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有机肥对土壤-小麦系统汞污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冬小麦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不同外源汞施用量对土壤和小麦的汞污染、迁移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汞施入量的增加,土壤全汞和有效汞含量逐渐增加,使小麦吸收汞增加.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有效汞与小麦根、茎叶、籽粒吸收的汞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汞含量逐渐减少,继而降低小麦对汞的吸收.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肥施用量与土壤有效汞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肥对土壤有效汞的抑制效果以低汞高有机肥处理效果最为显著,苗期达到58.94%,收获期达到62.29%.有机肥施用量与苗期低汞处理下小麦茎叶和根部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收获期的所有汞处理下小麦茎叶、根部和籽粒汞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在低汞处理,施用有机肥完全抑制了土壤中汞向籽粒中转移.所有处理小麦各器官汞含量的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籽粒.  相似文献   

2.
连续施用有机肥对小麦苗期吸收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小麦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方式,利用前人研究有机肥对土壤-高粱系统中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效应试验(已完成重金属和第1次有机肥的施入)后的土壤,研究了不同外源汞水平下,连续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汞的形态转化及小麦吸收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汞水平条件下,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汞含量逐渐减少,小麦茎叶和根对汞的吸收也逐渐减少.试验以低汞高有机肥处理对土壤汞的有效态的减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施用有机肥对高粱吸收重金属汞的影响。[方法]以高粱(青选一号)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汞水平下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汞的形态转化及植物吸收汞的影响。[结果]同一汞水平、不同有机肥水平下,高粱苗期土样中的汞全量差异不显著;同一有机肥水平下,随着汞施用量的增加,土样中汞全量递增。施用有机肥可明显降低土壤中有效态汞的含量。高粱幼苗茎叶和根的汞含量随着汞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茎叶的含量明显小于根。同一汞水平下,不施有机肥和施用有机肥的高粱幼苗茎叶和根的汞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施用有机肥明显降低了高粱幼苗茎叶和根中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施用有机肥对高粱吸收重金属汞的影响。[方法]以高粱(青选一号)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汞水平下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汞的形态转化及植物吸收汞的影响。[结果]同一汞水平、不同有机肥水平下,高粱苗期土样中的汞全量差异不显著;同一有机肥水平下,随着汞施用量的增加,土样中汞全量递增。施用有机肥可明显降低土壤中有效态汞的含量。高粱幼苗茎叶和根的汞含量随着汞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茎叶的含量明显小于根。同一汞水平下,不施有机肥和施用有机肥的高梁幼苗茎叶和根的汞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施用有机肥明显降低了高粱幼苗茎叶和根中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EM与有机肥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正交试验,研究了土壤中加入低量铅、汞条件下,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配施对油菜生物量和土壤、油幕中重金属铅、汞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土壤全汞、全铅、有效铅、油菜中铅的含量均会增加,在本试验范围内,有机肥施用量越大,铅、采的生物有效性越强.EM微生物菌剂可明显降低土壤全汞、全铅、有效铅、油菜中铅的含量,降低土壤重金属铅、汞的生物有效性,浇施比喷施要好,油菜生物量增加.施用EM有益微生物菌剂,可以达到对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降低重金属含量、改善品质的目的.试验范围内,低浓度铅、汞复合效应表现为铅、汞的生物有效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施用有机肥对中草药吉祥草吸收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吉祥草的优质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中药材吉祥草为试材,通过添加不同浓度外源镍和施加不同浓度梯度有机肥,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吉祥草苗期土壤及收获时吉祥草根、茎的镍含量,研究有机肥抑制吉祥草对镍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镍水平下,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有效态镍含量及吉祥草根、茎叶中镍含量逐渐减小,有机肥施用量与土壤有效态镍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态镍与吉祥草根部、茎叶部镍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低镍高有机肥水平时,有机肥明显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镍和抑制吉祥草对镍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沼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沼肥替代部分化肥后对小麦产量、土壤肥力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施化肥,沼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小麦产量影响明显,随着沼肥施用量的增加及化肥施用量的降低,小麦产量呈先升高后显著下降的趋势,当施用500kg/667m~2沼肥替代化肥时,可分别少施氮、磷、钾肥16.7%、25.0%、14.5%,而小麦增产3.8%;施用沼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明显增加,全氮、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有增加的趋势;施用沼肥对土壤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相对较小,所有处理土壤重金属铅、镉、汞、砷含量在试验前后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施用沼肥也可以有效降低小麦对重金属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活化富硒土壤的有机硒,提高其有效性。【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生化腐殖酸,矿源腐殖酸和鸡粪有机肥)对土壤硒形态转化及小麦硒吸收的影响。【结果】施用生化腐殖酸与矿源腐殖酸均显著降低土壤pH值。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鸡粪有机肥和矿源腐殖酸处理土壤中可溶态硒与可交换态硒含量较未添加处理均显著增加;施用生化腐殖酸处理较未添加处理可显著提高可交换态硒含量,而土壤可溶态硒含量无显著差异。