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选择影响杂交水稻种子风筛精选中的3个主要因素,研究了各因素对杂交水稻种子精选质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所选因素水平区间,上筛孔尺寸是杂交粳稻滇杂31获选率、杂交籼稻冈优827净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上筛孔尺寸与净度负相关,与获选率正相关;下筛孔尺寸不是净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却是获选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与之负相关;风速既不是净度也不是获选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水稻种子加工是指水稻收获到播种前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对种子所采取的一系列处理,其中包括种子初清、脱芒、干燥、清选、精选、包衣、包装等一系列工序。通过种子加工可以提高种子的利用率、净度、纯度、发芽率和活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种子加工是对优良品种进行精选,使种子外形尺寸基本均匀一致,饱满健壮,种子净度、发芽率等综合指标达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为种子进入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种子加工中心是种子企业实施种子精选加工与储运的聚集地,是种子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对水稻种子进行加工检验,是为了检验出种子的质量,包括种子的净度、饱满度和发芽率等,通过对种子的加工检验,能够有效的提高水稻种子的饱满度和发芽率,保证水稻种子的质量,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本文对水稻种子加工检验的方法和作用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为粮食的高产出做出了重要的贡  相似文献   

5.
铜、铅、镉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7份水稻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醋酸铅和氯化镉进行胁迫处理,测量处理后不同品种种子发芽率,以研究铜(Cu)、铅(Pb)、镉(Cd)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Pb2+浓度升高,水稻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且不同品种对Cu2+的耐受性差异显著,其中Cu2+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Cd2+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在200 mg/L高浓度处理下发芽率依然维持在70%以上;各品种重金属的耐受性比较结果表明,粳稻对铜和铅的耐性较籼稻强,而镉胁迫下粳稻和籼稻种子萌发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水稻种子含水量及其对贮藏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粳稻幸实(Oryza sativa L. subsp. japonica cv. Xingshi ),籼稻桂早2号(Oryza sativa L.subsp. indica cv. Guizao 2)水稻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在-20℃和室温(25℃)条件下贮藏5年后的活力变化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结果表明,适度超干处理能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种子活力保持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密切相关。籼稻桂早2号种子耐干性较强,在含水量降至2.4%时,种子活力与5.8%相比无显著差异,而粳稻幸实种子活力极显著下降。不同含水量水稻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与种子活力呈正相关,ABA含量、磷脂酶活性随含水量降低而升高,说明种子耐干性的获得是多种生理机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幸实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大高于桂早2号,这可能是幸实种子较不耐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不同类型水稻种子(粳稻,籼稻,糯稻)为试验对象,采用硅胶干燥法制备不同含水量的种子,通过人工老化处理,测定不同含水量及其贮藏过程的种子生活力、抗氧化系统活性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籼稻品种(黄华占)具有较强的耐超干能力,含水量降低至2%对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影响,糯稻品种(辽河糯)不耐超干,当含水量降低至4%以下,种子发芽率显著下降,而粳稻品种(辽粳401)介于两者之间。经过老化处理后,水稻种子的各项酶活性及发芽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老化后MDHm、COX两种酶活性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表现出较明显的先增高后降低趋势,APX在不同含水量变化幅度不大,SOD随着含水量降低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水稻品种的耐盐性,以湖北省广泛种植的5个水稻品种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NaCl水平(0、50、100、150、200mmol·L~(-1))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粳稻和籼稻对NaCl胁迫耐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中低浓度NaCl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较弱,而高浓度NaCl对水稻种子萌发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NaCl胁迫对5种水稻幼苗的生长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粳稻笑丰6号表现出较好的NaCl胁迫耐受性,而籼稻金优152和两优289的NaCl胁迫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9.
