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两年我们在全区组织协作攻关,开展对小麦高产、稳产、低成本的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区去年12个单位,18块四,54.41亩小麦亩产超千斤.今年(1979年,下同)经地、县科委分别验收的共有71个单位,95块田,302.863亩亩产超千斤,其中1000~1100斤的67块,214.983亩;1100~1200斤的23块,80.705亩;1200斤以上的5块,7.125亩,产量最高的1.207亩亩产达1270.37斤.今年参加地区协作的有10个单位,23块田,40.107亩亩产超千斤,平均亩产为1103.44斤.有些单位已连续三年亩产超千斤.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南京地区小麦亩产千斤的高产栽培技术,并研究提高光能利用,增强光合效率,增花保花攻大穗、增粒重及有关营养诊断等高产关键问题,我们进行了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研究。1977—1978年种植的五块小麦高产试验田,块块亩产超千斤,其中有两块田达到1100斤以上。丰产一号田,品种宁7317,1.38亩,亩产1137.9斤;二号田,品种宁  相似文献   

3.
随着“沃土计划”在睢县的全面实施,土壤肥力大幅提高,施肥进一步科学,加之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小麦生产已开始由中产阶段向高产迈进,各乡镇涌现出大面积小麦亩产千斤田。为全面推厂其先进经验,2004~2006年对30户农民小麦亩产千斤田的肥力基础、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进行了跟踪  相似文献   

4.
<正>1小麦亩产要创千优种不倒是关键1.1优种。抗寒、抗倒、穗齐、不晚熟是小麦优良品种的重要条件。今年创千斤的小麦品种有轮选987、中麦1602、轮选169、良星99、中麦175等。这些品种秆矮,抗倒力强,具有创千斤的突出优点。1.2不倒。降低播种量,创造合理的群体和健壮的个体是实现品种不倒的技术关键。9月28日~10月8日是小麦亩产创千斤的最佳播期,9月28日开始,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群众运动推动下,我省小麦创千斤夺高产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近年来,三麦高产栽培取得了显著成果,产量纪录获得了新突破。我所小麦高产栽培亦取得了新进展。1975年小麦丰产田最高亩产达到了940.1斤,9.16亩小麦丰产田,平均亩产894.2斤;1976年小麦丰产田亩产达897斤;1977年虽受严重湿害、病害的影响,小麦丰产田亩产仍达到825斤。三年实践证明:在南方多雨多病地区,小麦也可以获得亩产千斤左右的高产;不仅丰年小麦可以高产,在严重的灾年亩产也能达到800多斤。这说明南方小麦生产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北省各地小麦适宜播期,同时为鄂北地区小麦亩产千斤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对2008~2012年湖北省郧西等10个地区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依据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湖北省小麦主导品种郑麦9023的叶热间距,运用叶龄积温法推算得出郧西等10个地区的小麦适宜播期。生产上各地可根据此次研究结果,结合当地气象预报、土壤墒情以及小麦品种特性等适当调整小麦播期,确保小麦壮苗越冬、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焦作市是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区之一。1999年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小麦亩产千斤市。几年来,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小麦产量高、质量优、品种好三大优势,积极调整小麦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三优小麦"生产,大力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和推进小麦种子产业化经营,在小麦生产上成功地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从高产到高效的战略转型,由全国小麦千斤市变成了小麦种子大市和优质小麦大市。  相似文献   

8.
博爱县后桥大队、沁阳县新店大队是我省著名的高产单位。从1975年起,小麦亩产千斤,玉米亩产1千多斤,全年亩产超吨粮。这两个队为什么能连年高产?除了有较好的水利条件和应用良种外,主要是在提高地力,合理施肥等方面狠下功夫获得了高产稳产。近两年,我们对这两个高产队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谷城县沈湾乡乐民农业社1958年全社1,047亩小麦,平均亩产1,501斤,其中第四生产队共种119.8亩小麦,总产量287,640斤,平均亩产2,401斤获得了双千斤队的称号。在这个双千斤队里,并有9.5亩平均亩产在3,000斤以上,另有0.9亩折合亩产达到4,075斤。 乐民农业社位于汉水南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作物以小麦、棉花、王米、芝麻、水稻为主,多为一年二熟。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从六十年代初千斤试验田的大量涌现,发展到目前不论北方或南方,较大面积亩产千斤左右的高产试验田随处可见。在西藏、青海、新疆、云南等冷凉地区已出现亩产1,500斤以上的丰产试验田。为我国小麦生产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摸索出一套亩产超千斤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品种选择通过多年试验,豫麦70-36在豫南地区表现突出,该品种属弱春偏半冬性中早熟品种,耐寒性强,分蘖成  相似文献   

