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立体农业的概念、模式和特点,总结概括海南省发展立体农业的优势,立体农业在海南省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和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南省实现立体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今后海南省立体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农业自然灾害逐年加剧,为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从农业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提出建立农业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对农业自然灾害预警的基本方法及预警机制的建设和实施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蒋奇勇  刘绍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49-15351
阐述了省(区、市)地方政府作为省(区、市)的核心政府机关,是农业生产和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与救助的重要指导者、协调者和管理者,指出在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与救助中省(区、市)地方政府有着探索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发展模式、构建农业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与救助信息发布制度、形成农业自然灾害防范和控制配套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6项责任,明确这些责任是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与治理的基础,也是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与治理长效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以2009—2019年海南省农业内部各产业经济数据为样本,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同国内外农业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相比,存在一定的不足;海南省农业内部各产业与海南省农业总增加值和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存在极大的相关性,其中牧业与农业总增加值、农林牧渔服务业与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联度最高。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海南省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建议,以期为海南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在冬季,海南省是全国人民"菜篮子",然而夏季,海南省蔬菜供应却严重依赖岛外。2010年因受自然灾害影响,岛外瓜菜供应大量减少,导致海南菜价上涨。海南省多个农业部门及专家认为,夏天海南省也能种好菜,并且要多种菜,保证岛内蔬菜市场的供应。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农业科技已成为助力海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利用C-D生产函数和增长速度方程对2000—2021年海南省的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分析显示,海南省在这一时期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5.69%。通过回归结果发现,海南省劳动力的投入产出弹性系数较资本和播种面积高,即农业劳动力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最大。今后,为提升农业总产值,应该加大高素质农业劳动力的投入,控制支农资金和土地的投入规模,提高其利用效率;同时,还要重视农业科技的作用,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科技》2009,(9):10-10
近日,海南省农业科技110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口揭牌成立,成为海南省首家规模化、规范化运作的农业科技股份制企业。为帮助海南省农业科技110培育科技示范户和推动服务站连锁化经营,目前,该公司已与海南省农信社建立合作框架协议,由海南省农信社每年向该公司授信5亿元作为海南省农业科技110信用贷款资金,将给科技示范户提供金额在2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小额创业贷款。  相似文献   

8.
从海南省农村传统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出发,介绍了海南省新型农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并总结了海南省新型农村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基层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金融服务、农业信息服务等5方面阐述了海南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分析了海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特点及运行机制,归纳总结海南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典型模式,剖析海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海南省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海南省农业领域碳排放情况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2020年海南省农业年鉴数据,从种植业、养殖业、渔业和农用能源等4个方面入手,采用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全省与各市县农业年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海南省农业领域碳排放总量历年变化幅度较小,2018年海南省农业领域碳排放总量(以碳当量计)达到最大为495.69万t,种植业和农用能源碳排放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61.62%和31.29%;海岛特点导致海南省农业领域碳排放总量在地域上存在明显差异,海口、文昌、琼海、澄迈、临高、儋州地区等沿海县区农业领域碳排放量远大于岛中央地区,呈现北高南低、外高内低的特点;海南省及各市县区农业领域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2020年全省农业领域碳排放强度(以碳质量计)降低至0.26 kg/亿元,降低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目前农业发展场景下,海南省已基本实现农业领域碳达峰,碳排放总量与碳排放强度虽处于高位,但在未来几年内仍会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减灾面临严峻形势,每年发生的农业灾害都造成重大损失,通过发展减灾农业才能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我国农业减灾系统建设己初见成效,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农业减灾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农业减灾的技术水平,加强灾害教育工作,增加减灾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代灾害学理论,灾害事件在灾情方面的轻重差别是评估灾害等级的基本依据。采用农业灾害灾度等级量化方法对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资料中的灾害史料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农业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农业灾害的年内季节分布特征、农业灾害在年际间的规律性和重大农业灾年等问题,认为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灾害年内发生频次差距缩小,农业灾害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季节之间的差距大大减小,出现季节分布的均衡化趋势。春季农业灾害的发生频次增幅较大,夏秋两季农业灾害频繁发生,冬季农业灾害的发生频次显著增加。江南、山西、山东成为三大农业重灾区。江南地区是农业灾害频繁发生的重灾区。山东、山西农业区与江南农业区一起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灾害频繁发生、危害严重的农业重灾区,形成了农业灾害区域分布的新格局。农业灾害在年际间出现七个多发期。总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等以上农业灾年出现291次,在本时期360年时间中占81%。其中中等灾年166次,重灾年107次,特重灾年18次。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业自然灾害情况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业是多自然灾害的弱质产业。如何有效消除农业自然灾害,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分析山西省农业近年来遭受各种自然灾害情况的基础,提出了防御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是影响阿克苏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该文基于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近年来农业受灾数据。分析了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及其特征,提出了相应的灾害防治措施,以期科学地减少阿克苏地区的农业受灾损失。  相似文献   

15.
雷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36-3839
新疆作为我国多种自然灾害群生的典型地区,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造就了绿洲灌溉农业与畜牧业并存的生产方式,通过与当地严酷的自然灾害斗争不断改进农业技术,发展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农业生产体系。通过分析历史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与农业的关系,简要探索新疆农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科技应对重大农业灾害的应急机制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庆来 《农学学报》2013,3(8):75-78
摘 要:安徽省地貌环境复杂、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是我国重大农业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灾情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开展农业科技防灾减灾策略研究,建立应对重大农业灾害的应急与长效机制,对安徽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安徽省农业灾害发生实际,分析农业灾害发生原因和应对灾害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四点农业科技防灾减灾对策,以期对我国开展防灾减灾有所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入夏以来,持续发展的旱情致使美国农作物大幅减产、农产品价格持续飙升,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美国大旱对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大国也敲响了警钟。通过分析美国世纪大旱的特点、成因、影响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农业投入品增加等问题,提出应从建立和完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减灾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投入等角度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农业自然灾害程度是相当严重的,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显示出一些规律和特征,其形成原因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2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环境的变迁和各种灾害之间的互动作用;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的农业生产、战争、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手工业的发展、统治阶级奢侈腐化之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省1978~2014年自然灾害及粮食生产的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山东省粮食总产量年际变化主要由粮食单产变化和播种面积变化决定,而单产的提高是对粮食总产量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第二,在影响单产的因素中,自然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度占45%~53%;第三,在山东省常发的几种自然灾害中,旱灾成灾率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联度最大,达0.7106,之后依次是水灾受灾未成灾率、其他灾害成灾率、旱灾受灾未成灾率和其他灾害受灾未成灾率,其关联度分别为0.6983、0.6935、0.6812和0.6714,而水灾成灾率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联度最小,为0.6341。之后,通过构建抗灾能力评估的动态二维博弈模型对山东省粮食生产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进行了分析,发现:第一,1978~2014年山东省粮食生产对旱灾的抵抗能力总体是增强的,对水灾的抵抗能力总体有所减弱,而对其他灾害的抵抗能力适中;第二,粮食生产抵御旱灾和其他灾害的能力整体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而抵御水灾能力周期性不明显。据此研究,认为要稳定山东省粮食生产,必须重视农业防灾,尤其是要增强抗旱防汛能力,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快完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优化灾害防治思路,提升灾害保险能力,探索筹建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基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