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杉木、柳杉混交林的营造技术及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柳杉混交林能够形成稳定协调的林分结构,能改善林分小气候;16年生的杉木、柳杉混交林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比杉木纯林高27.5~50.4%,比柳杉纯林高15.5~36.3%;杉木、柳杉混交可以改造杉木低产林,扩大杉木的栽植范围,具有比纯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培育福建柏大径材的最优混交模式,对安溪竹园国有林场40年生福建柏不同的行间混交林(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比例为3∶1∶1)、福建柏×柳杉(5∶4)、福建柏×火力楠(2∶1)、福建柏×木荷(3∶2),福建柏纯林(对照组)的生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单株材积量大小排序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0.2702 m~3·株~(-1))>福建柏×柳杉混交林(0.2620 m~3·株~(-1))>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0.2125 m~3·株~(-1))>福建柏纯林(0.1986 m~3·株~(-1))>福建柏×木荷混交林(0.1196 m~3·株~(-1));木材总蓄积量大小排序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混交林(336.19 m~3·hm~(-2))>福建柏×火力楠混交林(261.73 m~3·hm~(-2))>福建柏×柳杉混交林(241.84 m~3·hm~(-2))>福建柏纯林(192.77 m~3·hm~(-2))>福建柏×木荷混交林(128.37 m~3·hm~(-2))。综合比较分析,初步得出福建柏×杉木×马尾松为最优混交模式,与福建柏纯林相比,其福建柏单株平均胸径、树高、材积分别提高13.32%、20.58%、36.05%,林分总蓄积量增加74.40%。  相似文献   

3.
混交林能改善林内的各种生态因子,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林木生长。在我省马尾松分布在高温、干热、土壤贫瘠的浅丘和深丘地区,进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营造试验;同时调查观测该区内马尾松天然下种形成的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并与该区的杉木纯林进行对比分析。杉木、马尾松人工混交林3—5年郁闭,林内直射光比杉木小13.1—27.3%,夏季高温季节气温比杉木纯林低2.2—2.4℃,湿度大5.0—10.0%。混交林内每年单位面积上的枯枝落叶量比杉木纯林高1—2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大13.7—17.3%,孔隙度大5.0—7.4%,速效性氮高0.47—2.27毫克/100克,磷高0.59—0.60PPM,钾高2.28—3.78毫克/100克。混交林分比纯林提早1—2年郁闭,间伐期可提前3—4年。第一次间伐,每亩可出小径材0.3—0.5立方米。20年生的混交林分比杉木纯林每亩蓄积量大1.1—1.3倍,且大径材占42.3%,杉木纯林仅占14.5%。 试验和实地调查结果均证明,营造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不仅促进了杉木的速生,而且改善林地的生态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和蔓延,对扩大我省杉木的栽植范围,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为我省混交林的营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 针对东部沿海风力大的特点,福建省霞浦县杨梅岭林场,用柳杉作伴生树种与杉木混交获得成功。并于1979年8月对该场的杉木、柳杉混交林和杉木纯林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混交林概况杨梅岭林场现有杉木、柳杉混交林2,000多亩。该场1960年开始种植杉木,由于风的危  相似文献   

5.
在3年生的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纯林中 ,对不同林地的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纯林的林木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3年生的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树冠 ,分别比青钱柳、杉木纯林的林木生长量平均树高大4.2% 、19.0% ,胸径粗6.9% 、10.7% ,冠幅大11.8% 、18.8% .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文成县石垟林场的柳杉与杉木混交林,林分结构稳定;每公顷蓄积量,28年生以上的混交林比杉木纯林增产39.7—100.2米~3,比柳杉纯林平均增产10.4米~3;增强了林分的抗灾害性天气和虫害能力。  相似文献   

7.
杉木柳杉混交效益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杉木在我区生长很不理想,为探索我区杉木进行的科学育林途径,对在我区生长的杉木柳杉混交林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将混交林中的杉木、柳杉与相应的杉木、柳杉纯林进行比较,其总平均生长量存在差异,但不显著,从生长势上相比较,杉木柳杉混产林的好于相应的纯林,通过科学培育,混交林中的杉木可望培育成中径材  相似文献   

