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对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整理出保护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51种,隶属30科44属,占甘肃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总种数54种的94.44%,总科数的94%,总属数的92%。区系成分以北温带为主,占27.45%,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占13.73%;东亚分布占11.76%;各类热带分布占9.80%;中国特有成分占21.57%。根据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桂西南属北热带气候区,面积4.8万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00,占广西土地面积的21%,区域内裸露岩溶面积约占50%,。自然分布的国家级珍稀危树种74种,占我国珍稀濒危树种的22.8%,占广西115个珍稀频危树种的64%。其中,龙州一个县分布的珍稀频危树种高达49种,约为全国珍稀频危树种的15%,为广西珍稀濒危树种的42.6%,是全国罕见的珍稀濒危树种荟萃之地。这一地区珍稀濒危树种的植物区系、有独特的地区性、区域内特有的树种明显;有滇、缅、泰地区成分,也有海南地区成分,成为两大地区植物区系交汇之地;更有泛地带性的多种植物,分布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以至少数分布暖温带的珍稀濒危树种。研究这一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大学术、科研以及对珍稀频危树种的保护、发展与利用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涵盖25个县市的滇中南口山南亚热带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41科54属63种,占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151种)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数(354种)的41.7%和17.8%。从科属种的水平对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成分特点进行了剖析,其成分具有:(1)起源古老,孑贵植物多,单型科属比例大;(2)热带科多,特有现象丰富;(3)对同类植物代表性强的特点。同时分析了本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区内分布特点和珍稀濒危种子植物  相似文献   

4.
涵盖25个县市的滇中南中山南亚热带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41科54属63种,占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151种)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数(354种)的41.7%和17.8%.从科属种的水平对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成分特点进行了剖析,其成分具有(1)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多,单型科属比例大;(2)热带科多,特有现象丰富;(3)对同类植物代表性强的特点.同时分析了本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区内分布特点和珍稀濒危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亚型特点,本区53属种子植物占我国种子植物属15个分布区类型和31个变型的73.3%和12.9%.其中,“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在本区珍稀濒危植物中所占比例最大,达29.63%,是本区最典型的分布型.从地质历史、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本区珍稀濒危植物的成分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滇中南中山南亚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繁多、成分特点和分布特点明显,主要是因为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超地带性植被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珍稀濒危植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自然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61种.对这些植物进行了总体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具有种类丰富、古老成分众多、区系构成复杂、边缘热带性质明显、特有现象突出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广西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布于广西的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159种,隶属于63科109属,分布在全区各地。其中,分布在北热带75种,南亚热带110种,中亚热带90种。在石灰岩土上有分布的50种,酸性土上有分布的130种。区系成分复杂,热带性质明显,特有成分突出,热带属占61.7%,中国特有属19个,占18.6%,广西特有种22种。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1999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统计,黔东南州有国家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共计32科51属58种,文章对上述珍稀濒危植物的生活型及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分布的48属珍稀濒危种子植物中,热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型各有18属,分别占总属数的37.5%,其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中国特有分布型11属,占总属数的23.0%,具有特有性强、起源古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地调查、线路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资源状况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共计206种,隶属于44科108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1种,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6种, IUCN红色名录植物17种, CITES附录植物143种。(2)发现新分布种长蕊木兰、水青树和逸生种喜树。(3)珍稀濒危种子植物区系联系广泛,属级水平上具有极强的热带性质;种级水平上具有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特征,且特有现象突出,与滇西南、滇南分布联系密切。(4)海拔510~2977 m,珍稀濒危植物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集中分布在海拔1000~1500 m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中。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并针对所受威胁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粤东地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东地区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33种,约占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的8.5%。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27种;濒危2种,渐危18种,稀有13种。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具有种类组成丰富、热带性质明显、起源古老、特有现象突出、经济用途广等特点。文章在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这些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海南尖峰岭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丰富度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按照计数法、线样调查法、样地调查法等对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及其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有55种,隶属34科48属,其中根据一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31种,其余为珍贵稀有的植物。在这55种植物中,属于可能绝迹类的占20%,濒危类的占15%,渐危类的占18%,稀有类的占20%,另外27%的植物目前在尖峰岭地区仍有一定的数量。最后对该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历史资料、文献查阅和2016年4—8月的样线、样方补充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289种,隶属于185科652属;其中蕨类植物112种,占8.69%,植物区系起源较古老;蕨类植物的科、属地理分布以热带、亚热带为主;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为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木兰科、金缕梅科、冬青科等共14个科,是华夏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均以泛热带分布型占优势,同时含有较多的热带亚洲、北温带区系成分,区系成分复杂、多样且古老;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13科14属15种,其中的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和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与邻近的车八岭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比较,二者的科、属相似性系数分别为92.86%和77.40%,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物种数量特征与区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典型样地的调查,分析了该群落植物组成、乔灌木数量特征和种子植物区系分布。结果表明,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共有维管植物80科157属226种,但优势树种不明显,主要伴生乔灌木有拟赤杨、白花泡桐、银钟花、马尾松、青冈、构树、香桂、木和杜鹃。科、属、种区系成分都以热带成分占显著优势,群落的演化过程与泛热带及热带亚洲联系最为密切,与近代的热带大洋洲、热带非洲、北温带、东亚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而与地中海区、西亚、中亚没有联系。群落特有现象并不十分明显,无中国特有分布科、属、种,只有腊梅科的山腊梅和杉科的杉木2属2种。  相似文献   

