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闫茂仓 《齐鲁渔业》2005,22(2):26-26
当前鱼病发生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交叉感染,鱼病症状日趋复杂,使诊断、治疗难度越来越大,养殖户无法对症下药,只能凭经验用药,乱用药现象非常普遍,鱼病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鱼病用药中的几点体会一、用药浓度的灵活性用高浓度药物浸洗鱼种,应视水温,鱼的忍耐度灵活掌握,而常用药物剂量的选择,应在药物的安全浓度范围内,选择对病原体最低的有效剂量。皿.针对水温和水质,用药浓度应灵活变化。如我场一鱼池水深1.2米,面积2.78亩,...  相似文献   

3.
一些养殖户在防治鱼病时,存在乱用滥用药物现象,轻则影响防治效果,浪费药物,重则发生中毒,导致鱼类非疾病死亡。因此鱼病防治要做到合理用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了解药物有效成份。如鱼虾宁、鱼康、氯杀灵、威岛牌消毒剂、菌毒净、漂白粉等,虽然名字不同,但其有效成份都是氯。如用户不了解其成份,防治鱼病时如重复使用上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鱼技术的提高,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鱼类的病害也越来越多。据笔者调查,有的养鱼户在防治鱼病用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用药不当既增加了费用,又影响疗效。现就如何科学使用药物,谈几点意见。 1.正确选用药物 首先是准确诊断鱼病,有些鱼病症状接近或相同,如Vc、B_2缺乏症,细菌性败血症等均  相似文献   

5.
张文革 《内陆水产》2008,33(5):31-32
在水产养殖的实际生产中,时常会有症状相似的鱼病发生,为了生产者在生产实践中准确地辨别鱼病的类型,对症用药。笔者现将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相似鱼病的辨别与防治简介如下,以供广大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曹淑萍 《齐鲁渔业》2004,21(1):32-32
1.查究病因.对症下药 鱼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在鱼类出现异常时,要分析研究原因,及时诊治,有针对性地选择对口药物,因病施治,以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 2.用药量要准确 用药之前要对养殖水体积进行准确计算以确定用药量。用药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用药过量,超过鱼类的耐受程度会造成鱼类死亡,不仅浪  相似文献   

7.
高温季节是鱼类发病的高峰期,为了防治鱼病,养殖户投入了很多资金购买药物,有些养殖户由于用药得当,管理得法,取得了很好的防病治病效果。但也有一些养殖户由于用药不当,不仅鱼病没治好,反而还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作者在此提醒广大养殖户要了解药物一般知识,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鱼药。1药物的种类目前市场上鱼药种类繁多,品牌各异,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从使用方法上可将鱼药分为两大类,即外用药和内服药。外用药包括水体杀菌消毒、水质调节、底质改良、体外杀虫、驱虫等药物;内服药包括体内抗菌消炎、抗病毒、驱虫、保健等药物。2…  相似文献   

8.
田洁莉 《黑龙江水产》2006,(2):25-25,27
在鱼病的防治过程中,给药方法不同,机体吸收的速度不一样,药物达到体内的浓度也有区别,药物效果就不一样。因此,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治疗鱼病用渔药的种类很多,其作用各有特点,病害控制需要根据病症合理选择。药物控制疾病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药物的使用,机体可能出现相应的改变,如病情好转,说明药物有效;病情无变化,说明药物效果不好或无效;病情恶化,说明用药不当或失误,机体出现新的征兆,  相似文献   

10.
洪学 《重庆水产》2006,(3):19-20
中草药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型绿色药物,在目前全面提倡健康养殖的新形势下,推广中草药防治鱼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中草药药效不十分稳定,且难以把握剂量,不少养鱼户缺乏中草药防治鱼病知识,往往用药不当,效果不佳。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鱼技术的提高,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鱼类的病害也越来越多。据笔者调查,有的养鱼户在防治鱼病用药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用药不当既增加了费用,又影响疗效。现就如何科学使用药物,谈几点意见,供同行参考。1.正确选用药物首先是准确诊断鱼病,有些鱼病症状接近或相同,如Vc、B2缺乏症,细菌性败血症等均表现出血症状。只有确诊后,方可对症下药。目前,市售鱼药种类繁多,良莠不齐,不能盲目选购,要选用正规厂家产品,以免造成损失。切不可一旦发现鱼病后就一大堆药顺着用,即使治好了鱼病,也弄不清楚到底哪种药物起到了主要作…  相似文献   

