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α-酮戊二酸既是三羧酸循环中为动物机体供能的重要物质,又是连接碳代谢和氮代谢的重要枢纽。它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钙磷代谢,增强骨密度和提高骨骼矿物质元素含量,改善肠道黏膜结构,正面影响部分氨基酸代谢。此外,α-酮戊二酸可以通过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增加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和沉积,进而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本文就α-酮戊二酸对动物营养物质代谢和一些功能性指标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为α-酮戊二酸在养殖领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骨骼肌在收缩过程中可以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代谢中间产物,这些小分子代谢中间产物可以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等方式调节动物机体活动。α-酮戊二酸(Alpha-Ketoglutaric Acid,AKG)是一种已知的重要生物活性代谢中间产物,在调节肌肉、骨骼发育、干细胞分化和细胞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综述了AKG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拓宽AKG在畜禽生产和人类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酮戊二酸(α-KG)是戊二酸的两种带酮基衍生物中的一种,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及谷氨酸脱氨基的酮酸产物。因此,其在葡萄糖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的调控方面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参与肌肉蛋白质代谢主要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G-蛋白偶联受体(GPR)的激活密切相关。本文就α-KG的生理功能及其在体内的基本代谢过程,调控肌肉代谢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推广α-KG在饲料生产中的使用及深入研究α-KG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9,(18):38-41
酮戊二酸(AKG)是连接碳和氮代谢的重要枢纽,对动物氮代谢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α-酮戊二酸对肥育猪生长性能、氮沉积及氮排放的影响。选取36头(54.21±2.95)kg杜×长×大杂交肥育猪,随机分到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4个组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0.5%、1.0%、1.5%的α-酮戊二酸的低蛋白(CP 10.99%)日粮。结果表明:添加α-酮戊二酸提高肥育猪的生长性能,氮沉积提高了10.42%,总氮排放量降低了26.16%。低蛋白日粮中添加1.0%和1.5%AKG可促进肥育猪生长,并有效降低血液尿素氮的含量,氮排放量可降低26.16%,氮沉积最高可提高10.42%。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α-酮戊二酸对"麒麟肉鸡"早期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器官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且体重相近的1日龄"麒麟肉鸡"母鸡96只,随机分成A、B、C和D 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A组饲喂基础日粮;B、C和D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6%和1.0%α-酮戊二酸的日粮,试验期20d。结果显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α-酮戊二酸能显著提高20日龄时肉鸡十二指肠的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P0.05),添加0.2%和0.6%α-酮戊二酸可显著提高20日龄时肉鸡心脏的绝对重量与相对重量(P0.05),添加0.2%、0.6%和1.0%α-酮戊二酸可显著降低20日龄时的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且血清尿酸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添加α-酮戊二酸对生长性能、免疫器官、血清葡萄糖、总蛋白以及白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日粮添加α-酮戊二酸可促进"麒麟肉鸡"早期十二指肠、心脏的发育,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根系分泌物对缺磷胁迫的响应,本研究以‘热研5号’柱花草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正常供磷(+P)和缺磷(-P)处理对柱花草生长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P处理,-P处理显著降低了柱花草植株干重和全磷含量。随后,代谢组共检测到101个根系分泌代谢物,可被分为有机酸、氨基酸、类黄酮、糖及醇类等七类,其中-P与+P处理间的差异累积代谢物25个。属于有机酸的咖啡酸、1-氨基环丙烷-1-羧酸和α-酮戊二酸在-P处理下的分泌量显著增加,且其中α-酮戊二酸对磷酸铝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此外,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柱花草根系中参与α-酮戊二酸合成的柠檬酸脱氢酶基因SgICDH在-P处理下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因此,柱花草根系通过上调SgICDH基因的表达,促进α-酮戊二酸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增强对难溶性磷的活化利用,以适应缺磷胁迫。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病,又叫奶牛酮血症,是奶牛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此病不分胎次,四季均可发生,但3~5月和7、8月发生较多,越是精料饲喂过多,运动较少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越易发. 1 病因 (1)一般由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足,奶牛由于产犊产奶消耗糖分增加或因奶牛内分泌原因造成体内糖分缺乏,迫使机体动用脂肪进行分解代谢转化为糖,脂肪代谢过程中需要的葡萄糖不足使其不能代谢完全就产生了大量的中间产物酮,从而造成奶牛酮体过多中毒.