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一、作床选择水源方便、能灌能排的地方,最好林荫地,尽量避开沙滩地,南北向或顺坡作浅畦床。畦床长、宽因地制宜,一般宽1.1~1.5米,深20厘米,畦埂作业道60~70厘米。畦面先浇一遍透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和敌百虫灭菌杀虫,最好在畦面铺编织袋,畦埂覆盖旧地膜,以免浇水、下雨  相似文献   

2.
作床选择水源方便、能灌能排的地方,最好林阴地,尽量避开沙滩地,南北向或顺坡作浅畦床.畦床长、宽因地制宜,一般宽1.1~1.5米、深20厘米,畦埂(作业道)60~70厘米.畦面先浇1遍透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和敌百虫等灭菌杀虫,最好在畦面铺上废编织袋,畦埂覆盖旧地膜,以免浇水、下雨、揭帘时耳片溅上泥沙.……  相似文献   

3.
一、作床 选择水源方便、能灌能排的地方,最好林阴地,尽量避开沙滩地,南北向或顺坡作浅畦床。畦床长、宽因地制宜,一般宽1.1~1.5米,深20厘米,畦埂(作业道)60~70厘米。畦面先浇一遍透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和敌百虫灭菌杀虫,最好在畦面铺编织袋,畦埂覆盖旧地膜,以免浇水、下雨、揭帘时耳片溅上泥沙。  相似文献   

4.
1母本园繁殖技术1.1整地施肥母本园应建在地面平坦,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光照良好的地块上。草莓喜肥,每亩施3000千克有机肥,均匀撒施;结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每亩施25千克。整地时将有机肥和复合肥深翻入土,然后打埂作畦。畦宽1-2米,畦长20米或与地块等长,畦埂要直,畦面要平整,以便于灌水。栽植前土壤要适当浇水沉实,防栽植后浇水时幼苗在土壤中深浅不一或露根,提高成活率。1.2幼苗移栽1.2.1母株选择应选择品种优良、纯正、无病虫害的优质幼苗作母本。从  相似文献   

5.
<正>畦床的准备选择封行的桃园,在距桃树40~50厘米的地方,向外挖南北向的畦床,宽1.2米左右,长8~10米,并且挖筑与畦等长的丰产埂。  相似文献   

6.
一、苗床管理1.苗床选择。旱育秧苗床应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水方便、集中连片的田块,杜绝选用老秧田或水稻田。湿润育秧田应选择靠近大田和水源,土壤肥沃的田块。2.苗床规格。2.1旱育秧:畦宽120~140厘米、畦长20米左右,沟深20厘米左右、沟宽20厘米左右。2.2湿润育秧:畦宽150厘米左右、畦长20米左右,沟宽20厘米左右、沟深20厘米左右。3.苗床整理。早育秧要在播种前确保肥土充分拌混在15~20厘米的土层内,苗床土层湿度应达到手  相似文献   

7.
1育苗设施准备 1.1定单早熟区头年入冬前准备好加温温室和早春温棚,苗床深翻. 1.2定单晚熟区开春后整好地块.地头留出苗床或阳畦(宽1.3~1.5米,长20米,深15~20厘米),打实畦埂,深翻25厘米,撒施底肥,灌足底墒水.  相似文献   

8.
<正>一、小拱棚的结构与性能小拱棚宜选择南北走向,占地宽1.4~1.6 m。先在中间开60 cm宽、40 cm深的瓜沟;施肥后深翻使土肥混匀,并做成60 cm宽、10~15 cm高的龟背形栽培床;床两侧各形成一条宽30 cm的浇水沟,沟外侧各做一条高20 cm、宽20 cm的畦埂;埂上每隔1~1.2 m插1条长2 m、宽4 cm的竹片,形成宽约1.5 m、  相似文献   

9.
1辣椒育苗1.1育苗时间选择耐弱光、耐低温、耐肥水、产量高、品质好、不易徒长的品种,如苏椒5号。9月底至10月初育苗。1.2用种量及播种方法每667平方米用椒种80~85克,育苗畦长×宽=15米×1.8米,将地整平、整细、压实畦埂,使埂不漏水。每畦用腐熟有机肥25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  相似文献   

10.
山区无公害黄花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花菜又名金针花,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有适应性强,栽培简单的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整地、施肥应选择栽培区1000m内无污染源,土壤、空气、灌溉水等环境质量符合NY5010-2002标准要求。深翻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翻地深度20~30cm,搂平、打埂、修渠、作畦。畦长6m,畦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2004,(2):31
1.整地选用秋季深翻25~30厘米的机耕地,每亩施基肥3000公斤以上,翌春再细耕做畦。畦面做到碎、平、净。畦块整齐划一,打埂要坚实,便于灌水。用覆盖地膜扦插,更能提高成苗率。2.采苗与插穗应选用一年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平茬苗秆作插穗。穗粗0.50~3厘米,长14~17厘米,具有3~5个健壮芽。切条要上切口平齐,下切口成马蹄形,切口勿劈裂。切好的插穗要立即贮藏好,并减少阳光直射和避免风干。3.扦插以春季扦插为宜。苗圃地扦插按行距60厘米拉线,然后用扦插锥或铁锹顺线将土撬松即可扦插。插穗与地面成45度的夹角,地上部分露出1~2个芽,每亩扦…  相似文献   

