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轻简栽培技术(特别是板茬直播、套播等免耕方式)大面积推广,麦田杂草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即实际草害面积加大,重草田数量上升,草相趋于复杂,而研发技术相对滞后,长期使用同类除草剂,杂草抗性增强、危害加重。为控制恶性杂草重发趋势,保障专用麦生产的产业化发展,针对杂草变化特点,笔坚持调查、研究与药剂筛选相结合,优化、配套杂草防除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除草剂对稻茬免耕麦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98和2003年对四川省稻茬免耕麦田播前杂草调查,比较5a前后调查结果,同时连续5a定点进行单用百草枯、单用草甘膦及2者轮换使用与杂草种群变化的典型试验,结果表明:2次调查的杂草发生种类没有变化,但种群演替明显;主要杂草看麦娘、水稻苗、棒头草、通泉草、碎米荠依然保持着优势,次要杂草大巢菜、白花水八角、半边莲等阔叶杂草的数量有所增加。分析认为除草剂单一品种的长期使用是播前杂草种群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水旱轮作免耕栽培制度是稻茬免耕麦田播前主要杂草依然保持优势种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套播麦田的杂草集中于表土层,当田间墒情适宜时,极有利于杂草发生(尤其是禾本科杂草),形成了有利于杂草为害而不利于防除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1998和2003年对四川省稻茬免耕麦田播前杂草调查,比较5 a前后调查结果,同时连续5 a定点进行单用百草枯、单用草甘膦及2者轮换使用与杂草种群变化的典型试验,结果表明:2次调查的杂草发生种类没有变化,但种群演替明显;主要杂草看麦娘、水稻苗、棒头草、通泉草、碎米荠依然保持着优势,次要杂草大巢菜、白花水八角、半边莲等阔叶杂草的数量有所增加.分析认为除草剂单一品种的长期使用是播前杂草种群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水旱轮作免耕栽培制度是稻茬免耕麦田播前主要杂草依然保持优势种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不同耕法稻茬麦田杂草发生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1990年对免耕,少耕(浅旋耕),常规耕的稻茬麦田杂草发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耕法麦田杂草群落中,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硬草)为优势种,群落中的杂草种类无变化,但免耕使田间杂草群落类型向有利于禾本科杂草的方向发展。3种耕法麦田杂草发 生动态呈一致性,表现为冬前一个主出草高峰,次年春季一个次高峰。但免耕麦田杂生的时间早,数量多,出草主高峰明显,草量约为耕翻田的2倍,出草时间也比耕翻  相似文献   

6.
稻茬免耕麦田杂草土壤种子库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温室萌发法对稻茬免耕麦田杂草土壤种子库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稻茬免耕麦田土壤种子库主要杂草种类有Wang草、碎米荠、牛繁缕、看麦娘、蓼等杂草,其中Wang草所占比例最高,达50%以上;杂草种子70%以上分布在土表下0-10cm。  相似文献   

7.