8.
闽北林区是福建省最为主要的林区,为探寻适宜的人工林造林方式,以建瓯南雅杉溪村18a生的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木荷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木荷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这7种人工林林地中杉木、马尾松和木荷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状况好于其他6种类型人工林中杉木的生长状况,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中,马尾松和木荷的生长状况较其他6种类型林地要好。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运用青钱柳育苗繁殖栽培技术,采种育苗繁殖,培育青钱柳一年生苗木在杉木采伐迹地造林,杉木萌芽后,形成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经过8a的经营管理,青钱柳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量,比青钱柳纯林林分生长量增加很多。经调查分析显示:混交林造林后的林木生长保留株树、树高、胸径、树冠、单株材积、郁闭度,分别大于青钱柳纯林造林后的林木生长保留株树多0.40%、树高大8.12%、胸径粗11.97%、树冠10.26%、郁闭度12.5%,单株材积大25%、蓄积量多23%。这表明了青钱柳杉木混交林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杉木马尾松木荷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火灾隐患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比较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潜在火灾危险,本文通过对1982年营造的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以及这3个树种组成的4种混交林的可燃物负荷量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测定,并对这7种林分的潜在能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7种林分的火灾潜在危险由大到小依次为:马尾松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杉木木荷混交林、木荷纯林。针叶树种构成的混交林并不能降低火灾的潜在危险,针阀混交林的火灾潜在危险小于针叶纯林。同时还看到,防火林带的防火效应毕竟有限,只有通过营造针阔混交林,提高整个林分的抗火性,才能真正减轻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省洋口林场开展杉木与乐东拟单性木兰混交林研究,从生长量、蓄积量、林分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分析了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带状混交林(5∶5和6∶4)中杉木生长较杉木纯林迅速,混交林植被发育繁茂,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孔隙度大,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高于杉木纯林。杉木与乐东拟单性木兰带状混交可减缓杉木纯林地力衰退,为杉木林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桐栗、桐竹、桐杉 3种不同泡桐混交模式中泡桐的生长量调查和经济效益分析 ,得出桐栗混交模式优于桐竹混交模式 ,桐竹混交模式又优于桐杉混交模式的结论 ,文中在分析其混交效果的基础上 ,总结了 3种混交模式的关键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3.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效益与营造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16年生和11年生的调查表明: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每公顷蓄积量大于杉木纯林的48%~51%,且能改善立地条件,抑制杉木等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增强林分抗寒冻、抗高温、抗风等能力,并能抑制森林火灾,具隔离火灾蔓延等生态作用,是经济、生态效益兼得的混交形式,可在闽西等较低海拔山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不同更新方式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就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4种更新方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工柳杉林、人工杉檫混交林、人促更新林到天然更新林,多样性指数(SW)和均匀度指数(Jsw)逐渐增加,生态优势度指数(D)逐渐降低;随着高度级增加,各更新样地物种多样性指数(SW)表现出波动性下降趋势,生态优势度(D)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Jsw)变幅不大;随着径级的增加,人工柳杉林多样性指数(SW)无明显变化,其他样地多样性指数(SW)逐渐减少,各更新样地生态优势度指数(D)逐渐增加,均匀度指数(Jsw)变幅不大。  相似文献   

15.
杉木蓝果树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林分结构、生物量、群落特征、生产力、培肥土壤、涵养水源及林内小气候等方面对不同混交模式的杉木蓝果树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蓝果树是具有较高生产力和协调种间关系能力的针阔混交树种。7年生3︰1杉木蓝果树带状混交林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7.24%和18.22%,同时混交林还表现出比杉木纯林更好的培肥土壤、涵养水源、改善林内小气候等生态功能。结果表明:3︰1杉木蓝果树带状模式是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松、杉、柏森林植物群落外貌、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天然林、杉木人工纯林、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植物群落,乔木层可划分为3个亚层:第1亚层高15—18m,第2亚层高9~15m,第3亚层高3~9m。灌木层中有许多物种经培育可成大材、良材的阔叶树萌蘖丛,其物种较丰富。组成天然马尾松林物种9种,杉木人工纯林11种,柏木和杉木人工混交林物种20种。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由橙木、映山红、白栎、乌饭、盐肤木、山柿、青冈栎、冬青、枫香、红楠、野桃、香港黄檀木等组成,草本层以芒萁五节芒等组成。  相似文献   

17.
在调查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对照)生长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地上部分各器官及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及林分总生物量的积累均优于杉木纯林。从生物量分配上看,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杉木及纯林中杉木其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为树干>叶>枝,但混交林中杉木叶和干分配率略大于纯林,而枝分配率略低于纯林;混交林中杉木各径级根的生物量均大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8.
杉木与七种阔叶树混交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7种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与杉木混交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阔混交林提高了林分蓄积量,促进杉木和阔叶树种成林、成材。混交林中的杉木普遍比杉木纯林生长好,只有杉檫混交林例外。杉木和木兰科观光木、乳源木莲、壳斗科红锥、格氏栲以及樟科的檫树、樟树混交造林,有利于发展珍贵阔叶树种种群规模,具有推广应用前景。处理好种间关系是营造混交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酸枣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解决目前南方林区人工林针叶化引起的系列生态问题,挖掘本地乡土树种,发展阔叶树种造林,通过营造不同混交模式的酸枣杉木混交林,进行不同混交模式酸枣杉木混交林林分生长效应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比例的酸枣杉木混交林群落特征和林分生长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林分蓄积量大小排序为:酸枣纯林>酸枣×杉木(1∶3)混交林>酸枣×杉木(1∶2)混交林>酸枣×杉木(1∶1)混交林>杉木纯林,其中杉木×酸枣(3∶1)混交林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具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值得南方林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不同模式杉阔混交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杉阔混交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枫香和杉木+木荷2种混交林与杉木纯林比较,在树高生长方面有极显著差异,其中以杉木+枫香混交模式生长最好,为8.47m,杉木+木荷模式次之,为7.93m。杉阔混交对促进杉木林的健康生长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