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近年来的木本花卉杂交育种概况进行了分析,简述了杂交育种在木本花卉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常规组合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3方面.并对2003~2014年几种常见木本花卉杂交育种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根据目前木本花卉育种状况,对其杂交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作物化学杂交育种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三十多年来,化学杂交剂(CHA)的研究和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作物化学杂交育种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重点综述了CHA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系统地论述了作物化学杂交育种的原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CHA的种类、最佳施用时期及其作用机理;(2)化学杂交优势(包括F#-1和F#-2代)利用的研究;(3)CHA在作物常规育种及群体改良中的作用;(4)核基因型雄性不育性的化学恢复的可能性和研究现状;(5)作物化学杂交育种技术研究与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绿达12号是吉林市绿达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纯雌性杂交一代黄瓜新品种。该品种雌花率高达100%,单性结实。增产潜力巨大;早熟性好,连续结瓜能力强;品质佳,商品性好;抗逆性好,适应性广,对环境条件不敏感。尤其是通过多年多代寒地亲本驯化和杂交育种,耐低温能力更为突出。是目前日光温室越冬及冬春茬栽培的最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4.
花生育种可分为引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其中杂交育种(所谓杂交育种,就是利用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基因重组,使杂交后代出现不同的变异类型,再通过选择培育,育成新品种)是国内外应用最普遍、成效最突出的方法。通过人工杂交所获得的后代材料是花生新品种选育研究最直接最基础的试材来源。人工杂  相似文献   

5.
着重从杂交工作、种子采集与沙藏、播种培育杂交实生苗、杂交实生苗果实的调查、记载等方面介绍了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并对芽变选种和实生选种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19个常规籼稻和16个杂交籼稻代表性品种(组合)的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常规籼稻与杂交籼稻氮的干物质生产效率(NUEp)及籽粒生产效率(NUEg)在品种(组合)间的变化幅度均较大,两者的系数均较大,但杂交籼稻的变化幅度低于常规灿稻。②无论是常规籼还是杂交籼稻,NUEp在抽重至成熟这段时间内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两类籼稻分别提高28.2%和13.3%。③杂交籼稻的NUEp在抽穗期高于常规籼稻,成熟期则低于常规 籼稻;而杂交籼稻的NUEg则比常规籼稻高。④随品种(组合)产量水平的提高,杂交籼稻及常规籼稻的氮利用效率(包括NUEp及NUEg)下降,且变化幅度减小,而氮收获指数(NHI)则有所提高。⑤杂交籼稻的产量、物质生产量与抽穗前的吸氮量的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水平,与总吸氮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常规籼稻的产量及物质生产量与抽穗前的吸氮量及总吸氮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水稻籼粳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水稻籼粳杂交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总结和分析籼粳稻杂交常规育种、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亚洲栽培稻分类和籼粳杂交遗传规律研究进展,针对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柔毛齿叶睡莲×埃及白睡莲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人工杂交育种技术,以夜花型热带睡莲柔毛齿叶睡莲(Nymphaea lotus var. pubescens)为母本,埃及白睡莲(Nymphaea lotus)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杂交种子821粒,育成F1植株408株,经过对其F1代的分离观察,从中筛选出4个性状优良的单株,并采用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通过与父母本主要观赏性状的比较,这4个优良无性系在花色、花径、叶色等方面优于父母本或别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品种性状特征描述按国际睡莲新品种登陆的标准进行,色彩描述采用国际花卉新品种登陆通用的英国皇家园艺学会色谱2003年版。 西北林学院学报23卷第5期李淑娟等柔毛齿叶睡莲×埃及白睡莲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9.
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30(4):397-403
几十年来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水稻理想株型及超高产育种领域完成了大量开拓性应用基础研究,首次提出了籼粳稻杂交育种的关键技术,即通过生物学方法克服籼粳杂交产生的疯狂分离、结实率低和后代不易稳定三大困难以及有利综合籼粳优点的亲本和杂交后代选择技术,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常规育种方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籼粳稻杂交育种最成功的国家:在籼粳稻杂交育种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通过籼粳稻杂交创造株型变异、进行理想株型育种的理  相似文献   

10.
莱阳矮樱桃成熟胚子叶不定梢诱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樱桃是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最早的树种。莱阳矮樱桃是中国樱桃的一个矮化品种,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它既可以直接用以栽培生产,也可以用做欧洲甜樱桃的砧木,是一个品种和砧木兼用型优良品种,但其果实小,不耐贮运,迫切需要改良。樱桃的常规杂交育种困难:一是得到杂交种子困难,樱桃花经人工去雄授粉杂交。结实率非常低;二是育苗困难;杂交种子必须在果实采收后立即湿藏,然后经低温层积处理.翌年播种出苗,而且常规杂交育种周期长。  相似文献   

