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蓄水水淹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的影响,2012年6—7月,采用样带样方法对消落区维管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消落区内有维管植物81种,其中重庆长寿-巴南段有44种,重庆涪陵-云阳段有65种,以草本植物为主;主要为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以狗牙根、牛鞭草、喜旱莲子草等多年生耐淹植物为优势种;植物受水淹、航运、耕作等人为因素和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峡水库干流和支流消落带145~180m范围内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56科129属150种,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优势科,绝大部分是单属单种的草本植物.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消落带的优势生活型,狗牙根、雀稗、苍耳等是库区消落带优势种.植物分布区系类型多样,以热带、温带成分为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多样性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热图结果表明,干流和支流消落带总物种数相差不大,但是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干流消落带植被均匀度明显高于支流消落带.环境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引起干流和支流消落带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的三峡典型消落区为研究区,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供试培养土壤,在研究区内按7个高程(152,157,162,167,172,177和182 m)实地布设培养试验;同时,多点、分层采集研究区内不同高程段(150~155,155~160,160~165,165~170,170~175,175~180和180~185 m)的剖面(0~40 cm)土样,探讨三峡水库不同高程消落区水分变化对土壤有机碳(SOC)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供试土壤在研究区不同高程点位实地培养1 a后,其SOC质量分数相较于培养前均有所降低;其中,水稻土在高程152 m处的减少量最大,其显著大于非消落区的177 m和182 m高程;紫色土在152 m和157 m高程处的总有机碳变化量(ΔT_(SOC))均显著大于172,177和182 m高程(p0.05),但两高程间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与≥177 m的高程段相比,消落区低高程段(152 m)的水分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土壤SOC分解;此外,实地培养1 a后,在152 m高程下两种培养土壤的老碳损失量(ΔL_(SOC))均较大,水稻土和紫色土在该高程下的老碳损失比例分别为14.33%和40.22%,且两种土壤的ΔL_(SOC)与ΔT_(SOC)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表明,老碳损失是导致消落区152 m高程段培养SOC损失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另外,结合不同高程原位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得出三峡水库消落区在160~165 m高程段的碳汇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生物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消落区具有水淹时间长、消落幅度大、水位涨落节律逆反自然枯洪规律及面积大、生境类型复杂等特点。从三峡水库消落区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库区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治理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的生物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涪陵区珍溪镇王家沟消落带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6月中旬三峡水库低水位(145m)运行时,采集了研究区内150~155m,160~165m,170~175m和180~185m(对照)高程0~40cm剖面土样192个,于室内对消落带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反季节性水位涨落显著影响消落区各高程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同时该水位变化也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在低海拔区域(150~155m,160~165m)累积,并可有效(p0.05)降低高海拔区域(170~175m)的表层有机碳质量分数.消落带研究区土壤碳氮比相对较低,集中在4~15范围内,低海拔区域经过特有的干湿交替后土壤碳的累积速度比氮更快一些.研究结果还表明,150~155m高程10~20cm土层中有机碳及碳氮关系在空间上的分布较为均匀,160~165m高程0~40cm土体中有机碳及碳氮关系空间变异性最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种间关系,以三峡水库中、上段过渡区一级支流渠溪河河口附近消落带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参考相邻格子法对研究区样地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对优势植物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物种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鬼针草(Bidens pilos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作为泛化种占总物种数的37.50%,具有分布范围较广、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可作为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的先锋物种。干、支流消落带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值>0.50的种对数分别为40、50,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种对数分别为27、13,表明干流优势植物之间的竞争性相对弱于支流。渠溪河河口附近干、支流消落带优势植物之间多为不等宽生态位重叠,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态位共用;少数植物之间呈现出分离生态位重叠,不参与竞争。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具有干支流差异性和高程...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周期性水淹结束后,消落带植物积极恢复生长的能力有利于其生存和定居,因此,探究影响植物恢复生长的关键生理生态机制对于消落带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采样、对比测定的手段,研究了生长于三峡水库消落带的狗牙根和牛鞭草根系在冬季水淹结束后清除活性氧(ROS)的关键酶活力恢复动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历水淹的植物恢复初期发生明显氧化胁迫,超氧化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均维持了水淹诱导增加的活力水平。两个物种的过氧化氢酶(CAT)在水淹中活力均较低;出露之后后狗牙根CAT趋向于对照水平,牛鞭草CAT活力迅速上升但未到显著水平。水淹结束后24 d各个酶活力均回复到对照水平,表明氧化胁迫已基本消失。消落带位点植物不同酶活力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可能是植株维持ROS代谢内稳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通过狗牙根在三峡水库长江实地水域消落区极限条件下的适生性试验,结果表明:狗牙根具有较强适生性,这于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重建、修复和优化具有一定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消落区极限条件下狗牙根适生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狗牙根在三峡水库长江实地水域消落区极限条件下的适生性试验,结果表明:狗牙根具有较强适生性,这于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重建、修复和优化具有一定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物种多样性急剧下降等退化趋势,以"狗牙根""牛鞭草"单优种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种植中山杉,采取典型植被随机样方法,分析种植中山杉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单优种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三峡水库消落区人工生态恢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6—2019年,不同植物群落共统计草本植物13科23属24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分别为7和4种;"狗牙根""牛鞭草"群落物种数呈逐年减少趋势,"中山杉+狗牙根""中山杉+牛鞭草"群落物种数呈逐年增加趋势。"狗牙根""牛鞭草"群落优势物种相对盖度和相对重要值呈逐年增加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呈逐年减少趋势;而"中山杉+狗牙根""中山杉+牛鞭草"群落优势物种相对盖度和相对重要值呈逐年减少趋势,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呈逐年增加趋势。"狗牙根""牛鞭草"群落一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减少而多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增加;种植中山杉后植物群落中一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增加而多年生植物相对重要值逐年减少。由此可知,"狗牙根""牛鞭草"单优种群落物种多样性在自然恢复条件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种植中山杉可逐年增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刺激植被恢复。因此,因地制宜、采取种植中山杉等适宜适度干扰方式,可以成为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三峡水库巫山段消落带植被建设试验示范区,按照海拔梯度设置监测样带,定位观测香附子的形态性状、种群密度及种群生物量变化,并揭示其对消落带水陆生境变化的生态适应性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消落带中浅水位区(海拔155~170 m)香附子的植株高度、叶片长度等均显著高于深水位区(海拔155 m以下)和未淹区(海拔170 m以上...  相似文献   

