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以威代尔等葡萄品种为试材进行绿枝嫁接试验,以获得优质葡萄苗木繁育技术。[方法]采用垄式覆膜绿枝嫁接技术,对不同品种苗木特性及管理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初步得出该地区7个葡萄品种嫁接苗木生长势由高到低依次为:巨峰、茉莉香、威代尔、无核白鸡心、赤霞珠、北冰红和红提;适宜嫁接时期为6月25日—7月5日。嫁接苗第1次摘心留7片叶,顶端留2个副梢,每个副梢留1片叶,以后所有副梢均采取绝后处理。[结论]在适宜的嫁接时期,采用优质的管理技术,在辽宁朝阳地区可以获得优质的葡萄苗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山地杉木萌芽条扦插造林成效。[方法]在山区开展杉木萌芽条扦插造林试验,第1年造林成活率80.5%~88.4%、抽梢高度5.1~6.7 cm,第2年存活率76.0%~85.3%、幼苗高度27.4~43.8 cm。[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山地不同部位杉木萌芽条扦插造林之间的第1年杉木成活率差异显著、第2年保存率和幼苗高度差异极显著。[结论]以山坡下部山湾处造林对杉木生长最较为有利,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嫁接方法对紫娟茶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碧香早为砧木,采取10年生紫娟茶树枝条为接穗,通过采用劈接、切接和腹接3种嫁接方法及5种不同接穗形式研究紫鹃在湖南地区的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3种嫁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腹接成活率最高;不同的接穗形式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新梢的生长情况存在显著影响,其中采用一芽一叶(叶子为全叶)和一芽两叶(第二片叶剪去一半)的接穗形式,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且接穗新梢生长最好。采用芽接的接穗形式,嫁接成活率最低,成活率为2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油茶无性系扦插育苗与保留不同叶面积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对油茶不同无性系扦插育苗与保留不同叶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3个油茶无性系、4个处理扦插育苗当年成活率在74.1%-86.3%之间,其中A,B1处理扦插成活率较高,达86.3%;各处理扦插苗当年抽梢率和抽梢高度均低,3个油茶无性系、4个处理扦插苗抽梢率和抽梢高度分别仅0.4%~3.2%和1.2—2.3cm。[结论]油茶无性系扦插育苗宜选择B,处理.即1片叶子保留1/2叶片面积。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茶树胚根倒接嫁接方法的优劣,筛选茶树胚根倒接方法的适宜根砧、接穗品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胚根顺接法与倒接法2种嫁接方法,祁门槠叶种、黄山大叶种、松萝种3种根砧,红旗1号与漕溪1号2种接穗,在不同时期取样观察嫁接苗愈合、成活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胚根嫁接后40 d愈合率为93.93%,平均成活率为99.26%;80 d后嫁接口已完全愈合,平均成活率为90.50%;145 d后平均成活率为76.1%,平均株高为20.22 cm,叶片数为5.89,平均根粗为3.73 cm;倒接法早期(40 d)愈合稍慢,但后期(145 d)生长加速,甚至超过顺接法;漕溪1号接穗为半木质化新梢,叶面积大,成活率高(80.92%),前期(40 d)以根系发育为主,80 d以后地上、地下生长速度均大于红旗1号(为木质化留养枝);不同品种茶树根砧的嫁接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嫁接后5个月,黄山大叶种的地上部分表现最好,祁门槠叶种的主根长及主、侧根鲜重等地下部分表现最好;整体来看,祁门槠叶种根砧倒接漕溪1号接穗处理为最优选择。因此,茶树胚根倒接方法技术可行,嫁接时选择大叶种茶树的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新梢作为接穗,配合亲和性强的根系粗壮的根砧,更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及后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咖啡进行种间嫁接,提高罗布斯塔咖啡抗逆性,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方法]利用查理种咖啡做砧木,罗比斯塔咖啡做接穗,采用顶接和靠接2种嫁接方法,开展不同时期种间嫁接试验.[结果]不同时期影响种间嫁接成活率因素不同,优化后顶接嫁接成活率均显著提高至75%以上.[结论]该方法可缩短育苗时间,提高嫁接成活率,为咖...  相似文献   

7.
