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水节本、蓄水增肥、低碳节能、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地表秸秆残茬覆盖+少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正确地搞好秸秆还田,对加快保护性耕作发展,提高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质量,增加农民收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逐渐恶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热点。低碳农业是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缓解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保护性耕作技术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发展低碳农业的先进农业技术,也是国际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积极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促进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通过对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相关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推动土地流转来促进保护性耕作的推广,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现代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在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概述旱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内容,并提出加强6个结合、建立保护性耕作体系、选择实用机具、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以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伐.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了山东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历程和技术模式,论述了山东省保护性耕作发展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山东省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现代耕作技术,在建设节约型、生态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机科技创新推广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现代农业新常态发展的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它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蓄水能力,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先进耕作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重要的耕作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今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阶段性成果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各地认真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示范和推广,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指导和交流,保护性耕作技术日益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辽阳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现代耕作技术,在建立节约型农业与可持续型农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综合分析了辽阳市近年来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的成就,总结出适合辽阳市的3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好保护性耕作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改革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对改良土壤性能、增肥地力、蓄水保墒、抑制沙尘暴、节本增效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是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发展保护性耕作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提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向传统农业耕作的挑战.发展保护性耕作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沙尘暴的形成、沙尘源的构成和发展农业保护性耕作与保护生态环境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对农业保护生态环境中之作用的认识,从而提出了加快我区发展农业保护性耕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华颖 《河北农机》2023,(23):103-105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重要的土壤保护措施,对土壤侵蚀控制具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以保护性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侵蚀控制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制。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原理和应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其在土壤侵蚀控制方面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其次,通过田间实验和监测数据分析,验证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保持、土壤结构维持、降雨冲刷减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针对不同地区和作物类型,比较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侵蚀控制的差异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保护性耕作在土壤侵蚀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望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加强保护性耕作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农民认知度和接受程度,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自动化发展,传统耕作与播种的模式显现出诸多弊端,土壤退化、环境污染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农业生产的新理念,能有效优化农业耕地条件,促进地力恢复。从保护性耕作的应用现状与特征出发,分析了保护性耕作的应用要点与优势,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流程与注意事项,对保护性耕作的应用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特征,研究分析农业增产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戴伟 《农业工程》2013,3(3):45-46
通过对河北省承德县近十几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客观条件的分析,找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总结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年一熟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十五”期间农业部重点推广的项目之一,它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蓄水保墒、节本增效等作用,不仅是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保扩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技术内容之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我国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对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使用必须要以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保护性耕作的内容及各个步骤的适用情况分析,说明了保护性耕作需要因地制宜推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旱地有三个严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三个重要原因分别是:干旱、土壤瘠薄、水土流失。目前我国出现了很多农作模式,其中保护性耕作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白21世纪以来,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速度极其迅速,因此该技术达到普及的标准并最大限度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水节本、蓄水增肥、低碳节能、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地表秸秆残茬覆盖+少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正确地搞好秸秆还田,对加快保护性耕作发展,提高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质量,增加农民收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的本质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论述了传统耕作与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背景和本质,绍了保护性耕作的工艺技术体系与关键机具,对传统耕作与保护性耕的优缺点作了较全面的对比分析,出改变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为保护性耕作,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