铅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广泛种植的5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硝酸铅水平(0、50、100、300、500 mg/L)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粳稻和籼稻对铅离子胁迫的耐受性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硝酸铅对粳稻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硝酸铅对所有水稻种子萌发都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硝酸铅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同时铅离子胁迫对5种水稻幼苗的生长都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在5种水稻品种中,粳稻表现出较好的铅离子胁迫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种子室温贮藏最适含水量及其热稳定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使用在不同气候区室温保存8年的两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测定水稻室温贮藏的最适含水量,以及在贮藏过程中种子中的热稳定蛋白的变化。【方法】通过发芽试验和热稳定蛋白的测定,比较贮藏8年后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和热稳定蛋白的变化。【结果】在北京地区贮藏种子,籼稻桂早2号(Oryza sativa L. ssp. indica Kato)最适种子含水量为5.5%~6.0%,而粳稻幸实(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 Kato)为6.5%~7.0%。在南昌地区,籼稻最适种子含水量为4.5%左右,而粳稻为5.5%~6.0%。耐超干的籼稻品种桂早2号种子中有一条分子量为39.4 kD的特异性蛋白条带,而不耐超干的粳稻品种幸实却没有这条带。当桂早2号种子发芽率为零时,该特异性热稳定蛋白条带消失。在分子量为41.6 kD处,桂早2号和幸实品种间的热稳定蛋白电泳图谱也存在差异。当幸实种子发芽率降至零时,该热稳定蛋白条带消失。【结论】在同一地区室温贮藏条件下,其最适含水量水平粳稻幸实高于籼稻桂早2号。而对于在不同气候地区贮藏,其最适含水量水平随该地区年平均温度和大于0℃积温升高而降低。发现的两类热稳定蛋白可能与水稻种子耐脱水性及其种子活力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11.
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差异,为成都平原种植粳稻提供依据。【方法】以籼稻品种辐优838、泸优578及粳稻品种辽星15、辽星19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利用Richards方程对不同品种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不同品种灌浆特性与抽穗后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粳稻品种中辽星19不仅库容量大,结实率也高,其产量显著高于辽星15,且与籼稻品种辐优838、泸优578相当。籼、粳稻稻品种籽粒灌浆类型分别为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和异步灌浆型,并且穗型大小对籼、粳稻灌浆结实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辽星19抽穗后干物质转运能力更接近当地的籼稻品种,有利于籽粒灌浆的启动;其每穗粒数虽显著高于辽星15,但弱势粒的灌浆速度并未降低,且达到灌浆峰值后下降减缓,灌浆时间也有所延长,最终结实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粳稻品种辽星19每穗粒数虽多,但其抽穗后干物质转运能力得到加强,籽粒灌浆得到改善,仍能实现较高的结实率,因此在成都平原仍表现出较好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2.
沙棘籽仁壳分离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沙棘籽油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沙棘籽仁壳分离加工工艺。沙棘籽仁壳分离加工籽壳加工等工序。表明:剪切力脱壳是沙棘籽脱壳的主要形式;一级筛上的籽壳纯度大于98%,可直接用于天色色素生产;剪切脱壳后籽仁的主要破碎形式是两子叶沿交界面分离;较好的籽仁籽壳分离状态是二级筛上,悬浮速度4.1m/s时,籽仁损失率7.5%,籽仁含壳率12%。  相似文献   

13.
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穴播排种器导种管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自行研制的水稻内充气力式精量排种器定距成穴的排种要求,对排种器的投种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构建了稻种的理论投种轨迹,并以此设计了一种具有投种轨迹特征形状的变截面矩形导种管.运用离散元方法与台架排种试验,对影响排种成穴性与均匀性的导种管底板倾角与吸种滚筒转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 表明,每穴颗粒排出最大时间差与相邻穴时间...  相似文献   

14.
