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仡达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流域治理采用了较为全面的农业优化、典型措施、人员培训、经典模式借鉴等治理方式,使小流域治理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治理决策视角、统筹协调、管理倾向等方面还应当继续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
储小院  朱仕荣  李云  徐洋 《林业建设》2012,(5):81-84,88
个旧市以山区为主,其岩溶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1.48%,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7%,属于岩溶地区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典型代表地区。本文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个旧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然后对治理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小流域治理在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上起到的作用,指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发展经济型与改善环境型2种有机结构模式,最后阐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山西省西北部的河曲、保德、偏关、五寨、宁武5县的水土流失状况,对该地区实施的各种治理模式进行了调查,晋西北地区石质山区生态治理模式主要有全面封山育林植被自然恢复模式、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植被恢复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陡坡退耕地生物治理模式主要有林草结合模式、乔灌混交模式、灌草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石漠化综合治理借鉴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以小流域作为基本治理单元.讨论了应用ArcGIS软件,基于ASTER DEM进行小流域提取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小流域提取结果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对提取的小流域的精度及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ASTER GDEM提取小流域的精度可达1:50 000的精度.利用ASTERGDEM自动划分小流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西部毕节、六盘水等县(市)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该地区实施的各种治理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岩溶石山区治理模式主要有全面封山育林植被自然恢复模式、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植被恢复模式、生态移民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陡坡退耕地生物治理模式主要有林草结合模式、针阔混交模式、经济林模式、林竹模式。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太行山区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划分河北省太行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区的基础上.依据各类型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研究.提出了各类型区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系的组成和各类型区小流域的治理特色.最后对各类型区典型小流域的投资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进行了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8.
小流域治理在我盟尚属首次,文章通过对清河流域通辽市余粮堡镇段,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调查结果,分析论证了小流域治理方案及有关技术措施,为今后小流域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一、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的发展水平及趋势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 科,其理论基础是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 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相关学科有自然地理学、 地貌学、水文地质学、土壤学、水土保持学、 造林学、森林生态学、植物群落学等。小流域 治理,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发展历史较久。大 约500多年以前,奥地利就开始对小流域(荒 溪)进行治理,研究工作已进行了200余年, 创立了荒溪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瑞士、法 国、意大利、西德等国家也相继在十八至十九 世纪开始荒溪治理及其研究,取得了显著成  相似文献   

10.
程静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Z1):55-58
分析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形成机制 ,针对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提出了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方法及其优化配置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应以生物措施为主 ,以治理源头和上游为主 ,进行治理施工要自上而下 ,用多种生物谷坊坝群多层阻截 ,以减缓径流 ,让植被进一步恢复 ,治理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1.
林业近讯     
林西县综合治理小流域成绩显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西县综合治理小流域五十二万三千六百亩,相当于全县三十年总治理面积的66.2%。近几年来,林西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对全县自然特点的分析,调整了农牧林生产结构,开展综合治理小流域,控制水土流失。到1 9 84年末,全县治理小流域面积达七十九万一千亩。其中营造水土保持林七十三万九千一百亩,修水平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德保县是广西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德保县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对岩溶地区进行治理,在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后,已经形成了各种成功的治理模式。在进行石漠化治理时,需要实现分类指导,分类确定有关的治理模式、治理技术,进而提高治理成效。主要就广西德保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展开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治理技术的特点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模式。实践证明:小流域治理既能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能调动广大群众治山治水造林的积极性。巴林右旗经过几年的建设,原来光秃的荒山,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石漠化问题严重,贫困发生率较高。对贵州省石漠化地区林业生态治理与林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林业生态修复模式、以林业为主导的生态农业模式、小流域农林综合治理模式、生态移民恢复模式及喀斯特生态旅游模式进行研究,提出重点关注生态林与经济林比例问题,适度发展相关林产业,采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的治理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既能提示综合防护效能,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最大经济效益,通过对金寨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的调查,总结出小流域治理的成效,提出了发展小流域经济的途径,方法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小流域治理效果及在山区建设中的作用,本文对朝阳县肖三家小流域治理效益进行了浅析。调查得知,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达88.4%,自1982年开始进行了综合治理,采取鱼鳞坑,竹节壕,土、石谷坊等治理措施,营造水保林、经济林及草类,使工程和生物措施有机地结合;治理后平均草灌植物的生长密度已达500~700株/m~2,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11.65%,综合治理区比单纯工程区蓄水截留效益高30~50%,粮食产量平均提高79%,1988年人均收入是1982年的273%。实践证明,丘陵山区开展小流域治理是改变山区生态环境、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国内外小流域治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理论和方法,以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实现良好综合治理效益为目的,经过五年多努力,建立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系和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并建成了宁夏西吉县黄家二贫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研究表明,该地区2000年在温饱水平下流域人口承载力为128个/km2.小流域治理效果显著,粮食单产比治理前增加4.5倍,人均收入增加2.5倍,林草覆盖面积由1.7%提高到61%,土壤流失量减少95%.  相似文献   

18.
高志义 《沙棘》1994,7(2):10-13,23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山区治理开发的基本道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林业始终是主导的关键措施。沙棘为广生态幅植物,沙棘资源建设已经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紧密联系起来,沙棘已成为生产中受欢迎的主要造林树种。沙棘资源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结合,才能确保沙棘永续不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了富平县赵老峪上游小流域2008—2010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可为土地资源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凤山河小流域石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1.6%,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有过牧、陡坡开荒、不合理耕种等.文中分别阐述了重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的治理对策以及综合治理模式.综合治理方案重点以恢复生态—拦水、引水一圈养建设为主,具体包括林业植被建设、小型水利水保措施、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等措施,确定了治理率达90%以上,乔木林面积增加近500 hm2的治理目标,并对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