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1概述淀粉是国民生计的重要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玉米淀粉是各种作物中化学成分最佳的淀粉之一,有着提取率高、纯度高、用途广泛等等特点。高淀粉玉米要比普通玉米淀粉含量高出5~10%,将高淀粉玉米应用于生产淀粉的专用品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些年,黑龙江省的高淀粉玉米研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相继育成一批高淀粉玉米品种,如海伦市种子公司育成了玉米杂交种海玉10,淀粉含量就高达为76%。鉴于此,本文对三积温区高淀粉玉米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为今后我市高淀粉玉米推广栽培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赵佳  杜双奎  周丽卿  王华 《农业机械》2011,(20):127-130
以普通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湿热处理温度、湿热处理时间和水分含量对普通玉米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因素对淀粉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和抗性淀粉含量有影响。处理后的改性淀粉溶解度、膨胀度和透明度低于原淀粉,抗性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原淀粉。随着湿热处理温度、水分含量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抗性淀粉含量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磨粉系统中21个面粉样品的理化指标,分析了其与小麦淀粉和谷朊粉分离效果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粉路系统制得面粉的理化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分离效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麸星含量与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淀粉得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灰分含量与干面筋呈显著正相关,与A淀粉得率呈显著负相关;湿面筋含量与干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淀粉得率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麸星和灰分含量对分离效果都有较大影响,二者含量越高,干面筋得率越高,A淀粉得率则越低。  相似文献   

4.
赵文亚 《农业机械》2011,(26):85-87
本文对荸荠淀粉的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老化值及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荸荠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为22.15%,透明度、膨胀度、溶解度、老化值及冻融稳定性均介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之间,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食用淀粉。  相似文献   

5.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制备淀粉微球,研究影响淀粉微球粒径大小的影响因素,对淀粉微球的粒径大小,微观形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In-vitro方法,对微球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淀粉微球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粒径分布均匀,微球结构呈多孔立体网络结构。微球具有较强的抵抗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和人工血液降解的能力,具有应用于药物缓释、靶向给药和栓塞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酸碱沉淀法制备脂肪酸-直链淀粉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饱和度的十八碳的脂肪酸为客体,利用直链淀粉内疏水外亲水的特点,采用HCL/KOH沉淀法制备脂肪酸-直链淀粉复合物,探讨了直链淀粉在不同酸碱度、结晶温度、保温时间和直链淀粉与脂肪酸比例下对复合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呈酸性和结晶温度高有利于直链淀粉与脂肪酸形成复合物;脂肪酸不饱和度高难以形成复合物,与直链淀粉形成复合物的效率降低,所需最佳保温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湿法工艺生产玉米变性淀粉时,湿淀粉通常采用气流干燥,根据用户需要,设计了一套负压气流干燥设备来满足玉米变性淀粉的干燥。文章介绍设备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并对干燥必需的能耗、所需的风量和热量、干燥管的长度、引风机功率等参数进行计算。设备经过实际生产使用,能够满足玉米变性淀粉的干燥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温α-淀粉酶水解玉米淀粉,制备低DE值玉米淀粉基质的脂肪模拟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底物浓度、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及酶解时间等对玉米淀粉水解程度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玉米淀粉脂肪模拟物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5U/g,底物浓度8%,酶解时间15min,反应温度70℃,此条件下制备的产品的DE值为3.18。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肪模拟物可以形成类似脂肪的弱凝胶,而且具有20%浓度的凝胶最佳的感官指标。本研究为玉米淀粉类脂肪模拟物在低脂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挤压对荞麦淀粉及其混配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布拉本德双螺杆挤压机对荞麦淀粉及其与玉米、红薯淀粉的混合淀粉进行挤压处理,并对挤压后淀粉的形态、组成、糊化及糊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挤压可较大程度地改变淀粉颗粒的形貌和质地结构,荞麦淀粉比例增大使混配淀粉挤压后的质地有逐渐疏松的趋势。挤压后荞麦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膨胀势和糊透明度降低,溶解性和冻融稳定性增强,起始糊化温度、峰值黏度、起始恒温糊化阻力、起始降温糊化阻力、降温结束糊化阻力和恒温结束糊化阻力均明显下降,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和凝胶形成能力明显变差。混配淀粉挤压后的直链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溶解度、冻融稳定性和糊透光率均明显高于纯挤压荞麦淀粉;随荞麦淀粉比例的减少,混配淀粉挤压后的起始糊化温度、糊透光率呈上升趋势,峰值黏度、起始恒温糊化阻力、起始降温糊化阻力、降温结束糊化阻力和恒温结束糊化阻力则明显降低,并分别趋向纯玉米淀粉或红薯淀粉挤压后的黏度参数值。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高直链玉米淀粉和普通玉米淀粉为模式原料,与聚乙烯醇(PVA)及甘油共混制备了2种淀粉基生物可降解薄膜。通过厌氧发酵实验,考察并比较了2种淀粉薄膜的沼气发酵过程、发酵潜力、能源转化效率以及膜结构形貌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普通玉米淀粉薄膜和高直链玉米淀粉薄膜均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2种薄膜的厌氧生物降解率和沼气发酵潜力均相当;然而,高直链淀粉薄膜的结构和成分更有利于沼气发酵的进行,其发酵过程比普通淀粉薄膜更加平稳,能够有效减少发酵罐的酸化并缩短发酵周期,同时具有更高的能源转化效率。此外,综合农用薄膜年产量和淀粉基薄膜的产气率,若用高直链淀粉或普通淀粉薄膜替代普通农用膜,则经厌氧处理后相应的年产能分别为3.31×105GJ/a和3.18×105GJ/a,可见淀粉基生物可降解薄膜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厌氧发酵原料。  相似文献   