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是动物常见的脂类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生与动物肝脏脂肪代谢紊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导致蛋鸡产蛋率严重下降、奶牛酮病和母猪胎衣不下等,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褪黑素可参与脂肪代谢调节,缓解脂肪代谢紊乱,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本文介绍了脂肪肝产生的原因及机制,综述了褪黑素参与脂类代谢的机理以及外源褪黑素改善动物脂肪肝的研究进展,为褪黑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谷氨酰胺是条件性必需氨基酸,也是三羧酸循环的中心物质,它在三羧酸循环中可以转化为谷氨酸,并能进一步形成谷氨酰胺。作为谷氨酰胺的前体物质,α-酮戊二酸是胃肠道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可以促进胃肠道细胞增殖,对维持胃肠道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它能成为谷氨酰胺的最佳替代物。α-酮戊二酸将用于人类临床营养,同样可以应用于动物生产上,文章仅就α-酮戊二酸对动物机体肠道黏膜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α-酮戊二酸(alpha-ketoglutarate,AKG)是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前体物质,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的重要中间物质,可作为谷氨酰胺最佳替代物。近年来,AKG因其良好的稳定性和独特的营养生理功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作为新型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生产,对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KG的代谢机理、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AKG在养殖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α-酮戊二酸(alpha-ketoglutarate,AKG)是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前体物质,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 cycle)的重要中间物质,可作为谷氨酰胺最佳替代物。近年来,AKG因其良好的稳定性和独特的营养生理功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作为新型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生产,对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KG的代谢机理、营养生理功能及其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AKG在养殖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粪便代谢物的变化情况,寻找潜在生物标志物及相关的代谢通路,本研究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检测对照组和病毒组小鼠的粪便。结果显示: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模型中,对照组与病毒组的得分图呈现明显差异,病毒组中一些代谢物发生了显著性的改变。α-酮戊二酸、甲硫氨酸、果糖-6-磷酸、苯丙氨酸、草酸、乳糖、棕榈酸、正缬氨酸、腺嘌呤、胆固醇、葡萄糖-6-磷酸、油酸、甘油、十五烷酸、β-丙氨酸等代谢物显著降低,而L-苹果酸、天冬氨酸、乳酸等代谢物显著上升。结论:病毒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及糖代谢的差异,代谢组学的研究可以为流感病毒引起的肠道损伤机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奶牛酮病(Ketosis)是高产奶牛围产期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脂肪酸代谢产物酮体在血液中的异常累积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又称为酮血症。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以及丙酮酸。当酮体在血液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出现酮乳和酮尿等症状,常见的症状还包括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奶量下降等,偶尔伴发神经症状[1-2]。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奶牛酮病发病率为10%~40%[3-4],欧美国家奶牛酮病发病率为2%~20%[5]。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是乳牛典型的生产病之一,奶牛酮病是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致使血液中糖含量减少,而血液中酮体含量异常增多,多发生在泌乳初期,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引起的酮尿、酮乳、酮血症及低血糖症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通过消化道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半乳糖)是牛奶的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酮戊二酸对生长肥猪生长性能、氮平衡、钙磷代谢及骨成分的影响。选择84 d健康、体重接近[(40.08±0.56)kg]的杜×长×大商品猪8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 kgα-酮戊二酸,试验共进行4周。结果显示:日粮添加酮戊二酸对平均日增重有提高趋势(P=0.08);与对照组相比,酮戊二酸组对猪只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日粮添加酮戊二酸对生长肥猪氮摄入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粪氮排泄量有降低趋势(P=0.09),氮沉积量有升高的趋势(P=0.07)。试验组尿氮排泄量、总氮排泄量及氮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氮表观消化率及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对钙磷摄入量及尿磷排泄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降低了粪磷和粪钙排泄量(P0.05),钙沉积量有升高趋势(P=0.06);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磷沉积量和钙磷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降低了粪钙和尿钙排泄量(P0.05)。