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呼吸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采后龙眼果实用0.1 mmol?L-1的DNP浸泡 0.5 h,以蒸馏水处理的果实为对照,果实晾干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在(28?1)℃下贮藏。定期测定贮藏期间果皮褐变指数、三磷酸腺苷(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自由基( )产生速率、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内源抗氧化物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果实相比,经DNP处理的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指数增大,果皮ATP含量降低。同时,DNP处理促进龙眼果皮产生 的速率增加,且在整个贮藏期间维持较高水平。APX活性下降,SOD和CAT活性上升,内源抗氧化物质GSH和AsA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增加。【结论】DNP促进龙眼果皮褐变可能是由于DNP降低活性氧清除能力、导致活性氧积累而破坏细胞膜系统,同时DNP导致的能量亏缺使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修复能力下降,其结果破坏细胞膜结构,使酚酶(多酚氧化酶,PPO)与酚类物质接触、酚类物质氧化而形成褐变聚合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琯溪蜜柚果实成熟过程中汁胞粒化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 (L.) Osbeck cv. Guanximiyou]果实成熟过程中汁胞粒化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方法】以易发生汁胞粒化的老龄树和不易发生汁胞粒化的适龄树的琯溪蜜柚果实为材料,研究成熟过程中果实汁胞MDA、H2O2、木质素含量,活性氧清除酶(POD、SOD、CAT)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AsA、GSH)含量的变化。【结果】与不易发生粒化的适龄树果实相比,易发生汁胞粒化的老龄树果实汁胞成熟过程中,汁胞粒化指数、H2O2、MDA和木质素含量增加,AsA和GSH含量减少,SOD活性前期减少后期增加,CAT活性增加,POD 活性显著增加。【结论】琯溪蜜柚果实成熟过程中,活性氧代谢失调导致活性氧(H2O2)积累和POD活性的增强而促进木质素的合成,从而导致汁胞粒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诱导脐橙果实抗病性、水杨酸及活性氧代谢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壳聚糖处理对脐橙果实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以及对果实内源水杨酸(SA)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脐橙果实为试材,采收后不同时间用2%壳聚糖溶液浸泡处理1min,测定壳聚糖处理对果实青霉病抗病性、水杨酸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壳聚糖处理显著降低脐橙果实接种发病率的升高和病斑直径的扩展(P0.01),诱导2d时抗病效果最显著。2%壳聚糖处理果实果皮内游离态S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果实;壳聚糖处理提高脐橙果实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延缓果实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的下降,引起诱导初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积累。【结论】2%壳聚糖处理可以诱导脐橙果实对青霉病的抗病性,其诱导的脐橙果实抗病反应涉及果皮内SA含量和活性氧水平的调节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苹果果实日灼后色素、多酚、类黄酮、可溶性糖、脯氨酸和相对电导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日灼后,果皮主要色素花青苷和叶绿素被高温和强光破坏,主要通过提高上游基因MdPSY、MdPDS的表达量来促进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并通过多酚向醌类物质的转化以保护果皮免受强光的胁迫。在果皮白化时,相对电导率和MDA无显著变化,但O-2在果皮白化时开始大量积累,从而诱发体内活性氧清除酶SOD、POD、CAT活性显著升高,以及AsA和GSH含量增加,以清除过多的活性氧,减轻对细胞的伤害作用;在果皮褐化时,胁迫程度加重,相对电导率、MDA和O_2~-显著升高,SOD、P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且AsA和GSH的含量下降。说明果皮白化时期,细胞膜尚未受到损伤,保护酶活性较高,保护物质含量升高,保护系统处于活跃状态,为日灼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以黄金梨、大香水、新梨七号为试材,研究了贮藏后梨褐变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和种类、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梨果实中的酚类物质以绿原酸为主,果实褐变与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特别是二者在果实中不同部位的分布特性有关。黄金梨果心与其他部位比较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和PPO活性。由果皮至果心CAT活性依次降低,而果皮中POD活性极大地高于其他部位。SOD的活性与褐变的直接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采收成熟度对核桃青皮褐变及其相关代谢酶的影响,分析核桃青皮褐变发生机制,为生产中核桃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及其褐变定向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温185青皮核桃为试材,分别于8月22号(成熟度Ⅰ,花后125 d)、8月27号(成熟度Ⅱ,花后130 d)、9月1号(成熟度Ⅲ,花后135 d)采收,置于(-1±1)℃,相对湿度为75%~85%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不同采收成熟度核桃青皮褐变指数、总酚含量及褐变代谢相关酶。【结果】 青皮成熟度不同,褐变指数不同,成熟度Ⅱ(8月27日)采收的核桃青皮贮期褐变指数显著低于其它2个成熟度,总酚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显著高于其它两个成熟度,温185核桃青皮褐变与总酚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成熟度Ⅱ(8月27日)是温185青皮核桃适宜采收期,其贮期青皮褐变与总酚含量及PPO、POD、PAL、SOD、CAT及APX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果实经过浸钙、紫外线B区(UV-B)辐射和温烫处理,探讨3因素处理后对低温冷藏龙眼果皮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浸钙和温烫处理能有效地抑制果皮褐变,而UV-B辐射处理则在后期具有良好的抑制果皮褐变效果;各因素处理均降低了果皮丙二醛(MDA)含量;温烫处理有效抑制果皮PPO活性,浸钙处理在处理早期抑制果皮PPO活性,而UV-B辐射处理则提高了果皮PPO活性;各因素处理降低果皮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影响果皮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见,各因素处理能抑制果皮褐变和减轻果皮活性氧损伤,活性氧清除可能由其他非酶体系完成。  相似文献   

8.