1987~1990年对免耕、少耕(浅旋耕)、常规耕的稻茬麦田杂草发生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耕法麦田杂草群落中,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硬草)为优势种,群落中的杂草种类无变化,但免耕使田间杂草群落类型向有利于禾本科杂草的方向发展。3种耕法麦田杂草发生动态呈一致性,表现为冬前一个主出草高峰,次年春季一个次高峰。但免耕麦田杂草发生的时间早、数量多、出草主高峰明显,草量约为耕翻田的2倍,出草时间也比耕翻田早5~7d,出草高峰相应提前。在3种耕法的麦田中,以0~5cm表土层可萌发杂草种子分布的比例为最高。免耕麦田的可萌发杂草种子集中分布在0~5cm的表土层中,少耕麦田可萌发杂草种子主要分布在0~5,5~10cm的土层中,而常规耕麦田的可萌发杂草种子在耕作层中分布比例趋向接近。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6,(2):14-14
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是指比传统的水稻栽培有显著的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水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水稻抛秧、免耕抛秧、直播稻、再生稻、超高茬麦田套播水稻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轻简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是指比传统的水稻栽培有显著的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水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水稻抛秧、免耕抛秧、宜播稻、再生稻、超高茬麦田套播水稻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麦田杂草种群变化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田杂草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市秸秆禁烧、少耕免耕技术的推广和小麦、玉米的多年连作,麦田草害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麦田杂草的发生及其化学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常年麦类种植面积2000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以上,以冬小麦为主,另有少量春小麦、大麦.因四川地域宽广,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差异较大,故麦田杂草种类及分布情况亦有较大差异.四川麦田草害发生面积1600万亩次以上,其中禾本科杂草发生面积1070万亩次左右,阔叶型杂草发生面积1350万亩次左右,近年化学防除面积850万亩次左右(其中300万亩次左右为免耕播前化学防除).现将我省麦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其化学防除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稻棵套播麦田杂草种类繁多,通过对其发生特点和规律调查研究,采用骠马和异丙隆进行防治,防效可达95%以上,防治时间以11月中下旬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稻棵套播麦田杂草种类繁多,通过对其发生特点和规律调查研究,采用骠马和异丙隆进行防治,防效可达95%以上,防治时间以11月中下旬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稻板茬旋耕种麦由于能保证农时,省工节本,已在我县普遍推广应用。但旋耕麦田杂草增多,危害严重,已对麦子产量构成严重威胁。我站从1986年起对少免耕麦田的杂草发生特点和禾本科杂草药剂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5.
4.稻田套播技术 适用于腾茬迟于小麦播种适期的水稻茬口,完全免耕,省工节本,先播种、后割稻,争得了小麦播种季节,确保小麦适期早播,养老稻与早种麦两不误。主要缺点是:杂草防治压力大、前期麦苗较弱(偏高、偏细、分蘖率较弱),该播种方式淮北地区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6.
免耕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及对产量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呼伦贝尔地区免耕小麦田杂草发生状况及对其产量的影响,以明确免耕麦田杂草综合防除效果和草害水平,从而有效抑制杂草的发生.试验采用多点观察与调查的方法,明确了呼伦贝尔地区免耕小麦田杂草的危害特点.结果表明:免耕麦田主要分布的杂草有6科12种,其中藜、猪毛菜和狗尾草为主要危害杂草.且在草害治理上存在主要问题:杂草数量和种类增多,发育参差不齐,杂草群落演替加快,杂草的危害致使农作物减产.具体应对措施:加强免耕小麦田杂草演替规律预报研究;筛选适合小麦田的高效、低污染除草剂;加强化学、机械、农业、人工除草相结合的环保型杂草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常规栽插等5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林免耕套播可抑制水稻苗瘟和叶瘟的发生,5种栽培方式对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对稻曲病的发生没有影响;小苗机插偏方式下二化螟的发生较轻,其它4种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指导上海市松江区小麦生产,在基础地力、肥料运筹和其他管理措施一致的条件下,研究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套播免耕播种方式的小麦在生育中后期叶片不易早衰,倒三功能叶存活时间长,利于籽粒灌浆充实、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小麦的分蘖主要发生在低位的1、2、3叶位且成穗率高,高位分蘖和二次分蘖发生率低且基本不能成穗,而小麦通过套播免耕播种更利于早苗早发,故在低位分蘖成穗上比割后浅耕方式更有优势;套播免耕播种方式的小麦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明显高于割后浅耕播种方式。在松江区生产条件下,小麦采用套播免耕播种方式比割后浅耕方式更有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了菏泽市麦田主要杂草的种类、发生及为害特点。结果显示:该市麦田主要禾本科杂草超过20种,主要阔叶杂草有15科30种以上。根据杂草发生为害的特点,确立了杂草防治的3个关键时期,并对不同时期、不同麦田的杂草防治药剂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麦茬套播和直播稻田杂草稻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栽培新技术的推广,直播稻田和套播稻田面积越来越大,杂草稻的发生又有抬头.由于麦茬直播稻田和套播稻田不翻耕,一旦发生杂草稻则危害多年,其数量呈几何级数上升,已严重影响了直播稻、麦套稻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分析了麦茬套播稻、直播稻田间杂草稻暴发原因和危害特性,提出了合理耕作布局及传播防治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