11.
AP2基因在高等植物花器官发育中的作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物花发育调控的分子模型为基础,介绍了花发育相关基因AP2在高等植物花器官和营养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特点,以及参与花分生特性建立、花器官特性特化和形成调节、花同源异型基因活性时空调节等花发育过程;阐述了模式植物中与AP2基因一起参与花发育调控的其他基因,及其在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区南部黄刺玫花构件的结构及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样本、随机取样的方法,调查了黄刺玫花构件生物量及花径大小等形态特征,分析了4个不同空间方位黄刺玫花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空间方位黄刺玫花构件有着相似的数量特征。花托 花蕊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花被。花径大小与花生物量、花被生物量之间均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最佳的均为指数函数,并且随着花径的增加,不同空间方位花生物量、花被生物量在增长速度上均存在差异;花生物量和花被生物量都存在着表型可塑性,但相同的函数变化蕴涵着不同空间方位具有相同的形成规律;在不同空间方位黄刺玫花被生物量和花生物量之间均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程度最佳的均为线性函数。随着花生物量的增加,不同空间方位花被生物量在增长速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蜂类是城市传粉昆虫的主要类群,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而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导致蜂类数量与多样性下降。本研究基于蜂类视觉模型,评估分析各花色特征与蜂类招引能力的关系,为建立蜂类友好型园林植物的筛选体系和保护城市蜂类传粉昆虫奠定基础。  方法  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海淀公园、朝阳公园等6个北京市内公园的常用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从蜂类视觉的角度,通过光谱仪测量花反射光谱,并结合蜂类视觉模型,分析了春季与夏秋季开花的园林植物的花色多样性、花色与背景的对比度等色彩特征。  结果  不同季节和不同色系开花植物的色彩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春季开花植物的花色标记点平均绝对偏差和最小绝对偏差(400 nm)显著低于夏秋季,表明春季开花植物比夏秋季开花植物更易被蜂类识别,但春季花色多样性较低。比较了白色系、黄色系、红色系、粉色系和蓝紫色系植物花色特征,发现黄色系花色多样性最高,红色系花色多样性最低。比较了不同色系的平均绝对偏差和最小绝对偏差,发现黄色系、白色系和粉色系开花植物易被蜂类识别,红色系开花植物难被蜂类识别。  结论  花色光谱标记点偏差、非彩色对比度和彩色对比度能够作为筛选蜂类友好型园林植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中华猕猴桃在合肥地区花芽分化的时期及花器形态分化的过程。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海沃德)花芽的形态分化期与梨、苹果等果树有明显不同,越冬芽中,虽已孕育有花的原始体,但冬前并未进行形态分化,至次春,随越冬芽的萌发而分化开始,起迄时间约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分化进程极快。  相似文献   

15.
对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3种银莲花属植物的访花者进行比较,并对不同颜色展毛银莲花的访问者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湿地银莲花与草玉梅的访花者种类较多,而展毛银莲花的则相对较少。访问者不同对花色展毛银莲花的访问次数没有明显差异,颜色不同和访问者不同对访问频次没有明显影响。应对展毛银莲花的花色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若干新疆杏品种花芽形态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4个新疆优良杏品种的花芽分化过程进行石蜡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杏花芽形态分化可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等6个时期,自6月下旬进入分化初期至9月雌蕊分化完成,分化期集中在7~9月,需90 d以上.各品种间和品种内的不同花芽进入花芽分化初期的时间有较大差异.大果胡安娜、黑叶杏、赛买提和阿克牙格勒克的多数花芽进入花芽分化初期分别是在6月22日左右、6月30日左右、7月7日左右和7月14日左右;进入雌蕊分化期都在8月底至9月初;完成雌蕊分化都是在10月6~13日,品种间差异在一周内;同一阶段可观察到处于不同形态分化的花芽.这与树体营养状况、各器官发育时期及栽培等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7.
油茶花器官形成过程花芽与叶片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花器官形成和花的开放过程是油茶花芽分化的结果,也是油茶产量形成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花器官各个发育阶段的春梢各部位器官(上叶、下叶和花芽)生理生化分析,以了解花器官发育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为探讨花器官形成机制、自交可育性、花期变化以及油茶优质高产及多花不多产现象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花芽中可溶性蛋白比叶片中高,在花开放时达到最高;叶片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及果糖均比芽中高,在花开放时春梢各部位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达到最高,此时蔗糖与果糖含量则最低,叶片中蔗糖与果糖含量最高则在花苞膨大中期,花芽在花苞膨大前期达到最高;春梢各部位器官內源激素在花瓣形成前叶片中含量高于花芽中,此后到雌雄蕊成熟前则叶片中含量低于花芽中,而后花芽发育3个阶段叶片中含量表现为"高于—低于—高于"花芽中,花芽中各类激素在子房和花药形成期含量相对较高,叶片在花芽成花转变期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浙江山羊杂交选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马、萨、本三品种杂交方式,改良浙江山羊的生产性能.经测定,萨本二元杂种(F_1)和马萨本三元杂种(F_2)与浙江本地山羊相比,初生重分别提高20%-23%和47%-53%;周岁体重分别提高43%-63%和36%-54%;成年体重提高52%-55%和46%-54%,F_1和F_2的屠宰率分别迭40%-44%和46%-48%,分别比浙江本地山羊提高16%-18%和30%-31%。杂交改良对羊肉品质(化学组成及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影响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杂交改良对山羊板皮品质有一定影响,表现为面积增大(F_1比本地羊提高26.71%,差异显著;F_2提高33.49%,差异极显著),抗张性能提高。杂种羊还表现为红细胞上C_(3b)受体花环率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提高,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因此,采用体型大、生长快的萨能山羊和肉用性能较好的马头山羊为父本,杂交改良浙江山羊是提高山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薄皮甜瓜花芽分化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玉美人"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薄皮甜瓜最初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子叶展开期在第1真叶叶腋处出现花原基,依次分化出花萼原基、花冠裂片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花芽分化进程较快,整个发育期约30d。同一节位叶腋处可形成一个或多个花原基,但同一节位叶腋处的花原基并不是同时分化的,第1个花原基分化完成后,第2个和第3个花原基才依次分化。  相似文献   

20.
田间韭菜植株上花苞苞膜未涨开时的花茎(韭薹)、花盘、花柄、花蕾等组织器官,在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脱分化诱导生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不定芽的能力不同。其中花盘切块在供试培养基中均高频率实现出愈和芽分化并长出新叶,花蕾和花柄受培养基中添加的BA、NAA影响较大,花茎始终无一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