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百里杜鹃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方法]选取矿区附近的土壤测定其重金属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环境指数法对其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和环境容量分析。[结果]重金属对矿区附近的土壤已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态危害,尤其是Hg和Cd,其中离矿区较近的位置达到了高生态危害水平,土壤环境对重金属的承载力很低,处于警戒水平或无容量状态。[结论]在开采百里杜鹃矿产资源的同时,应尽快着手治理景区内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弄清小型县镇矿区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选取土壤中Ag、Hg和Mo等7种重金属,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潼关县某金矿区排水沟附近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矿区附近土壤中Ag、Hg均已达到极严重污染,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21和252,最大值分别超过评价标准的466倍和800倍;Mo、As、Zn和Se污染相对较轻,但其平均值也已达重度污染水平;Ba在矿区内暂无污染.经相关性分析,Mo-Ag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高达0.965;As-Se-Zn这3种元素间相关性次之,相关系数均>0.85,可能有相近或相同的污染源,复合型污染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3.
矿产业规模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矿山开采的污染状况.对柳州某矿区周边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对土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周边土壤已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Hg、Pb、Zn和Ni 5种元素的平均含量高于对照值,污染程度大小排序为Cd>As>Ni>Zn>Cr>Cu>Hg>Pb;矿区5个监测点土壤综合污染指数结果显示,监测点4#和5#区域的土壤受到中度污染,1#、2#和3#受污染程度较轻.结果为今后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支持,同时为矿区土壤的改良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藏中矿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藏中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和污染现状,测定了西藏中部典型矿区周围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运用单因子和综合因子指数法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矿区周围土壤中Cu、Zn和Cd污染严重,Pb基本无污染.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Zn>Pb,且4种元素存在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绍兴市某矿区18个样点土壤中典型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进行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探讨了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该矿区重金属含量ZnPbCrCuAsCdHg,Cd与Zn是该矿区下游农田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最为严重;Hg与As有轻度污染;Pb,Cr与Cu的污染较小,基本安全。  相似文献   

6.
粤西黄铁矿区铊-铅污染土壤的环境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云浮硫铁矿开采场和尾渣堆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HNO3-H2O2-HCIO4-HF混酸-微波消解处理土壤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了开采场附近土壤表层、尾渣堆放区土壤剖面的铊、铅、镍、铜、锌、镉等毒害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云浮硫铁矿开采活动给矿区土壤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与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相比,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最高可为背景值的35倍.运用Muller地积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环境风险评估,证实目前云浮矿区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铊、铅、铜、锌、镉等毒害重金属污染,其中,铊、铅的污染最为严重,镉、锌等达到中度污染至强污染,且污染已经渗透至土壤深层,特别是毒害性极强的重金属铊,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锰矿区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评价其健康风险,以贵州铜仁杨立掌、白岩溪、盆架山与鹏程典型锰矿区土壤和蔬菜为研究对象,按离矿区不同距离采集2.0 km范围内的土壤和蔬菜,分析测试土壤、蔬菜(辣椒、白菜、南瓜、茄子、豇豆)样品中重金属组成及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以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人群长期食用矿区附近蔬菜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矿区土壤Mn、Hg平均含量分别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2.56、1.55倍,Cd平均含量为《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限值的2.20倍。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盆架山矿区为重度污染,杨立掌矿区为中度污染,白岩溪与鹏程矿区为轻度污染。蔬菜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致癌风险(RT)平均值为4.31×10-6 a-1,尚可接受;非致癌风险(HIT)为4.21×10-9 a-1,人体健康风险甚微。研究表明,锰矿区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蔬菜的食用风险尚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铜绿山矿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及分布特征。[方法]对矿区周边农业土壤重金属进行实地采样,并对Cu、Pb、Cd、Zn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风险。[结果]矿区农业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Zn、Pb、Cd;重金属区域污染差异较大,局部区域污染严重;矿区农业土壤中Cu、Pb、Zn和Cd 4种重金属综合的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微",Cu是潜在生态危害最大的因子。重金属潜在危害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Pb、Zn、Cd;Pb和Zn有很大相关性,说明Pb和Zn可能属于同源污染物。[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农业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某锑矿区土壤质量现状,对锑矿区土壤进行布点取样,分析了Sb、Cd、Cr、Cu、Zn、Pb、Hg、Ni、As 9种元素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该锑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时,各采样点的内梅罗指数均小于0.7,属清洁状态;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该锑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时,各采样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50,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大冶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和油菜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大冶典型铜矿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农田,探索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重金属在油菜中的积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湖北省土壤背景值进行评价,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严重超标,Cu次之;采用国家二级标准进行评价,Zn、Cr和Pb未对土壤造成污染.进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发现,以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各采样点均达到重金属严重污染水平;以国家二级标准评价时,只有2号采样点土壤属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他样点土壤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矿区农田油菜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包括Cu、Pb、Zn、Cd和Co在内的5种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都是茎叶>籽粒≈根,Mn则是籽粒>茎叶>根.