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马尾松与山杜英、枫香、拟赤杨和光皮桦混交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几种阔叶树与马尾松混交后,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表现在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加,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得以提高,土壤有效持水量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阔叶树与马尾松混交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得到提高,并由此而改善了混交林土壤的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2.
杉木与固氮树种混交对土壤有机质及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室根箱混交栽培试验方法,以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杨梅(Myrica rubra)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4种固氮树种作为伴生树种,以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为对照,研究杉木与固氮树种的混交栽培对土壤有机质与氮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杉木比较,混交模式有效地提高根际区和非根际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以及有效氮含量。5种栽培模式的根际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效氮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非根际区的;根际区内0~2、2~4 mm两个土层的土壤有效氮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明显,非根际区内0.4~2、2~4、4~5 cm等3个土层的土壤有效氮含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距离根垫越远,土壤有效氮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恢 《福建林业科技》2012,(1):41-44,52
研究马尾松与6种阔叶树行间混交13 a后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6种混交林相对马尾松纯林而言,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马尾松非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容重、坚实度表现为:马尾松杨梅混交林<马尾松南岭黄檀混交林<马尾松江南桤木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孔隙状况则相反;而6种混交林中土壤养分含量则以马尾松杨梅混交林最高,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华南地区固氮树种与非固氮树种造林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易氧化有机碳(ROC)的影响,对广东省鹤山市造林13 a的固氮树种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人工纯林和非固氮树种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人工纯林的土壤碳(C)、氮(N)、磷(P)与ROC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固氮与非固氮树种造林后土壤C、N、P和ROC的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固氮树种土壤ROC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固氮树种(P<0.05),且ROC/TOC值小于非固氮树种,土壤碳稳定性更强;固氮树种总氮(TN)含量和C∶N值均显著高于非固氮树种(P<0.05),C∶P、N∶P和C∶N∶P均高于非固氮树种,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在两种林分下,TOC和TN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固氮树种中,TOC、TN与ROC/TO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含水量(SWC)、C∶P、N∶P与TOC呈显著正相关(P<0.05)关系。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华南地区,固氮树种造林提高了土壤TN、TOC含量和土壤化学计量比,有利于提高土...  相似文献   

5.
豆科及非豆科固氮树种是重要的生物固N资源。作为混交树种,在混交林中发挥着改善林地养分及水分状况,维持地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很好地促进主要树种生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造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固氮树种与马尾松混交,对促进马尾松生长作用十分显著,并可不断增加林地土壤肥力,保持地力资源的永续利用。树种搭配模式主要有:马尾松×杨梅、胡枝子,马尾松×南岭黄檀、胡枝子,马尾松×江南桤木、胡枝子。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阔叶树种马占相思、木荷、红锥和针叶树种杉木、加勒比松5种纯林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木荷林的土壤容重较小,土壤保水性特别好,但通气性较差。加勒比松林的土壤容重大,土壤毛管孔隙少,但非毛管孔隙多,因而土壤保水性差而通气性好。马占相思、红锥和杉木林的土壤容重较小,土壤的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比例协调,故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都比较好。各林分土壤呈强酸性,有机质含量中等,全P和有效养分缺乏。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台湾桤木混交造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不同混交比例的混交试验林,以台湾桤木纯林为对照(CK),测定2年生试验林地土壤理化指标,分析比较它们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台湾桤木混交林土壤容重均低于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土壤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混交林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除了处理9外均大于台湾桤木纯林;台湾桤木不同混交处理混交初期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有高于纯林也有低于纯林;综合评价提高主要养分能力,最强是处理9,最弱是处理5。总体来说,营造台湾桤木与马尾松、巨尾桉、红锥混交造林对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台湾桤木纯林,其中,对于提高土壤持水性能尤以2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好,对于提高土壤主要营养养分尤以1台湾桤木+1红锥混交造林较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林型差异对土壤理化特征及其持水能力的影响,采集老虎岭水源涵养林区域4种最典型的林型(马尾松林、马尾松-红锥林、马尾松-红锥-椆木林、红锥-大叶栎林)土壤进行理化特征及其持水能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毛管孔隙度、持水能力和化学性质在4种林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马尾松-红锥林土壤容重最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最多;马尾松-红锥-椆木林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全氮、全磷、速效钾和代换性镁最多;红锥-大叶栎林全钾最多;马尾松林土壤容重、非毛管持水量和代换性钙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全量和速效养分均最低。总体表现,混交林型的土壤理化特征及持蓄能力均优于马尾松纯林,尤以马尾松-红锥林型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马尾松、红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差异,为南亚热带地区马尾松-红锥混交人工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马尾松和红锥纯林及其混交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林分和土层深度容重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和红椎纯林及其混交林间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显著高于红椎纯林及其混交林,而混交林持水能力和孔隙度显著高于纯林。3种林分土壤pH值均为强酸性,有机质含量为二级标准,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在混交林中最高。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纯林中显著高于混交林,而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均在混交林中最高,其中土壤氮素表现为丰富等级,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出缺乏或极缺乏等级。混交林能够显著降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养分有效性和土壤肥力;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活动和营养元素分解,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混交林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导热性、紧实度以及保水能力显著高于纯林。土壤的氮磷钾现实供应能力显著高于纯林,混交林更有利于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2.
固氮树种与非固氮树种混交林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固氮树种和非固氮树种混交林的研究现状。指出在贫瘠缺氮立地上,固氮树种可改善林地小气候,提高林分稳定性,改良土壤,改善非固氮树种氮素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增加林地产量;而在肥沃富氮立地上,混交效益不能充分体现,树木生长不变或反而下降。同时,对混交林树种间存在的复杂关系(特别是特殊的营养关系)及其造林技术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这种类型的混交林由于在贫瘠地造林及在林业中部分代替无机氮肥方面的巨大潜力,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速生树种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情况及土壤的改善状况,选择优良的速生树种,以大花序桉(Eucalyptus cloeziana)、杂交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巨尾桉广林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GLGU9’)6种速生树种人工林造林6年后土壤理化性质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土壤中物理性质容重、土壤孔隙性(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盐(pH值、氯离子)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杂交相思的土壤容重最小,孔隙度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土壤的全氮含量最高;杂交相思土壤的全磷、全钾、速效养分含量最高;巨尾桉广林9号土壤氯离子含量最高,黑木相思含量最小;6种树种的土壤pH值均为弱酸性(3.81~4.40);杂交相思和黑木相思土壤的透气透水性和养分状况较好,更能提高土壤的疏松性,可作为优良的速生阔叶树种在林业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桉树林的土壤肥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年广东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评估体系的95个桉树林样地的调查资料研究了桉树林的土壤肥力。用环刀法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物理性质;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 按《我国土壤质地暂行分类方案》将95个样地土壤合并为粉壤土、粘壤土、粗砂土、细砂土、面砂土、粉粘土、砂粘土、粘土、壤粘土. 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聚类分析,将土壤按质地类型划分为4类:第1类包括粉壤土、粉粘土和壤粘土,速效K含量较高,速效P含量中等,其余养分含量位居9种土壤的前列,容重和毛管孔隙中等,肥力较高;第2类是粘壤土,全K含量最高,速效N含量中等,其余养分含量较低,容重较小,毛管孔隙较大而非毛管孔隙中等,总体上肥力水平中等;第3类包括粗砂土、细砂土、面砂土和砂粘土,此类土大多数有机质、全N、全K、速效N、速效K含量低,而有的速效P含量较高,容重大、毛管孔隙小,总体来说肥力低; 第4类为肥力高的粘土,其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含量均是9种土壤中最高的.  相似文献   