浸钙处理对荔枝果实贮藏期活性氧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以0.05%CaCl2水溶液为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在55℃下浸泡处理三月红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cv Sanyuehong )果实,研究浸钙处理对低温自发气调贮藏果实活性氧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高于对照的;处理果皮PPO活性、果肉和果皮MDA含量均具有低于对照,说明处理能抑制果皮褐变、保护果皮色泽和减轻果实活性氧损伤;处理果肉的Vc含量和POD活性、果肉与果皮SOD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说明处理增强了果实抗活性氧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性氧对草莓果实衰老的影响。【方法】试验以‘红颜’草莓果实为试材,采用H_2O_2和茶多酚处理采后草莓果实,研究促进和清除活性氧对草莓果实活性氧代谢和衰老的影响。【结果】在草莓果实采后衰老过程中,H_2O_2处理、茶多酚处理和对照的果实腐烂指数和腐烂率均持续上升,H_2O_2处理的腐烂指数和腐烂率始终高于对照,茶多酚处理的两者始终低于对照。H_2O_2处理、茶多酚处理和对照的脂氧合酶(LOX)活性、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均上升。在果实衰老过程中,H_2O_2处理的O_2~(·-)产生速率、MDA含量均高于对照,CAT活性和APX活性基本均低于对照;茶多酚处理后O_2~(·-)产生速率、MDA含量均低于对照,CAT活性和APX活性基本均高于对照。【结论】促进活性氧使果实保护酶活性下降,加剧了活性氧的上升积累,从而加速了草莓果实衰老;清除活性氧则提高了保护酶活性,缓减了活性氧的上升积累,从而延缓了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茉莉酸甲酯(MeJA)对采后香蕉果实耐冷诱导的效果及其对活性氧代谢、Ca2+-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香蕉果皮用10 µmol•L-1 MeJA处理1 min,在20℃恒温培养1 d(取样作第0天),然后置于7℃下离体培养10 d,测定果皮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NADPH氧化酶以及Ca2+-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香蕉果皮相比,10 µmol•L-1 MeJA处理的冷害指数较低、细胞膜透性增加缓慢;MeJA处理诱导了果皮H2O2含量和 产生速率的提高,并维持了前4 d的高水平,而MeJA处理降低了CAT和APX的活性,并在前4 d维持了较低的水平;研究还发现,MeJA处理还诱导了NADPH氧化酶和Ca2+-ATPase活性的升高。【结论】MeJA诱导的活性氧猝发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诱导了香蕉果皮冷害和耐冷诱导,并可能与钙信号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从低温贮藏的腐烂龙眼果实中分离主要致腐真菌,并以丁香、甘草、花椒和高良姜4种常见药食两用植物为试验材料,对主要致腐真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从中筛选抑菌效果较好的植物提取物及有效的提取方法,然后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龙眼的致腐真菌主要是龙眼拟茎点霉菌,丁香提取物对该菌抑制效果最好;而且在室温下,用75%乙醇震荡提取48 h所得丁香提取物抑菌效果最佳;丁香提取液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mg·mL-1,最小杀菌浓度为12.50 mg·mL-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仲丁醇(2-butanol)对龙眼采后品质、抑制褐变和衰老的影响,为维持龙眼采后品质和延长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硖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0.05%仲丁醇处理对龙眼低温(4℃)贮藏过程中果实失重率、果皮失水率、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定量酸含量、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仲丁醇处理能抑制龙眼果实失重和果皮水分损失;从贮藏的第5d开始,仲丁醇处理可延迟果皮褐变和果实自溶;在第15 d后,仲丁醇处理显著抑制可溶性固形物的分解和可滴定酸的产生(P<0.05);此外,仲丁醇处理能延缓龙眼果实呼吸作用和乙烯释放.[结论]适当浓度的仲丁醇有助于维护龙眼采后果实品质,延缓果实衰老褐变.  相似文献   

13.