13.
基于野外补充调查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对地处北回归线北缘的广东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有蕨类植物35科60属117种,其中新记录9科21属51种;广东分布新记录密鳞鳞毛蕨(Dryopteris pycnopteroides)和无盖鳞毛蕨(D.scottii)2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  相似文献   

14.
广东中山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与查阅标本相结合的方法 , 对广东省中山市香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 研究 , 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29 科 51 属 92 种。从科的组成看,以单属科和寡属科占优势, 占区内总科数的 93.10%;从属的组成看,以单种属和寡种属占优势,占区内总属数的 96.08%。分布区类 型在科和属的水平上皆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占各自总数的 58.62% 和 52.94%;科和属的分布区类 型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与温带蕨类植物区系的联系较弱。在种的水平 上热带亚洲分布及东亚分布类型构成了该区蕨类植物区系的主体,各占 38.04% 和 26.09%。与周边 4 个 地区的比较中,与澳门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河南天目山森林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调查,河南天目山有森林种子植物1 824种,隶属于155科,707属。种子植物区系有如下特点:种类组成丰富,优势现象明显;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以温带分布为主,热带成分较为丰富,南北过渡特征明显;在属的层次上,与各大陆的温带、热带保持着较为广泛的联系;在种的水平上,通过华东与东亚植物区系联系密切;天目山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有单种属植物40种,中国特有属25个,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0种,均为第三纪植物区系成分。  相似文献   

16.
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共有42科137属233种,植物区系组成中最大科是藜科(24属69种),该科也正是新疆盐生植物区系最大的科;本研究区盐生植物有69属99种,占总属及种数的50.4%、42.5%;除世界分布科外,温带分布科和热带至温带分布科占第一位,各均含10种;属的地理成分中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型(含变型)占优势, 有45属,占总属数的39.8%;种的区系以温带成分(53.1%)和古地中海成分(42.4%)占绝对优势,中亚分布型(27.0%)、温带亚洲分布型(25.7%)、旧世界温带分布型(21.6%)比重明显大。区系基本特征表现为: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据比率很高;地理成分优势性显著,来源较广泛,有一定古老成分,特有程度极低,具极为明显的盐生性质和温带干旱区荒漠性质;区系中包含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1种和被认为"新疆可能已消失的物种"中的3个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照《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在河池市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25科38属4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24种。对它们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池市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具有组成多样、亚热带性质明显、起源古老、特有现象突出和用途广泛等特点,并分析了这些植物濒危原因。据此提出对河池市珍稀濒危植物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18.
老祖岩国家石漠公园植物资源丰富,为全面摸清该区其植物种类,采用路线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桃源县老祖岩国家石漠公园种子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73科532属880种,除去人工栽培种,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7科475属806种,其中野生被子植物135科473属803种。区系分析表明:属级水平上热带成分(43.81%)与温带成分(44.40%)的比例相当,而科的水平上热带成分(45.26%)明显高于温带成分(21.90%),说明该区的中亚热带性质较明显,这与其地理位置处在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区是相一致的。以上均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不但复杂多样,而且还具有过渡区域的特点;保护区内的湖南特有树种和珍稀濒危植物也很丰富,具有很大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吊罗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罗山地区有"红皮书"保护植物3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种,隶属8个属分布区类型、4个种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的属占优势,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所占的比例最大;特有成分较突出,特有种隶属于3个分布类型,以华南分布为中心。吊罗山与五指山、尖峰岭的种、属相似程度高,其中与五指山的相似度最大。吊罗山珍稀濒危植物可用作园林、药用、木材、农业资源植物,多分布在低、中海拔的湿润密林或沟谷林中,对森林依赖性很强,要采取相关措施对这些物种及其生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