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定位高丹草低氢氰酸含量、产草量及抗逆性等重要性状的QTLs,以高丹草杂种F2为作图群体,利用SRAP和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305个F_2分离单株及其亲本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427个多态性分子标记位点(253个SRAP、174个SSR),采用Joinmap4.0作图软件构建了一张含SRAP和SSR两种标记的高丹草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有10个连锁群,各连锁群的长度变幅72.9cM~168.2cM,覆盖基因组总长度1273.4cM,含427分子标记,标记间的平均距离2.98cM。  相似文献   

2.
选择地理来源相近和生境相似的野生斑茅、割手密(甘蔗属)、蔗茅(蔗茅属)材料各10份,以5份苞子草(菅属)为外类群,利用SRAP和ISSR分子标记研究斑茅与其他两个近缘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4个物种间遗传多样性水平非常高,SRAP和ISSR分子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8.0%和97.6%,且斑茅和割手密种内具有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共有带上,斑茅与割手密和蔗茅SRAP标记分别为4条和13条,ISSR标记均为7条,说明不同标记在共有带上呈现不一样的规律,但SRAP标记斑茅与蔗茅呈现较多的共有条带数;聚类分析表明,各材料明显按照物种进行聚类,相同物种的材料全部聚在一起,在物种间斑茅优先与蔗茅聚为一类,而后与割手密聚在一起形成"甘蔗属复合体",而苞子草单独聚为一类;研究支持将斑茅划离甘蔗属,划入蔗茅属。  相似文献   

3.
摘 要:分析全球各地主要栽培的杧果品种,明确各个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杧果的培育、保护与鉴别提供科学依据。应用CDD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35个杧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遗传多样性信息数据,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12条CDDP引物和12对SRA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得到263条和24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72条和110条,多态性比率(PPB)分别为95.4545%和94.6094,有效等位基因数( Ne)分别为1.5913和1.6217,Nei''s 基因多样性(H)分别为0.3247和0.2408,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55和0.46,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分别为0.60和0.59,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64~0.96和0.64~0.92,CDDP结合SRAP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2~0.9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0和0.78,CDDP结合SRAP标记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8,CDDP标记、SRAP标记以及CDDP结合SRAP标记分别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095、0.6947以及0.6850处可以将35个杧果品种分别分为3类、3类和5类,结果表明两种标记结合分析能够更加细腻地解释杧果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划分结果与杧果原产地无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后期马铃薯块茎高淀粉、高干物质及产量等重要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以四倍体马铃薯YSP-4×MIN-021杂种F1的182个分离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进行了遗传图谱构建研究。试验从357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适宜引物36对。用这些引物对马铃薯杂种F1的182个分离单株及其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598个SRAP标记。卡方检验显示偏分离标记数为127个,其中母本连锁群59个,父本连锁群68个,偏分离比率均小于30%,符合遗传作图的要求。用软件JoinMap4.0建立了2张四倍体马铃薯双亲的SRAP遗传图谱。母本YSP-4的连锁群总长度为1572.2cM,标记数目为274个,平均间距为5.74cM,12个连锁群的长度范围为14.03~214.44cM;父本MIN-021的连锁群总长度为1932.23cM,标记数目为324个,平均间距为5.96cM,各连锁群的长度范围为93.65~242.06cM。  相似文献   

5.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新型分子标记,具有简便、可靠、易于测序等优点。SRAP独特的引物设计使其可检测基因的可阅读框(ORFs)区域,正、反向引物分别与外显子和内含子(或启动子)区域配对,因不同物种、不同个体的内含子、启动子与间隔区长度不等而产生多态性,目前已开发出多个SRAP正、反向引物;SRAP-PCR扩增程序采用复性变温法,即前5个循环复性温度为35℃,后35个循环为50℃;目前SRAP已在植物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评价、QTL定位以及杂种优势预测等方面成功应用。在草业研究方面,已有将SRAP标记用于野牛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报道,其在草业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6.
