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质地多方面分析三个桃品种果实采后质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鲜食桃品种"脆保"、"艳保"和"大久保"为试材,采用质构仪质地多方面分析测试法(TPA),研究3个品种果实采后不同贮藏时间的质地变化。结果表明:在室温和低温2种贮藏温度下,3个品种桃果实的硬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粘附性、弹性、咀嚼性都随贮藏时间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脆保""艳保""大久保";内聚性变化相对比较平缓。相关性分析表明,桃果实咀嚼性与粘附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与果实硬度间亦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弹性与硬度和咀嚼性之间均呈相反的线性相关关系,果肉内聚性值与其它参数值相关性较差。硬度、粘附性、弹性和咀嚼性可用于评价采后桃果实质地的变化,内聚性则反映了果实质地的细微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艺文摘》2012,28(2):198-198
以新鲜成熟苦瓜160-2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常温下,不同贮存时间内,苦瓜果实外观、硬度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Vc、水分含量和sOD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下贮存的苦瓜果皮易黄化,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果实硬度、水分含量与Vc含量一直呈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树罩改变红星苹果(Malus clomestica Borkh)树周围的温度;并且确定:4月2、15日和5月7、22日等4个开花期.据可溶性固形物、含酸量、硬度和叶绿素的测定表明,花期提早与花期正常的果实相比,前者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时间较长,延迟开花的果实所积累的可溶性固形物,低于花期正常或花期早的果实.果实最后体积随每次花期的推迟而减少。两个花期早的果实,明显地在呼吸高峰前期的最低限之前采收;而延迟花期的果实,则在呼吸高峰开始以后采收。贮藏中果实硬度的降低,随采收的推迟而增加。与其说贮藏期虎皮病和果实的绿色,与生长期的长度有关,倒不如说与采前的夜间温暖和有关。  相似文献   

4.
我们所指的果实质量,是果实大小、形状、色泽、风味、硬度、耐贮藏性、和对加工的适应度等许多性状的综合,而不是指某个单一的性状。各个品质要素的形成,大致如下: 1.果个和果形的形成生理: 苹果和梨,果实个头的大小,是由果实里的细胞数量、细胞体积和细胞间隙这三个方面决定的。苹果在接近成熟时,果个大小、重量与细胞数量、细胞体积、细胞间隙的关系是:重量在100克以下的小果,细胞总数为三千万个左右,细胞体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0±0.5)℃时,O2体积分数3%,CO2体积分数1%、3%、5%对贮藏园黄梨果心褐变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贮藏期间无果肉褐变;贮藏90天时所有处理均出现果心褐变(果心褐变指数≤0.06),果心褐变指数与CO2体积分数(r=0.948)、果心多酚氧化酶活性(r=0.997,P<0.01)和果心酚类物质含量(r=-0.916)、乙醇含量(r=0.914)高度相关;≥3%CO2处理产生伤害,加重果心褐变,且果心出现苦味。园黄梨果实硬度在贮藏90天前下降较快,贮藏90天时淀粉酶活性达到高峰,不同气体组分处理均可降低淀粉酶活性、延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高峰,果实硬度与淀粉酶活性呈负相关(r=-0.907)。综合来看,3%O2+1%CO2处理可保持较高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果皮亮度,果柄新鲜,品质较好,采用气调长期贮藏时,适当提高O2配比。  相似文献   

6.
以引种的11株‘Hort-16A’黄金猕猴桃和4个野生猕猴桃株群为试材,研究果实的表型性状变异及单果质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期改良品种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有果形、被毛量、果脐性状3种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果实糖酸含量变异系数较小,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较大,且维生素C含量与糖含量呈负相关;不同的野生型植株在不同的营养品质中其变异系数不一样。野生型猕猴桃和变异株猕猴桃在维生素C含量上有很大差异,但随果实在树上蓄留时间的延长维生素C含量均会降低,可以明显发现变异株猕猴桃的维生素C含量下降的速度比较快;野生型猕猴桃和突变型猕猴桃总酸含量变化差异较小,成熟后均随时间的延长含量下降。利用主成分分析将6个果实性状简化成相对独立的2个主要因子,这2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可以达74.5%。第1主成分为营养品质因子,方差贡献率为54.84%,第2主成分定义为外形指标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9.65%。  相似文献   

7.
1990年在辽这省果树所李、杏圃,选择34个鲜食杏品种,于果实成熟期从树上随机采摘不同 部位果实,及外围延长枝春稍第5~7片叶,分别进行性状调查,各性状均以20为基数计算其平均 值,做为该性状的类型值.对杏叶和果实的重量、纵径、横径、形态指数进行了相关性和显著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34个杏品种中叶片重量与果实重量之间,叶片纵径与果实纵径之间,叶片横径与果实横径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等于0.6894**,0.4842**,0.7502**),叶形指数与果实指数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0.3936*).统计分析结果与调查观测中所见到的现象趋于一致;同时也进…  相似文献   

