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油茶闽杂优等12个无性系在闽中德化山区的5年生幼树生长和结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油茶闽杂优30、闽48、闽杂优20、闽杂优5、闽杂优25等5个无性系产量高,5年生平均树高1.28~1.73m,地径3.32~5.10cm,冠幅乘积0.87~1.44m^2;平均单株产果3.31~1.60kg,单株产油0.34~0.153kg,鲜果含油率达10.27%~6.02%;其中闽杂优20树体较矮小,冠幅窄。方差分析表明各无性系间生长结实有显著差异,因此闽杂优30、闽48、闽杂优20、闽杂优5、闽杂优25等5个无性系是目前幼林中的优良无性系,在德化海拔850m的山区表现出早结实、产量高、生长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田间采用两向分组的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混农模式对龙海市产前期油茶闽43~#、48~#、60~#优良无性系幼树树体营养生长的影响,通过对产前期油茶林地进行连续3年不同混农套种模式的试验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油茶闽43~#、48~#、60~#3个优良无性系品种之间造林成活率及幼树树体营养生长(树高、地径、冠幅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而混农套种模式与CK相比,混农套种的造林成活率略有下降,但影响不显著;但对油茶闽43~#、48~#、60~#优良无性系的树高、地径、冠幅平均直径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混农模式是油茶幼树树体营养早日建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混农套种模式可极显著地提高产前期油茶闽43~#、48~#、60~#优良无性系幼树树体营养生长;同时产前期油茶林混农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收益,达到了以耕代抚、以短养长的目的,其中以产前期油茶林+花生的混农模式效果最佳,比未混农套种的产前期油茶幼林树高生长提高了47.9%、地径生长提高了33.3%、冠幅平均直径提高42.9%、年平均经济纯收入增加2437.5元/hm2,可以在油茶产区的产前期油茶林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林系列油茶无性系分别施有机肥、复合肥、尿素,环状沟施或散施处理,观测各无性系树高、冠幅、地径、新梢长度的生长量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追肥处理对油茶幼林树高、冠幅等营养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3种肥料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有机肥>复合肥>尿素;不同施肥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冠幅>树高>新梢长>地径;沟施效果好于散施.  相似文献   

4.
陈文彬 《林业勘察设计》2013,(1):123-124,127
通过对油茶各家系3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各油茶家系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比较高,虫害危害也较低;各家系间树高、地径差异极显著,树冠差异显著.闽优无性系在树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和冠幅大于或者相当于本地小果油茶,江西长林无性系、广西岑溪软枝油茶和本地大果油茶可以作为配栽品种搭配.  相似文献   

5.
以引自在甘肃省小陇山林科所经过苗圃测定3年生云杉3个种103个家系和175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观测各种、家系和无性系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树高、当年新梢长、地径、东西和南北平均冠幅、顶轮分枝数,并对种、家系和无性系间6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综合选择出优良种、家系和无性系。结果表明:云杉种、家系和无性系间6个生长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主要生长指标树高与其它生长指标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多性状综合选择出1个优良欧洲云杉种16个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现实遗传增益6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2个种平均树高提高26.7%,当年抽稍提高70.3%,地径提高50%,冠幅提高36.9%,顶轮分枝数66.7%,保存率提高21.2%。这个优良种16个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的现实遗传增益6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240个家系和无性系平均树高提高24.9%,当年抽稍提高72.3%,地径提高38.5%,冠幅提高31.9%,保存率提高29%。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品系油茶在永春县的引种适应性,对3个主要引种品系和本地实生油茶的生长表现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生长表现出显著差异,闽43、闽48和闽60油茶的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情况明显优于本地实生油茶,其中以闽43表现最佳;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闽43的关联度最高,在引种地表现出最优性状,且闽43的亩产油量最高,可以在造林时适当提高种植比例。  相似文献   

