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是細茶主要产区,解放后在产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茶叶品質也有很大改进。如紅茶,过去产量少,品質差,1958年“越紅”就出現了上級茶;珠茶出現了中上级,突破历史記录;“遂綠”“溫綠”过去品質低次,1953年大力改制以后’品質完全改观跃为全国名茶。内銷茶除大宗的烘青外,还有著名的龙井、苞茶、黄湯、青頂等。聞名于国內外,为广大消费者所称賞。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茶叶生产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八年來獲得了巨大成绩,茶叶产量飞跃增長,茶叶品質年年提高。1957年全省茶叶总产量比1949年增長250%,平均每年增产31.26%,巳超过战前正常年产量40%以上。若从平綠、湿綠、杭綠、遂綠、越紅、烘青等六个主要茶类的品質來看,1952年1—3級茶占总产量的35.5%,1957年提高到占总产量的67.5%。由于产量、品質的不断提高,全省外銷茶1957年也比1952年增長了37.89%。在茶園恢复与發展上不僅是数量大、速度快,而且新僻茶園多半  相似文献   

3.
萎凋是紅茶工艺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若要取得品質优良的紅茶,必須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萎凋,当前一股对萎凋程度的掌握仅凭人們的感官經驗,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某些国营初制厂在判断萎凋程度时,以仪器检驗萎凋叶的水份含量作为辅助,但每次檢驗水份的时間较長,且探索每次萎凋是否已达适度,往往不是測定一、二次所能解决的,在偶而疏忽的情况下,易形成萎凋过度而降低品質,因此,在通常生产中应用不广。  相似文献   

4.
浙江的茶多为細茶、品質高,但往往由于农业和采制茶劳力发生矛盾,有一部分青叶未能及时采下老在树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損失,为了滿足国內外日益增長的需要,增加茶农收入,参考了浙江农学院張堂恆教授1957年在紹兴紅茶初制厂用不萎凋做紅茶的試驗,进一步在各地試做碎紅茶,经过审評的結果,品质合乎出口的要求,不但扩大了外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溫州所生產的外銷綠茶品質低劣有“爛汚珍眉”之称。解放初期一度生產紅茶品質未見好轉。1953年在各級党政重視下集中力量把溫州絕大部份地区改制綠茶,四年來不僅產量增長較快,而且品質也有顯著提高。以產量來言,1956年約等于1950年的2.4倍。以外銷茶品質來言,在未改綠茶前生產中級紅茶为数不多,但自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提高紅茶品質。改变我省紅茶水淡、味弱的缺点,五月上、中旬在恩施芭蕉初制厂进行了不萎凋、輕萎凋及重萎凋对毛茶品質影响的試驗,因限于时间及試驗方法,項目和試驗材料不詳尽,尚不能得出确切的結論,但从試驗的初步結果来看,輕萎凋及重揉捻对茶叶品質是密切关联的,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春茶传捷报     
“川紅”的重点产区之一的四川省筠連县,已經于3月20日开始了春茶采制。到了三月底止已采制紅毛茶一万二千多斤。这批茶叶90%以上都达到了一級茶标准,品質比去年大有提高。县委对于茶叶生产十分重視,早在2月中旬就召开了全县的茶叶生产会議。研究了今年的茶叶生产管理和采制技术。会后全县开展了突击除草追催芽肥,80%以上的茶园都进行了这次工作,使茶叶发芽多,肥壯,采摘标准完全按照一芽二叶进行,因而制出的紅茶条线好,色澤油潤,味道醇和。該县紅茶初制厂  相似文献   

8.
1.用根外追肥的方法將微量元素噴在茶树叶子上,和喷施氮肥一样,对提高产量有显著效果,試驗結果表明,0.1%和0.5%的硫酸銅以及0.1%硼酸的增产效果比較高,其次是0.01%的微滴灵。可見用适量浓度的微量元素噴在茶树叶子上,是保証茶叶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2.微量元素用适宜濃度噴在茶树叶子上,可以显明地促进茶芽的生長和发育,从而累积更多的有机物质,起到促进茶树芽多芽重的增产作用。 3.鞣質的含量多少对紅茶品質的提高有一定的意义,在微量元素的应用中表明,在适宜浓度情况下,能促进鞣質的合成作用,从而产生提高紅茶品質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發酵是紅茶的初制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單寧起着深刻的变化,因而使紅茶得到特有的色香味。一般來說,在適当条件下,發酵时间过短,則發酵不足,毛茶会帶青气,滋味苦澀,茶湯顏色泛青,叶底也花青;如果發酵时間过長,則發酵便会过度,使香气低悶,滋味淡薄,茶湯帶溷,叶底深暗。这样,就不能得到品質优良的紅茶。因此,發酵时間長短的問題,引起了制茶工作者廣泛的重视。但是,在以往的試驗里,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对發酵时間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如祁  相似文献   

10.
一工作人員 (一)制造:張堂恆(浙江農学院)、呂樟見(紹兴紅茶初制厂)、方淳(浙江日报)、蔡連明、吳寿礼、盧柏森。 (二)生化檢驗:盧世昌、徐梅生(浙江農学院)、濮文映、茹水仙(紹兴紅茶初制厂)、賀惠珍(紹兴紅茶精制厂)、盧柏森。 (三)品質审評:張堂恆(浙江農学院)。 (四)资料整理:張堂恆(浙江農学院)、宋孟光(上海商品檢驗局)、黄素梅、叶敏。  相似文献   

