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明大青叶蝉不同发育历期和组织器官中Sulciamuelleri和Sodalis sp内共生菌的分布,为利用内共生菌对大青叶蝉进行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设计内共生菌S.muelleri和Sodalis sp.的16 SrDNA的特异引物,检测在大青叶蝉不同发育历期的感染情况;同时利用绝对定量PCR对大青叶蝉不同发育历期和成虫组织器官中2种内共生菌的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大青叶蝉的卵、若虫、雌雄成虫均感染了S.muelleri和Sodalis sp,感染率均为100%;S.muelleri拷贝数在5龄若虫中最高,而Sodalis sp.的拷贝数在雌虫中最多,S.muelleri和Sodalis sp.拷贝数在卵中均最少。S.muelleri和Sodalis sp.拷贝数在菌胞组织中均较高,在雄虫和雌虫的唾液腺中较少。  相似文献   

2.
一、稻蓟马 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若虫淡黄色,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像火烧一样.  相似文献   

3.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体小、淡黄色,雌虫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3毫米;雄虫较小,体长0.8~1.0毫米,翅展1.7~2.0毫米。翅膜质覆盖白色蜡粉。2.卵长0.22~0.26毫米,最宽处0.06~0.09毫米,卵有柄,柄长0.03毫米,初产时淡黄白色,后渐变紫黑色。3.若虫椭圆形,扁平,长0.52毫米。体缘及体背有蜡刺。  相似文献   

4.
一、形态仓双环猎蝽Peregrinator biannulipes Montrouzier在分类上属于半翅目,猎蝽科。国内只在福建长乐县及广东广州市、海南岛、中山县发现。成虫体呈深棕褐色,体上多毛。前翅黑色,缺楔片;革片黄褐色,中央有一纵行条纹,并有二个暗褐色大斑。触角近末端处及各足的腿节各有黑褐色环纹一圈。雄成虫体长6.4毫米,雌成虫体长6.9毫米。雌雄成虫的臭腺均开口于腹部第1节的背面。当成虫受惊后,即放出令人头昏的臭味。若虫虽有臭腺,但受惊后並不放出臭味。卵呈椭圆形,亮深褐色,端部有一卵帽。若虫体形似成虫。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研究黄山市近年来褐飞虱的发生特点,明确了怀卵雌成虫、高龄若虫、短翅雌成虫等左右着下一代发生程度,是预测下一代发生量的关键因子,并阐明了怀卵雌成虫、高龄若虫、短翅雌成虫关键因子数据的获得、分析方法。综合应用三大"关键因子"及田间食料等实践表明,其对作出准确的发生量预测和正确指导大田防控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 L.)在本地区一年2代,以卵在2至3年生幼嫩柳条表皮层下越冬.5月下旬至6月中旬越冬卵陆续孵化出若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陆续羽化为越冬代成虫。第一代卵多于7月上中旬产生在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的茎秆、叶鞘内.第一代若虫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左右,第一代成虫多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羽化。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成虫则陆续转移到附近的柳树上产卵越冬。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是一种体型较小的害虫。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种虫态,成虫有短翅型和长翅型两种。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刺吸式口器将水稻中的汁液吸食,使植株的光合产物正常分配受到干扰,减少输送到根系的营养物质,使根系的正常生理活动被扰乱,进而使叶片衰老加速。  相似文献   