籼稻与粳稻花时对茉莉酸甲酯(MeJA)响应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籼粳稻杂交可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是培育高产多抗品种的主要途径,但是籼稻花时早,粳稻花时晚,两者花时不遇的困难直接影响籼粳间杂种优势的充分利用。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可有效促进水稻花时提前,本文旨在研究MeJA对籼粳稻花时性状的调控效果及其敏感性差异,为亚种间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提高和籼粳稻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籼稻和6个粳稻品种为试材,2012年和2013年分别种植于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于调查花时性状的前一日17:00、当日6:00及8:00分别喷施0.04、0.4和4 mmol•L-1浓度的MeJA,调查始花时、盛花时、终花时。花时的判断标准以一天中稻穗上第一朵颖花开放的时间作为始花时,以一天中颖花开放最多且最集中的时间作为盛花时,以所有颖花都关闭的时间作为终花时,并计算始花至盛花的持续时间(简写为始-盛时间)、盛花至终花的持续时间(简写为盛-终时间)、始花至终花的持续时间(简写为始-终时间)。【结果】对于6个籼稻品种,喷施上述3种浓度的MeJA都能极显著地促进颖花提前开放,且不同浓度处理之间未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于6个粳稻品种,喷施高浓度(4 mmol•L-1)与中浓度(0.4 mmol•L-1)的MeJA可极显著促进花时提前,且高浓度与中浓度MeJA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喷施低浓度(0.04 mmol•L-1)的MeJA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籼粳稻的始-盛时间,盛-终时间在喷施不同浓度MeJA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但喷施不同浓度的MeJA都能极显著延长籼稻开花持续时间(始-终时间),而对粳稻的影响不明显。对于籼稻品种,不同时间喷施MeJA处理之间的花时性状没有显著差异;对于粳稻品种,前日17:00与当日6:00的处理与当日8:00处理间的始花时差异显著。进一步比较了MeJA对籼粳稻开花促进程度上的差异,喷施高浓度(4 mmol•L-1)的MeJA对籼粳稻开花的促进程度没有显著差异,而低浓度(0.04 mmol•L-1)和中浓度(0.4 mmol•L-1)的处理对籼稻开花的提前程度明显高于粳稻。【结论】MeJA确能显著促进籼粳稻的开花,籼稻对MeJA调控的敏感性强于粳稻。籼稻不仅能够响应高浓度的MeJA(4 mmol•L-1)也能响应低浓度的MeJA(0.04 mmol•L-1),而粳稻只能响应较高浓度的MeJA(4 mmol•L-1 , 0.4 mmol•L-1)。籼稻对MeJA调控响应所需的时间较短,而粳稻对MeJA调控响应所需的时间较长。促进粳稻品种开花的最优组合是前日17:00喷施4 mmol•L-1的MeJA,对籼稻品种,促进花时提前的最优组合因具体品种而异,以0.04 mmol•L-1的MeJA于早晨喷施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新组合健优388的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优388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黔恢1388与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三系不育系健645A组配而成的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种,于201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0003号)。该组合高产、抗倒、耐寒,适宜在贵州迟熟一季中稻区种植。为了加快贵州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促进新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对杂交水稻新品种健优388的制种技术进行探索实践,提出了健优388新组合的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农业部正式启动中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即超级稻研究项目,20年来中国超级稻研究后来居上,无论超高产遗传生理基础研究还是超级稻育种实践,无论南方超级杂交籼稻还是北方超级常规粳稻,总体上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探索进一步提高生产潜力和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储备,为中国稻作科学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文章从超级稻兴起、技术路线确立、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生理与遗传基础研究等方面综合评述了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北方粳型超级稻相关生理与遗传问题:近年来北方粳稻继续保持较高产量水平和加工品质,同时以垩白性状为代表的外观品质有明显提高,至少在9 t·hm-2之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矛盾并不突出,产量和品质可以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新的平衡;分析北方粳稻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是不足取的,通过增加株高提高产量也是行不通的,提高稻瘟病抗性是北方粳稻的重要育种目标;北方粳稻着粒密度普遍较高,但是对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品质性状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可以认为经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北方粳稻着粒密度处于比较合适范围;籽粒长宽比是决定籼粳稻碾磨品质的主要因素,而对外观品质亚种间差异影响较小,近年来中国籼稻碾磨品质有明显改善,籼粳稻差异幅度有所降低,籼粳稻外观品质均有明显改善,但是籼粳稻差异依旧。