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验研究合生素对肉仔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1日龄肉仔鸡45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抗生素、基础日粮+益生素、基础日粮+益生元、基础日粮+合生素,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在21,42日龄每个重复选择2只鸡,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PCR扩增16s rDNA V3区,扩增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后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14,2日龄,日粮添加合生素处理组试验鸡盲肠DGGE条带数均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生素组试验鸡盲肠内容物菌群多样性高于其他试验组。序列分析发现肉仔鸡盲肠中特异条带主要来源于不可培养的拟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梭菌目细菌和其他大量种属关系未知的细菌。  相似文献   

2.
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对肉仔鸡肠道pH和肠 道菌 群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且生产性能相近的艾维茵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 重复,每个重复20只。选用无任何抗生素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作为基础饲粮,各试验组分别在 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3%,0.5%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试验期42 d。分别于1 4,21,28,42日龄无菌取回肠、盲肠食糜以检测肠道pH和菌群数量。结果表 明 :0.1%,0.3%,0.5%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回肠、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 <0 .05),降低了肠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肠球菌的数量,尤以0.5%添加组的效果最好。0 1%,0.3%,0.5%组降低了肉仔鸡回肠、盲肠的pH,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日粮中添加铜和维生素A及互作效应对肉仔鸡小肠各段肠壁厚度和绒毛高度、盲肠主要微生物、血清生长激素(GH)的影响。【方法】采用4×2(Cu×V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日粮Cu水平为0、8、150、225 mg?kg-1,VA水平为1 500、5 000 IU?kg-1,生长阶段分为前期(0~4 w)和后期(4~7 w)。选用1 d艾维茵肉仔鸡448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4只鸡,公母比为1﹕1。【结果】①前期添加Cu(8 mg?kg-1)生产性能较好,后期不添加Cu生产性能较好。②添加Cu 225 mg?kg-1明显降低生长前期肉仔鸡回肠肠壁厚度,添加Cu 150 mg?kg-1使生长后期肉仔鸡小肠各段肠壁厚度明显较低,在整个生长期,高铜对绒毛高度无影响;日粮添加Cu 150 mg?kg-1显著提高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添加Cu 225 mg?kg-1显著降低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增加大肠杆菌数量;Cu 8 mg?kg-1组盲肠沙门氏菌数量最低。③日粮中添加VA5 000 IU?kg-1显著降低前期小肠各段肠壁厚度和后期空肠肠壁厚度、提高前期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盲肠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前期沙门氏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④Cu和VA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前期回肠肠壁厚度、后期空肠肠壁厚度(P<0.05);极显著影响前期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后期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前后期盲肠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P<0.01);⑤Cu、VA及互作对血清GH无影响(P>0.05),前期GH平均水平高于后期。【结论】日粮添加Cu 150 mg?kg-1和VA 5 000 IU?kg-1有益于肉仔鸡小肠肠道形态和盲肠肠道菌群平衡;Cu和VA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乳酸链球菌素(Nisin细菌素)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55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土霉素6 mg·kg-1,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Nisin细菌素0.025%、0.05%、0.075%、0.1%,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细菌素Nisin,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显著提高肉仔鸡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0.05),提高肉仔鸡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5.
甘露寡糖对肉仔鸡肠道微生物区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DGGE技术对肠道细菌16S rDNA的V6-V8可变区进行分析,研究肉仔鸡生长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发育规律,并重点探讨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肉仔鸡肠道茵群稳定性及多样性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92羽,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甘露寡糖(MOS)组(1~21 d:饲喂基础日粮+0.2%MOS;22~42 d:饲喂基础日粮+0.1%MOS),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羽.结果表明:肉鸡肠道茵群以乳酸杆菌为主要优势茵群,并且随着日龄变化各消化道的优势菌群发生相应改变;盲肠内菌群的多样性在各日龄段的表现最为丰富,且越接近消化道远端,各日龄间菌群的相似性就越低;日粮中添加MOS增加了肠道中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并可抑制梭菌属等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健康;同时还发现空白组各日龄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菌群相似性最高分别可达77%、68%、72%、49%和63%,MOS组相应的分别为76%、84%、72%、49%和63%,这说明日粮中添加MOS会对肉鸡肠道茵群产生影响,但日龄的变化仍是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制剂与抗生素的联合在规模化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茵制荆与抗生素的联合在肉鸡商品扬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实验室研究转化实际生产提供参考。试验场共有8栋鸡舍,设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36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益生茵制荆。益生茵添加量为每t水lOg,饲喂时间为42d。结果表明:益生茵制荆+抗生素联合能够显著提高肉仔鸡5、6周龄末的体重、全期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P〈0.05),而对各个阶段厦全期的死淘率并不显著;益生茼制剂+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显著提高肉仔鸡的胸肌率(P〈0.05)。而对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均无显著的影响;益生茵制剂+抗生素能够显著的增加肉仔鸡养殖的经济效益。鳍果提示.饮水中添加益生茵制剂+抗生素能够促进肉仔鸡的生长。改善胴体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选择健康1日龄AA白羽肉仔鸡公雏360羽,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为对照组,B、C组于1~4日龄、7~9日龄、20~22日龄时在饮水中分别添加益生素和合生素,D组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于20、27、42日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5只肉鸡进行屠宰,无菌采集盲肠食糜,测定挥发性脂肪酸,分析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益生素和合生素可提高肉鸡盲肠中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丁酸的百分比,提高盲肠菌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抗生素组盲肠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降低,菌群多样性也降低.  相似文献   

8.