15.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杉木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发育对土壤理化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南亚热带,以杉木皆伐改造林地3个林龄段(3~5 a、7~9 a和10~11 a)的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理化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林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通气度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土壤pH值、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K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有效P处于下降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林龄段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容重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含水量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N和水解N相关性最高,土壤中绝大部分N素以有机态存在;而土壤有效P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受土壤pH值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银荆混交林生产力和土壤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银荆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银荆混交能较大幅度地提高马尾松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混交林地土壤容重小、持水性能和通透性能强,土壤养分含量高。马尾松银荆混交改土效果明显。银荆是提高马尾松林分生产力、防止地力衰退的良好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1年生不同密度马尾松林下植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增加,马尾松林下植物的平均高、覆盖度和生物量递减;0—20cm和20—40cm土层的通气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递增;0~20cm土层的自然含水量和土壤贮水量递减,20—40cm的土层规律性不明显;0~20cm和20~40cm土层的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递减。说明林下植物有利于土壤含水量和肥力的改善,为了促进马尾松林地力改善。必须保护和恢复林下植被。  相似文献   

18.
不同经营措施马尾松林生物量和土壤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永春本地和从广东罗定县引进的马尾松造林后采取的集约经营和一般经营两种措施比较,结果表明,集约经营的本地松和罗定松10年生时其平均木生物量与一般经营的本地松相比提高20%以上,集约经营的马尾松与一般经营相比,土壤容重下降而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提高,集约经营的马尾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林业资源管理》2015,(5):110-116
为了探讨不同树种对铁尾矿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以唐山迁安马兰庄铁尾矿区为研究地,选择在尾矿坡面造林的沙地柏、紫穗槐油松混交(简称"混交")、紫穗槐、火炬树、沙棘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林内土壤机械组成、团聚体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土壤水分,并与裸尾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块样地石砾的含量为火炬树(23.1%)>混交(10.4%)>裸尾矿(9.2%)>沙地柏(5.4%)>紫穗槐(4.0%)>沙棘(2.2%);2)6块样地大团聚体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沙棘(33.7%)>紫穗槐(29.3%)>沙地柏(28.7%)>裸尾矿(18.3%)>混交(13.6%)>火炬树(11.7%),与石砾含量的顺序相反;3)除火炬树样地与裸尾矿相同外,其余各样地土壤容重均有降低,其中紫穗槐的改良效果最为突出,比裸尾矿地减小12.1%;4)除沙棘样地非毛管孔隙度比裸尾矿样地降低以外,其余各样地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增加,增加效果最好的两个样地为沙地柏样地和紫穗槐样地;5)沙地柏对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的改善作用明显,其次为火炬树样地,混交林改善作用不显著。综上所述,采用沙地柏或油松与紫穗槐混交的模式能较好地对土壤各个层深的物理性质和有机质进行综合改良。  相似文献   

20.
桉树人工林林下间作绿肥对土壤的改良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苇  余雪标 《热带林业》2008,36(2):16-20
针对桉树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通过在桉树人工林下间作绿肥作物,对绿肥作物间作后土壤理化性状进行测定,并与对照地(杂草地)土壤和桉树1.3m树行间土壤比较,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下间作柱花草后,土壤容重比对照降低3.411%,毛管含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比对照提高4.485%、1.984%、7.675%,非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比值分别比对照降低5.788%、0.245%,土壤pH、有机质、速效P、速效K、全N、全P、全K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025%、32.051%、9.539%、46.296%、42.315%、29.567%、50.615%,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有效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