施用鸡粪有机肥、矿源腐殖酸均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的富集系数,而生化腐殖酸主要提高小麦根富集系数。施用鸡粪有机肥和矿源腐殖酸小麦籽粒硒含量,较未添加处理分别提高34.48%、27.59%。【结论】施用鸡粪有机肥和矿源腐殖酸,可提高石灰性富硒土壤中可溶态硒与可交换态硒含量,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规模化养殖企业产生大量畜禽粪便处理困难和如何进行农田利用的问题,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畜禽粪便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砂质潮土小麦土壤的pH、速效养分、酶活性以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化学氮肥施用量对pH影响不明显。随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小麦土壤中的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增加,而化学氮肥施用量增加,仅增加而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而对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不明显。有机肥的施用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但在相同有机肥施用量下,化学氮肥的施用去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而对中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无明显的影响。小麦的穗粒数和穗数随着有机质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穗数,在无有机肥施用时,氮肥施用对小麦穗粒数影响不明显,而在低量有机肥(1 600kg/667m2)和中量有机肥(2 400kg/667m2)处理下,小麦穂粒数总体上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小麦产量随有机肥和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明显增加。所以,有机肥与化学氮肥配施,可适当减少化学氮肥施用量,从而可减少化学氮肥对土壤面源污染的负荷,同时也可使畜禽粪便有机肥得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连续施用商品有机肥对耕地质量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连续3茬蔬菜种植试验,研究无肥、纯化肥、化肥配施不同量有机肥对耕地质量及各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商品有机肥可导致砷、铅、铬在蔬菜地表层土壤中积累,且积累量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商品有机肥能降低碱性土壤的pH值,有利于作物正常生长;施用化肥配商品有机肥不仅能显著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还能显著增加包心菜、小青菜和玉米的产量,且随商品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肥料投入与土壤肥力和蔬菜产量呈正比。  相似文献   

1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对稻田Cd 和Pb 污染的钝化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可以提高土壤pH值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并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且土壤pH 值与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还可以降低水稻体内Cd 和Pb 的含量,其中水稻糙米Cd 降幅达到了22.00%和18.34%,水稻糙米Pb 含量的降幅也达到了33.46%和12.31%,且水稻糙米Cd 和Pb 的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各处理对土壤pH 值、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效态Cd 和Pb 的含量以及水稻Cd和Pb 的影响,可以看出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处理对于Cd 和Pb 污染稻田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肥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分析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试图探明淮北小麦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淮北砂姜黑土合理施肥管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杨柳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小麦的平均产量、产量年际波动及土壤养分状况对5种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的响应,比较不同施肥条件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的优劣,并以此评判施肥的合理性。【结果】淮北砂姜黑土区长期不施肥的小麦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下降量为5.81 kg•hm-2;而长期施肥的小麦产量随时间呈锯齿状波动并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处理(HMNPK)的产量趋势线最高,但其增产优势逐年减弱,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处理(MNPK)以9.75 kg•hm-2的年增长量缩短与其的差距;单施化肥处理(NPK)的小麦产量趋势线在试验前期高于单施有机肥(M),但在22年后有被M处理赶超的趋势。从32年小麦平均产量来看,与不施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与等氮)的增产幅度最大,平均产量分别达5 544.3和5 200.6 kg•hm-2;NPK次之,比当年不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了614.6%,M增产幅度最低,但与NPK差异并不明显。砂姜黑土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10年持续降低,降至10%左右趋于稳定,而肥料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则是在前10年持续增加至80%-90%便维持动态平衡。长期不施肥易导致小麦产量变异系数(CV)偏高、可持续性产量指数(SYI)偏低,产量稳定性最低;施肥处理中HMNPK和MNPK处理的CV最低、SYI最高,产量稳定性最高,而M处理的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及NPK。与长期不施肥相比,施肥可明显提高淮北砂姜黑土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有机肥的施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而有效磷含量与化肥的投入相关,处理M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但与其他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与小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施肥可有效提高淮北小麦产量,且产量随时间呈锯齿状波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和等氮)的增产效果最佳,但高氮与等氮水平间的产量差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逐渐缩短;在试验开始前一阶段单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但在22年后有被赶超的趋势。