选择健康1日龄AA白羽肉仔鸡公雏360羽,随机分成A、B、C、D 4组,A组为对照组,B、C组于1~4日龄、7~9日龄、20~22日龄时在饮水中分别添加益生素和合生素,D组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于20、27、42日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5只肉鸡进行屠宰,无菌采集盲肠食糜,测定挥发性脂肪酸,分析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益生素和合生素可提高肉鸡盲肠中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增加丁酸的百分比,提高盲肠菌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抗生素组盲肠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降低,菌群多样性也降低.  相似文献   

9.
选择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80只,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处理组1为基础日粮添加0.01%吉他霉素;处理组2为粗蛋白质水平比基础日粮低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添加0.16%复合酶制剂和0.2%益生素。结果表明,与添加抗生素相比,在降低蛋白质水平的同时添加复合酶和益生素,不但没有显著降低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还显著提高了饲料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总磷的表观利用率(P<0.05)。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雏鸡免疫器官指数、肠道菌群和死亡率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1260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10g·40kg-1乳酸环丙沙星(抗生素组)、基础日粮+100m L·200L-1复合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400只鸡。试验期14d。结果表明:抗生素对肉雏鸡胸腺的发育具有抑制作用;复合微生态制剂组与对照组、抗生素组相比,可显著提高肉雏鸡免疫器官指数(p0.05),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肉雏鸡盲肠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增殖,对大肠杆菌的增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用复合微生态制剂使肉雏鸡的死亡率显著降低2.14%(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促进肉雏鸡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肉雏鸡的免疫力,调节肉雏鸡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增殖,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从而降低肉雏鸡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果糖替代饲用抗生素后对AA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18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阴性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添加0.3 g/kg那西肽和0.25 g/kg硫酸粘杆菌素预混剂;试验组分别添加0.5;、1.0;和1.5;乳果糖.测定生产性能及胴体指标.[结果]各组肉仔鸡活体重分别为2 164.22、2 057.58、2 101.43、2 208.86、2 172.00 g,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分别为2.15、1.90、1.95、1.96、2.02,抗生素组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13.16;(P<0.05),但其它各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乳果糖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较抗生素组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抗生素、1.0;、1.5;乳果糖肉仔鸡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乳果糖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肉仔鸡的胴体品质,其中0.5;、1.0;乳果糖组比抗生素组腹脂率分别降低3.48;(P>0.05)、17.24; (P >0.05).[结论]添加不同水平乳果糖替代饲用抗生素后均具有提高肉仔鸡生产性能、改善胴体品质的趋势,综合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来看,1.0;乳果糖的替代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替代饲用抗生素后对AA肉仔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18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阴性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添加0.3 g/kg那西肽和0.25g/kg硫酸粘杆菌素预混剂,试验组分别添加0.1;、0.2;和0.3;谷氨酰胺.测定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肉仔鸡死亡率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其它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谷氨酰胺组活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水平谷氨酰胺比阴性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1.40; (P>0.05)、8.59; (P >0.05)、9.69; (P >0.05).肉仔鸡宰胴体品质有所改善,添加0.2;、0.3;谷氨酰胺腹脂率分别下降6.25;(P>0.05)、6.73; (P >0.05).[结论]添加不同水平的谷氨酰胺替代饲用抗生素后均具有提高肉仔鸡生产性能和改善胴体品质的趋势,综合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来看,0.3;谷氨酰胺的替代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酪酸菌对肉鸡生产性能和死淘率及小肠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40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Ⅰ组、Ⅱ组、Ⅲ组的饲料分别添加0.3%、0.6%、0.9%的酪酸芽孢杆菌。