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莲藕施钾量对产量和品质的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莲藕科学施肥方法,2007年进行了钾肥不同用量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潴育性杂沙泥肉田种植莲藕,施K2O 75~225kg/hm2,增产2 134~17 433kg/hm2,净增收益8 286~68 982元/hm2;潴育性沙泥肉田种植莲藕,施K2O 75~225kg/hm2,增产2 925~17 194kg/hm2,净增收益11 450~68 026元/hm2,可明显增强莲藕抗病性和显著改善品质。但施K2O超过225kg/hm2,莲藕产量和淀粉含量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阳市黄褐土类的养分状况,进行了氮、磷、钾配合效应试验研究,从莲藕的生物学性状和产量影响2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阳市黄褐土氮、磷、钾施用量为纯N 270~360 kg/hm2,P2O590 kg/hm2,K2O 180 kg/hm2;氮、磷、钾配合使用效果最好,比例为1∶0.3∶0.6。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莲藕磷肥合理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理论产量基本相等的条件下,采用线性+平台模型得到的莲藕临界施磷量(P2O5 68.8~106.9 kg/hm2),大大低于用二次型模型得到的莲藕最佳经济施磷量(P2O5 117.6~144.0 kg/hm2),根据湖北莲藕生产和施肥现状以及藕田土壤磷素肥力水平,提出湖北莲藕磷肥(P2O5)合理用量为75.0~120.0 kg/hm2,平均为90.0 kg/hm2.  相似文献   

4.
景电灌区小麦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景电灌区小麦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淡灰钙土单作小麦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时,N、P2O5、K2O施用量高肥力地块分别为142、78、31kg/hm2;中肥力地块分别为180、138、82kg/hm2;低肥力地块分别为119、59、22kg/hm2时,相应的小麦最高产量分别为8728、6570、4719kg/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元二次回归的方法对玉米测土配方施肥试验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玉米在该地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203.33(kg/hm2),P205=12.83(kg/hm2),此时的产量为:9216.43(kg/hm2)。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诸暨市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寻求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及配比,以“扬麦11”为供试品种进行了3414完全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诸暨市小麦最佳施肥量为N184.35kg/hm2、P,0,67.8kg/hm2、K2033.9kg/hm2,氮、磷,钾肥配比为1:0.37:0.18,小麦产量为5711kg/hm2。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早藕"3414"肥料效应试验,初步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莲藕生长、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建立氮、磷、钾肥施肥量与产量的回归方程,探索当地早藕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能有效增加莲藕叶面积,提高莲藕产量;综合考虑试验土壤的特殊性,提出早藕推荐合理的养分施肥量为纯氮200~240kg/hm2、五氧化二磷50~60kg/hm2、氧化钾100~150kg/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提出推荐施肥措施。[方法]通过在秭归县玉米主产区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研究该区域玉米施肥效果。[结果]测土配方施肥相比习惯施肥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增产增收、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等效果。玉米平均增产606.0kg/hm2,增产率8.9%;新增产值平均1272.0元/hm2,减氮增钾减少肥料投入平均321.0元/hm2,平均增加纯收入1593.0元/hm2;配方施肥相对习惯施肥均为减氮减磷增钾施肥,平均分别减施纯氮、P_2O_5、K_2 O79.5、13.5,9.0kg/hm2,实际化肥施用量总计减少246.0kg/hm2。[结论]对初步制定的秭归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玉米作物肥料养分施用指标进行了较合理的调整和修订。  相似文献   

9.
增效乙-阿混剂是我院研制开发的玉米田新型除草剂。该药剂由阿特拉津及乙草胺、二,四滴-丁酯等除草剂和助剂按科学比例混合而成。该混剂于1993-1996年在吉林省东丰、永吉、辉南、梅河、通化、柳河、集安等市县和辽宁省清源、抚顺、西丰、新滨等市县共55个点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增效乙-阿混剂施用量为4.5-5.0kg/hm2,对玉米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防效稳定在92%以上。施药期为播种后至出苗前和玉米3-5叶期,对水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和茎叶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及翌年种大豆均无影响。增效乙-阿5kg/hm2处理,比吉林、宣化产的乙-阿同剂量处理降低成本11.375元/hm2,比人工除草增产2101kg/hm2,累计增产玉米1.0925亿公斤(2101kg×52000hm2),玉米按0.74元/kg计算,累计增加经济效益可达8084.5万元,社会效益更可观。  相似文献   

