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近些年,虽然我国水稻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但仍然没有出现产量的第三次飞跃,这是因为我国水稻超高育种还存在若干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水稻超高产育种着手,对水稻超高产的概念、基本特征,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圣柱  陈丹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9):113-114,117
我国水稻高产和超高产育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高产(超级稻)育种。水稻超高产(超级稻)育种被认为是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本文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水稻高产和超高产育种现状,对株型育种的主要理论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动态理想株型的观点和水稻动态理想株型的塑造途径,对水稻超高产动态育种理想株型育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水稻超高产育种发展历程,从水稻新株型育种理论、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籼粳亚种间杂交、借助分子技术选育超高产组合4个方面总结了目前水稻超高产育种取得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当前云南省水稻超高产育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4.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60-70年代推行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选育与推广以来,我国水稻单产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为了增强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能,80年代日本人率先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概念。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始于90年代中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超高产水稻育种已经成为稻作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综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进展:(1)新株型育种理论;(2)理想株型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高产育种的一大方向;(3)籼粳亚种间杂交是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技术路线;(4)利用野生稻有利基因选育超高产组合。并指出当前水稻超高产育种存在的一些问题:(1)超高产和优质的统一问题;(2)不能实现传统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3)超高产与抗性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量的稳定提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单产的提高是实现增产的唯一途径,超高产育种是摆在农业育种家面前的首要课题。文中就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现状、新株型创制、杂种优势利用等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综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并结合北方超高产育种实践对未来超高产育种研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超高产水稻育种是当前稻作科学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本文综述报道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由来,超高产水稻的概念,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以及水稻超高产育种突破途径等。并就水稻超高产育种与米质、抗性和地域性等问题作了讨论,还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对杂交后代群体选择的一些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建议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8.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超高产育种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目标性状的选择和评价过程。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落后于实践,这种局面长期制约了水稻更大范围内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本文简要地分析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评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1981年日本首次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正式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计划至2005年育成平均667平方米产量达800公斤的水稻新品种,但由于技术路线欠妥,至今尚未大面积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农业部于1996年立项启动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在着力提高产量潜力的同  相似文献   

11.
超高产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国内外超高产水稻育种的研究历史,对目前超高产水稻育种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就水稻超高产育种与米质、抗性、栽培技术和地域性等问题作了讨论,还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对杂交后代群体选择的一些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的探索和研究,辩证地分析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对超高产新株型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等水稻超高产育种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而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回顾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十几年来超高产育种研究的进步和成就。作者就目前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面临的主要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是黑龙江省最具优势的作物之一,全面了解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概况厦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必要.从超高产育种、品质育种、抗稻瘟病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四方面对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概况做简要回顾和总结,指出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存在育种工作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品种遗传基础单一以及品种配套技术研究相对落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水稻第三次产量的突破将可能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笔者综述了水稻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株型的相关栽培生理、株型遗传与育种、与植株形态建成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稻株型遗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第三次产量的突破将可能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本文综述了水稻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株型遗传,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中国超高产水稻育种概况,将中国的超级稻育种分为超高产水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两个阶段。构建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从理论体系和育种材料体系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是水稻育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水稻核心种质是指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中,控制某些优良性状的特殊基因群体或基因系统,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它能够沿着育种目标置换和扩充基因群体,直至全面符合育种目标。建设水稻核心种质育种平台(产量性状育种研究部分),从水稻核心种质的遗传演变和理想遗传模型研究、影响产量基因的分子育种、栽培稻和野生稻高产基因的发掘、根系生物学育种研究4个方面展开遗传育种探索。  相似文献   

18.
水稻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安全都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为保障水稻的产量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需注重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研究。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发展水稻超高产栽培的背景,阐述水稻超高产的概念,针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实现水稻超高产的目标,保障我国人民的粮食需求。  相似文献   

19.
寒地水稻产量性状相关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影响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相关性状。[方法]应用表型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20个水稻品种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水稻产量相关性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关关系。在6个影响水稻产量的主因子中,功能叶因子和产量因子对水稻产量的累积贡献率为96.56%;20个水稻品种被归为3类,显示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结论]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应注意剑叶叶面积和结实率、千粒重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超高产水稻根系活力及其影响因子,光合作用机理及其产量实现过程,茎的转运和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水稻超高产生理育种要加强产量及其相关生理性状在细胞水平生理过程和形态水平目标性状的构成相互关联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建立实现水稻高产优势的生理学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手段,从分子到群体不同生理层次相互依存关系,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逐步实现水稻超高产设计数字化生理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