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猪瘟是我国养猪业危害相当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国际兽医局(OIE)将其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猪瘟于183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首先发现,在世界养猪国家有不同程度流行,我国最早于1925年发现该病,从1950开始使用猪瘟结晶紫疫苗对猪进行免疫,对控制当时猪瘟流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该病于1833年首次发现于美国的俄亥俄州,1903年Desehw einitz和多尔斯(Drose)证明猪瘟的病原体是病毒(HCV或CSFV)。由于猪瘟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对养猪业危害极大,历来是各国研究的热点。在我国该病是农业部公布的一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接触性烈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须申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该病于1833年首先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发现,但也有报道称该病于1862年首先出现于英格兰,然后传到欧洲大陆。  相似文献   

4.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不分年龄、性别、品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 自从美国1883年首次发现猪瘟以来,该病已传播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根据国际兽疫局的材料显示,现有44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猪瘟,主要分布在南美、欧洲和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世界各国为消灭猪瘟,耗费巨资。1978年,美国消灭猪瘟,共花去1.4亿美元;1990年,比利  相似文献   

5.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和高致死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1833年,首次报道于美国俄亥俄州。1903年,被证实猪瘟的病原为病毒。我国猪瘟发生时间不详。我国于1956年开始制定消灭猪瘟  相似文献   

6.
亢文华 《动物保健》2009,(10):35-37
猪瘟又名猪霍乱(HC),也称古典猪瘟(CSF),是猪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小血管壁的变性,导致内脏器官中的多发性出血、坏死和梗塞。我国也有人称之为烂肠瘟。该病于183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的俄亥俄州。我国关于猪瘟的报道,最初是从东南大学农科系1925年研究猪瘟免疫血清的记载开始的。猪瘟病毒(CSFV)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瘟病毒属的成员还有在抗原性和结构上与CSFV密切相关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绵羊边界病病毒(BDV)。  相似文献   

7.
猪瘟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文华 《兽医导刊》2009,(10):35-37
猪瘟又名猪霍乱(HC),也称古典猪瘟(CSF),是猪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小血管壁的变性,导致内脏器官中的多发性出血、坏死和梗塞。我国也有人称之为烂肠瘟。该病于183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的俄亥俄州。我国关于猪瘟的报道,最初是从东南大学农科系1925年研究猪瘟免疫血清的记载开始的。猪瘟病毒(CSFV)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瘟病毒属的成员还有在抗原性和结构上与CSFV密切相关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绵羊边界病病毒(BDV)。  相似文献   

8.
猪瘟是我国养猪业危害相当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该病在世界范嗣内流行,国际兽医局(OIE)将其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猪瘟于183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首先发现,在世界养猪国家有不同程度流行,我同最早于1925年发现该病,从1950开始使用猪瘟结晶紫疫苗对猪进行免疫,对控制当时猪瘟流行起到了很大的作厢。1955年研制成功的中国系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于1957年开始在全国24个生物药厂正式进行生产销售。该疫苗除在我国广泛应用外,并推广到欧亚许多国家,使这些国家有效地控制或消灭了猪瘟。至今该疫苗也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最有效、应用范同最广、比较理想的猪瘟疫苗。以此疫苗免疫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吴金 《兽医导刊》2009,(10):38-39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病猪高热稽留和小血管的变性导致组织器官多发性出血、坏死和梗死。此病于1833年首先在美国等地发现,以后遍及世界各大洲。我国据1953年调查,大部分省份都有发生。猪瘟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极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A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正>猪瘟是发生在猪和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性疫病,最早在1830年发现于美国,该病流行时间长,流行范围遍布世界各地。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研制出猪瘟兔化弱毒苗,通过半个世纪的应用,猪瘟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是每年仍有散发。同时,流行出现了新的趋势,以散发为主,流行范围更广,发病趋于幼龄猪,发病型以温和性即非典型为主。目前,猪瘟仍是危害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2013年广西桂林市某猪场发生了一  相似文献   

11.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该病特征以高热稽留和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各器官的广泛性出血、梗死和坏死等表现为主。猪瘟自1810年在美国被发现以来,全球有36个国家曾报道其存在,该病由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高致病性,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A类传染病,常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非洲猪瘟也称东非猪瘟、疣猪病、Montgomery氏病。资料报道表明,非洲猪瘟病毒可感染家猪和野猪,没有人感染非洲猪瘟的报道。Montgomery最先在肯尼亚报道了非洲猪瘟,非洲猪瘟最先仅在非洲流行,1957年在葡萄牙发现发病病例,1959年在西班牙、1964年在法国等先后发现非洲猪瘟。1971年该病传至古巴,1981年该病在中南美、巴西也有发生。2007年非洲猪瘟传入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13.
吴金 《动物保健》2009,(10):38-39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病猪高热稽留和小血管的变性导致组织器官多发性出血、坏死和梗死。此病于1833年首先在美国等地发现,以后遍及世界各大洲。我国据1953年调查,大部分省份都有发生。猪瘟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极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A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正>猪瘟是1885年在美国被首次发现,后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及流行。猪瘟又被称作"烂肠瘟"、"猪霍乱"。该病常常与非洲猪瘟混淆,因此,为了区分这两种疾病,所以又被称为古典猪瘟或经典猪瘟。猪瘟目前已经成为猪养殖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经常给猪养殖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5.
猪瘟是非常古老的疾病,引起该病的病毒过去曾被称为猪霍乱病毒,为了和人类的丙型肝炎病毒相区分,后来改称为典型猪瘟病毒。最早描述猪瘟是在1810年美国的田那西州。猪瘟1833年首先在美国俄亥俄州被正式报道。法国可能在1822年发生猪  相似文献   

16.
甄梦莹 《猪业科学》2022,39(9):21-21
非洲猪瘟首次发现于非洲,到2007年已蔓延到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共和国。美国国家猪肉委员会首席兽医师达斯汀·奥德科文撰文,2014年非洲猪瘟传播到欧盟,2018年又传播到中国。目前已在73个国家发现了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17.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以全身出血、呼吸障碍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热性、接触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又称东非猪瘟或疣猪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猪瘟相似,但病原体的理化特性和血清学特点与猪瘟病毒完全不同。该病的病死率可达100%。非洲猪瘟是Mentgomery 1910年首次发现于东非,20世纪60年代传入欧洲,后蔓延到法国、巴西等3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8,(6)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又称非洲猪瘟疫、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该病病程短,死亡率接近100%,对已发病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2])。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也不感染除家猪和野猪之外的其他动物。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也可经媒介昆虫叮咬传播。1921年,在肯尼亚首次发现了非洲猪瘟,该病一直存在于撒  相似文献   

19.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猪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最主要动物疫病之一,也是养猪国家的动物疫病防治的重点。猪瘟首先于1833年在美国俄亥俄洲发现,迄今已有170多年历史,我国也于1925年开始研制免疫血清防治猪瘟。目前全球除少数国家或地区消灭了猪瘟外,大多数国家仍有猪瘟发生。我国仍然是猪瘟流  相似文献   

20.
1 非洲猪瘟简介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 100 % [1].该病1921 年于肯尼亚首次被发现,随后流行于非洲,并因此得名.2018年8月,我国辽宁省沈阳市首次报道 ASF 疫情,此后疫情在部分省市迅速蔓延,给我国生猪养殖业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