不同砧木对海南油茶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越南油茶(海南种源)、油茶‘岑软2号’(广西种源)、油茶‘湘林XLC15’(湖南种源)和高州油茶(广东种源)种子的芽苗为砧木,海南省新认定油茶新品种‘海油1号’春梢为接穗,研究4种砧木对其嫁接成活率、嫁接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越南油茶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5.0%,以油茶‘湘林XLC15’为砧木嫁接成活率最低,仅为50.0%;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2年生嫁接苗苗高、地径和总鲜重均为最高,分别达到50.75 cm、5.19 mm和38.64 g,其次为‘岑软2号’,高州油茶最低;不同砧木嫁接的苗木根冠比大小依次为高州油茶油茶‘湘林XLC15’越南油茶油茶‘岑软2号’;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值达77.58,最低为‘湘林XLC15’;以越南油茶为砧木的嫁接苗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和总钾含量均最高,分别为849.23、667.58、532.98 mg。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以本地越南油茶做砧木最适宜于‘海油1号’油茶的嫁接育苗,其次为油茶‘岑软2号’。研究结果为海南特色油茶的良种壮苗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再生棉花嫁接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转基因再生棉花以往都采用带根移栽法 ,并要求再生棉株茁壮、根系发达。由于移栽棉花的缓苗期最少需要 1个半月 ,并且 ,许多再生棉苗的根系不发达或没有根系 ,因此 ,使转基因再生棉株的成活率成了农杆菌介导法转基因棉花方法中的一大难题 ,若采用嫁接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1 嫁接方法在土盆里先种植砧木棉花苗 ,待砧木苗真叶生长至 2~ 3叶时 ,去掉顶尖 ,留下展开的叶片 1~ 2叶 ,先用手术刀片在茎中间劈开 2 cm长的小口 ,再将转基因棉株去掉根部 ,在茎秆两边削尖 (长度1 .7cm~ 1 .8cm) ,贴在砧木苗上 ,再用粘合绳把嫁接口全部缠实 ,…  相似文献   

9.
陶仕科  郑新强  梁月荣 《茶叶》2021,47(3):165-168
从多年茶树嫁接实践中研究得出了一套云南大叶种老桩套袋嫁接及管理技术,解决了传统嫁接中因接穗易失水或渍水导致成活率低的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嫁接工具和材料、嫁接时间、品种选择与接穗留养、砧木选择与接口处理、接穗制备与保存、接合操作与套袋、遮荫与维护管理等技术措施,以提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普通油茶无性系岑软3号嫁接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油茶本砧嫁接为对照,研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陆川油茶与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3号苗期的嫁接亲和性。结果表明:香花油茶作为砧木嫁接岑软3号的成活率及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1.67%和98.55%,抽梢以及嫁接苗的生长与以普通油茶作为砧木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参试的4个物种中香花油茶与岑软3号的嫁接亲和力最好;其次是陆川油茶,嫁接成活率和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67%和95.00%,但嫁接苗生长1年后叶片N、P、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广宁红花油茶在嫁接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不亲和性,嫁接成活率仅为72.00%,且后期生长受到抑制;而博白大果油茶嫁接成活1 a后的存活率仅为24.49%,生长受阻,嫁接后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灌水对不同小麦品种旗叶水分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09-2010年度在田间栽培条件下,以2个小麦品种济麦22和洲元9369为材料,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研究了不灌水(W0)、拔节期0~14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5%+开花期补灌至70%(W1)、拔节后8d补灌至75%+开花后8d补灌至70%(W2)、拔节后8d补灌至75%+开花后8d补灌至75%(W3)4个不同灌水处理下小麦旗叶渗透调节、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W3处理的小麦旗叶相对含水量、水势、渗透调节能力和光合速率高于W1和W2处理;济麦22旗叶相对含水量低于洲元9369,旗叶水势、渗透调节能力和光合速率高于洲元9369。(2)W3处理下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但穗粒数显著低于W1处理,以高的灌水量和耗水量获得最高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济麦22籽粒产量、穗数、千粒重、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洲元9369,穗粒数低于洲元9369。本试验条件下,在拔节后8d和开花后8d0~140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5%,是兼顾节水和高产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2.
