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播期对白谷9号谷子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白谷9号谷子不同播期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不同播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对谷子产量有着重要影响,5月5日和5月15日播种的谷子苗期没有虫害发生,经济性状表现好且产量高于其他播期。其中5月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5月15日次之,4月15日播种的产量最低,因此建议白谷9号谷子播期以5月5—10日为宜。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对豫南直播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播期对豫南稻区直播杂交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探讨豫南稻区杂交籼稻直播的最适播期。以杂交籼稻品种丰优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和6月4日),对其产量、加工品质、外观品质、RVA谱特性、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稻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随播期推迟,直播稻丰优香占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5月25日播种产量最高;6月4日播种产量最低,但该期加工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以及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是最优的。随着播期推迟,丰优香占蒸煮食味品质逐渐变劣,4月25日播种则蒸煮食味品质最优。营养品质中5月15日播种的丰优香占蛋白质含量最高,5月25日播期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表明,5月15日直播的丰优香占稻米综合品质最优,而品质最差的为5月5日。稻米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峰值时间、最终黏度、蛋白质含量和垩白度受播期影响最大,而热浆黏度、崩解值、峰值黏度、糊化温度和食味值受影响较小。因此,豫南稻区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直播要获得高产,播期应安排在5月25日左右,而要获得相对高产且最优的稻米品质,则播期应安排5月15日左右。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试条件下皖稻68的生育期和产量形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皖稻68生育期天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递减,但推迟到6月14日播种仍可正常成熟;移栽密度对生育期无明显影响。不同播期同期栽插的,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但因秧龄长短的原因,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递减;增加移栽密度有利于增加穗数而增产。本试验条件下皖稻68作为沿淮麦茬稻栽培,育秧移栽的以5月5日和15日播种,移栽密度为30.0万/hm2和40.0万/hm2产量最高,机插秧以5月25日左右播种为宜,直播稻以6月4日至14日为播种适期。  相似文献   

4.
2014年在黑龙江省密山布855农场以垦粘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糯玉米6个播期试验(播种时间分别为: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6月5日、6月15日),探讨不同播期对糯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糯玉米的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叶面积指数下降,产量随播期推迟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以5月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谷子花生间作下错期播种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谷子品系'金选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谷子播期处理(分别为T1:5月15日、T2:5月20日、T3:5月25日、T4:5月30日、T5:6月4日、T6:6月9日),花生播种日期为5月15日;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谷子农艺性状、产量因素以及产量,研究了谷子花...  相似文献   

6.
适期播种是谷子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研究不同播期对谷子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优质特色谷子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泰安地方特色谷子新品系金选6号为材料,于2019年5月15日至6月29日每5天播种1次,共设置10个播期处理,于成熟期测定株高、植株干重等农艺性状,穗长、穗粗、千粒重等产量性状以及脂肪、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性状,并按小区统计产量。结果表明,播期对金选6号谷子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的影响达显著水平。随着播期推迟,谷子的株高、穗下节间长、茎粗、植株干重、穗长、穗粗、穗重、穗粒重、出谷率、总产量、脂肪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6月9日播种(处理6)时,株高、穗下节间长最大,6月4日播种(处理5)时茎粗、植株干重、穗粗、穗重、穗粒重、出谷率、总产量最大,5月30日播种时穗长最大。通过曲线模型拟合获得的播期与产量关系的二次曲线函数方程为Y=276.338+47.870X-5.689X~2。本试验条件下,金选6号谷子的最佳播期是5月31日至6月4日。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播种期对农牧交错带豌豆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内蒙古武川地区豌豆在2010年4月28日、5月8日、5月18日、5月28日和6月8日5个播期下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6月份之前播种,播种期对豌豆全生育期日数无明显影响(120~122 d);但随播期推迟,营养生长期延长,生殖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减小,4月28日播期最高为40%,6月8日播期最低为22%;2)随播期推迟,豌豆株高和叶面积增长迅速,营养生长前期水热充沛可缓解后期水热资源不足,地上部干物质在8月中旬后迅速积累,5月18日及其后播种的豌豆茎、叶所占比例分别达到51%和45%;3)随播期推迟(6月份之前),豌豆植株含水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月28日和5月28日播种的豌豆植株含水率、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为61.7%,1280和490 kg/hm2及77.0%,2700和760 kg/hm2.但播期推迟到6月8日,豌豆鲜草和干草产量比5月28日播种的分别下降200和190 kg/hm2,干草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为2.69 kg/(hm2·mm).建议农牧交错带豌豆适宜播种期安排在5月下旬,产量和植株含水量可得到双效提升,以充分发挥其绿肥作物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食用向日葵杂交种SH361在5个产区播期对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内蒙古五原县6月15日之后播种难以成熟外,其它地区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均缩短,病情指数降低。不同地区较高产量的适宜播期有所差异,吉林省通榆县最佳播期为6月15—25日;内蒙古五原县适宜于5月18—25日播种,甘肃省武威市适宜于4月25—30日播种;黑龙江省甘南县适宜于6月5—10日播种;新疆奇台县适宜于5月2—9日播种。  相似文献   