11.
以山黧豆淀粉为材料,双氧水为氧化剂,采用铜离子催化氧化法湿法制备氧化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最终产品特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黧豆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主次因素顺序依次为双氧水用量、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制备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双氧水用量25mL/10g、温度55℃、pH值7和时间4h;与原淀粉特性相比,氧化淀粉颗粒受到了明显的损伤,但结晶结构尚未完全破坏,氧化淀粉颗粒溶解度随温度明显增加并且均高于原淀粉,但膨胀势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且总体都低于原淀粉,同时淀粉糊透明度远高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12.
尹冬敏  吴敏  李栋 《农业机械学报》2016,47(S1):297-304
为改善淀粉膜的性能,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价值,研究了超微粉碎时间对玉米秸秆微观结构的影响,并选取超微粉碎1h的玉米秸秆与玉米淀粉共混制备秸秆-淀粉共混膜,研究了超微粉碎秸秆的添加量对淀粉基膜蠕变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模型拟合。超微粉碎试验结果表明,超微粉碎1h的玉米秸秆维管束结构破坏较为完全,与对照样相比,平均粒径从85.33μm变为9.46μm,结晶度从39.46%变为19.29%。延长超微粉碎时间,秸秆粉体间团聚现象逐渐加剧,最终形成大颗粒团聚体。秸秆-淀粉共混膜蠕变特性测试结果表明,超微粉碎玉米秸秆的添加能显著改善共混膜的粘弹特性和蠕变特性。当添加量不大于15%时,超微粉碎秸秆-淀粉膜的蠕变形变、蠕变柔量和不可恢复形变都会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当秸秆添加量达到淀粉用量的20%时,淀粉膜的蠕变特性有减弱的趋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Burgers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秸秆-淀粉膜的蠕变-恢复测试结果,决定系数均达到0.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数显黏度计研究了木薯淀粉(NS)、交联淀粉(CS)、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和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COSAS)糊的流变特性,考察了淀粉浓度和NaCl对这4种淀粉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S、CS和COSAS浓度增大,这3种淀粉糊均具有增强的触变性,但OSAS基本上没有触变性;NS、CS、OSAS和COSAS糊均呈非牛顿流体特征,不同浓度下这4种淀粉糊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可用Ostwald-Dewaele方程描述。随着外加NaCl浓度增加,NS糊黏度迅速降低,表现出聚电解质溶液的通性,CS糊黏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表现为具有一定耐盐能力;NaCl浓度在0.5%~3.0%范围内,OSAS糊黏度先降后升,COSAS糊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盐增稠现象,说明交联酯化作用改善了木薯淀粉的黏盐特性。  相似文献   

14.
扁豆淀粉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扁豆淀粉颗粒特性和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豆淀粉颗粒多为蚕豆形,表面光滑,大小不一,粒径为8~22μm,平均为15μm。大颗粒淀粉的轮纹和偏光十字十分明显,十字多为"X"形。与玉米淀粉、红薯淀粉和绿豆淀粉相比,扁豆淀粉糊透明度高,具有较差的冻融稳定性,易凝沉。扁豆淀粉的起糊温度较低,糊的热稳定性好,但易老化。添加食盐、碱面和明矾,提高了扁豆淀粉的起糊温度、降低热稳定性、减弱老化程度。食盐对糊化特性的影响较小,碱面和明矾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用单螺杆挤压机对玉米粗淀粉进行挤压加工,研究挤压-糖化系统参数(套筒温度、原料含水率、挤压前加酶量、液化时加酶量和糖化时加酶量)对挤出物制备糖浆的DE值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挤出物制取高DE值糖浆的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采用60Co-γ-射线对玉米淀粉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5、10、15、20和25kGy,然后对不同辐照剂量的玉米淀粉样品测定其淀粉含量、色度和黏度等特性指标。结果表明:通过辐照有效改变了淀粉的性能,淀粉部分结构受到破坏,颜色和黏度发生改变;随着辐照强度的提高,淀粉亮度降低,黄度升高,糊化温度降低,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荞麦淀粉为原料,采用乙醇-碱溶液处理方法制备荞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系统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碱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溶解度的影响,并对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乙醇-碱溶液处理方法制备荞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反应温度对产物的溶解度影响显著;制备荞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80%(v/v)、反应时间80min及碱液NaOH用量10.5g/100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荞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溶解度可达到98.24%,同时也表明采用乙醇-碱溶液这一方法制备荞麦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申森  王振伟 《农业机械》2011,(17):116-119
本试验对超声波法制备酸解氧化淀粉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超声波作用下,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改变盐酸浓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和过氧化氢用量来测定淀粉氧化程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用量对羧基含量的影响最大。并进行试验优化,确定超声法制备酸解氧化淀粉的最佳工艺为:盐酸浓度0.2mol/L、超声功率为200W、超声时间60min、过氧化氢用量为2.0%。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大米的附加值,运用正交试验优选大米中淀粉的提取工艺。以大米为原料,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其残留蛋白质、蒽酮比色法测其淀粉含量,并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其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验证性试验,最终确定了大米中淀粉的提取工艺最佳的试验方案为A2B2C3,即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6h和反应pH值为10,其中制品残留蛋白质含量为0.39%,淀粉提取率为81.46%。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直链淀粉的性质特征和国内外对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