1984年广西香蕉种植面积41991亩,总产30324.65吨,平均722公斤/亩.1976和1977年冬期寒害使香蕉产量分别比1975年减少89.2%、89.1%.目前总结出防寒栽培五项措施:1、改春植为秋植.2、适时留芽.6月底至8月均可,但以7月留芽为佳.原则是冬前具有8—10片叶.翌年7月初到9月初抽蕾,国庆后采收.除留“接班芽”外,尚留“预备芽”,以备冬后选用.3、运用肥水管理控制生育期.香蕉一般抽叶34—35片即抽蕾.管理好的蕉园,自吸芽抽出至果实采收约需10个月,管理一般者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新土佐”和“壮士”2个南瓜砧木品种与海南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厚皮甜瓜品种“昭君1号”的嫁接栽培效果。【方法】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①为新土佐(砧木)+昭君1号(接穗);处理②为壮士(砧木)+昭君1号(接穗);处理③(CK)为“昭君1号”实生苗。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结果】嫁接植株根系发达,吸水肥能力强,高抗枯萎病,增产效果极显著。其中“壮士”砧木嫁接“昭君1号”甜瓜后增产率达42.78%,“新土佐”砧木增产率也达36.33%;且果面覆网较实生苗均匀美观。[结论】采用南瓜砧木“新土佐”和“壮士”嫁接可作为解决甜瓜连作栽培障碍的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树短穗扦插,一般采用红梗半木质化枝条,穗长约3.3cm并留叶1片。近年来有报道,利用梢头扦插也取得较好效果,故笔者就一年生茶苗取其嫩梢和嫩茎与成龄茶园红梗短穗作扦插比较试验,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1.试验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为乌牛早嫩梢和嫩茎,取于湖北省果茶研究所乌牛早一年生扦插苗圃,原则上离地20cm平剪,剪下部分作插穗用;红梗短穗取于同处五年生成龄茶园。(2)试验设3个处理:A:一年生茶苗嫩梢(留叶3~4片)扦插;B:一年生苗嫩茎短穗扦插;C:成龄茶园红梗短穗扦插。3个处理分别扦插于…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缩短茶树无性苗繁育周期,提高无性苗质量,本试验以3年生台茶12号(又名金萱)茶树嫩枝为扦插材料,采用全光照弥雾快繁育苗技术,研究了插穗顶梢保留与摘除、不保留成熟功能叶、保留1~3片成熟功能叶对茶树扦插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并于扦插前对茶树嫩枝不同部位芽叶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叶片成熟度增加,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呈递增趋势。净光合速率也随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以第2片成熟功能叶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顶部一芽一叶含量最高。带成熟功能叶插穗成活率和生根率均为100.00%,而不带成熟功能叶的一芽一叶插穗和一芽二叶插穗成活率和生根率均仅为5.00%和23.33%。根系生长以带3片功能叶留梢插穗最好,生根早且根量大,10βd内就有大量白色根点从茎段基部冒出,60%~70%茶苗形成二次根仅需37βd,且地上部新形成的成熟功能叶数也最多,但是新梢高度增长值小于保留顶梢带1片成熟功能叶插穗,基部茎粗增长值小于带2片成熟功能叶插穗。成熟功能叶片数的增加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和生根率;保留顶梢插穗的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优于去梢插穗。  相似文献   

16.
以超高产大豆品种为砧木嫁接不同年代育成品种,旨在明确超高产品种砧木对农艺性状的影响,从而揭示根系改良在大豆育种中的重要作用。以来自相同的祖先亲本(Williams和Amsoy)且地理纬度相同的美国俄亥俄州和中国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的代表性大豆品种为接穗,分别与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和中黄35进行嫁接,成熟期测定植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嫁接处理对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影响。自身嫁接的植株与不嫁接植株相比,其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辽豆14或中黄35砧木上时,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等性状没有显著变化,但单株荚数、百粒重、粒茎比和单株粒重会显著提高。其中,与品种自身作砧木的植株相比,嫁接到超高产品种砧木上,共同亲本、俄亥俄中期、辽宁中期、俄亥俄当代、辽宁当代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分别提高了4.5%、6.9%、9.4%、15.7%、19.9%。由此说明,根系改良会带来大豆品种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为相互嫁接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和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解析保湿、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子叶去留、温度、相对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甘蓝型油菜苗期嫁接的影响;对3个不同时期的幼苗分别采用平接、斜接、插接、侧接和舌接法进行嫁接,综合评价各时期的最佳嫁接方法。结果表明,保湿处理对幼苗期嫁接成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和子叶去留影响较小。温度和湿度二次正交回归试验分析表明,缓冲期嫁接伤口愈合最适宜温度为24.4℃,相对空气湿度为88%左右;高空气湿度下,接穗在伤口愈合处极易生长不定根,适当降低空气湿度能抑制不定根的生长。10d的幼苗进行嫁接,5种嫁接方法成功率均达到85%以上;20d的幼苗用舌接法嫁接成功率达到93.3%,而平接和斜接法只有56.7%和46.7%;40d的幼苗在5种嫁接方法下成功率均显著下降,舌接、插接和侧接成功率分别为45%、35%和23.3%,而平接和斜接仅有13.3%和10%。 