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静立 《中国猪业》2008,3(5):33-34
1 自然淘汰 生产中母猪的自然淘汰是保持猪群良好生产性能和遗传改良计划必不可少的部分,自然淘汰亦包括衰老淘汰和计划淘汰。  相似文献   

2.
一般情况下,进行自然淘汰。母猪群年龄和胎次结构要保持适当的比例,才能发挥猪群的最大生产性能。在一个组成较好的母猪群中,通常2胎以下的母猪所占比例为30%,2~6胎的母猪所占比例为45%~55%,6胎以上母猪所占的比例小于20%,8胎以上的母猪比例小于5%。生产中母猪的自然淘汰是保持猪群良好生产性能和遗传改良计划必不可少的部分,自然淘汰包括衰老淘汰和计划淘汰。到了一定的使用年限,一般  相似文献   

3.
随着规模养猪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提高,养猪户为了追求猪群生产的高效率,对猪群质 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猪群在严格的生产计划控制下,进行满负荷的生产运转,使得基础 猪群母猪的淘汰率有所增加,而且自然淘汰的比率相对减小,异常淘汰的比率相对增加.对 于养猪场来说,淘汰不良母猪是持续性的工作,只有良好的种母猪群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 益.但在生产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母猪都是优秀合格的,因此就需要选留生产水平高的、 产下仔猪壮的优秀母猪,淘汰生产性能差的低劣母猪.造成母猪生产性能低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猪场母猪肢蹄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母猪肢蹄病是母猪四肢、四蹄因某些因素导致局部损伤和运动障碍等临床疾病的总称,通常表现为关节肿大、蹄角质增生龟裂、蹄壳变硬或变脆出现破裂,造成母猪姿势、步态、站立不正常和支持身体困难等。母猪肢蹄病类型包括变形蹄、变形肢、遗传性肢蹄病、传染性肢蹄病和非传染性肢蹄病等,该病已成为现代规模化养猪场中严重影响母猪生产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母猪非正常淘汰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综合1990~1993年我场所有淘汰母猪(112头)资料记载,进行归类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母猪利用率的因素主要为四大类,即母猪繁殖障碍(包括母猪低产)、产科病、四肢病及其他因素(包括有恶癖、疾病及死亡等),占淘汰母猪总数比例分别为:54.5%、18.8%、9.7%、17.0%.现将具体情况予以分析;以利今后生产中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减少因此而引起的母猪年均生产力(包括全场平均每头母猪年产胎次、产仔率等)的下降,同时有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药物及饲养管理等的综合处理,减少因不正常因素而淘汰的母猪.  相似文献   

6.
一般母猪到了年老体衰,失去利用价值时才加以淘汰。然而,在养猪生产中,往往有部分母猪,正当青壮年,却因繁殖障碍、产科病、四肢病等原因而不得不提前加以淘汰,这种因不正常因素而淘汰的母猪,在生产中常占有一定比例。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指导我们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培养种用价值高的母猪不无裨益。 一、母猪繁殖障碍 母猪因繁殖障碍而失去利用价值,是母猪异常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在群寿命是反映猪场经营管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母猪繁殖性能直接影响猪场的效益,母猪不能正常繁殖的年淘汰率一般为20%~25%,超出这个范围,将会影响整个猪场的年出栏头数,降低全年的经济效益.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提高,生产者为了寻求高效益,对猪群质量选择,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猪群在严格的生产计划控制下进行满负荷的生产运转,使基础母猪群的淘汰率上升,异常淘汰的比率相对增加.在这些异常淘汰中,特别是母猪繁殖类疾病、子宫内膜炎和肢蹄病严重侵害着母猪群,而过高的猪群淘汰率将会给生产带来压力[1-2].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在许多猪场中,常见后备母猪在第一胎或第二胎时因繁殖障碍和腿病等问题而不得不被淘汰,而有时淘汰的比例可占总淘汰母猪头数的45%。因此大大增加了猪场的管理费用、生产费用,  相似文献   

9.
正正确合理的组织配种批次计划和淘汰低效母猪,做好成本控制;做好发情鉴定及适时准确把握输精时机的工作,才是提高猪场生产管理及经济效益的源头与根本,也是稳定猪场生产的前提。1正确组织配种批次和淘汰低效母猪计划母猪的整个繁殖周期为142~152天。按照全进全出制的生产模式及生产实际,有计划的组织配种及后备母猪的补充(必须提前3个月进行准备),充分利用每头母猪优势,提高利用年限,提高母猪年提供仔猪的合格数,才是保证猪场生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正>在许多猪场中,常见后备母猪在第1胎或第2胎时因繁殖障碍和腿病等问题而不得不被淘汰,有时淘汰的比例可占总淘汰母猪头数的45%。因此大大提高了猪场的管理费用和生产费用,并因非生产天数偏高而进一步提高成本。本文就如何加强后备母猪的管理,使其在整个生命期中能发挥最佳生产性能而不被过早淘汰提出5大要素,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许多猪场中,常见后备母猪在第一胎或第二胎时因繁殖障碍和腿病等问题而不得不被淘汰,而有时淘汰的比例可占总淘汰母猪头数的45%。因此大大增加了猪场的管理费用、生产费用,且因非生产天数偏高而进一步提高成本。本文就如何加强后备母猪的管理,使其在整个生命期中能发挥最佳生产性能而不被过早淘汰提出五大要素,仅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长大二元杂母猪淘汰与自然月份、胎次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规模化猪场的肉猪生产中,杂种母猪质量的优劣对猪场的生产水平乃至经济效益影响很大,所以母猪的淘汰是常有的事.但如果能搞清楚母猪淘汰的一些规律性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即可减少母猪的淘汰数量,延长它的在群寿命,从而降低肉猪生产的种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此,结合广东省的气候特点(高温高湿,四季区分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4℃以上,时间长,跨度大,特别是6~10月份平均气温在30℃以上),对广东江门市一家规模化畜牧场2001-2003年淘汰的664头长大二元杂母猪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目的是找出母猪淘汰数量与自然月份、胎次的关系,以便于在生产中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延长母猪的利用年限(在群寿命),更大地挖掘母猪的生产潜力 。  相似文献   