7.
从1973年开始在福建省油茶主产区,有计划分批地开展了油茶优株选择,选育出闽20、闽29、闽81、闽7415等4个优良无性系,达到了油茶优株无性系的评选标准。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油茶5×5全双列交配杂交组合(无自交)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2年生苗造林当年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油茶亲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在20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40×95和10×40两个组合在树高、地径和冠幅性状上均表现最优;树高和冠幅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差异极显著,地径的一般配合力和反交效应也差异极显著,特殊配合力无显著差异;长林40号树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最高,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其余亲本,这与该良种长势旺的特性一致;长林53号作为亲本,在树高、地径和冠幅上的一般配合力均最低,这与53号无性系良种长势偏弱、树冠矮小的特点一致;3个性状的加性方差分别是非加性方差的1.25倍、19.5倍和1.60倍,均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为主,非加性效应次之;遗传力较低,广义遗传力在14.91%~20.62%之间,狭义遗传力在9.55%~14.14%之间,受到较强的环境效应影响;综合分析GCA、SCA及反交效应,确定5个最佳组合,其杂交子代树高和冠幅分别实现5.76%~45.62%和7.68%~127.10%的遗传增益。可见,油茶杂交育种中,针对树高、地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未评估过GCA的亲本材料,先评估其GCA比评估亲本间的SCA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等方法对3.5年生42个木麻黄无性系试验林进行了优良无性系的筛选。结果表明:7个性状在无性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地径的重复力较高,分别为0.809、0.758、0.737,选择具有较好的效果;遗传相关分析显示,地径、树高、冠幅、通直度这4个性状之间存在遗传高度相关性;树高与冠幅早晚期相关分析显示,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的强度趋势一致,而且遗传相关系数值要大于表型相关系数值。最后,筛选出8个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优良无性系及4个抗逆性强、冠幅开展,但树高、胸径生长相对缓慢的无性系。高径生长缓慢的无性系可用于与生长迅速的无性系材料进行混交,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复层混交结构,提高林分的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充分了解山核桃的多种用途并对其优良资源充分发掘利用,对22个山核桃无性系的生长及树形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2个山核桃无性系的地径、树高、冠幅在无性系间及无性系内均差异显著(P0.01),树形指数在无性系间、无性系内差异不显著;大源5号、高岭8号的树体生长指标均高于供试的其它无性系,初步将这2个无性系定为用材林的主栽无性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与地径、冠幅有极显著正相关,与树形指数有极显著负相关;地径与冠幅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冠幅与树形指数也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2个山核桃无性系的树形指数变幅为0.76~1.19,树形均为圆球形,可作为孤赏树、庭院树、行道树在园林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2012和2013年种植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的2片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无性系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保存率达93%以上,不同无性系间树高、地径、冠幅和干形4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重复力较高,为0.8077-0.9354;树高、地径和冠幅3个生长性状之间极显著相关,但干形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度随林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建议今后开展樟树无性系选择时应兼顾生长和形质两方面的性状。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合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栽培的油茶品种,永定仙岽国有林场对2020年引种的浙江红花油茶1~10号、云油茶1号共11个油茶良种进行栽培试验与生长状况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1个引种品种的树高、地径、冠幅生长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浙红2、3号表现较好,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均显著高于其余品种,而云1号油茶表现较差。研究结果可为永定区油茶品种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基肥对油茶幼林地径、冠幅生长的影响,以油茶优良无性系长林40号新造林为试材,通过施入不同类型基肥配方进行正交施肥试验,并对2008年~2012年油茶幼林的地径、冠幅增长量与不同类型基肥及配方的关系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肥对油茶幼林地径、冠幅的生长起关键作用,复合肥和菜枯肥作基肥施入能够显著提高油茶幼林的地径和冠幅生长量,且基肥的有效时间可持续5 a;油茶幼林最佳基肥配方为钾肥0.78 kg/株+菜枯肥3.49 kg/株+磷肥1.61 kg/株+复合肥0.93 kg/株。  相似文献   

