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4个木薯优良品种在怒江干热河谷的试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4个木薯品种[KU50(Ⅱ)(由泰国引进)、南植188、华南7号、华南205]在怒江干热河谷的适应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植188的多项地上部分生物量测定值是4个品种中最优的,地下部分的平均单株鲜薯重量及每667 m2理论产量比其他3品种更高。KU50(Ⅱ)的分枝数、鲜薯个数最多,干物率最大,鲜薯淀粉含量最高而且氢氰酸含量最低;而华南205的干片淀粉含量最高;华南7号理论产量居第2位。南植188最适合在怒江干热河谷种植,KU50(Ⅱ)与华南205深加工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华南7号推广价值一般。  相似文献   

2.
6个木薯品种比较试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南205为对照,从产量、薯块淀粉含量变化两个方面对华南5号、华南8号、南植199、GR911及桂热3号木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之间单产与淀粉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对照品种华南205鲜薯产量最高,淀粉含量第2,应在全区推广种植;而南植199虽然单产最低,但淀粉含量最高,很受淀粉生产企业欢迎;各品种薯块淀粉含量均在11月下旬达到最高值,12月中旬后有下降趋势,因此收获时间宜安排在11月上旬开始。  相似文献   

3.
桂垦09-11是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华南5号、华南205进行品种间杂交选育获得的木薯新品种。经多年品比试验验证,该品种历年平均鲜薯产量达45.79 t/hm2,比对照品种华南205增产11.72 t/hm2,平均增幅34.40%;其块根干物率和淀粉率分别为37.61%和31.23%,分别比华南205提高3.38%和2.36%。综合来看,桂垦09-11结薯集中、个数多、薯长浅生、水平伸长,易收获,种茎节密,有利于贮藏和繁殖,是一个高产、高粉、综合性状优良的木薯新品种,适宜在广西大部分中等肥力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引进木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引进木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南205产量最高,达2 277.5 kg/667m2,其次为南植199和华南9号,达2 200.6 kg/667m2和2 099.9 kg/667m2,其他几个品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520、H873、H974、H1394,产量最低为H1255,仅1 249.8 kg/667m2。淀粉含量最高为H974,达36.69%,其次为H1255达35.22%,其他依次为华南205、华南9号及南植199,分别达30.72%、30.50%及29.50%,淀粉含量较低的品种为F520、H873及H1394,分别仅为26.73%、26.37%及23.89%。综合8个品种表现,华南9号、华南205、南植199以及F520品种产量较高、淀粉含量也较高,植株整体性状较好,适宜在湖南种植。  相似文献   

5.
木薯新品种华南8号在琼中县的应用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琼中县2007~2008年的木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以及2008~2011年的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华南8号的鲜薯产量、鲜薯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优于新近推广品种华南5号(CK2),而华南5号又优于传统老品种华南205(CK1),华南8号广受农民和企业的欢迎。目前,华南8号已占琼中县木薯收获总面积的15.4%。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合宁德种植的甘薯(紫薯)新品种,为优良甘薯(紫薯)新品种在宁德地区的生产及育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山57为对照,2013年在宁德市福安溪柄镇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9个参试甘薯新品种进行产量测定和品质鉴定。[结果]9个参试品种中,鲜薯产量较对照增加的品种有4个,依次为龙津薯1号、龙津薯3号、福宁紫4号和福薯404,其中龙津薯1号鲜薯产量最高,为43875.00 kg/hm2,比对照增产46.25%;薯干产量较对照增加的品种有4个,依次为龙津薯1号、福宁紫4号、福薯404和龙津薯3号,其中龙津薯1号薯干产量最高,为9515.03 kg/hm2,比对照增产27.21%;薯块品质以福薯404最好,干物率26.41%,熟食味好(81.5分),外观好(85分),福宁紫4号次之。[结论]龙津薯1号、福宁紫4号、福薯404和龙津薯3号这4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宁德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优良甘薯新品种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广西甘薯品种区域试验桂林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良甘薯品种.[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普薯04-26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4718.70 kg/ha,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19.77%;钦选1号干薯产量最高,达9358.47 kg/ha,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44.13%;桂02-119干物率最高,达32.9%;泉薯9号食味分最高,达80分.[结论]普薯04-26、泉薯9号、钦选1号、桂07 -79、桂07-4、桂07-101、桂08-127、广薯42、桂02-119适宜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其余两个参试甘薯品种桂07-72和07-98的鲜薯、干薯产量不高,食味差,在桂北地区较难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实施中央“走出去”战略,扩大我国农业技术影响力,帮助缅甸提高木薯产量,提升木薯产业水平,将我国目前推广种植的5个木薯优良品种:桂热4号、桂热5号、华南5号、华南205和华南8号引种到缅甸,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的高产高淀粉含量木薯品种,为进一步推广打下坚实基础.结果表明,引入的5个中国优良木薯品种适应性强,在缅甸生长良好,保持了高产优质的优良性状.整体表现优于当地对照品种黄心木薯,鲜薯淀粉含量为21.58 %~27.47%,鲜薯产量为27.65~38.73 t/hm2,单位面积淀粉产量为6.02~10.31 t/hm2,鲜薯产量及淀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33 %~69.94%和-0.7 %~70.1%,品种优势明显,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对扩大我国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缓解我国木薯原料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甘薯品种龙薯13号等6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龙薯15号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 235.3kg/667m2,比金山57(ck)高12.03%,但薯干和淀粉产量都最低;龙薯24号鲜薯产量最低,为2 395kg/667m2,但薯干和淀粉产量都最高,分别为792.75和537.27kg/667m2。龙薯14号和龙薯24号的食味很好,其他4个品种食味差别不大。龙薯24号的干物率、蛋白质、蔗糖、维生素C、总磷、钾的含量在6个品种中都最高。龙薯21号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龙薯13号还原糖含量最高,龙薯14号铁的含量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甘薯品种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适合宁德市种植的紫色甘薯品种,以金山57作对照,于2017年对引进的6个紫色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龙津薯3号的鲜薯产量最高,为39 639.64 kg/hm2;福薯404的薯干产量最高,为8 896.40 kg/hm2,分别比对照金山57增产28.16%和17.09%,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这2个品种在大中薯率、食味和外观等方面均优于对照。因此,龙津薯3号和福薯404这2个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适宜作为鲜薯食用型紫色甘薯品种在生产上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以11个木薯品种(系)(SC205、SC5、SC8、Arg7、Rayong9、KU50、9I、R3、17Q、FB-1、FB-4)为材料,采用田间统计分析,实时定量PCR和皮尔森相关分析,对不同木薯品种(系)的生物积累量特性、淀粉积累关键基因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系)间在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率及相关途径重要基因表达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块根产量高的品种或品系FB-1、SC5、SC8、KU50、SC205、Rayong9在块根成熟期保持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而对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SC205保持最高,品种(系)间存在差异(P0.05),但与产量没有明显相关性;块根膨大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且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基因表达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块根形成期MeAGPS1的表达量及块根形成期和膨大期MeGBSS1的表达量与块根膨大期木薯块根的干物质率呈显著正相关,块根成熟期MeSBE2.2的表达量与块根成熟期木薯块根的干物质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10个木薯品种引种贵州低热河谷地区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贵州栽培木薯的适宜性,促进贵州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并为木薯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栽培技术储备,于2010年引进10个木薯品种,以地方栽培品种SC201为对照,进行木薯引种适应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各引进品种均能正常完成生育期,其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出苗率以GR3和SC205最好,产量以SC10号和NZ199最好,干物率以GR891和GR3最好,干品淀粉含量以NZ199和GR3最高,鲜薯淀粉含量以GR891和GR3较高,淀粉产量以GR891和NZ199最高。说明贵州适宜种植木薯。  相似文献   