11.
“50紅”茶区的劳动人民,有着多年辛勤劳动的丰富經驗,充分利用了当地优良品种和宜于种茶的自然环境,于1875年創制了滋味优美香气馥郁的“祁紅”。由于“祁紅”品質优異,深受国內外市場欢迎,因而得到蓬勃的发展。但在旧社会里,反动政府利用“祁紅”发展的机会,大肆横征暴斂,地主、奸商又对茶农进行多种压榨和剝削,再加上战爭等原  相似文献   

12.
第二商业部茶业局、湖北省商业厅茶叶处、恩施專署商业局茶叶采購批发站、农具厂等單位,于1958年5月組成“紅茶初制机器試制小組”,試制成恩施58型萎凋机、双动揉捻机、解块篩分机、万能干燥机等整套紅茶初制机械,机械質料为木、竹、铁混合結構,适合于农村制茶应用,經过夏季季节,試驗效果良好。現簡要介紹上述四个机种的生产效率和結構如下,供有关生产單位机制紅茶选用工具上和进一步研究制茶机械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揉捻在紅茶初制中是四个主要工序之一。它不僅使萎凋叶揉捻成条,構成外形緊实的条件,更重要的在于揉破叶細胞,促使鞣質氧化,形成紅茶所特有的色香味。因而揉捻处理的得当与否,也是紅茶内质优劣的一个关鍵。揉捻程度的主要标誌是細胞破碎率。按照苏联生化管理指标,三号叶的細胞破碎率应达到了8—85%;今年紹兴紅茶初制厂的生  相似文献   

14.
献礼台     
超級“金黃白露芽茶”献給毛主席四川筠連县水司公社紅星管理区的茶农們,于九月八日“白露”这天派出了四个双手采茶能手,精細采摘了一批白露茶,制成“金黄色白露芽茶”。經县鉴定:在外形、內質上已赶上国內外馳名的縝紅。  相似文献   

15.
我們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設計的,并按改变部分結構規格的意見进行仿制的連續杀青机,曾在临安公社上东茶厂作生产試驗,从連續五天的日夜生产情况来看,发現其用来初烘綠茶的揉捻叶,效果比杀青更好,而且品質稳定,容易掌握,工效与品質都大大超过了原来用烘籠初烘的方法,經初步鑑定后,我们認为这种机器可作为烘青茶的初烘,或炒青茶的做二青等。  相似文献   

16.
浙江平綠珠茶,在国际市場上,有很高的声譽。但珠茶品質,还存有一定的缺点,如香气郁悶不高,滋味淡薄欠爽口,叶底黄暗欠明。根据本省“溫綠珍眉提高品質从采制着手”的經驗,为了逐步改良平綠品質,于1956年在新昌嵊縣兩地,吸收有經驗的茶農技工,進行了平綠珠茶初制技術基本原理的初步探討,并提出改良的初制工藝过程“快速制茶法”。經1957年試行結果,在提高品質上獲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前言浙江是全国茶叶产量最高,又是主要的綠茶区,不僅数量多,而且質量好,僅就能進行全程机制的眉炒青而言,产地面積,就有28个縣,产量占全省总产量36.5%,几乎全部加工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量的60%左右。 綠茶全程机制,苏联、日本是采取蒸青做法,但在成品品質特点上,差異很大。根据国际市場消費者的爱好,还是以中国現有制法的綠茶品質占优势。这說明我国綠茶的品質是好的。因此在考慮机制綠茶的方法上,应該从中国現有的品質条件出發,还不能擺脫了原有基礎,完全仿效其他国家的  相似文献   

18.
一合理制訂茶叶質量标准是提高茶叶質量的前題 提高質量,包含有“物美价廉”的意义。“八大”政治报告的决議中已經指出:“应当在一切企業中克服片面地追求数量而忽视質量的傾向,养成重视質量的風气,并且按照需要和可能定出合理的產品标准和工藝规程。一切檢查制度不嚴的厂矿和工地,都必須迅速建立質量檢查和技術監督的机構和制度。在提高質量的过程中,必須同时注意降低  相似文献   

19.
“祁紅”是我国名茶,解放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領导下,经过各业务有关部門的密切配合,全县茶农以及我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不但数量上已恢复到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质量上也逐年有所提高。可是无論数量或質量都还不能滿足国內外市場的需要,尤其是高級茶很少,品質提高得还不太快,必須努力改进,使祁紅品質达到最优良的境地。不但在国內要永久保持第一,在国际上也要迅  相似文献   

20.
(一) 解放几年来浙江省的茶叶生产几乎是直線上升的,不仅是产量增加得快,而且品質提高的幅度也非常显著。說明解放以后的农民在党的正确領导下正在农业生产的各个战線上取得日新月異的成績。浙江省的秋茶生产也和总产量一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績,如1952年秋茶只占全年总产量的8.4%,1957年秋茶已占全年总产量12.3%;增加84%多。但是如果把秋茶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