14.
油茶闽_(20)闽_(79)闽_(81)闽_(7415)四个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在桐口油茶林场对油茶30个优株无性系经九年观察测定,方差分析结果:油茶闽20闽79闽81闽7415四个无性系均达到或超过全国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评选标准,确定为油茶优良无性系,可在省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31个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无性系为材料,采用2因素(水分、养分)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水肥胁迫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尾叶桉苗木树高、地径、冠幅和SPAD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不同性状在不同水肥处理下差异显著,表明水分、养分和水分与养分互作会影响生长性状和SPAD值。生长性状和SPAD值大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无性系间叶片SPAD值、树高、地径、冠幅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无性系具有不同的抗性能力。通过对树高、地径、冠幅和SPAD基因型值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7个表现优良的无性系分别为29、18、20、27、30、21和25,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马大杂种相思无性系造林试验早期生长调查,结果表明:马大相思造林成活率较高,达98%;采用株行距为2.0 m×3.0 m的造林密度各项生长指标表现较好;从树高、冠幅、地径和干形4个生长指标数据来分析,1年生马大相思幼树无性系间生长存在个体差异,其中SK1和10#这2个无性系表现较好,不同生长期的树高、冠幅、地径和干形差异极显著,说明定植后植株的树高、冠幅、地径方面生长较快;马大相思与不同树种混交配置造林试验初步结论是,马大相思与桉树混交种植各项生长指标较接近,且能有效促进桉树生长,适合与桉树混交造林,其中以2:1的混交比例有利于树高和地径生长;马大相思与山杜英混交种植的各项生长指标差异巨大,不适合与山杜英混交造林;马大相思幼树的生长量是随着气温与降雨量增大而加快,其树高、地径与冠幅的生长高峰期出现于7月、8月、9月和10月,这4个月占全年生长量的70%左右,造林后可根据这变化规律加强抚育,能有效地提高林分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7.
韩辰阳  张俊 《绿色科技》2023,(1):113-115
为探讨不同生境和品种对杉木生长的影响,分别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镇和勐海县勐满镇选用3个杉木品种,研究了杉木保存率、树高、地径、冠幅和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保存率均高于85%,2个地点保存率、树高、地径和冠幅均是无性系品系组培苗最高,生物量最多,同一品种在勐海县勐海镇长势优于勐海县勐满镇,因此,在此2个地点均可种植杉木,且杉木无性系较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18.
岑软3号油茶无性系树高、冠幅与产果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著性分析、偏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岑软3号油茶无性系树高、冠幅与产果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树高和冠幅显著影响产果量,其中冠幅对单株产果量影响较大;冠幅与树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产果量随着冠幅及树高的增大而增加,树高达2.5 m后不同树高植株间产果量差异不显著;得出通过树高、冠幅预测单株产果量的回归方程,表明在保证合理树高的条件下,积极培育冠幅可显著提高油茶产果量。  相似文献   

19.
《林业实用技术》2021,(9):65-67
通过调查东莞樟木头林场广宁红花油茶林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树上广寄生寄生株率为76.5%,单株广宁红花油茶广寄生平均生物量为12.89 kg,最少为0.12 kg,最多有39.1 kg。广寄生平均基径13.59 mm,平均枝高为96.78 cm。广宁红花油茶地径、树高、冠幅生长性状间相关显著;广寄生生物量除与油茶树高生长相关不显著外,与广宁红花油茶地径、冠幅、寄生枝基径、高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油茶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6个普通油茶杂交组合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幼林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油茶亲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在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树高、地径和冠幅皆存在显著的GCA和SCA效应,其中地径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为主、非加性效应次之,树高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程度相当,1年生林冠幅受加性效应控制为主,2年生林分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程度相当。亲本中‘长林10号’的地径和冠幅的一般配合力最高,‘长林81号’的树高一般配合力最高,‘长林10号’和‘长林81号’为优良亲本。根据GCA和SCA,确定树高、地径的最优组合为‘长林10号’ב长林81号’,树高、冠幅的最优组合为‘长林10号’ב长林5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