陈福 《草业与畜牧》2006,(7):1-4,30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是最近发展起来的新型分子标记,具有简便、可靠、易于测序等优点。SRAP独特的引物设计使其可检测基因的可阅读框(ORFs)区域。正、反向引物分别与外显子和内含子(或启动子)区域配对,因不同物种、不同个体的内含子、启动子与间隔区长度不等而产生多态性,目前已开发出多个SRAP正、反向引物;SRAP-PCR扩增程序采用复性变温法,即前5个循环复性温度为35℃,后35个循环为50%目前SRAP已在植物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评价、QTL定位以及杂种优势预测等方面成功应用。在草业研究方面,已有将SRAP标记用于野牛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报道,其在草业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抗嗜水气单胞菌SRAP分子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注射嗜水气单胞茵获得中华鳖的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利用64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了中华鳖的感病群体和抗病群体,结果共扩增出1200条带,6条SRAP带在2个群体中显示了极大的差异,其中有2条带是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高显性基因频率的标记,这些标记很可能是与抗病性相关的候选标记.这些抗病性候选标记的获得为实现中华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病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青稞籽粒饲草性状遗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 Hook.f.)的饲草性状的遗传特征并选育具有优质饲草品质和高产的青稞新品种,对60份来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青稞籽粒饲草性状进行研究,利用TASSEL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对其进行非条件和条件关联分析,同时结合分离群体群分离法对影响籽粒饲草性状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青稞品种间存在丰富的籽粒饲草性状变异;群体结构分析显示该群体可以分成3个亚群,群体的分类结果与品种的来源地有密切的相关性;在非条件关联分析中共发现23个SRAP分子标记和籽粒饲草品质性状(包括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灰分含量)显著关联,而在条件关联分析中20和24个SRAP分子标记分别和籽粒粗蛋白含量、淀粉含量显著关联。同时利用分离群体群分离法,检测到37个SRAP标记与籽粒的饲草性状相关,其中2个影响籽粒粗蛋白含量,4个影响淀粉含量SRAP标记在非条件关联分析中检测到。该研究结果为青稞的籽粒饲草品质性状的改良和高产优质饲草青稞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垂穗披碱草种质的SRAP及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SRAP和RAPD标记对采集自我国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64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并测其遗传变异和各地理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2种标记都显示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PPB=85.86%,90.39%),且新疆地区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青藏高原地区,它们分别得到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聚类图,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可以聚为一类;2种标记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揭示了地理类群内部和地理类群间分别有48.23%,39.87%和51.77%,60.13%的变异;通过2种标记的比较分析,SRAP能更高效地对垂穗披碱草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分析;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材料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气候和山脉等生态地理条件以及繁育系统等可能是使材料发生遗传变异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将为垂穗披碱草种质的育种以及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北极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关序列多态性(SRA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具有稳定、简便、中等产率、高共显性等优点。本试验利用北极狐的基因组作为模版,首次把SRAP方法引入到哺乳动物中进行分析,对北极狐SRAP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产物用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得到的结果清晰、稳定、多态性高,结果用NTSYS-pcversion 2.1软件对北极狐群体的遗传多样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SRAP标记,以遗传关系和表型差异大的菊苣亲本PI 651947和PI 652007杂交获得的84个F1单株为作图群体,进行连锁图谱的构建。采用Map Manager QTX b20软件进行连锁分析,分别构建了PI 651947和PI 652007的分子连锁框架图,共获得77个SRAP标记,其中父本遗传图谱涉及4个连锁群,包含19个标记,图谱总长为450.9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23.7 cM。母本遗传图谱涉及13个连锁群,包含58个标记,图谱总长为1404.8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24.2 cM。研究结果可为菊苣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奠定基础,为菊苣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飞速发展,犬的遗传标记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介绍分子标记在犬遗传多样性评估、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标记辅助选择和遗传疾病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以1份美国进口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品种为对照,用RAPD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20份野生马蹄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20条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30条,多态性比率为68.78%;22对SRAP引物扩增出17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2.31%,表明20份野生马蹄金之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将供试材料聚为两大类群,SRAP标记也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两种标记下,供试材料呈现出较好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地理来源相近的材料能大致聚为一类,部分同聚为一类的材料在形态上也具有相似性。两种标记方法相关系数r0.01=0.910,二者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应用这两种技术对马蹄金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24份桑树品种资源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SRAP分子标记引物对24份桑树品种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其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间的亲缘关系。