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造林种草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效益低的“三低”问题严重制约着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开展。采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土保持专业队治理形式 ,有利于解决“三低”问题 ,从而保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质量 ,提高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晋西地区的偏关、河曲等县近几年在水保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采用专业队治理形式和“三元制衡”的管理机制 ,效果良好 ,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的同时,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也给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林工作对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提高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让林木更好生长是林场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分析了林场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较低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的问题 ,宁武县在造林中采用容器定植法 ,不但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而且降低了成本费用 ,解决了造林受时间限制和苗木长途运输易失水的问题。介绍了容器定植法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 关川河流域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高度1700~2500m,年平均气温6.3℃,年降雨量300~450mm,且分布不均,60%以上集中在7~9三个月,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人工造林难度大,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 为了加快造林速度,关川河流域建设一开始,指挥部就组织有关方面的科技人员,在全流域内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科研部门和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  相似文献   

5.
柠条直播与植苗造林效果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柠条直播与植苗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状况的定点对比观察表明:植苗造林平均成活率为94.3%,保存率为85.5%,分别较直播造林提高38.3和67.6个百分点;1~4年生植苗柠条的各生长指标均高于相应的直播柠条;1年生出圃苗的各生长指标均高于或相当于直播造林的4年生苗木。为提高柠条造林质量,加快水保林建设,应改直播为育苗栽植造林。  相似文献   

6.
泾川县抗旱造林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泾川县降雨分布时空不均,春旱现象十分严重,春季一次性植苗造林受到严重困扰。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生态立县、果业兴县建设步伐,泾川县广大干部群众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抗春旱造林的实用技术,使每年的造林成活率均能达到85%以上。这一整套技术既实用又简单,极适合于在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为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增进造林早期苗木生长量,采用径流集存与合理密植,覆盖,吸水剂沾根和施肥等抗旱造林技术,效果显着。  相似文献   

8.
绿色环保发展的大趋势下,植树造林成为扭转生态危机、美化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各大林场加速推进造林工程的建设。但植树造林的生态功效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在于林木成活率与保存率,因此,从造林规划、栽培技术及树种引进等多维度,探究林木成活率与保存率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有效提高林场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针对草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存在的覆被率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和效益低等问题,提出了只有在生态效益、树种选择等方面转变观念,才能切实搞好植被建设,并提出了植被建设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临洮县北部属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年均降水量在200~400 mm之间,地表黄土层湿陷性强,林草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多年来,受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管理粗放、造林技术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当地造林成活率低,形成了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通过总结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造林成功的经验,分析了当地造林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了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山区造林的新技术,使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提高了当地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改善了生态环境。介绍了当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1.
利用药物提高黄土高原造林成活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黄土高原大气干早、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选用具有保水抗旱、减少植物蒸腾、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植物生长的保水剂、磷酸二氢钾、黄腐酸钠、腐殖酸钠、B9等药物和当地常用造林树种为供试材料,进行提高造林成活率研究。该研究将供试药物进行单独或配合施用,采取浇水、拌土、蘸浆、浸根等方式组成不同的药物配方28个进行对比试验,以综合指标为依据,筛选出6个显效配方,各配方平均造林成活率达80.7%~97.6%,比对照平均提高造林成活率20.6~26.8个百分点,每亩平均节省造林费10.37~31.78元。  相似文献   

12.
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 ,土壤水分亏缺 ,林木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生长缓慢。径流调控造林技术以林木降水资源环境容量为基础 ,通过降水空间调控 ,改善林木土壤局部供水环境 ,以促进林木生长。据研究 ,在年降水量约 40 0mm的定西县 ,年降水保证率 75 %时 ,乔木密度保持在 40 0~ 160 0株 /hm2 、灌木密度保持在 70 0~ 190 0株 /hm2 能维持林木正常生长。据此进行了隔坡水平阶、水平沟、聚流水平坑、燕尾式鱼鳞坑等径流聚集工程布设优化设计 ,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尊重自然规律,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调整。永和县水土流失面积1072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7.87%,水土流失严重。经过多年治理,至2005年底,全县水土流失治理度仅26.4%,速度缓慢。总结多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主要原因是人为破坏严重,造林成活率低。针对实际,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需大力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加快水土保持步伐。  相似文献   

14.
冷藏苗木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准格尔旗属半干旱丘陵地区 ,降水量少且多集中在 7~ 9月份 ,致使春季造林难以成活 ,造林保存率平均仅3 0 %左右。 1999年准旗遭受 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 ,但因采用了冷冻贮藏苗木的办法进行错季造林 ,成活率达 80 %以上。介绍了冷冻贮藏的做法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晋西水土流失区适生乔木树种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晋西水土流失区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本区多年来存在的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最低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亟待依据适树适地的原则选择一些当家乔木树种来营造高标准、高效益的水土保持林。在对区内不同的地貌类型区中不同立寺条件上人工栽培知木树种实地调查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主要适生乔木树种的Verhaulst生长模型,应用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进行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适  相似文献   

16.
浅谈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造林种草中存在的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生长率低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建设的进程和经济发展。实现黄土高原的植被重建 ,应坚持“适地适树适法”原则 ,实行分类指导、合理布局 ,加大“经济型”树种营造的比重 ,大力采用保水集水、保水剂等抗旱造林技术 ,加强造林后的管理。建议加大对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7.
在宁武县张家山流域片实施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验研究,探讨了在晋北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依靠生态系统自身修复为主,辅以人工适度补植,加速植被的恢复技术.选择乡土树种补充种源,按树种风媒传播范围确定补植密度,因地制宜配置混交方式,采用大营养袋定植等综合技术,可提高造林成活率.经5年试验,当年造林成活率90%~95%,造林保存率80%~85%,试验区植被盖度达71.5%,人工补充种源新增盖度10.6%,提高生物产量33.72%,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在造林过程中没有使用正确的手段,导致最近几年大部分地区苗木成活率出现持续降低的趋势,对山西省关帝林区实施荒山绿化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相关造林技术人员对目前现状的发展非常堪忧,容器苗造林技术,采取了营养造林的手段,大力提升了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由此,针对山西省关帝林区造林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宁南山区沙棘截干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南山区气候干旱 ,沙棘造林成活率低。 1994年以来 ,彭阳县大面积推广秋季沙棘截干造林技术 ,增强了苗木抵御寒、旱、风灾害的能力 ,成活率年均提高 6个百分点 ,保存率提高 10个百分点 ,植株萌蘖能力增强 ,成林郁闭速度加快 ,取得了明显成效。简要介绍了沙棘截干抗旱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朝阳地区的石质山岩体属性大多为石灰岩,岩体光秃,立地瘠薄,植被恢复慢,造林条件严苛。技术人员通过对朝阳地区石质山水土保持造林技术探索,利用春季造林、雨季补植和兔害防治技术,调查树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土壤理化性质、兔害啃噬率等变化,得到了朝阳地区石质山水土保持造林绿化修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