10.
优质香型杂交水稻新品种宜香229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2292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基本苗、施肥水平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9.0、18.0和36.0万株/hm2 3种水平的基本苗;3个施肥水平,水平1为纯N75kg/hm2、P2O5 37.5kg/hm2、K2O 60kg/hm2,水平2为纯N112.5kg/hm2、P2O5 56.25kg/hm2、K2O 90kg/hm2,水平3为纯N150kg/hm2、P2O5 75kg/hm2、K2O 120kg/hm2。结果表明宜香2292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要求基本苗随之提高;在相同基本苗水平和相同肥力水平下,适度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在柳江县进行莲藕田间“3414”肥效试验,通过建立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探索当地莲藕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供试地块的整体地力属中等偏高水平,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表现为高N、低P、高K。在该地力条件下,以每公顷施纯N 390kg、P2O5 210kg、K2O 300kg的处理(N2P2K2)莲藕产量最高,达27400.5kg·ha^-1;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分析显示,莲藕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结合试验推荐施肥量及供试土壤的特殊性,建议柳江县莲藕产区每公顷合理施肥量为400-500kg纯N、130~200kg P2O5和200~300kg K2O。  相似文献   

12.
贵州高海拔地区氮磷钾平衡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贵州高海拔地区氮磷钾配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钾三要素中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钾,不施钾的处理减产811 kg/hm2,减幅22.0%;其次是氮,不施氮的处理减产486 kg/hm2,减幅13.2%;再次是磷,不施磷的处理减产405 kg/hm2,减幅11.0%。小麦施用钾肥可增产446~1095 kg/hm2,增幅为15.5%~38.1%,可增收806.00~1 854.50元/hm2,增产增收效果好。在贵州高海拔地区小麦适宜的施肥配比是:纯N 60 kg/hm2,P2O532 kg/hm2,K2O 122 kg/hm2。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潴育性杂沙泥肉田种植莲藕,每公顷施K2O75~225kg,增产2145~17520kg,净增收益8330~69330元;潴育性沙泥肉田种植莲藕,每公顷施K2O75~225kg,增产2940~17280kg,净增收益11510~68370元,且明显增强莲藕抗病性和显著改善品质。每公顷施K2O超过225kg,莲藕产量和淀粉含量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磷钾营养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氮磷钾营养水平,对耐肥型和广适型超级稻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同。耐肥型超级稻吉粳88以N200 kg/hm2、P100 kg/hm2、K120 kg/hm2时,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表现最好。广适型超级稻吉粳83以N100 kg/hm2、P750 kg/hm2、K90 kg/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表现最好。耐肥型超级稻吉粳88以N250 kg/hm2、P100 kg/hm2、K60 kg/hm2时产量构成因素最好,广适型超级稻吉粳83以N100 kg/hm2、P75 kg/hm2、K90 kg/hm2产量构成因素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不同配比及有机肥对莲藕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微区试验连续两年研究了NPK不同用量配比及有机肥对莲藕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量NPK和较低量NPK+有机肥处理均有利于增加荷叶总面积,并显著提高莲藕产量;单施N、P或K,一般能提高莲藕中该种元素的含量,增施有机肥明显提高莲藕N、P和K的含量,莲藕对K素的吸收量较高,NPK养分吸收量之比平均约为1:0.25:2.  相似文献   