15对SRAP引物扩增产生126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8.4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99条,多态性比率为78.57%,说明24个桑树品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图和基于品种的SRAP标记类型的主成分分析中,蒙桑种(Morus mongolica Schneid.)的品种吉蒙桑、白桑种(Morus alba L.)的品种垂枝桑和山桑种(Morus bombycis Koidz.)的品种昌农山桑单独聚类,其他来自白桑种、广东桑种(Morus atropurpurea Roxb.)、鲁桑种(Morus multicaulis Perr.)的栽培品种分为3组;白桑种种内各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较小,而广东桑种、鲁桑种种内各品种间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大;广东桑3个品种间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鲁桑栽培品种农桑12号与其父本桐乡青的遗传相似度高,而与母本北区一号的差异显著,并且鲁桑种内各品种间未能完全聚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位置的距离相关。筛选的15对SRAP引物能够有效地检测供试桑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辐射对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 M3代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分子标记辅助诱变育种技术,利用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后的柱花草种子,种植后经过连续2代的单株选择筛选到17份性状优良的M2代柱花草种子,种植成为M3代后,对17份柱花草测定其株高、冠径、分枝数、第一分支长、病害级数、开花期、单株干重,并进行DNA保守序列多态性(Conserved DNA-derived polymorphism,CDDP)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运用NTSYS-pc 2.1软件计算17份柱花草的遗传相似系数,17条CDDP引物以及26对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92条和17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66条和111条,多态性比率分别为71.7%和62.7%,特异性条带各为13条和29条,特异性比率分别为14.1%和16.4%,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54~0.90和0.60~0.9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6和0.79。按照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基于CDDP标记和SRAP标记联合作17份柱花草的聚类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2时可将17份柱花草分成7个类群,聚类结果与农艺性状统计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今后辐射诱变柱花草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蜜蜂遗传标记的种类(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比较系统地阐明蜜蜂遗传标记的定义和研究范畴.蜜蜂遗传标记包括外部形态、解剖学形态、细胞学、生化和分子遗传标记,其中可作为生化标记的同工酶有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rase,MDH)、乙醇脱氢酶(Alcohl Dehydrogenase,ADH)、酯酶(Esterase,EST)、苹果酸酶(Malio Enzyme,ME)、肽酶(PEP)和蛋白质-3(P-3)等.分子遗传标记主要包括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微卫星DNA和线粒体DNA(mtDNA)标记,对这些分子遗传标记在蜜蜂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遗传新技术的出现,分子遗传标记也随之迅速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现代遗传学的发展.本文系统地论述了RFLP、RAPD、微卫星DNA、AFLP和SNP等分于遗传标记的研究概况及其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分子遗传标记在将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分子标记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一类遗传标记,遗传标记主要包括有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等.前3种是基因表达的结果,是对基因差异的间接反映,易受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分子标记直接从DNA分子水平上反映差异,不受环境、发育阶段、组织等的影响,稳定可靠,多态性好,因而在家畜育种中被广泛利用,特别是在标记辅助选择中.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与QTL之间的连锁不平衡,通过对分子标记的选择来实现对QTL的选择达到家畜育种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SRAP和SSR分子标记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8个老芒麦自然居群遗传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获得下述结果:1)16对SRAP引物在90个单株中共扩增出384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34条,占86.98%;16个SSR位点共检测出等位变异221个,平均每个位点13.8个,其中具有多态性的位点数192个,占86.88%。2)2种分子标记检测到老芒麦居群水平的基因多样性(He)分别为0.1092和0.1296,而物种水平的基因多样性达0.2434和0.3732。3)基于2种标记的Nei氏遗传分化指数Gst(0.5525和0.5158)表明老芒麦居群出现了较大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间的基因流非常有限,分别为0.4050和0.4694,老芒麦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居群间,居群内变异相对较小,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分子方差变异(AMOVA)分析显示了相似的结果。4)基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居群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地理分化,8个居群分化为采集地范围内的南、北和中部3个分支。通过对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对该物种遗传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技术在寄生虫分类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与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和生化标记3类遗传标记技术相比,具有直接以DNA的形式表现,在动物的任何生长阶段都可检测,遍布整个基因组,多态性高,检测手段简单迅速,无基因多效性,能够明确辨别等位基因,试验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在寄生虫分类鉴定上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有RFLP,PCR-RFLP,RAPD和AFLP.文章综述了4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优缺点以及在寄生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