13.
1989~1996年在广西典型红壤上进行了肥料定位试验,试验有2个木薯品种(SC201和SC205)、15个施肥处理(包括有机肥,氮磷钾化肥)。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品种的木薯鲜薯产量差异显著,茎叶重亦如此;SC201施用有机肥后3/8年有显著增产,而SC205有5/8年显著增产。NPK的施用显著增加鲜薯产量,SC201的概率6/8,SC205 7/8。且NPK施肥量能与SC201的产量在3/8年显著拟合,SC205则为6/8年。茎叶重随NPK的施用量增加呈抛物线上升趋势,淀粉含量随着NPK施用量增加而降低。施用氮肥在部分年份(SC201,5/8年;SC205 8/8年)显著提高产量,且产量与施氮量能在部分年份用抛物线显著拟合(SC201,5/8年;SC205 3/8年)。茎叶重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用磷肥对SC201在3/8年有增产效果,对SC205在5/8年有显著增产。钾肥对2个品种的鲜薯产量仅2/8年有显著增产;但分别在3/4年显著提高了茎叶重。说明氮在大部分年份能显著增加鲜薯产量和茎叶重,氮是典型红壤木薯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钾肥能提高茎叶重,施磷比施钾对SC205在更多年份能显著增产;SC201茎叶重、鲜薯产量、淀粉产量比SC205高;SC205比SC201需要更多的肥料,但是获得更小的产量。因此,木薯施肥应考虑品种差异,推荐的施肥量为50%(50∶25∶50 kg/hm2N∶P2O5∶K2O)的推荐施肥量+5 t/hm2的有机肥(猪粪);纯施化肥时,推荐SC201和SC205的施肥量分别为124∶62∶124,161.6∶50∶100 kg/hm2N∶P2O5∶K2O。  相似文献   

14.
木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C205和GR911为双对照,对引进的木薯新品种瑞士N4、SC7、G15的特征特性、生长速度、块根产量和淀粉含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综合性状好,表现出高产高淀粉的优良特性,其中瑞士N4和G15每667 m2块根产量分别达到4.32 t和4.31 t;瑞士N4、SC7和G15淀粉含量分别达到28.23%、27.11%和27.35%,建议进一步试验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对科学施肥和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及块茎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及马铃薯对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在马铃薯苗期、薯块膨大期、淀粉积累期和收获期N12处理表现为干物质积累最多,植株地上与地下部分含氮量最高,薯块产量最高达39 757.5 kg/hm2。各项品质指标也较好,薯块中淀粉、蛋白质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结论]各时期随施氮量增加,马铃薯植株地上及地下部分含氮量增加,其中以施氮180 kg/hm2马铃薯长势最好,产量最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