12.
杨树扦插育苗周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科技》2006,(1):51-51
一、整地1.施肥于头年10~11月份667米~2施有机肥1吨,然后进行犁地耙地。2.打埂耙地后2~3天便可以平地打埂,规格为8.5×8米为宜,要求竖埂要高、大,便于浇水。二、种条储备1.挖窖于头年11月中旬将窖挖好备用,要求窖长4~4.5米,宽1.5~2米,深1米。2.割条头年11月底~12月初,待种条完全进入休眠状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平菇遮阳保湿,采用畦埂种菜、畦内种菇。菇床宽80厘米、深30厘米,菜埂宽1~1.2米、高20~25厘米,一埂种植两行蔓型瓜、豆。采用人字形棚架。在葡萄架下、丝瓜棚内种平菇,畦宽一般1.6米左右,可用一半面积种平菇,另一半面积作为丝瓜、葡萄生产的作业区。菇畦宽60~80厘米,畦深10~15厘米,菇畦边沿可做成宽10厘米、高5厘米的土埂,畦底采用埂式。棚架采用直立平顶棚。  相似文献   

14.
大蒜套种辣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如恩 《农家致富》2013,(18):30-31
大蒜、辣椒套种容易.且有利于双高产。在田间筑大蒜畦宽60-80厘米,每畦种植4行大蒜,株距7~10厘米;两畦间留畦埂宽20-25厘米、高15厘米.既可当畦埂又是辣椒的套种行.辣椒行距80~100厘米、株距30厘米。  相似文献   

15.
1、作床。选择水源方便、能灌能排的地方,最好是林荫地,尽量避开沙滩地,南北向或顺坡作浅畦床。畦床长、宽因地制宜,一般宽11 ̄15米,深20厘米,畦埂(作业道)60 ̄70厘米。畦面先浇一遍透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和敌百虫灭菌杀虫,最好在畦面铺编织袋,畦埂覆盖旧地膜,以免浇水、下雨、揭帘时耳片溅上泥沙。2、扎袋。菌丝刚长满袋或即将长到袋底(离袋底1 ̄2厘米)时,用塑料绳将颈圈下部扎紧,后去掉颈圈,把袋口窝回扎死。菌袋中孔明显的,也可直接把余袋扭半圈塞于接种孔内。3、割口。用01·克霉王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菌袋表面,然后倒立割口出耳。…  相似文献   

16.
生产绿色芽菜的塑料温室可选建在房前、院内、开阔地、山坡等处,但必须保证水源充足。温室一般长20米,宽7米,后墙宽1米,前沿高50厘米,后墙高1.2米,第1立柱高1.6~1.9米,地下深度30厘米。温室建好后,在棚内建成长6米,宽1.2-1.5米,深6~10厘米的生产畦若干个,畦与畦之间留25~30厘米作业道,用砖或土坯砌畦埂,并用砖将畦底砸平夯实,形成一个较硬的底槽,  相似文献   

17.
麦田套种对玉米环境因子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麦套玉米的环境因子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麦田畦埂(间距40cm)玉米苗冠层光照强度是单作玉米苗的50%左右,是套种行(间距30cm)的120%左右,光照是影响麦套玉米生长发育诸因子中的首要因子;0、5、10、15、20cm深度土壤的日平均温度,麦田畦埂比单作玉米田分别降低2.76、3.07、2.88、3.00、2.85℃,比套种行分别提高0.52、0.02、0.12、0.19、0.05℃;土壤水分降低的百分率,5月31日以前麦套的大于单作的,5月31日以后则反之;其它环境因子,麦田畦埂一般均优于套种行而次于单作玉米田。单株性状,麦田畦埂优于套种行而次于单作玉米;生育期,麦田畦埂的早于套种行而晚于单作玉米。  相似文献   

18.
一、种条采集春季萌芽前,从结果多、品质好、树势健壮的优良母株上,剪取无病虫害的一、二年生枝作为种条,修去茎刺,按100~200支打捆。二、整地作畦育苗地要先深翻,并施入有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撒施1000~1500公斤腐熟农家肥。扦插前1周内整畦,畦长10米、宽1米;畦梁底宽0郾3米  相似文献   

19.
畦床的准备 选择封行的桃园,在距桃树40~50厘米的地方,向外挖南北向的畦床,宽1.2米左右,长8~10米,并且挖筑与畦等长的丰产埂。 原料配制 原料有棉籽壳93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石膏粉2千克,生石灰3千克,另外用多菌灵100克,水130~140千克。把原料充分搅拌均匀,覆膜堆制5~7天,此期间翻堆1~2次,然后散堆凉至常温,即可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20.
<正>一、出芝前准备1.季节和栽培场地。栽培时间一般在5月进行,平均气温为25℃左右。选择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作为栽培场地,将其周边的杂草除掉整平,翻土深为30厘米,菇棚的遮荫程度达到"四分阳,六分阴"即可。畦埂高15厘米,畦宽1.3米,间距0.3米,畦长按地形决定,浇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