8.
蔗糖磷酸合成酶与香蕉果实成熟、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雯  邵远志  庄军平  陈维信 《园艺学报》2006,33(5):1087-1089
 研究了正常成熟、成熟抑制和促进成熟处理的香蕉果实蔗糖磷酸合成酶( SPS) 与呼吸速率、硬度及蔗糖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1) 使用乙烯吸收剂不仅极显著抑制了呼吸速率、果实软化和蔗糖的积累(P < 0.01) , 同时抑制了SPS的活性, 与正常成熟果实相比, 其SPS活性高峰延迟3 d出现, 酶活性明显降低。(2) 丙烯处理不仅使SPS活性高峰比对照提前9 d出现, 而且促进了呼吸速率的提高, 加速了硬度的下降和蔗糖的积累。表明SPS与香蕉果实的成熟、衰老和糖的积累及果实软化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伊丽莎白和乌引1号2个厚皮甜瓜品种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的糖、淀粉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变化等,并对甜瓜果实糖积累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个品种果实中糖积累动态十分相似,即成熟期之前,糖积累缓慢,特别是蔗糖几乎很少积累;进入成熟期,果实中蔗糖迅速积累,而单糖略有下降。(2)AI、NI的活性变化对2种甜瓜果实中糖的积累和构成具有重要影响,SS对2种甜瓜果实中糖积累的作用较小,SPS活性升高与成熟期伊丽莎白果实中蔗糖的积累相一致。(3)果实中糖的积累与淀粉含量变化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0%、2%、3%、4%4种不同浓度的CaCl2浸泡果实,研究了苹果采后不同浓度钙处理对贮藏期间苹果果实硬度和不同种类果胶含量的影响,以期探明莱西地区"富士"苹果采后钙处理的最适应浓度。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苹果果实的硬度下降,水溶性果胶(WSP)含量增加,共价结合果胶(CSP)含量减少,离子型果胶(ISP)含量变化不大;苹果果实硬度与WS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S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离子型果胶(ISP)无显著相关性;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的钙处理都能改善贮藏期间苹果果实的硬度,能减缓WSP含量的增加和CSP含量的减少;4种浓度的钙处理中以2%CaCl2处理的效果最好;采后钙处理能有效保持苹果在贮藏期间的硬度,有效减缓WSP含量的增加和CSP含量的减少,从而延缓了果实的软化,延长了苹果的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11.
琯溪蜜柚果实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10月20日至2015年1月10日在福建省平和县取样,对2 316个琯溪蜜柚单果的6项外观指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汁胞粒化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汁胞粒化率变异系数(116.4%)远大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系数(8.9%),汁胞粒化率是影响品质的首要因子。按外观指标与汁胞粒化率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外观指标排序为体积(r=0.504)质量(r=0.472)、横径(r=0.469)果皮粗度(r=0.271)、体积质量(r=-0.265)果形指数(r=0.108);按外观指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外观指标排序为体积(r=-0.309)横径(r=-0.265)、质量(r=-0.259)、体积质量(r=0.257)果皮粗度(r=-0.230)果形指数(r=-0.086),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r0.001=0.071)。单果质量分级虽不及果实体积科学,但目前仍不失为好的选择。取200g为单果质量分级幅度基本能保证级别内果实品质的一致性。建议,单果质量800g和2 200g的果实划为等外果,果实分级幅度采用200g,将等级果(800~2 200g)分为4L、3L、2L、L、M、S和2S共7个级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标准为"特级≥11.5%,一级≥11.0%,二级和三级≥10.5%"。  相似文献   

12.
1991—1992年,对不同采收期与在梨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园位于莱阳茌梨集中产地,每666.7m2(1亩)平均12.5株,常年每666.7m2产量 3 000~3 500kg。 9月10 日~ 10月 5 日每 5天采收1次,共6次,每次采果20个,采后称重,测定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然后放入 0°±2℃冷库内贮藏,采出结束后,一次性测定各采收期果实的总糖、总酸、维生素C等项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茌梨9月 10日已进入生理成熟期,以后随着成熟度的提高.果实的重量和质量都相应的提高,9月20日~25日为茌梨最适采收期,9月20日以后果品质量虽佳,但硬度下降.不抗碰压和远运,且采收过晚,…  相似文献   