12.
陆生植物遭受水淹胁迫,特别是大型水库修建导致的长时间、大深度的水淹,不仅导致光照、溶氧及CO2浓度等环境因子发生显著变化,也导致植物所承受的压力发生明显变化,但是目前关于水压对陆生植物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以长江三峡水库消落区典型陆生耐淹植物狗牙根、牛鞭草及瘦瘠野古草为研究对象,进行变量控制实验设计,探究了水压对典型耐淹植物主茎死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压对典型耐淹植株主茎的死亡过程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即表现为正效应);2)不同种类(或耐淹能力不同)的植株在抵抗水压胁迫时,其主茎死亡过程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水淹深度的增加继而水压亦增加,这种差异表现得越来越明显.通过本研究,有助于了解陆生植物对水淹环境下水压胁迫的响应机制,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关于陆生植物对水淹逆境的响应及适应机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分布特点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种类、群落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路线法,调查三峡库区秭归太平溪港至巴东楠木园的145~156 m消落带的植物分布。[结果]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约16科27种,种类最多的科为禾本科和菊科,优势种群为狗尾草、刺苋、芝麻和狗牙根,优势植物群落为狗尾草草丛、狗尾草+刺苋草丛、芝麻草丛、狗牙根草丛,主要分布在水位156~150 m消落带。这些1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繁殖或营养繁殖,为须根系或直根系,分别分布在地下20和40 cm左右土壤中,对库区消落带表层水土保持发挥重要作用。[结论]该研究为筛选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的物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泉眼水库消落带水生植物群落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泉眼水库消落带现有植被的调查,分析了消落带植物物种组成、生活型和群落结构特征等现状,并运用TWINSPAN法对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以积累西泉眼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的生态学数据,为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发现:研究区植物有27科57属82种植物,种类最多的为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Asteraceae);研究区植物较为丰富但植物地理成分简单,研究区植物生活型多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湿生植物占优势,水生植物较为匮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植物资源的调查,旨在为该区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 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样方(线)法对样地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 结合相关文献,对该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维管植物进行植物资源研究。【结果】该区共有维管植物 34 科 68 属 96 种(包括亚种、变种),分别占西藏和全国维管植物科、属、种总数的 16.83%、5.48%、1.66% 和 11.63%、2.02%、 0.31%;该区维管植物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植物生活型以地上芽和地面芽植物占相对优势,生态类型以中 生植物分布占一定优势。该区共有药用植物 48 种、绿化观赏植物 40 种、饲用植物 25 种、其他经济植物(材 料植物、食用植物、能源植物、种质植物、有毒植物等)23 种,同时分布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4 种。【结 论】该区植物类群相对匮乏,但植物资源丰富,应科学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并加强对珍稀植物的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三峡水库消落区重庆段5个区县的70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探讨了几种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d,Cu,Pb,Zn,Hg,As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几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Cd 0.292mg/kg,Cu 29.42 mg/kg,Pb 21.66 mg/kg,Zn 82.46 mg/kg,As 5.50 mg/kg,Hg 0.042 mg/kg,且沿长江水流方向土壤Cu,Pb,As,Hg含量有降低趋势.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处于警戒状态,其中丰都和忠县已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d和Cu.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三峡水库消落区重庆段5个区县的70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探讨了几种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d,Cu,Pb,Zn,Hg,As均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几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Cd 0.292mg/kg,Cu 29.42 mg/kg,Pb 21.66 mg/kg,Zn 82.46 mg/kg,As 5.50 mg/kg,Hg 0.042 mg/kg,且沿长江水流方向土壤Cu,Pb,As,Hg含量有降低趋势。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处于警戒状态,其中丰都和忠县已受到轻度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d和Cu。  相似文献   

18.
安徽长江滩地农林复合系统草本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研究安徽长江外滩在实施农林复合经营后滩地草本植被的变化,主要涉及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群落特征分析及草本植物的生物量。结果表明:1m范围的高程差影响植物种类组成,其趋势表明滩地1m的高程差已成构成水分环境的变化;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随高程增加而增加,但个体数及生态优势度则下降;间种促使生境趋向中生。  相似文献   

19.
以哈尔滨市宾县东山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流域土壤侵蚀进行估算,并分析其在坡度、高程、坡向地貌因子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山沟小流域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且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速率呈现上游最大,中游次之,下游最小的特征;研究流域轻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为1.5°~8°的地区,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为8°~15°的地区,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坡度大于15°的地区;各坡向土壤侵蚀均以轻Ι型侵蚀为主;160~170 m和210~220 m高程上主要是微度侵蚀,170~180、180~190和190~200 m主要是轻Ι型侵蚀;土壤侵蚀综合指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最大值分布在高程为190~200 m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三峡库区周边消落带为例,从植物种植对消落带的作用、影响植物景观的要素、适合在库区消落带种 植的草本植物以及植物景观营造的原则和手法等方面,讨论与分析植物对消落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