结果表明,添加0.9%酪酸芽孢杆菌组能显著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各处理组之间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发病率和死淘率均比对照组低;添加0.6%、0.9%酪酸芽孢杆菌组显著提高了肠道绒毛长度(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细菌的16S rRNA 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的引物并对肉鸡肠道的这4类细菌菌属进行定量测定,检测免疫应激对肉鸡不同肠段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将180只AA肉公鸡随机分4个处理,每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有9只。试验分为NV、CV、LPS和CYP 处理组。免疫应激组分别于18、19、20、32、33和34 d肌肉注射相应剂量的LPS和CYP,NV组和CV组于同日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21、28、35和42 d,每处理组各取6只鸡,无菌操作,宰杀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将待测样品中提取的DNA分别进行4类菌属进行Real-time PCR反应。【结果】与NV相比,4类细菌的基因拷贝数发生显著变化。集中在回肠和盲肠,肠杆菌属:5.03—7.88 copies/mg;乳酸杆菌属:5.48—10.34 copies/mg;双歧杆菌属:4.11—7.98 copies/mg;肠球菌属:5.61—8.79 copies/mg。双歧杆菌属含量为4种菌属中细菌含量最低,乳酸杆菌含量高,盲肠含菌最多,十二指肠含量最少,后期各菌群趋于稳定。【结论】免疫应激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数量在无免疫情况下的含量相对高,LPS和CYP对肉鸡后期的肠道菌群的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甾醇对肉仔鸡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植物甾醇水平对1-21和22-42日龄AA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生理指标、血浆生化指标及对42日龄肉仔鸡器官发育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从而评价植物甾醇对肉仔鸡饲用的生物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240只1日龄AA肉仔鸡(公母各半),按平均体重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0只鸡(公母各半),分为6个重复笼饲养,每个重复笼10只鸡,公母各5只。分别饲喂含植物甾醇300 mg•kg-1 的基础饲粮和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植物甾醇为80、400和800 mg•kg-1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分为两个阶段:1-21日龄和22-42日龄。用SAS9.0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饲粮添加植物甾醇对肉仔鸡前期(1-21日龄)日增重、采食量、耗料增重比和死亡率及对肉仔鸡后期(22-42日龄)日增重、耗料增重比和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肉仔鸡后期的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400 mg•kg-1处理组肉仔鸡后期的采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80 mg•kg-1添加组(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甾醇对21日龄肉仔鸡多数血浆生化指标和42日龄肉仔鸡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21日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肌酐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800 mg•kg-1植物甾醇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和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添加400 mg•kg-1植物甾醇降低21日龄肉仔鸡血浆肌酐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甾醇除对42日龄肉仔鸡胰脏相对重量有显著影响外(P<0.05),对其他器官相对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80和400 mg•kg-1添加组42日龄鸡胰脏相对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甾醇对21日龄和42日龄肉仔鸡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另外,42日龄肉仔鸡的重要器官均未观测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饲粮添加80-800 mg•kg-1的植物甾醇水平对肉仔鸡多数生长性能指标、血液主要生理指标、血浆系列生化指标和脏器发育均无不良影响,鸡只均未出现毒性反应;因此,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的本底植物甾醇含量约为300 mg•kg-1的条件下,肉仔鸡饲粮中植物甾醇的最高添加量定为80 mg•kg-1,即饲粮中总植物甾醇含量为400 mg•kg-1对肉仔鸡饲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43-63日龄黄羽肉鸡锌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日粮锌添加水平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机能、免疫功能、组织锌沉积等的影响,探讨43—63日龄黄羽肉鸡的锌需要量。【方法】选用43日龄健康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公鸡1 080只,根据体重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处理1(空白对照组)为基础日粮,锌水平为18 mg?kg-1,处理2、3、4、5、6分别在基础日粮上添加20、40、60、80、120 mg?kg-1锌。试验周期为21 d。【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锌对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锌显著提高鸡血清GSH-Px、CuZnSOD、AKP活性(P<0.05),显著增加血清GSH含量、血清及胫骨Zn含量、血清及肝脏MT含量(P<0.05),其中添加60 mg?kg-1锌改善血清AKP活性和胫骨Zn含量效果最佳。