12.
郑陶生  蒋艾青 《内陆水产》2006,31(11):37-38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但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一些鱼病的外观症状相似,内在机理却不尽相同,常常导致误诊而错失治疗良机,造成较大的损失。同时,在鱼病的治疗过程中,有些渔户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甚至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从而对养殖水环境和鱼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水产》2015,(2):1-2
来自:水产前沿随着气温升高,鱼病也越来越多,用药开始频繁,在鱼病防治过程中用药稍有不慎,就会因药物过量而引起鱼类中毒,轻则造成鱼类厌食,影响生长;重则会引起大量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渔民如果未经过对天气、水质、气温、鱼体的病情分析,就盲目用药,很容易造成鱼的中毒死亡。因此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前,首先要关注水质和水温。大多数鱼病的发生与池塘水质恶化有关,发  相似文献   

14.
八、夏季使用渔药的注意事项 随着夏季高温季节的来临,鱼病也渐渐地进入高发期,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用药高峰期也逐渐到来。但许多水产养殖户不了解鱼病防治过程中的用药特点和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不当,或根本不会用药,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经济上的浪费。常见的情况是,养殖户防治鱼病时,通常采用先杀虫、  相似文献   

15.
一、对症下药,计量精确。(一)对症下药是鱼病防治的关键。鱼病有细菌性病、病毒性病、寄生虫病及非生物性疾病。有些鱼病症状相似,较难诊断,因此,必须仔细观察病鱼症状和病原,详细了解环境、病情、病因等,作出确诊,才能有的放矢,合理选用药物、药量及用药方法。如不了解病情、病因,难免误诊,导致用药不当,不但无法治愈鱼病,还会造成危害。(二)药量计算也要精确,投喂药饵时应以所有可能摄食药饵的鱼体重计算,而不是单纯以发病鱼体重计算,否则药量偏低。药物全池泼洒时,浓度以池塘即时的蓄水面积和平均水深计算,而不是以…  相似文献   

16.
药物防治是鱼病防治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学选用鱼药十分重要,选用鱼药应坚持四条基本原则:1有效原则: 这是选择药物的首要原则,要求对症下药。使用的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鱼病直至痊愈,如细菌性烂鳃病可用漂白粉、红霉素、氯杀王等药物进行治疗。2最小有效量原则: 药物达到一定剂量或浓度时才产生效应,这种剂量或浓度称为最小有效量。鱼体能够耐受而不显中毒症状的最大剂量为最大耐受量,即极量,引起中毒的剂量叫中毒量,剂量再大些可引起鱼类死亡,这个量称致死量。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最大耐受量之间的称为治病量,又称安全范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二十二、用药不奏效的原因及对策 在使用药物防治鱼病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奏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形,甚至会造成疾病更加严重而导致死亡的情况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药物失效过期。  相似文献   

18.
柳富荣 《内陆水产》2004,29(8):20-2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也迅速增多.渔药使用频率相应增加。一些养殖户由于缺乏用药常识.滥用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仍在使用违禁药品,这不仅使水产品的品质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对水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污染.给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水产用药防治鱼病很有讲究。  相似文献   

19.
周运和 《内陆水产》2002,27(2):30-31
抗菌素及磺胺药用于鱼病防治已有四、五十年,在控制鱼病传染和感染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解决了不少水产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毒性反应、二重感染、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危害人体健康等不良后果,特别是在滥用的情况下更为严重。因此,对这两类药必须提倡合理利用。1严格掌握适应症选用抗菌药物时应结合临池诊断、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并根据症状轻重而选择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的、治疗效果较好的、不良反应较少的抗菌药物。现将部分常见鱼病、致病微生物及其敏感的抗菌素列表在下以供参…  相似文献   

20.
鱼病防治用药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至80年代末,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品种的增加及养殖数量的增长,各种养殖病害的发生也逐渐严重。文章列举了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有机磷类等诸多药物对养殖对象所产生的一系列副作用,对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从整体上来说弊多利少,提醒人们在防治各种鱼病时审慎用药,应综合防治,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