存、快速繁育,在提高果树和农作物产量、抗逆和抗 病能力以及改良作物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1~4]。嫁接成功率是衡量嫁接效率的重要指标, 不仅受到接穗和砧木亲和力等自身因素影响,同时 也受环境因素和嫁接技术等外界因素控制。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嫁接研究中,Tsukaya等[5]利 用acl1(acaulis1)突变体与野生型进行花序嫁接,采 用了楔形嫁接法将花序作为接穗嫁接到砧木的茎 上。随后Rhee等[6]对Tsukaya的方法进行改进,在 最佳生长周期进行楔形嫁接成活率可达87%。拟 南芥根茎嫁接中,Turnbull等[8]发现“Y”型嫁接成 功率稍高于水平嫁接和楔形嫁接。Huang和Yu[9] 等利用针头固定嫁接技术,改善了拟南芥的嫁接环 境,大幅度提高了拟南芥的嫁接效率。Marsch- Martínez[10]从光照时间、子叶数目等方面系统地分 析了外界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发现短日照有 利于嫁接植株伤口的愈合,去除子叶更有利于嫁接 体存活;西瓜(Citrulluslanatus)嫁接中也发现了相 似的结果[11]。可乐果(Colaacuminata)嫁接中发 现,相同时期的接穗嫁接到不同苗龄期砧木上,低苗 龄砧木成功率高于高苗龄砧木[12]。 油菜嫁接研究中,Filek等[13]用插接法把未春 化的接穗嫁接到春化的砧木上,电流刺激试验记录 开花百分比,结果发现极性电流能促进短日照下的 开花。官春云等[14]用插接法对不同油菜品种进行 嫁接,嫁接成功率达到50%以上。Ostendorp等[15] 用平接法对生长6d的甘蓝型油菜幼苗嫁接发现,除 去子叶的幼苗在长日照下有更高的成功率。耿建明 等[16]对不同品种甘蓝型油菜幼苗嫁接发现,在空气 湿度为90%的保湿遮光处理下,嫁接苗具有较高的 成活率。在不同甘蓝型油菜基因型硼效率差异机制 研究中,郭丽丽对传统的插接法进行改进,发现改进 后的嫁接方法在幼苗期嫁接成功率明显提高[17]。 总结前人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和嫁接方法对嫁 接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目前冬季北运苦瓜生产上肥料过量施用问题,探讨氮、钾不同施用量对嫁接苦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以苦瓜嫁接苗为试材,以6个不同的N、K施肥量为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和各生育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伸有不同程度增加,在幼苗期和初瓜期同等施钾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盛果期,在同等施氮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随供钾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其中T2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盛果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90.76 g/株、43%。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变化随生育期的延伸呈上升趋势,嫁接苦瓜对钾需求量较高,其次是氮,磷最少;T2处理在各生育期氮、磷、钾累积量持续呈较高水平,成熟期累积量达到最高分别为每株20.9、3.5、27.3 g,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52.7%、43.2%、38.5%;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明显增强叶片(源)向 果实(库)的养分供应能力,氮、磷、钾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在成熟期分别为59%、48%、4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均有差异,同等施钾条件嫁接苦瓜产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T2处理嫁接苦瓜单瓜重、产量均显著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37.1%、46.4%。综合研究嫁接苦瓜生长量及氮、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性,T2处理(N 260 kg/hm2、K2O 430 kg/hm2)对嫁接苦瓜增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绿色“加减法”。  相似文献   

19.
梢部的高昼温[恒温20℃、30/10℃(昼温/夜温,下同)、30/25℃与15/10℃比较]和高根温(恒温27.5℃与恒温12.5℃和15/10℃比较)促进大造(Tai So)品种的营养生长,减少开花或不开花.较高的温度使植株的有叶花序增多,无叶花序减少.大部分处理昼间的叶片水势在-0.3~-1.5兆帕.暖昼温、凉夜温和凉根温一般会提高植株水势.暖梢温(30/25℃)结合凉根温(恒温12.5℃)可使叶片的水势较低(-1.0~-2.0兆帕),植株的生长完全受抑制.将梢温提高到25~30℃时,植株的水势提高(-0.3~-1.5兆帕),在2周内顶芽以营养梢形式长出.除了15/10℃下的开花植株外(淀粉含量6.2~9.8%,花序绽芽时取样),一般老熟叶片和根的淀粉含量都不高(小于5.0%).不抽梢植株的小枝、分  相似文献   

20.
玉米早期及吐丝期去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玉米叶面积损失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2001~2002年分别在温室和田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①在温室试验中,去叶处理在播种20 d以后进行,每隔14 d打去2~3片叶,会影响株高、抽雄期、吐丝期、根和地上部分的产量,不影响茎粗及根与地上部分之比.②在田间试验中,在50%的植株抽丝后7 d做了6种去叶处理,打去植株所有的叶对果穗干重、子粒中干物质积累、千粒重和产量影响最大;打去果穗以上所有的叶片与打去果穗以下所有叶片对果穗和子粒干物质积累无明显差异;打去果穗以上半数的叶片与对照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