8.
正一、识别卵(图1)呈香蕉形,产在茶树芽头下1~4叶间嫩梢皮层下。若虫(图2)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体色与成虫相似。成虫(图3)体长约3.5毫米,通体黄绿色,前翅淡黄绿色,后翅无色半透明,腹部及足基部鲜绿色。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的汁液为害,轻度危害(图4)时,芽叶失水,叶片变形,叶脉变红。重度危害(图5)时,焦叶,焦边,生长停止,芽叶脱落,严重时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葡萄栽培面积增大及套袋技术的普及,康氏粉蚧逐渐成为具有偏重发生趋势的危害葡萄果实的重点害虫之一。笔者总结了葡萄康氏粉蚧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山东胶东葡萄产区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治建议,以供参考。一、形态特征康氏粉蚧雌成虫椭圆形,扁平,体长3~5毫米,体宽约3毫米,淡粉红色,身体上覆盖1层白色蜡粉,体缘具17对白色蜡刺,其中腹部末端1对蜡刺几乎与体长相近。触角多为8节,足较发达。雄成虫体长约1.1毫米,紫褐色,触角和胸背中央色淡。卵椭圆形,长约0.3毫米,浅橙黄色,由雌成虫产在白色絮状的卵囊内。若虫雌3龄,雄2龄。1龄若虫椭圆形,长约0.5毫米,淡黄色,体侧布满剌毛。2龄若虫体长约1毫米,体表开始覆盖白色蜡粉,体缘出现蜡刺。3龄若虫体长约1.7毫米,与雌成虫很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从卵到成虫发育历期及繁殖能力,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叉角厉蝽的扩繁及生防潜能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室内条件下,以云南元江采集并在室内扩繁6代以上的叉角厉蝽为研究对象,在培养皿中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测定叉角厉蝽生长发育指标(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在饲养盒中雌雄虫配对共培养测定其成虫繁殖力特征。运用显微照相系统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特征。【结果】叉角厉蝽从卵到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9.00±1.41 d,卵历期为8.00±0.21 d,若虫期为19.76±0.12 d,1~5龄若虫平均发育历期为3.24~5.38 d,卵孵化率为92.91%,若虫存活率为80.21%,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35.40±1.96和37.40±2.65 d;叉角厉蝽雌成虫交配后,一生平均产卵次数为4.73±2.01次,最多9次,最少2次,平均产卵前期为7.87±2.75 d,产卵期持续14.33±5.13 d,雌成虫与雄成虫交配单次平均产卵量为59.46±15.77粒,未交配雌成虫单次平均产卵量为29.34±15.31粒且为无效卵,最终无法孵化。叉角厉蝽卵为矮杯形或圆筒形,具卵盖,边缘有10~12根刺状精孔突,有金属光泽;1~5龄若虫体色红黑相间,若虫触角4节。1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有明显白色环,喙暗红色,接近体长,无翅芽;2龄若虫头部前段扁平突出,触角节间环变为红色,喙黑色;3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红色环明显,喙长为体长的一半;4龄若虫喙长为体长的一半,胸部刻点明显,出现翅芽,并延伸至胸部末端;5龄若虫喙暗红色,短于体长一半,中足和后足胫节中部出现白斑,翅芽延伸至腹部第3节;成虫体色黄褐与黑褐混杂相间,密布刻点,触角5节,喙黄褐色,最后一节黑色,喙长短于体长的一半,前胸背板侧角呈剑叉状突出,雄虫腹部近三角形,雌虫腹部卵圆形。【结论】明确了叉角厉蝽的发育历期和繁殖能力,证实叉角厉蝽无孤雌生殖现象。农业生产中可以喙的颜色、长度及翅芽发育作为叉角厉蝽主要形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全国不同产区种植并达到优质、适产、抗性好的品种,对7个白肋烟品种在云南宾川进行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1)株高除B6、B7外都高于CK,其中以B2的株高最高。单株有效叶数平均21.31片,比CK少0.91片。大田生育期均为94d,属中熟品种。(2)抗病性性鉴定B2、B5对TMV的病情指数分别为41.07和31.70,抗性为MR。田间自然发病率团棵期黑胫病以B6发病率最高;在上二棚成熟期黑胫病以B7发病率最高。(3)上中等烟比例以B5为最高,产量以B1最高,超过CK,B5、B3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高于CK,其它品种均未超过对照,产值以B5最高。(4)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综合比较,B3、B1较适宜在云南宾川种植示范。  相似文献   

12.
弱光下不同黄瓜品种生理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弱光条件下测定了5个黄瓜品种的生理性状。结果表明,津优30号叶面积增加最多,津优2号较多,寒月居中,绿宁3号和北极星最少;津优30号和寒月叶绿素含量增加较多,绿宁3号和津优2号居中,北极星最少;寒月光抑制程度较轻;津优30号和津优2号光合产物转化受抑最轻,叶片淀粉累积量最高;津优30号干物重累积量最多,寒月较多,津优2号居中,绿宁3号和北极星最少。综合比较得出,津优30号的适应性最强,寒月、绿宁3号和津优2号居中,北极星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13.
以基于酶切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5个鹅品种[狮头鹅(ST)、溆浦鹅(XP)、皖西白鹅(WX)、豁眼鹅(HY)、朗德鹅(LD)]进行测定,通过序列比较发现品种间存在SNP,在分析品种群体遗传参数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发生树。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本酶切位点在20万左右,测序覆盖度在10%以上。狮头鹅群体平均突变位点26 172个,溆浦鹅群体34 153个,皖西白鹅群体35 179个,豁眼鹅群体为29 182个,朗德鹅群体18 675个。朗德鹅与其他鹅品种的Fst均在0.08以上,说明朗德鹅和其他鹅品种序列差异较大,狮头鹅与其他3个白鹅品种之间的Fst在0.04左右,3个白鹅品种的Fst较小。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5个鹅品种大致分为三大类,溆浦鹅和狮头鹅聚为一类,皖西白鹅和豁眼鹅聚为一类,朗德鹅单独为一类。品种之间存在大量的SNP,该研究为鹅品种识别和进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黄缘盒龟消化道进行组织学研究.[方法]应用石蜡切片和显微照像技术,对黄缘盒龟的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消化道管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具有纵行皱襞,可见杯状细胞,有丰富的弥散淋巴组织和一些孤立淋巴小结,未见食管腺.胃有大量的胃腺,胃腺细胞可分成2类:一类是体积较大的细胞,胞核较大,胞质嗜碱性;另一类是体积较小的细胞,胞核较小,胞质嗜酸性.肌层特别发达.小肠的表面有大量绒毛,绒毛中未见中央乳糜管.绒毛上皮细胞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肠腺由柱状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构成.大肠具有粘膜皱襞和较多的杯状细胞,无绒毛,可见许多分散的淋巴小结,外膜较厚.[结论]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异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  相似文献   

