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区 118万 km2 土地有 30 .6%是沙漠化土地 ,每年还在以 80 3.3km2 的速度扩展着。近年来沙尘暴频频发生 ,其次数之多、强度之大、危害之重 ,实属历史上罕见。沙尘暴的出现正是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的警报。本文阐述我区土地沙漠化现状、形成机理的目的是进而研讨防治措施和途径 ,在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中发挥科技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武威盆地沙漠化成因及整治途径探讨表明:1.破坏植被和水源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潜在原因;2.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急剧下降,是造成盆地生态环境恶化和土地沙漠化的根本原因,3.人口过速增长和牲畜头数成倍增加是沙漠化发展的内在原因;4.沙漠扩张,沙线东进南移是导致盆地沙漠化的直接原因。整治途径是:1.保护森林,开源节流,合理用水,2.加速盆地防护林体系建设;3.加强植被建设,保护好沙地现有植被。  相似文献   

3.
愿乞大漠添绿意——访著名沙漠学家杨根生、董光荣本刊记者王晓雷编者按:沙漠化土地的不断扩大,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频繁发生,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如何防治沙尘暴,防灾、减灾,有效...  相似文献   

4.
若尔盖县沙漠化、潜在沙漠化土地继续扩大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冯凉(四川省营林调查队)由于自然因素影响,人为活动破坏了植被和地表结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导致若尔盖县沙漠化、潜在沙漠化土地继续扩大。为给子孙后代造福,草地资源应持续利用.有效地防沙治沙已成燃眉之...  相似文献   

5.
沙尘暴成因及防治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华北是沙尘暴多发地区,一旦形成沙尘暴,其来势凶猛、影响范围广,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类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成为最具危害的自然灾害之一。据资料统计,沙尘暴频繁发生与土地沙漠化不断加重、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防治沙漠化、减少沙尘暴的形成已成为这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项目概况 甘肃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利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通过采用植树造林、工程治沙、天然植被封护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治理沙漠化土地72803.6公顷,增加项目区林草植被,有效遏制沙漠化扩延,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2013,(17):F0002-F0002,I0001-I0005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浑善达克沙地横贯东西。20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加剧,导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频发,2000年沙尘暴日数达到26次,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勒泰地区,属典型的干旱荒漠绿洲农业生态区,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潜在和明显的生态危机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由于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地区,畜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草场和适宜的生态环境来支撑,生态环境建设对阿勒泰畜牧业发展,对实现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都至关重要。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阿勒泰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4.15万平方公里,占到了全地区总面积的1/3。由于沙漠化不断扩展,风沙破坏耕地、草场和林地的现…  相似文献   