油菜地上部植株中Cu、Pb、Zn、Cd含量均超出食品卫生标准最高限值,且Cd、Pb超标倍数远大于Cu、Zn.富集系数变化规律为Mn>Zn>Cd>Ni>Cu>Pb》Co.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淮南矿区重金属污染整体情况,为矿区土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淮南煤矿区近10年土壤重金属文献,分析了新庄孜矿、顾桥矿、潘一矿和大通矿Hg、Cd、Pb、Cr、As、Zn、Cu、Ni的空间分布,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其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淮南土壤中Cd和As的含量均超过土壤背景值,分别为0.124~2.060和18.57~71.69 mg/kg;开采时间对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潘一矿和新庄孜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顾桥矿(除了Hg);同一矿区内农田中Zn、Pb、Cu、Cd含量低于生态修复区;土壤Cd、As的地累积指数表明:Cd属于中度污染至极强污染,As属于轻度污染至强度污染。[结论]重金属As和Cd对淮南矿区土壤修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铜陵矿区周边莲藕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有色金属开采、冶炼会引起周围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元素污染,这些重金属元素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以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铜陵市为对象,分析莲藕5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As)含量及其健康风险,以期为有色金属矿区农田土壤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莲藕种植地表层土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元素污染,其中Cd的污染最为严重;莲藕中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土壤与莲藕之间重金属元素的转运系数(TF)极低,莲藕中Cd、As、Pb含量仅与DTPA和NH4OAc提取态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单一元素的目标风险指数(THQ)及5种元素的总目标风险指数(TTHQ)计算结果均低于1,表明食用研究区内的莲藕不存在健康风险。对于铜陵有色矿区而言,莲藕种植可作为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利用率的一种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奴拉赛铜矿的矿区、尾矿和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区域土壤理化特性、重金属含量特征,并对其生态环境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受矿区废水的长期影响,奴拉赛矿区土壤pH较低。土壤电导率和盐分含量高于周边农田土壤,而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均低于周边农田土壤;矿区、尾矿区和农田土壤重金属Cr、Cd、Pb、Cu、Ni和Zn含量均较低,除Cu外,均低于新疆土壤自然背景值。总体上看,土壤重金属含量表现为矿区 > 尾矿区 > 农田;单一因子(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表明,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表现为尾矿 > 矿区 > 农田,0~30 cm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于30~70 cm深层土壤,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总体生态风险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渝西煤矿开采导致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并进行特征分析,为当地煤矿区环境污染防控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标准方法对渝西某废弃煤矿区土壤中碳氮磷和主要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土壤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估该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渝西某煤矿区的土壤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在8.400~126.000 g/kg、1.508~6.033 g/kg和18.006~216.070g/kg,其中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在煤矿中心区域(运煤干线两侧、煤矿进口、矿山山坡和矸石场)含量较高,在煤矿周围区域(农田、居民区、公园和学校)含量较低,总磷含量则表现为煤矿中心区域低于煤矿周围区域。渝西煤矿的开采使该区域土壤重金属[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和锌(Zn)]出现不同程度超标,各样地Cd和Cu含量均已超过重庆土壤背景值和国家土壤背景值,其中Cd的最小值已达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6.37倍。运煤干线两侧土壤中的Cr和Cu以及矸石场土壤中的Pb含量最高。污染程度评价结果显示,该煤矿区土壤Cd污染达严重污染水平,其单因子污染指数范围在25.811~60.023;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土壤污染负荷指数均显示该煤矿区土壤为重度污染。【结论】渝西某煤矿区土壤已受到煤矿开采引起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其中Cd和Cu是威胁当地土壤生态环境健康的主要重金属元素。相比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土壤污染负荷指数法能更好地反映该煤矿区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贵州典型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及生态危害情况,以贵州典型铅锌矿区水城的XQ、SS采样点和都匀的DA、QS采样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N.L.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污染特征及生态危害。结果表明,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矿区周边耕地土壤的重金属平均含量为参比值,DA矿区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生态危害最严重;各采样点综合污染指数和生态危害指数大小顺序为:DA>QS>XQ>SS。结论:所研究的矿区土壤质量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贵州SQ、DX典型铅锌矿区种植的水稻、玉米与其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矿区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该矿区18个水稻籽、15个玉米样品与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为对照,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内梅罗指数)法研究铅锌矿区土壤-农作物体系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籽、玉米中Cu、As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小于1,Pb、Cr、Hg、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2,已造成农作物污染。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该矿区种植的水稻籽、玉米已受重金属污染。[结论]除Cu、As、Zn外,水稻籽、玉米中的其他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的相应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说明这些元素较易从土壤向水稻、玉米植物体内迁移积累。  相似文献   

17.
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及环境风险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集某多金属矿周围牧区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含量相对较高的Cr、Cu、Ni、Pb、Sr、Zn的赋存形态,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PLI)、内梅罗综合指数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聚类分析比较探讨该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都超过了对照土壤背景值。PLI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析显示,该矿区周围土壤处于被污染状态,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ZnCuNiCrSrPb。赋存形态分析表明,重金属的主要形态是残渣态,其中Sr的可交换态(4.99%~42.11%)和碳酸盐结合态(4.05%~41.10%)所占百分比最高,Cu和Ni的有机结合态明显高于其他元素。RAC结果显示Sr处于高风险,Cu、Ni、Pb和Zn基本处于中低风险,Cr基本处于无风险等级。重金属非残渣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非残渣态可分为两个集群,分别是Ni、Pb、Cu、Cr以及Zn、Sr,其中Sr和Zn环境污染风险最大。以上结果表明该地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且存在继续污染的风险,应该加强该地区金属矿开采和尾矿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