12.
晋太170小麦课题组历经12年精心培育,终于筛选出亩产近千斤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晋太170,成为山西半个世纪来唯一一个能够跨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希望和信心。晋太170小麦课题组倾心于农业科技,为农民致富、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小麦产量和育种目标初步进行了一些典型调查。从小面积高产栽培来看,需要一些亩产稳定在千斤的品种。目前长江下游地区推广的一些小麦品种中,亩产800斤以上潜力的为数不少,但有否可能以这些品种为基础,从中进行选择,育出一些在某几个方面有所改进的新品种,需要对这些品种群体的遗传变异作必要的研究。而要了解这些高产小麦品种群体各种性状的遗传变异程度,需要采用遗传方差的分析,估计出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而遗传力并不能完全作为选择效果的指标,为了有效地预测选择效果,有必要进行遗传进度的估算。但是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四年,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区“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深入发展,战胜种种自然灾害,获得了小麦连年丰收。全区十六个县(市)中有两个县亩产超过了六百斤,三个县(市)亩产过“黄河”,全区近五百万亩小麦总平均单产上了“纲要”;不少队创有亩产千斤的高产典型。其中博爱后桥大队有三亩二分八厘郑引一号小麦,单产达到了一千一百三十一点四斤,为高产再高产树立了榜样。为了继续提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校自1968年以来,面向农村,开门办学,建立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新体制,广大师生深入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学习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的高产经验,不断探索小麦高产的规律,因而使我校种的小麦产量逐年提高。自1970年以来,每年都出现了亩产过千斤的地块。  相似文献   

16.
在现有品种条件下,黄麻能否继续高产,能否大面积向亩产千斤的方向发展,这是黄麻栽培技术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从1975年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与浙江省农业厅协作,以麻类研究所试验场与浙江省黄麻高产单位为基地开展此项研究工作,同时深入广东、福建、湖南等地进行高产的实地调查,在广泛总结群众高产经验的基础上,对黄麻亩产千斤的生育规律与栽培措施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千斤小麦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和运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合产物的积累、分配和运转是小麦高产栽培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千斤小麦提高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达到高产稳产的关键.因此,我们就本院1978~1980年连续三年小麦亩产超千斤的叶片生育特性与光合效率、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植株碳氮营养与干物生产,以及提高生物产量、经济系数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掌握南方小麦亩产千斤的高产规律.  相似文献   

18.
年度1988年 活动项目推广小麦玉米带培养吨粮田 活动内容及效果种植小麦玉米带田57亩,平均亩产802公斤,其中吨粮田62亩,完善了吨粮田措施;编印了“吨粮田经济效益和技术措施”250份。1989年培养吨粮田、小麦千斤田、试验玉米套平菇种小麦玉米带田110亩,培养吨粮田44.5亩,单种小麦千斤田84亩,试验玉米套平菇0.27亩,“创出双千亩”的新路子;编印“玉米带田套平菇亩产双千高效益”250份。1990年吨粮田、小麦千斤田、试种地膜棉花、示范复套油菜培育吨粮田73.1亩,小麦千斤田13.5亩,试种地膜棉花0.92亩,复种套种油菜16亩;编印了地膜棉花、复套油…  相似文献   

19.
晋太170小麦课题组历经12年精心培育,终于筛选出亩产近千斤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晋太170,成为山西半个世纪来唯一一个能够跨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希望和信心。晋太170小麦课题组倾心于农业科技,为农民致富、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服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我所育成的淮麦11号小麦新品种,经两年全省淮北片高肥组良种区域试验,多点生产示范和省、地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现比对照品种显著增产,在亩产五、六百斤至千斤水平,表现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性能,现已列为本区推广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