[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单叶快速定级的等级错误率及错误去向进行量化分析。[结果]等级错误率以B1L最高,达到79.6%,其次为等级X1F(66.2%)、B1F(63.9%)、X1L(62.1%)和C4L(60.2%)。等级X2F、X2L,B2L和C4L的错误去向分别为C3F(8.1%)、C3L(9.3%)、C2F(10.8%)和X2L(15.9%),属于部位易错等级;等级X3L和X4L的错误去向分别为X3F(12.1%)和X4F(19.6%),属于颜色易错等级。其中,等级B3F与B4F、B3L与B4L、C2F与C3F、C2L与C3L、X3F与X4F、B2K与B3K、GY1与GY2这7组等级互为易错,属于易混淆等级。[结论]该研究可为找准单叶快速定级疑难点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正> 1. Quercus aliena B1. var. pekingensis Schott. f. alticupuliformis (Liouet S. X. Li)H. W. Jen et L. M. Wang comb. nov.—Q. aliena B1. var. jeholensis Liou et S. X. Li in F1. Lign. N. -E.Chin. 219. 1955. —Q. aliena B1. var. alticupuliformis H. W. Jen et L. M.Wang in Bull. Bot. Res. 4 (4):197. f. 3. 1984.2. Quercus serrata Thunb. var. tomentosa (B. C. Ding et T. B. Chao)Y. C. Hsu et H. W. Jen comb. nov.—Q. glandulifera B1. var. tomentosa B. C. Ding et T. B. Chao F1.Honan 《河南植物志》 1:248. 1981.3. Quercus senescens Hand. -Mazz. var. muliensis (Hu)Y. C. Hsu etH. W. Jen comb. 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