15.
五味子绿枝扦插繁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五味子当年绿枝为试材,研究了激素种类、IBA浓度、采穗母株树龄、扦插基质对扦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处理对扦插效果影响较大,其中IBA处理生根效果最好,ABT1和NAA处理也明显优于CK(清水);IBA不同浓度诱导生根差异显著,其中1 000 mg/kg处理生根早、生根率最高,效果最好,500、1 500和2 000 mg/kg处理效果也较好,100和200 mg/kg处理效果较差,但也优于CK;采穗母树的年龄对扦插效果有明显影响,1~2年生低龄母树采集的插条生根早、生根率高,4~5年生成龄母树的插条生根较差;扦插基质对扦插效果影响显著,混合基质扦插生根成活率优于单一基质,其中以珍珠岩+草炭+蛭石生根率高、根系发达,单一河沙扦插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6.
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肌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测定了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的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的氨基酸、脂肪酸及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约克的肉色评分最好,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最低,分别为3.34、8.30%和2.43%,杜洛克的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3.4和2.11%,剪切力最小,肌纤维最细。每100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长白猪最高,分别为22.97g、18.04g、9.25g,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长白猪最高为40.25%,分别比大约克、杜洛克提高1.77%(P<0.05)、1.54%(P<0.05)。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脂肪酸总量大约克稍高于杜洛克,二者差异不显著。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SFA 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都以大约克较高,分别比杜洛克提高14.33%(P>0.05)、3.89%(P>0.05)、0.33%(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杜洛克较高,比大约克提高2.32%(P>0.05)。肌苷酸(IMP)含量以长白猪最高为2.57 mg/g,比大约克、杜洛克分别提高1.18%(P>0.05)和2.39%(P>0.05),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南海江  周浓  白志川  韩晶  侯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12-8513
为建立玄参的生药学鉴定提供依据。从玄参的药材性状、根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鉴别各方面进行生药鉴定特征的研究。对玄参的显微特性鉴定表明,该玄参根横切面近圆形,后生皮层细胞微木栓化,最外层呈棕黄色,石细胞多角形、类圆形或类方形,韧皮部较窄,形成层呈环状。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色谱图基本一致,均在对照品相应位置显同样斑点,但斑点大小和色泽深浅不一。薄层色谱法结果比较直观,斑点清晰,色谱分离好,无背景干扰。其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玄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延安市区生活垃圾处理方案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模型对3种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填埋、焚烧+填埋、堆肥+填埋)进行优选。针对延安市区生活垃圾的特点和城市特征以及方案论证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别从技术、经济、环境、管理、政策等5个层次,选取15个准则作为比选的依据。以选择经济适用的处理方案为目标层,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运用三标度法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对可以定量的因素直接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各层次间的判断矩阵,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系数向量,并由单因素评价子集建立隶属函数和单因素评价矩阵,最后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确定各个备选方案的总评分值,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结果表明,焚烧+填埋法是环境可持续、经济可承受及社会可接受的最优方案,其次为填埋法,堆肥+填埋的方案可行性最差。  相似文献   

19.
巨龙竹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巨龙竹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对其竹笋发育中各细胞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发现:巨龙竹茎的顶端结构为原套—原体结构(原套为1层细胞),在旺盛发育的幼茎的节和节间细胞中,有丰富的淀粉粒;秆茎的节间维管束为断腰型和双断腰型,节部维管束的木质部导管与韧皮部筛管的排列均无规律,并具有多层密集的细胞组成的“韧皮部结”;叶肉细胞包括指状内摺的臂细胞、不规则细胞及放射状细胞,并在维管束两侧具有无色透明的大型梭形细胞,其中脉的维管束往往与许多小维管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的维管系统;根的顶端原始细胞为圆锥状排列的原始细胞群,未见典型的组织原分区。  相似文献   

20.
鲤吉陶单极虫病血液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患吉陶单极虫病鲤鱼的血液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鱼的白细胞数量增多;红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幼稚的和破碎变形的红细胞增多;分叶的嗜中性粒细胞增多,体积变大;大淋巴细胞增多,血栓细胞减少.在病鱼外周血中未见“未明血液生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