13.
母猪的繁殖障碍病,在种猪群中普遍存在,每年因为繁殖障碍病造成种猪的淘汰、死亡率相当高,对生猪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病的原因很多,只有找到根本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引起母猪非传染性繁殖障碍病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母猪正常淘汰比例低,而疾病因素淘汰较高,如何降低母猪异常淘汰?笔者认为,疾病因素主要是肢蹄病与子宫炎,控制这两方面的疾病,可以快速降低母猪异常淘汰比例。1导致母猪发生肢蹄病与子宫炎的原因1)母猪肢蹄病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生产母猪实行限位(定位)栏饲养,其优点是提高种猪饲养密度、猪舍利用率和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最大的缺点是母猪淘汰率高,有些母猪还不到正常淘汰年龄(5岁以上)就被淘汰了,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造成种母猪淘汰的根本原因 1.母猪长期缺乏必要的运动。(1)母猪长期关在定位栏里,其活动受到限制,只能站立或躺卧,易引起严重的肢蹄病,致残、致瘫,难于治好,被迫淘汰。(2)母猪因缺乏必要的运动,易造成过肥、不发情或生产性能低下而淘汰。(3)妊娠母猪因缺乏必要的运动,易造成体质差,分娩时产力不足,易致难产…  相似文献   

16.
猪蹄病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使用寿命,是造成母猪非正常淘汰的主要疾病之一。猪患蹄病后蹄部不能负重,直接影响采食,造成的危害包括采食减少造成的营养不良,引起流产、早产,并可直接造成妊娠母猪脱肛、子宫脱、阴道脱。另外,分娩后种猪不能很好采食,产奶量减少,影响仔猪奶量的摄入,造成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增加、断奶后体弱多病。  相似文献   

17.
昌捷  邢孔萍  卢秋咏 《猪业科学》2021,38(11):62-64
近年来,对规模猪场母猪淘汰原因的统计数据表明,肢蹄病的比例高达11%左右,占非正常淘汰总数的30%~40%。尤其是低胎龄母猪,繁殖性能还没有充分发挥时,不得不因肢蹄病提前淘汰。大幅度增加了种猪培育成本,对整个繁殖母猪群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 ,生产者为了实现母猪群生产的高效率 ,对猪群质量 (品种、生产性能、健康状况 )要求越来越高。通过提高管理手段 ,使猪群在严格的生产计划控制下 ,进行着满负荷生产 ,由此而使得猪群异常淘汰的比例相对增加。在这些淘汰猪群中 ,由于繁殖问题而被淘汰的个体占相当比例。过高的母猪淘汰率将给正常生产带来压力 ,增加后备猪的生产成本 ,同时对整个猪群生产的稳定性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生产者应根据猪群的生产和健康情况 ,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 ,尽可能减少母猪因繁殖问题而产生的淘汰。集约…  相似文献   

19.
生产中很多原因引起母猪异常淘汰,主要包括:繁殖机能障碍、遗传缺陷、产科病、营养性疾病等因素. 1 后备母猪不发情有些后备母猪已达到配种日龄和体重,但没有表现出性周期.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而:后备母猪生殖器官先大发育不良或畸彤;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促卵胞素和促黄体素较少,使卵胞不能正常发育和成熟,导致母猪乏情.此类母猪可以用公猪试情的方式,促进其发情排卵,也可用激素诱导发情.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分析影响低胎龄(≤4胎)母猪淘汰的原因,比较月份(1—12月)、胎次(1~4胎)、生产状态(后备、妊娠、哺乳、空怀)等与生产母猪淘汰的关系,为猪场生产提供评估参数。应用SPSS软件分析5 671头淘汰母猪,探讨母猪淘汰与影响因素的关系,预测淘汰趋势。结果表明:胎次、生产状态、月份对低胎龄母猪淘汰类别影响极显著(P<0.01),低胎龄淘汰母猪整体胎龄均值为1.33,后备和1胎母猪淘汰占比达62.8%,3—6月淘汰比例为42.7%;妊娠和哺乳母猪淘汰比例分别为45%和26.6%,由于呼吸、消化和综合因素引起的淘汰达到78.3%。建议猪场对后备和1胎母猪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引起淘汰做好预防和管理,重点关注1胎哺乳母猪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