9.
以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早熟棉邯901为试验材料,在高密度(82 500株/hm2)栽培条件下,研究了4月30日(正常春播)、5月5日、5月10日和5月15日不同播期处理对棉花生育动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处理有助于降低株高,减少单株果枝数和单株铃数,但对单位面积总铃数、衣分和籽指影响不大;烂铃率随着播期的推迟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5月15日播种烂铃率为0;5月5日播种的籽棉产量最高且显著其他播期处理,5月10日和15日播种的籽棉产量与4月30日播种相当。在黄河流域棉区采用早熟棉花品种,可适当推迟播期,并采取不覆膜、增加密度的种植方式,使棉花吐絮期避开雨季,减少烂铃,节省人力投入,增加棉田纯收益。本研究条件下,邯901的适宜播期为5月15日,该播期下无烂铃,且籽棉产量与4月30日播种相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裂区试验设计对桐庐县免耕直播油菜播种期和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月15日和10月25日播种的处理都取得较高产量,11月5日播种的处理未能取得理想产量。主要产量性状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随播种期的推迟而减少;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千粒重受密度影响不明显,株高、单株一次分枝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早播条件下低密度更能发挥增产潜力,迟播条件下应增加播种密度、加大群体数量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华北夏谷区2001—2015年谷子育种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华北夏谷区近15年谷子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谷子育种变化趋势,为谷子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数据,研究其变化规律;以通过鉴定的51个育成品种为材料进行分析,并与15年间华北地区谷子生长季6—9月份气候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梳理通过鉴定的51个品种的类型。【结果】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变异较大,随着年份的推移,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单穗重和穗粒重持续增加,千粒重基本不变,公顷穗数略有下降。51个通过鉴定品种的整体变化趋势与所有参试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1个通过鉴定品种间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差异极显著,单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差异不显著。华北夏谷区谷子生育期气候趋向于暖湿的变化趋势。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和生育期、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低温、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最低温、最高温、降水量、生育期、穗粒重、出谷率决定谷子产量85.17%的变异。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负效应的是最低温,为正效应的是最高温。近几年谷子育种水平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米类型逐渐增多,反映了轻简栽培和优质是目前的主要育种方向。但是以冀谷19、豫谷1、冀谷25等3个主干品种为亲本来源的品种数为26个,占杂交选育品种的57.8%,育成品种亲本范围相对较窄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结论】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育成品种产量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育种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然而,造成产量显著差异的原因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而且品种培育的亲本选择狭窄可能是育种突破的关键瓶颈。在今后的育种过程中,要从亲本创制和选择着手,丰富亲本类型;提高品种穗粒重和出谷率,以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夏谷产量。  相似文献   

12.
2005—2015年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育成品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11年来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抗逆性及品质性状综合分析,为西北春谷中晚熟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及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数据,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对通过鉴定的30个品种抗逆性、品质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参试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参试品种的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通过鉴定的30个品种和对照相比,生育期、株高有降低趋势,株高变幅为105—165 cm;穗长在17—27 cm,70%的品种分布在19—23 cm;单穗重变幅为15—25 g,80%品种为18—22 g;穗粒重为12—20 g;出谷率分布在74%—84%,80%的品种在75%—80%;千粒重变异范围较大,分布在2.5—3.4 g,有9个品种的千粒重超过对照,公顷穗数分布在33万—43万。对通过鉴定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和公顷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负相关。鉴定品种总体抗性有提高的趋势,其中抗倒性明显优于对照,红叶病和白发病为主要病害,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蛀茎率也有不同程度地发生。穗松紧度多为中等偏紧类型,熟相中等偏好为主。品质上,通过鉴定品种的米色全为黄色,优质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及胶稠度偏低,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鉴定品种中包括了糯质、高蛋白、高脂肪及粮草兼用、抗除草剂、优质米等多种类型,丰富了品种类型。【结论】西北春谷晚熟区谷子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所育品种在数量、多样性、产量、品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在育种方法上比较单一,多采取简单杂交、系选的方法,应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开展材料创新,融合回交、复交、理化诱变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分子育种新技术,提高育种水平。在育种目标上,重点培育品质优良、矮秆抗倒、生育期略短、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培育多种类型的抗除草剂品种,满足谷子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寒地水稻折衷直播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形成寒地水稻折衷直播高产新技术体系,其技术核心为早中熟耐寒品种、供氧剂种子包衣、机械旱直播、侧条施肥、早期灌水等5个技术要素.结果表明:选用龙粳8号,供氧剂包衣,播期在5月6~13日,播种量100.0~112.5 kg·hm-2,播深5~20 mm,产量可达到7 5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穴距对夏播谷子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谷14和济谷15为试材,研究了穴播条件下不同穴距对夏播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与条播相比,穴播有效提高了谷子籽粒产量、生物产量、谷草产量和谷穗重,其中,13.0 cm和16.5 cm穴距处理显著高于条播(CK)(P<0.05),不同品种间表现有所差异。因此,在生产上根据不同品种特点确定适宜的穴距穴播,有利于提高谷子产量,实现机械化播种。  相似文献   