活性氧在热处理诱导香蕉耐冷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活性氧在热处理诱导果实耐冷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0 μmol•L-1的活性氧合成酶NADPH氧化酶的专一性抑制剂二苯基碘(diphenylene iodonium, DPI)预处理香蕉果实,然后于52℃热水处理3 min,之后置于7℃低温贮藏,测定冷害指数、叶绿素光化学效率Fv/Fm、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 )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结果】与单独热水处理香蕉果实相比,热处理前预先用DPI处理的香蕉果实具有较高的冷害指数和较低的Fv/Fm值;在冷藏前3 d减少了由热处理导致的H2O2含量和 产生速率的快速积累;降低了CAT和APX的活性;抑制了MaCAT和MaAPX基因的表达。【结论】DPI预处理减少了香蕉果实由于热处理而导致的活性氧的迅速积累,相应地也减弱了热处理诱导的耐冷效果,表现为冷害症状加剧。推测热水处理诱导的早期活性氧爆发为香蕉果实的耐冷诱导所必需,其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此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采收成熟度对冷藏水蜜桃果实品质和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南方软质型水蜜桃在低温下的贮藏效果及抗冷性,以探索适宜的果实采收成熟度,为软质型水蜜桃低温贮藏提供依据。【方法】以7-8成熟和9成熟2种不同采收成熟度的“湖景蜜露”水蜜桃为材料,测定在1℃28 d贮藏期间果实腐烂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相对电导率、褐变指数和SOD、POD等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7-8成熟的水蜜桃在冷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增加,出汁率在7 d后开始下降,不能正常后熟,出现明显的冷害症状,果实的品质降低;而9成熟的水蜜桃在冷藏期间果实硬度缓慢下降,出汁率平稳增加,能正常后熟,未出现明显的冷害症状,保持了较高的商品价值。与7-8成熟的水蜜桃果实相比,9成熟的水蜜桃在冷藏期间褐变指数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较高,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较大,SOD和POD活性较高。【结论】9成熟的水蜜桃具有较好的抗冷性,适宜于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磷脂酶D(PLD)抑制剂处理对采后龙眼果实贮藏性质的影响,为龙眼保鲜新方法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后“石硖”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用25mg/kg的PLD抑制剂正丁醇、仲丁醇、溶血磷脂酰乙醇胺、2,3-二磷酸甘油酸、Wortmannin、沙丁胺醇、色甘酸钠进行处理,分析在常温(25±0.5)oC贮藏过程中龙眼果实的品质变化。[结果]仲丁醇处理后的龙眼果实褐变指数及自溶指数上升慢于对照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对照果,果实失重率低于对照果;与其他抑制剂处理果和对照果相比,较好地保持了龙眼果实采后品质。[结论]PLD抑制剂仲丁醇处理能有效减缓贮藏过程中龙眼果实的品质劣变,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黑穗醋栗果实内抗坏血酸(AsA)含量及其合成代谢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明确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AsA含量与代谢合成相关酶之间的关系,为全面揭示黑穗醋栗果实AsA积累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3个不同黑穗醋栗品种(‘亚德’‘布劳德’和‘黑丰’)为试材,测定果实在幼果期、膨大期、半转色期、转色期和成熟期时还原型抗坏血酸(AsA)、氧化型抗坏血酸(DH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以及AsA合成与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 不同品种黑穗醋栗果实大小、AsA含量以及AsA相关代谢物水平存在明显的多样性。其中‘亚德’单果重最大,为1.97 g。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总抗坏血酸(T-AsA)和AsA含量在3个品种中变化趋势一致,均在幼果期含量最高,其中‘亚德’幼果期果实中AsA含量最高,为83.17 μmol·g -1 FW,随着果实的生长迅速下降,在成熟期降至21.28 μmol·g -1 FW;3个品种果实中GSH和T-GSH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呈升高趋势,但不同品种升高时期或增加幅度不同;GSSG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成熟果中‘黑丰’含量最低,为0.008 μmol·g -1 FW,仅为‘亚德’的10.2%。AsA-GSH循环再生代谢中,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在果实膨大期达到最高,成熟期降至最低,其中‘布劳德’果实中DHAR和MDHAR活性略高于‘亚德’和‘黑丰’;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幼果期最高,‘亚德’幼果期果实中GR活性最高(0.06 μmol·min -1·g -1 FW),之后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不断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与之相似;L-半乳糖途径的关键酶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活性随着果实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与AsA含量变化相一致,且‘亚德’果实中GalLDH活性在幼果期和成熟期均高于其他两个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GalLDH与T-AsA、AsA、DHA、DHAR和MDHAR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可达0.91以上,即果实中GalLDH活性越高,果实中AsA含量也越高;DHAR和MDHAR与T-AsA、AsA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APX与T-GSH、GSH间相关性较强。【结论】 黑穗醋栗幼果期果实中AsA含量最高,且品种间差异显著;GalLDH、MDHAR和DHAR可能是黑穗醋栗果实中AsA合成代谢的关键酶,黑穗醋栗果实中AsA含量积累主要取决于GalLDH活性,说明合成途径起着更关键的作用,而AsA-GSH循环再生途径相关酶对AsA合成也有一定的贡献,黑穗醋栗高AsA含量的积累是由合成途径与循环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