日粮添加20—40 mg?kg-1锌显著提高鸡胸腺指数,添加20—80 mg?kg-1锌显著提高鸡法氏囊指数(P<0.05),但日粮添加锌对63日龄鸡脾脏指数、肝脏CuZnSOD活性和胫骨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仅考虑生长性能,玉米豆粕型日粮不需添加锌;以血清AKP活性、胫骨Zn含量为衡量指标,43—63日龄黄羽肉鸡日粮锌适宜水平为78 mg?kg-1。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估测日粮锌适宜水平分别为81、60 mg?kg-1。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黄羽肉鸡日粮中添加发酵棉籽粕膳食纤维(fermented cotton meal fiber, FCMF)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方法】取120只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CON组)和试验组(FCMF组),分别饲喂添加1.2%未发酵棉籽粕膳食纤维和1.2%发酵棉籽粕膳食纤维的日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分栏笼养。【结果】各阶段两组的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在35日龄时,FCMF组半净膛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全净膛率提高了3.63%(P<0.05)。在35日龄时,FCMF组的十二指肠绒隐比(VH/CD)显著提高,回肠绒毛高度(VH)与CO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H)与CON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56日龄时,FCMF组的回肠VH化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日粮中添加FCMF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的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以及十二指肠绒隐比及回肠绒毛高度,具有改善黄羽肉鸡屠宰性能和促进肠道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持续偏热环境对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环境温度是影响家禽肠道菌群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家禽肠道正常菌群也会受到影响,研究持续偏热环境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为肉鸡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22 d爱拔益加(AA)肉鸡144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21、26和31℃),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4只),在21℃、相对湿度60%的环境下适应7 d。29 d时,试验温度分别调整到21、26和31℃,相对湿度60%,至试验结束,共14 d。于试验第7、14天末,每处理随机选取6只(公母各3只;每重复选1只),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将同一处理组的6个样品混合均匀,迅速放入无菌的离心管中,液氮速冻,-8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16S rDNA的PCR-DGGE分子技术,结合共性和特异性条带割胶回收DNA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持续偏热处理7、14 d时,对盲肠内容物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1)26、31℃组肉仔鸡盲肠DGGE条带数(菌群丰富程度)均低于21℃组,且31℃组低于26℃组;31℃组肉仔鸡盲肠DGGE条带数,在试验14 d明显低于试验7 d;(2)不同组之间聚类图和多样性指数分析可知,26、31℃组对肉鸡盲肠菌群的影响较大,且31℃组肉鸡盲肠菌群多样性,在试验14 d明显低于试验7 d;(3)DGGE图谱条带序列分析表明,适温和偏热环境下肉鸡盲肠内的共性菌群是Alistipes timonensisBarnesiella viscericola,21℃组肉鸡盲肠中特异性菌群是Ruminococus faecis,26、31℃组肉鸡盲肠中特异性菌群是Lutispora thermophila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31℃组肉鸡盲肠中特异性菌群是Gemmiger formicilis。【结论】持续偏热处理(26和31℃)与21℃组相比,影响肉鸡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且不同偏热程度、偏热处理时间对肉鸡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对环磷酰胺诱导产蛋鸡免疫抑制的调控效应。【方法】将270 只健康尼克褐产蛋鸡随机等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Ⅰ、Ⅱ组饲喂基础日粮(维生素E含量44.59 mg•kg-1),Ⅲ、Ⅳ、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200 mg•kg-1维生素E。试验第5、6、7天,对Ⅱ—Ⅴ组产蛋鸡注射80 mg•kg-1 BW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第Ⅰ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日粮中添加VE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产蛋鸡的产蛋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养分表观代谢率(P<0.05),提高免疫抑制产蛋鸡脾脏和胸腺的相对重量和新城疫(new castle disease,ND)、H5和H9亚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抗体滴度及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P<0.05),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P<0.05);提高免疫抑制产蛋鸡血浆的PGE2、IL-1、IL-6和TNF-α含量(P<0.05)。【结论】环磷酰胺诱导产蛋鸡所产生的免疫抑制可显著降低其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抗体水平、抗氧化功能及PGE2和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对免疫抑制蛋鸡具有明显的调控效应,且添加水平为50和100 mg•kg-1时效果优于200 mg•kg-1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