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实用价值:鱼腥草又称侧耳根,蕺菜,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叶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据测定,鱼腥草含蛋白质2%,脂肪0.4%,多糖6%,钙0.074%,磷0.053%,挥发油0.12~0.05%;还含有蕺菜碱、槲皮素、异槲皮甙,瑞诺甙,金丝桃甙等。鱼腥草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  相似文献   

2.
<正>鱼腥草,又名折耳根、狗腥草、猪鼻拱、蕺菜、鱼心草、狗贴耳、臭草,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是一种具有腥味的草本植物。因鱼腥草要在气温12℃以上方可萌芽,覆膜栽培可使鱼腥草提前20天左右出土,延长供应期,且早春即可上市。一、种茎移栽大田准备好后,覆膜的畦宽以1.4m为宜,畦地整平后,在畦上撒一层配好的营养土,厚约10cm。移栽前,将种茎从节间剪成10cm左右长的小段,每段留2~3个芽,保留须根,按每亩80~100kg的用种量,随挖随栽。如在  相似文献   

3.
两个超级杂交稻与汕优63光合株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 2个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两优E32为材料 ,汕优 6 3作对照 ,比较分析了与光合生态生理有关的株型性状。基于笔者的分析和育种实践 ,并结合水稻不同类型株型的特点 ,将长江下游平原单季稻生态区超级杂交稻 (中籼型 )理想光合株型的主要特征特性描述为 :剑叶长 35~ 4 0cm ,宽 2cm ,倒二叶、倒三叶长分别为 5 0~ 5 5cm和 5 5~ 6 0cm ,齐穗期 3叶与茎秆夹角分别为 5°、10°和 15°,叶面内卷 ,剑叶最卷处叶面曲率为 1~ 1.5cm-1,顶 3叶功能期为 70d ,最高叶面积指数 (LAI)为 8~ 9,完熟期绿叶LAI为 3左右 ;分蘖盛期叶角较大 ,比叶重SLW 2 .5~ 3g·cm-2 ,叶片薄而披散 ,中后期叶较厚且挺直 ,SLW为 4~ 5g·cm-2 ;齐穗期基部透光率 5 %左右 ,消光系数 0 .3~ 0 .4 ,可容纳的最大LAI8~ 10 ;植株高度 110~ 12 0cm ,下位节间长 2~ 4cm ,粗壮而壁厚 ,穗下节间占总秆长的 4 5 %左右 ;穗长 2 5~ 2 8cm ,着粒密度 8~ 10粒·cm-1,弯曲穗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率高 ,耐荫和耐光氧化能力较强 (光氧化级别≤ 3) ,能适应广幅光强。  相似文献   

4.
正鱼腥草分布比较广泛,被称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一种属于多年生长的三白草科植物,遍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鱼腥草命名主要是来源于它的鱼腥味,又称蕺菜,臭跟草,臭菜等。鱼腥草高15~50cm,上部分笔直,茎干在地面上可见,叶干长3~5cm,茎干和叶干成鞘状,花朵小且没有花背、颜色是白色的、有三个雄花蕾、花丝有点长,花朵只在夏季开放,花序长度约2cm。鱼腥草的果实形状非常接近于球,直径为2~3cm,顶部是裂开的,花期为5~6月,果实成熟期为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腥草,别名折耳根,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自然状态下高约30cm。地下茎节上生根,叶互生,卵形,叶柄基部鞘状抱茎。花小,淡黄色或白色,穗状花序顶生,果近球形。中医上鱼腥草全草入药,性寒凉,清热解毒利  相似文献   

6.
1990年12月12日,在石城县洋地林场桥头大队的毛竹林中,发现由竹笋形成的罕见特大竹鞭鞭段。该鞭段连接处,有6节节密具鞭根;7~25节无芽无根,颜色金黄,节长5~6cm,直径5~5.4cm,箨长18cm,箨舌长2.5cm,形似竹秆;26~35节(出土部分)每节  相似文献   

7.
晋早蜜1号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2):88-88
选育单位 山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 源Y-227×98—3—7A 特征特性 植株生长势中等,主蔓长250~300cm,瓜蔓分枝能力较强,节间7~8cm,茎粗0.5cm,叶为掌状深裂,单叶互生,叶脉浅绿色。第一雌花出现于主蔓第5~6节,以后每隔4~5节出现一雌花。主蔓和侧蔓均能结瓜,第一瓜多着生在主蔓第9~10节或侧蔓6~8节,平均每株坐果1.5~2个,坐果整齐。果实圆整,果形指数1:1,果皮绿色覆有深绿色条带,成熟果皮厚0.15~0.2cm,瓤色桃红,脆嫩多汁。一般单瓜重1.5kg左右。  相似文献   