9.
林业重点工程在开鲁县的实施,使开鲁县在遏制土地沙漠化,改变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了可喜成绩。文章就最新资源数据分析了开鲁县林业建设现状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宋霞 《内蒙古林业》2002,(1):17-17,16
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针对以治理土地沙漠化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分析和研究浑善达克沙地的自然条件和土地现状特征,提出了治理对策。 一、浑善达克沙地的自然条件状况 1.土壤 浑善达克沙地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其次为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的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棣 《防护林科技》2002,(1):12-13,38
通过多年的观测与实验结果 ,黑龙江省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开发综合试验区的改造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具体表现为 :①降低风速 ,抑制风沙活动 ,延缓荒漠化进程 ;②减轻土壤风蚀量 ,减少空中含沙量 ;③恢复和提高风沙化土地生产力 ;④改善沙区小气候 ,实现沙区生态环境的好转。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沙地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呼伦贝尔沙地的TM卫片进行解译分析 ,同时利用GIS技术对土地沙漠化 10a来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 ,结果表明沙地沙漠化土地面积从 1987年的 5 96 3km2 ,发展到 1997年的 876 3km2 ,10a来增加了 2 80 0km2 ,土地沙漠化总体上处于迅速扩展之中。主要是在丰富沙源和干旱、多风的自然条件下 ,人为的过牧、垦殖和滥砍滥伐等不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的结果。呼伦贝尔沙地地处高纬度地区 ,低温、干旱和多风等不利的自然条件不利于沙漠化的逆转 ,特别是厚达 90 0m的沙层 ,为沙漠化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沙地一旦沙漠化后果难以想象 ,治理和恢复的难度相当大。因此 ,呼伦贝尔沙地沙漠化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应减轻人类对草原的压力 ,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草地资源 ,迅速治理和恢复草原的生态环境 ,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沙化土地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变化都有指示意义,为了定期掌握本省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为国家和本省制定防沙治沙与防治荒漠化的政策和长远发展规划,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在现状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统计各类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监测方法。与1994年、1999年、2004年、2009年连续四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从最近20年5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看,在1999年之前的5年沙化土地是发展的,年均速率达到了2.7%,是有监测数据以来沙化土地发展速度最快的。在其之后的15年保持持续逆转的态势,逆转速率在0.25%~2.3%之间,逆转速度逐步减缓,小有起伏。同时尽管沙化土地总体在逆转,但局部地段仍在扩大,而且沙化土地面积占到区域陆地面积21.4%,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2.6%,而露沙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较大,比例较高,沙化土地的逆转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可逆性高。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沙化土地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省第三次沙化土地监测,全省现有沙化土地面积646 275.3hm2,分布在郑州、开封等10个省辖市44个县(市、区)。分析了沙化土地的类型、沙化程度、利用现状、林地现状、动态变化等情况。总结了沙化土地治理的经验,指出了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河南省四次沙化土地监测数据,从沙化土地面积、沙化土地类型以及沙区林地面积对河南省沙区沙化土地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沙化土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沙化土地类型以沙化耕地为主,沙区林地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河南省沙区面积正向着可逆的方向发展,但尚有一小部分流动和半固定沙地(丘)需要治理。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广东省2004年和2009年两期的沙化土地监测数据,根据沙化土地的面积、土地类型、沙化程度、利用类型及沙化植被盖度,对沙化土地变化进行动态分析,评价广东省近5年的治沙成效,指出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防治区划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波  李晓松  刘文  杨晓晖  卢琦 《林业科学》2006,42(10):65-70
对京津风沙源工程区沙漠化影响因素和沙漠化土地分布进行分析,提出制定沙漠化防治区划的原则,并对该地区进行沙漠化防治分区,提出不同区域的沙漠化防治战略对策.根据气候分区、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地貌类型以及沙漠化土地分布情况,将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划分为6个治理区,即乌兰察布高原退化草原治理区、锡林郭勒高原北部退化草原治理区、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治理区、科尔沁沙地西缘沙化治理区、坝上高原-雁北高原风蚀、水蚀治理区和燕山山地水蚀治理区.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沙化治理现状及治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北共有沙化土地82.19万hm2,2007~2010年共计投入资金7 000万元,建设沙化治理示范区8 040 hm2.文章以最新沙化监测数据为基础,总结出一套适合川西北的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露沙地治理模式,针对不同的沙地类型选择了封育、种草、植灌、沙障等模式.结合川西北沙区分布的流域、地形地貌、沙化成因、气候等因素,遵循地域连贯性原则进行了治理区划,划分出黄河水系白河、黑河流域重点沙化治理区、长江水系雅砻江流域重点沙化治理区以及长江水系大渡河流域、长江水系岷江流域、长江水系雅砻江流域一般沙化治理区,并提出了各治理区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的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化是北京市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制约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北京土地沙化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成因对保障北京市的生态安全和改善其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利用2007年4月SPOT5卫星的多光谱和全色影像,结合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这3种辅助数据,进行沙化信息提取。根据所提取的信息,分析北京山前平原区土地沙化现状和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水文等多元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数据对其沙化成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研究区的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3条河流沿岸,康庄、南口地区以及怀柔、密云大沙河地区;沙地类型主要是固定沙地,以轻度和中度沙化为主;2007年与1999年、2004年北京沙化土地数据相比,沙化土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表明北京市防沙治沙工作卓有成效,前景乐观,但局部依然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防沙治沙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西藏沙化动态及其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西藏沙化面积为216842.7km^2其中重度以上的沙化面积占总沙化面积的91.53%;沙化类型以戈壁占绝对优势:草地、未利用地是主要的沙化土地利用类型。全区沙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沙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加剧,但拉萨、山南等地沙化土地有所减少。西藏土地沙化变化是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