建议:在全面总结20年来中国超级稻研究成果与经验基础上,明确今后超级稻研究的方向与目标,改设立阶段性产量目标分期攻关为按生态区长期稳定支持,改小面积产量验收评价指标为考核大面积均衡增产。根据北方粳稻生态、生产和品种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育种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如籼粳血缘与产量和品质关系的遗传和生理生态机制,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水平全面评价直立穗型基因EP1功能,有效改良籼粳稻杂交育成直立大穗型品种品质特别是食味品质,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技术研究成果,在抗稻瘟病、抗冷性和耐盐碱种质创新及育种应用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连8优3号是江苏金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主选育的BT型中粳三系不育系连8A作母本,与自主培育的含部分籼性基因的粳稻恢复系云R3作父本杂交配组育成,该组合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在黄淮稻区种植,表现丰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等特点,在高产栽培和高效制种方面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以5个两用核不育系和9个籼粳程度不同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亲本籼粳特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F1杂种产量优势与亲本籼粳特性之间以第1~2穗节长鉴定的籼粳特性较好地表现出籼粳差异与产量优势的关系,父本籼粳特性是以籼性越强的杂种优势越大,母本则以粳性越强的杂种优势越大;粳性的增强是有利于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优势的提高,而籼性的增强是有利于每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优势的提高;籼粳亚种杂种优势的利用应以培育粳型亲籼系不育系和优良的籼型恢复系(父本系),采用粳母籼父配组方式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9.
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与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杂交稻国稻6号和常规稻武运粳7号、扬稻6号为材料,于抽穗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不同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与籽粒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温)相比,抽穗期高温胁迫明显降低了水稻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以及结实率(P<0.01),并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与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供试品种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及结实率均急剧下降,而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3个供试品种的结实率与花粉活力和花粉萌发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还发现,相同高温胁迫条件下,武运粳7号的花粉活力、花粉萌发率以及结实率所受伤害都小于国稻6号和扬稻6号.  相似文献   

20.
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缺失对水稻耐储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自主开发研制的作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技术 ,筛选出Lox -1、Lox -2缺失材料皖鉴 2 0 90、皖鉴 10 2 4、皖鉴3 0 3 3等。为了进一步研究鉴定脂质氧化酶缺失对稻谷陈化、仓储害虫的影响 ,将 3个Lox缺失材料 (DawDam、冲腿、皖鉴 2 0 90 )和其他 3个Lox不缺失品种 (早籼 14、中籼 898、晚粳M3 12 2 ) ,在一定的储藏条件、温度、时间下 ,调查了仓储害虫危害情况和种子生活率。结果表明 :①在储藏过程中 ,品种间仓储害虫危害差异较大。在 5个籼稻品种中 ,Lox -3缺失种质DawDam和冲腿的虫蛀率约 5 % ,为最低 ;中籼 898、皖鉴 2 0 90、早籼 14的虫蛀率在 13 .8%~ 19.5 % ;粳稻品种晚粳M3 12 2的虫蛀率最高 ,达 3 3 .5 %。因此 ,Lox -3缺失种质的虫蛀率的发生较其他品种低 2 .5~ 6.5倍。②随着储藏期的增加 ,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但是Lox -1、Lox -2缺失的皖鉴 2 0 90 ,至调查时储存 42个月 ,发芽率几乎没有变化 ,仍保持在 98.5 % ,成苗率高达 85 %。由此表明 ,Lox -1、Lox -2的缺失对保持种子生活力和延缓稻谷陈化变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能是影响种子长寿命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