与长期不施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施肥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小麦产量稳定性和生产可持续性的提高,其次为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最低。施肥可有效提高砂姜黑土养分含量,其中有机肥对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的提高作用较强,而化肥则对有效磷含量提高作用较强,且小麦产量与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安徽淮北砂姜黑土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为最佳施肥模式,土壤养分供应较均衡,小麦产量幅度最大且稳定性最佳,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日益严重的土壤Pb污染,采用盆栽土培方法,比较尿素、碳酸氢铵对Pb污染土壤上有效态Pb、小麦吸收积累Pb及其体内POD酶活性的影响,为指导Pb污染土壤上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两种氮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有效Pb的含量,小麦根中积累的Pb显著高于茎叶。低用量氮肥(0.1~0.3g/kg)均促进了小麦生长和根对Pb的吸收,高用量氮肥(0.5~0.7g/kg)抑制了小麦的生长,但小麦茎叶中Pb的含量均降低。小麦茎叶中Pb的积累与土壤有效Pb变化无相关性。施用尿素、碳酸氢铵处理下小麦幼苗POD酶活性变化呈下降趋势。对比认为施用低浓度处理尿素更能减少铅污染土壤上在地上部的Pb积累,促进小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长期施用磷肥对冬小麦产量、吸氮特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21年的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肥料试验,测定了冬小麦每株有效小穗数、穗粒数、成穗数、千粒重和干物质量以及植株和土壤中的氮、磷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磷肥(45~135 kg/hm2)能提高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并能显著提高每株有效小穗数、成穗数和冬小麦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继而显著提高产量,其中当磷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2 869.0kg/hm2,但磷肥施用量过大(达到180 kg/hm2)时,成穗数和抽穗期后干物质累积量显著降低,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冬小麦的氮素累积动态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增施磷肥能增加冬小麦吸氮量,但到成熟时,冬小麦地上部分出现氮素损失,损失量达13.4%~44.2%;长期施用磷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土壤磷素含量,其中全磷含量增加10.7%~64.5%,速效磷含量增加234.6%~667.3%。长期合理施用磷肥,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吸氮量以及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施用锰肥对重度污染土壤中小麦Cd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加不同浓度(13、26、66 mg·kg-1)和不同种类(常规锰肥、缓释锰肥)锰肥对根际土壤Cd、Mn有效性和小麦Cd、Mn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锰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Mn含量,且缓释锰肥在小麦生长后期对土壤Mn的供给显著高于常规锰肥。与对照(不施锰肥)相比,常规锰肥在小麦生长前期使土壤有效态Mn含量增加了8%~61%;缓释锰肥在小麦生长后期使土壤中有效态Mn含量增加了6%~105%。施用常规锰肥显著增加了小麦拔节期根部Mn含量,而施用缓释锰肥在小麦灌浆期和成熟期显著增加了小麦根部Mn含量。施用锰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根部Cd含量和成熟期地上部Cd含量。所有处理中,仅施用中、高浓度常规锰肥和中浓度缓释锰肥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中Cd含量,降幅分别为14%、27%和17%。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小麦全生育期,小麦根部Mn含量与地上部Cd含量、小麦根部向地上部Cd转移系数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施用锰肥可通过增加土壤有效态Mn含量,促进小麦根部Mn吸收,从而抑制小麦根部Cd吸收,减少小麦根部Cd向地上部的转运。在中、重度Cd污染土壤中,单施锰肥不能保证小麦的安全生产,需要同时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或综合农艺技术,进一步降低Cd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氮肥形态对印度芥菜吸收土壤中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印度芥菜吸收土壤中铅的影响。[方法]在盆栽试验中,将印度芥菜播种到含醋酸铅的土壤中,分别对其施以不同形态的氮肥:(NH4)2SO4、NH4NO3和Ca(NO3)2,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印度芥菜吸收土壤中铅的影响。[结果]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形态氮肥对印度芥菜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地上部和根系含铅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对印度芥菜地上部和根系铅含量的影响依次为:(NH4)2SO4>NH4NO3>Ca(NO3)2。[结论]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对印度芥菜地上部和根系含铅量有显著影响,施(NH4)2SO4时含铅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磷、钾肥次之;氮、磷肥的回收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的回收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以及碳氮比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与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施用沼肥对温室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施用沼肥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的影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施用沼液、化肥对温室黄瓜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以及重金属镉、铅、汞、铬、镍、砷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不同的生长时期,沼液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沼液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方面的效果优于施用化肥。在黄瓜采收期,施用化肥和施用沼液均使土壤中的砷的含量有所下降,而土壤镉、铅、汞的含量呈现出随沼液的施入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变化不明显,对铬、镍含量影响不大,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没有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定值,不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