日粮添加酮戊二酸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股骨灰分、磷、钙含量及骨密度(P0.05),但对照组与试验组对胫骨成分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酮戊二酸可以降低尿氮和总氮排泄量,提高钙磷利用率,同时提高股骨钙磷含量及骨密度。酮戊二酸可以改善生长肥猪氮、钙和磷的代谢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究谷氨酰胺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组织抗氧化能力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40.27±3.96)g的松浦镜鲤幼鱼1 050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5%的葡萄糖(对照)、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α-酮戊二酸(AKG)、L-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L-精氨酸-α-酮戊二酸(AAKG)、α-酮戊二酸钠(2Na-AKG),配制成等氮等能的7种饲料,分别投喂7组试验鱼。养殖试验为期8周。结果表明:肠道中,Gln和Glu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n组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u、AKG、OKG和2 Na-AKG组丙二醛(M 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Gln和Glu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GSH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Gln、Glu、AKG、2Na-AKG和OKG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OKG和2Na-AKG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Na-AKG组G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Gln、Glu、AKG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升高(P0.05),2 Na-AKG组显著降低(P0.05);AAKG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OKG和2 Na-AKG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AKG组血清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AAKG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含量显著降低(P0.05);AKG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Gln及其前体物对松浦镜鲤的组织抗氧化能力均有一定影响,从机体对脂质过氧化产物的清除能力看,以Glu、AKG、OKG和2Na-AKG的效果较佳;Gln、Glu和AKG可提高机体的蛋白质利用率和免疫力,AKG还可降低血清葡萄糖含量。  相似文献   

18.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性代谢性疾病,其实质是葡萄糖前体物供给不足。该病是一种以产奶量下降、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间有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发生于泌乳的最初30d内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其产的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提高有逐渐多发的倾向。一般多发生于第2~5胎的高产奶牛,第6胎以后的奶牛泌乳量逐渐下降,酮病发生率也很少。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奶牛由于干物质摄入不足与能量输出增加,产生能量负平衡,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引发营养代谢性疾病,阻碍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胰岛素对肝脏、骨骼肌、脂肪等组织的稳定代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体内胰岛素通路功能的正常可保证围产期奶牛处于健康状态,降低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生率。通过提高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改善氧化应激及胰岛素相关关键通路和激酶等方式可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维持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稳态,提高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本文阐述了胰岛素通路调控各组织代谢的作用机制、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及对围产期奶牛糖代谢、脂代谢、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并揭示相应的调控措施,为预防围产期奶牛营养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瘤胃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代谢产有机酸特性的影响。根据6种有机酸的化学特性确定紫外检测波长、缓冲液浓度、p H、流速、柱温和进样量等液相色谱条件;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厌氧真菌纯培养及厌氧真菌与甲烷菌共培养上清液中6种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的条件为:5 m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缓冲液(p H=2.4)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 L/min,柱温25℃,进样量为20μL,214 nm波长检测。6种有机酸能够在30 min内得到良好分离。各种有机酸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测限为0.20~1.00μmol/L,定量限为0.667~3.333μmol/L,回收率为92.17%~101.61%。甲烷菌共存影响了厌氧真菌的代谢产物。厌氧真菌利用葡萄糖的主要水溶性代谢产物为甲酸、乳酸、乙酸,以及微量琥珀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及乙醇;甲烷菌共存显著降低了上清液中甲酸和乳酸的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乙酸含量(P0.05)。综上,本试验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快捷、灵敏、有效地检测厌氧真菌代谢葡萄糖产生的6种有机酸的含量,并发现甲烷菌共存显著促进了厌氧真菌氢化酶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