16.
木薯华南5号“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英日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8):1036-1039
2007年在合浦县乌家镇西大村开展了木薯良种华南5号田间“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田块的整体地力属中低水平,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表现为低N、中P、中K;在该地力条件下,以处理6(纯N165.0kg/ha,P2O5 60.0kg/ha,K2O 120.0kg/ha)的产量最高,为28852.3kg/ha。根据效应模型分析得出N、P、K的互作效应为:N、P和N、K正互作,P、K负互作;单元素对产量的作用效果是N〉P〉K。应用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得出该区域种植木薯华南5号的最佳施肥量(纯N141.5kg/ha,P2O5 36.5kg/ha,K2O 124.4kg/ha)和最佳产量(27094.8kg/ha),可用于指导木薯生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等量灌溉条件下,不同氮(N1、N2、N3、N4小麦生长季节分别为120、180、240、360 kg/hm~2,玉米生长季节分别为180、270、360、450 kg/hm~2)、磷(P1、P2分别为90、135 kg/hm~2)、钾(K1、K2分别为75、150 kg/hm~2)配施对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不同土壤类型地区小麦、玉米产量及灌水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指导当地农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不同氮、磷、钾配施均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灌水利用率。在小麦季,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分别以N3P2K2、N3P2K1和N2P2K1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产量分别为8 606 kg/hm~2、9 977 kg/hm~2和10 305 kg/hm~2,分别较CK增产28.95%、52.48%和32.71%,灌水利用率分别为9.56 kg/m~3、11.09 kg/m~3和11.45 kg/m~3。在玉米季,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则分别以N4P2K2、N4P2K1和N2P2K2处理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产量分别为10 998 kg/hm~2、8 828 kg/hm~2和11 715 kg/hm~2,分别较CK增产32.44%、55.29%和28.21%,灌水利用率分别为12.22 kg/m~3、9.81 kg/m~3和13.02 kg/m~3。通许、西平和安阳3个地区分别以N3P2K2、N4P2K1和N1P2K2处理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和灌水利用率最高,周年产量分别为19 515 kg/hm~2、18 576 kg/hm~2和21 080 kg/hm~2,分别较CK增产30.29%、51.92%和24.70%,灌水利用率分别为10.84 kg/m~3、10.32 kg/m~3和11.71 kg/m~3。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氮钾肥单效益与交互作用对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寻求最佳配比组合.[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低氮(45kg/ha)、中氮(90 kg/ha)和高氮(135 kg/ha)3个氮水平与低钾(180 kg/ha)、中钾(270 kg/ha)和高钾(360 kg/ha)3个钾水平,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氮钾配比对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根据产量、产值结果结合QBASCE程序进行优化寻优.[结果]氮、钾肥均能增加烤烟的产量,但氮肥的增产效应大于钾肥;需要适量的氮和较高水平的钾,才有利于烟叶产值的提高.最高产量方案施肥量为:112.5kg/haN、360 kg/ha K2O,烟叶产量52185.95 kg/ha.最高产值方案施肥量为:108 kg/haN、360kg/ha K2O,烟叶产值为23394.15 元/ha.[结论]建立的氮钾用量对烟叶产量、产值影响的回归模型可为相近类型土壤种植烟叶参考.最佳方案施肥量为108kg/haN、360kg/haK2O.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在河南省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化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依托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于2005-2009年在河南省71个县(市)安排了924个试点进行小麦三因素四水平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全省小麦无肥(N0P0K0)、无氮(N0P2K2)、无磷(N2P0K2)、无钾区(N2P2K0)、全肥区(N2P2K2)产量平均分别为4 499、5 186、5 915、6 197、6 797kg/hm2,在优化施肥条件下,N、P、K、NPK增产率平均分别为38.17%、19.46%、12.92%、62.55%;N、P、K、NPK贡献率平均分别为24.57%、14.40%、9.94%、34.35%;N、P、K农学效率平均分别为10.36、11.68、8.22kg/kg;N、P、K偏生产力平均分别为39.78、76.53、77.78kg/kg。通过一元二次函数拟合表明,全省小麦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平均分别为212.0、177kg/hm2,最高产量施磷量和经济最佳施磷量平均分别为106.8、96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和经济最佳施钾量平均分别为92、78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