8.
<正> 鱼腥草属三白草科,又名侧耳根、蕺耳根、蕺菜、臭菜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60厘米,地下根黄白色,匍匐或横生,有节,幼叶带紫红色,老叶紫红色淡化,正面浅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初步明确了寒地水稻公顷产10500kg群体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即株高85.0~95.0cm,穗长16.5cm、穗下节长29.0cm、倒二叶节间长20.0cm、倒三叶节间长16.5cm、倒四叶节间长5.8cm;叶长序为2-3-1-4、3=2-1-4,倒二叶长度有大于35cm的趋势。叶片的开张角度为剑叶20°~26°、倒四叶34°~38°,各叶片角度按4°~5°的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0.
鱼腥草,别名蕺菜、侧耳根、赤耳根,属三白草和蕺草属,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鱼腥草喜温暖阴湿环境,怕干旱,较耐寒,在-15℃以下仍可越冬。4~5月开花,6~7月结果,11月下旬开始谢苗,次年3月返青。土壤要求不严,但忌干旱,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人工种植好管理。1 鱼腥草高产种植技术: 1.1 整地施肥选肥沃疏松、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沙质壤土或富含有  相似文献   

11.
鱼腥草及其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Houttuynia codata Thuno.)又名蕺菜、侧耳根、狗贴耳,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因有鱼腥气味而得名.除作蔬菜食用外,又是很好的中药材.因此,栽培鱼腥草将会获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15,(4)
<正>鱼腥草,又名折耳根、狗腥草、猪鼻拱、蕺菜、鱼心草、狗贴耳、臭草,在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是一种具有腥味的草本植物。因鱼腥草要在气温12℃以上方可萌芽,覆膜栽培可使鱼腥草提前20天左右出土,延长供应期,早春上市。1.种茎移栽大田准备好后,覆膜的畦宽以1.4米为宜,畦地整平后,在畦上撒上一层配好的营养土,厚约10厘米。移栽前,将种根茎从节间剪成10厘米左右长的小段,每段留2~3个芽,保留须根,按每亩(1亩=  相似文献   

13.
大荚型抗锈菜豆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极早熟品种春丰四号和抗锈病品种鉴 - 7配制并选育而成的菜豆新品系 5 - 4 - 2 - 4、6 - 1- 8- 1、6 - 1- 2 - 1,株高 30 0 cm,第一花节位 3~ 5节 ,荚形扁圆 ,荚长 2 2~2 5 cm,最长荚可达 30 cm。中早熟类型 ,优质 ,抗锈病。该品系在天津地区种植适应性很强 ,可以春秋双季栽培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又名蕺菜,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野菜。它是三白草科鱼腥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60厘米,具有发达的根状茎,下部伏地生长,节上轮生小根,上部直立,光照好的地方泛紫红色。叶片薄纸质,成熟后正面暗绿色,叶背淡绿或带紫红色。穗状花序在枝顶端与叶对生,花小,有白色花瓣状苞片4枚,花期5~7月。叶片用手轻揉后便可闻到一股独特的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因地域不同,在各地还有许多别称,如折耳根、猪母草、臭菜等。鱼腥草在我国黄河以南都有分布,以江苏、浙江、安徽、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最多,生长在阴湿的溪边、林缘、田边地角和山野沟壑…  相似文献   

15.
鱼腥草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草既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又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蔬菜。目  相似文献   

16.
鱼腥草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全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草,又名蕺菜、侧耳根、猪鼻孔,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福建省各地多有野生分布。鱼腥草既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生蔬菜。福建、云南、四川、贵州、广东等地开发利用鱼腥草的规模不断扩大,野生资源供不应求,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正>蕺菜俗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等。其根、茎、叶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据测定,鱼腥草含粗蛋白质2%、粗脂肪0.4%、多糖类6%、钙0.07%、磷0.053%、挥发油0.12%~0.15%,还含有蕺菜碱。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和化食等功效,可治疗多种疾病。鱼腥草可作菜食用,营养丰富;还可加工成鱼腥草茶、酒、汽水等保健饮料和食品,很有开发前景。鱼腥草喜温暖阴湿环境,怕干旱,  相似文献   

18.
鱼腥草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腥草学名蕺菜,俗称猪鼻孔、臭草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是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云、贵、川等地.野生在田埂、路沟旁.  相似文献   

19.
正以峨眉蕺菜和湘白鱼腥草2个鱼腥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Na Cl胁迫对鱼腥草地下茎、地上茎和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0、0.10、0.15、0.20、0.25摩尔/升浓度的Na Cl溶液处理旺长期的鱼腥草。结果表明,在0~0.25摩尔/升,湘白鱼腥草地下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大,当Na Cl浓度大于0.2摩尔/升后,峨眉蕺菜地下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开始下降;2种鱼腥草地上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都是先上升再减少,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点都在0.1  相似文献   

20.
陕西汉中  (2 0 0 4 .9.2 4 ) (元 /kg)品 种价格走势品 种价格走势品 种价格走势品 种价格走势白芷 4~ 5稳连翘 10~ 11降决明子 5~ 6降红参 ( 64支 ) 85~ 95稳白及 15~ 16降茯苓 11~ 12稳浙贝 80~ 90降生晒参 (全须 ) 110~ 12 0稳苏子 5~ 6稳红花 2 9~ 3 0降干姜 16~ 17畅白参 12 0~ 12 5稳五味子 (山统 ) 6~ 7降泽泻 4~ 5畅罗汉果 (个统 ) 1~ 1.2畅西洋参 (国产长支 ) 42 0~ 45 0平五味子 (北统 ) 5 0~ 5 5降鱼腥草 4~ 5稳穿山龙 (陕统 ) 3~ 4降西洋参 (国产短支 ) 5 0 0~ 5 2 0平夏枯球 4~ 5稳玄参 4~ 4.5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