13.
体积和重量常用来衡量果实大小,且以体积为更佳。但是,利用排水法直接测定果实体积既较费时,又不方便,且易搞混。对果实进行称重较为快速,能否在田间简便操作,取决于对数据要求的准确性高低。测量果实的纵横径,无论在室内还是在田间均较快速简便,并可用数字表示果实形状(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本项试验在于探讨番茄果实的纵横径能否用来估计果实体积。 从一系列具有不同基因型的番茄植株上采集了23个果实,从大到小,由高圆形到扁圆形,每个果实的实际体积(AFV)用排水法测定,并记录其重量和纵横径。果实实际体积从43mL到310mL,单果重从31.5g…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采后枇杷果肉组织木质化现象,应用质构仪,采用质地多面分析(TPA)方法,对洛阳青、大红袍、夹脚和大叶杨墩4个枇杷品种果实的采后质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和0℃2个贮藏温度下,4个品种枇杷果实的硬度、黏着性、凝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回复性都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而出汁率均明显下降;且4个品种枇杷果实在0℃冷藏40d转3d货架(20℃)后,各TPA参数增加更显著。4个品种枇杷果实各TPA参数与出汁率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性,而绝大多数TPA参数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证实TPA试验法可用于评价采后枇杷果实的质地变化。  相似文献   

15.
红富士苹果果实发育期间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富士苹果果实发育期间,果实中总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有两个迅速积累期。前期淀粉积累对采收时果实糖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果实中的转化酶活性与蔗糖积累,淀粉酶活性与淀粉积累均呈负相关。果实后期软化与果胶甲酯酶(PE)关系不大,而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密切相关。果实中糖含量和果实着色面积可作为红富士苹果适期采收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而酸含量及硬度可作为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以京采8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成熟度番茄果实在4℃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品质变化,并利用番茄品质指数(TQI)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番茄果实的硬度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和糖酸比分别在贮藏3、7、7 d时最高,硝酸盐含量在贮藏3 d时最低;半熟期和坚熟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3 d时最高,完熟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则在贮藏7 d时最高;半熟期和完熟期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在贮藏1 d时最高,坚熟期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则在贮藏3 d时最高;不同成熟度果实的TQI在贮藏3 d和7 d时较高。综合来看,半熟期、坚熟期和完熟期的果实,采收后在4℃条件下分别贮藏7、3、3 d,可在延长番茄货架期的同时获得果实最佳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7.
四、夏橙果实生长与气候因素伏令夏橙果实生长规律与温度关系观察,每年于第二次生理落果停止后(7月中)始至次年5月末,定树、定果、定期观测果实纵横径,按V=4/3πR~3公式计算果实体积增长量,见图三。夏橙果实体积月增长量和旬增长率,以7~11月中旬最大,在此期间的旬均温为12.5℃~31.9℃,其中8~9月旬均温20.2℃~31.9℃的增长率最高,以8月中下旬均温  相似文献   

18.
椪柑果实贮藏过程中主要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椪柑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果实自然贮藏过程中部分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椪柑果实的单果重、纵横径大小、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经贮藏后前10 d降低,此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逐渐增加,呈现极显著上升。椪柑果实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嘉平大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嘉平大枣’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糖、酸及维生素C含量在各年间虽有差异 ,但均遵循各自的规律变化 ,与生长期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果实全糖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增加 ,到完熟后期剧增 ,与生长期呈极显著的指数曲线正相关 ,3年均值回归方程为 :Y =1.4 4 46e0 .0 2 57x,r=0 .9833 (n =7)。果实酸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拟合曲线为二次多项式反抛物线 ,相关系数r =0 .9958 (n =7)。维生素C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规律 ,果核完全硬化时达最高 ,完熟后期缓慢减少 ,拟合曲线为 3次多项式 ,3年均值回归方程为 :Y =0 .0 0 76X3- 1.84 8X2 138.4 3X - 2 4 90 .8,r=0 .980 7 (n =7)。  相似文献   

20.
杨梅果实发育与糖的积累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东魁、荸荠种、水梅为试材,研究了杨梅果实发育与糖积累及其关系。根据杨梅果实大小的增加将果实发育大致分为3个阶段,呈双“S型”曲线动态变化:第1阶段(约盛花32d前)果实纵、横径增长最快;第2阶段(32-63d)果核发育硬化,果重增加明显;第3阶段(63d至成熟)果实进入快速增长高峰,果重迅速增加,光合产物在果实中迅速积累。杨梅果实中积累的糖主要是蔗糖,果糖和葡萄糖仅占总糖的1/4,蔗糖含量在发育初期和中期都较低,盛花52d后开始快速积累直至果实成熟,东魁高于水梅、荸荠种;葡萄糖和果糖变化大致保持同步,第1阶段较高,第2阶段降到最低,第3阶段迅速积累达到最高,与蔗糖积累基本保持一致,成熟时东魁与水梅较荸荠种高且相近。杨梅果实中酸性转化酶(Ivr)与中性转化酶(Nvr)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幼果早期最高,中期降低后维持较低活性直至成熟。品种间pH值变幅相似,果实发育第1阶段最高,第2阶段降到最低,转色后上升。相关分析表明:果实发育动态与蔗糖、葡萄糖、果糖的积累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果实横径的增加与果实糖积累组分中蔗糖的变化2者间相关性最大(r=0.932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