15.
Super Early Maturation No.2 is a new foxtail millet germplasm developed by using the targeted-character-gene-bank-breeding method. It has several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1) Super early maturity. It can normally mature in Bashang, Hebei Province, China, where the altitude is around 1 400 meters, and it needs 1650°C of 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in the growing period. (2) Millet is rich in iron. The iron content of the millet of Super Early Maturation No.2 is 54.10 mg kg−1, which is 62.0%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iron content of the foxtail millet varieties in China. (3) High crude fat content. Its crude fat content is 6.24%, which is 54.1%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content of foxtail millet varieties in China. (4) High crude protein content. The average of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all the foxtail millet varieties in China is 12.71%, only 5% varieties surpass 14%, however,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Super Early Maturation No.2 is 14.36%, which is rare in improved varieties of foxtail millet in China. (5)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are good.  相似文献   

16.
东北春谷区近年来谷子育成品种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11年来东北春谷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为东北春谷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资源利用和育种方向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东北春谷区生育期、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产量等农艺性状数据,结合东北春谷区生态区域类型特点,研究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用DPS软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2005—2015年参试品种共有60个,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谷子品种鉴定标准,11年间通过鉴定的品种18个。参加区试的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平均值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受气候条件因素影响较大,2010年通过鉴定的品种的产量较2005年增产4.6%,2015年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分别较2005年和2010年的品种增产12.62%和7.66%,总体来看育成品种表现出产量逐步增加的趋势。育成品种的产量增产幅度因品种类型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单就产量而言,11年间九谷23、九谷14和龙谷31增产幅度超过10%,是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通过对18个鉴定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株高、单穗重、出谷率、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决定了产量90.98%的变异。过去11年东北春谷区利用夏谷血缘育成的品种九谷23,表现较突出,且株高约115 cm,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代表着东北春谷区育种的整体方向。【结论】东北春谷区谷子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05—2015年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单穗重和穗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大,同时农艺性状受品种特性、气候、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育种中应在注重单穗重和穗粒重的同时,兼顾株高、生育期、抗性等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特别是应该降低株高和缩短穗颈长,使新培育的品种适应机械化轻简栽培,并继续加大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品种的培育,满足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人们膳食结构改善对轻简栽培和优质品种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谷子品种资源抗黑穗病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990年,采用人工接菌的方法,对山西省4070份谷子品种资源进行了抗粒黑穗病鉴定,从中筛选出无病品种5份,高抗品种16份,中抗品种14份。研究结果表明,谷子品种资源对粒黑穗病的抗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谷子品种的抗病性与品种原产地的生态条件有一定关系。不同粒色的谷子品种其抗病性是不同的。谷子品种对粒黑穗病的抗性能力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因型谷子叶片衰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谷子品种‘05-61'和‘金谷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谷子开花至成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酶促防御系统的保护酶SOD、CAT活性和MDA积累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个参试品种各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OD、CAT等保护性酶活性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随着叶片的衰老而升高;与‘金谷3号'谷子相比,‘05-61'叶片防御活性氧毒害的保护酶活性高且下降缓慢,丙二醛含量低且增长缓慢,在籽粒灌浆中后期表现更为明显.研究认为,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延缓叶片衰老,对促进糜子籽粒充实,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对旱作谷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旱作条件下不同播期对谷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谷子生育时期、叶面积、株高和叶、茎、穗干重以及产量指标的测定,确定谷子的最佳播期。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谷子生育期变短;叶、茎随着播期的延迟生长速率变慢、衰退速率变慢;播种期过早谷子前期生长速率较快、播种晚的谷子后期生长较快;穗干重随着播期的延迟积累变快,千粒重随着播期的延迟呈下降趋势;穗粒数、籽粒产量和产草量均以5月23为播期最高。结论张家口地区谷子最佳播期为5月2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