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软枝油茶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软枝油茶适应性广、投资小、易管理、经济效益高.是优质、高产、长寿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国土利用的经济林兼绿化树种,其耐旱耐瘠,适于荒坡栽植.也可用于改造低产林地.介绍了广西软枝油茶苗的繁育和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砧种采集及催芽、选地整地、接穗选取、嫁接方法、芽苗栽植、芽苗管理、打穴造林、幼林培育、成林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刘翠梅 《乡村科技》2023,(10):132-134
截至2022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累计改造油茶低产林12.00万hm2,改造面积约占广西油茶种植面积的1/5。大面积的油茶低产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量和品质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岑溪软枝油茶是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高产油茶品种,加强岑溪软枝栽培技术的研究,对推动当地油茶低产林改造、实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岑软2号和3号的品种特性,从造林地选择、整地、种苗选择、定植、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岑溪软枝油茶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种植及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西软枝油茶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继海 《吉林农业》2014,(14):65+64
文章先介绍了软枝油茶的生物学特性,然后对广西软枝油茶适生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广西软枝油茶栽培技术,从园地选择、整地施肥、幼苗抚育、成林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探索研究,希望为软枝油茶造林推广做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4.
软枝油茶是重要的油用物种,长期食用将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具备较强的药理作用。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栽培技术,实现软枝油茶生长的高产高质目标,将能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积极影响。本文主要是从软枝油茶繁育工作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一些基本的繁育手段,同时阐明了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策略,为提升软枝油茶的生长效果提供良好前提。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梅州市是油茶生产基地,在广东省油茶产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简要分析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油茶生产自然优势的基础上,对软枝油茶的繁育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重点探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软枝油茶的栽培管理水平,促使广东省油茶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西软枝油茶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西软枝油茶的造林管理技术,并对幼林、成林的抚育管理作了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软枝油茶造林、抚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以来,软枝油茶种植已经慢慢的成为了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项目,为了更好的完成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均衡进步,有关部门一定要努力创建系统化的管理方式以及种植机制。所以,本篇文章对于软枝油茶的种植技术以及管理重点进行了探讨,希望给业内人士以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对软枝油茶的形态特征及其生长环境进行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对软枝油茶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软枝油茶成活率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我国近期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重点扶持建设50个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广西是油茶产业的重要生产地区,现有油茶林面积600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前三位。其中昭平县是广西油茶林重要种植县之一。昭平历史上有着种植油茶的传统,现尚存多个百年以上老茶园,具有进一步开发油茶生产的良好基础。因此,认真研究昭平县油茶林现状,  相似文献   

10.
2个油茶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种子的萌发情况,并采用反相HPLC法探讨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ZR,GA3,IAA和ABA这4种植物主要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比值变化。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发芽稍早于三江81号,发芽率高于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变化趋势类似,岑溪软枝油茶中的ZR,GA3,IAA激素总体水平都要高于三江81号,但在岑溪软枝油茶中ABA的降低速度和幅度都要大于三江81号,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及比值变化与种子萌发情况表现出相关性,对油茶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取得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探析油茶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具有集食用、药用、观赏于一身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范围广泛,但在油茶生长过程中如不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必将影响到油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对于实现油茶的高产高质尤为重要。本文以广西武宣县为例,研究和分析油茶的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东油茶品种资源现状及育种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是我国油茶原产中心之一,油茶品种资源丰富,其栽培利用已有2 300多年的历史。油茶地方品种资源在粤北、粤西、粤东18个县(市)均有分布,油茶种类有红花、白花、黄花三个类型。树型包括乔木型、小乔木型和灌木型;叶形有大叶和中小叶;果型有特大果型、大果型、中果型和小果型。我省较著名的油茶品种有高州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大白山茶、窄叶短柱茶、香花糙果茶等10多个品种类型。生产栽培以有性品种为主,约占90%,引进品种主要有广西软枝油茶、湖南油茶和江西油茶等。目前广东油茶栽培面积仅10万hm2,年产茶籽3万t,占全国总产的3%,居全国第6位。制约因素主要是优良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的匮乏。挖掘地方优势品种资源和引进选育高产、高油、高抗油茶良种并普及无性系品种是广东油茶品种选育和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三年生大果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和岑溪软枝油茶(Camellia oleifera‘cenxiruanzhi’)植株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处理,测定处理后叶片的水分含量、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大果山茶保存水分能力与叶片膜透性高于岑溪软枝油茶;PPO活性、POD活性远高于岑溪软枝油茶;在两种处理条件下,大果山茶的平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60、15.08 mg/g,明显高于岑溪软枝油茶;MDA、可溶性糖含量也均高于岑溪软枝油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油茶果实的最佳采收时间,以岑溪软枝2号和3号油茶为材料,研究了成熟过程中油茶果各加工性状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表明:采摘时间不同,油茶果含油率、含水率、果径和果形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各加工性状的差异显著;岑溪软枝2号的单果重与果径、岑溪软枝3号的单果重与果高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716和0.7803;岑溪软枝2号和3号最佳采收时间分别在11月15日和10月26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领域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改造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油茶不仅具有十分高的食用价值,而且在农业、工业等领域也得以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化妆品中、医药行业等可以滋养皮肤、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时在市场上也增加了对茶油的需求量。为了有效提高我国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就要对油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经营,积极引用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油茶以往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不断提高油茶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非常适用于茶油生产之中。因为在大力发展茶油的过程中,积极引用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茶油种植问题,提高了茶油生产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和研究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希望此项技术可以更加广泛的、有效的应用于实际茶油生产之中。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6,(17):3-5
安徽省属于季风气候类型,培育出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品种成为油茶育种的首要目标。采用有性杂交方法对果子大、抗病性强的的广西博白大果和其他地区的3个产油率高的油茶:江西小果、南荣小果、攸县油茶分别进行正反品种间杂交,然后对杂交结果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对结果率影响显著,江西小果与广西博白大果的结果率高于其他杂交组合,为油茶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油茶杂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油茶作为广西河池市的重要农业经济产业,近些年高产油茶栽培技术水平也有所提升。油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菜系当中加入一定量茶油,不仅可以强化口感,还能够提升人们食欲。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河池市高产油茶栽培技术,并分析油茶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作为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防治作用的食用植物油,茶油的生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茶油的产量与油茶树的种植情况直接相关,所以,对软枝油茶造林技术与油茶地产林改造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提高油茶果产量与质量的方法,为软枝油茶科学造林和提高地产林改造效率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油茶林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测试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果实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果实性状变异比较丰富,尤其是单果重、鲜籽数和单粒籽重3个指标,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33.14%和35.15%,为选择果大、籽粒重的油茶优良品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全同胞家系子代的单果鲜籽数和单粒籽重在各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果重和鲜出籽率在各家系间差异显著;单果重、单果鲜籽数、单粒籽重和鲜出籽率等4个主要性状指标具有较高的遗传强度,其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分析岑溪软枝油茶同胞优良家系的遗传变异,对下一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单株的评选以及高世代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