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乙酰基亚硝基脲(ENU)浸泡的方法诱变银鲫(Carassius autatus gibeblio Bloch)持续2周,后经清水反复漂洗,再进行人工催产得到诱变银鲫同源自交F1,利用AFLP技术对诱变银鲫F1(30尾)和对照银鲫(25尾)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发现了Ⅰ型(缺失型)特异位点和Ⅱ型(插入型)特异位点;同时对6尾诱变银鲫F1和2尾对照银鲫mtDNA进行全序列测序分析,发现诱变组突变位点几乎覆盖整个线粒体DNA,主要集中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12SrRNA基因、16SrRNA基因和D-Loop控制区;通过对诱变组(55尾)和对照组(17尾)mtDNA的NADH1与NADH2部分序列比对发现,诱变银鲫F1诱变率约为38%。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诱变银鲫F1核质遗传物质同时发生变异,且变异位点基本相同,银鲫雄性子代的突变率大于雌性子代。这为探索提高ENU诱导银鲫突变的效率和开发养殖鱼类新的育种技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方正银鲫原种场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原种场,是集科研、供种、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养殖场,拥有种质库5 400亩,标准化鱼池300亩。方正银鲫属两性型三倍体银鲫种群,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合全国各地养殖。我场年产方正银鲫原种夏花1 000万尾,一龄鱼种60万尾,原种亲鱼6万尾。我场位于哈尔滨东172公里处,距哈同公路8公里,交通  相似文献   

3.
正黑龙江省方正银鲫原种场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原种场,是集科研、供种、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养殖场,拥有种质库5 400亩,标准化鱼池300亩。方正银鲫属两性型三倍体银鲫种群,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合全国各地养殖。我场年产方正银鲫原种夏花1 000万尾,一龄鱼种60万尾,原种亲鱼6万尾。我场位于哈尔滨东172公里处,距哈同公路8公里,交通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方正银鲫原种场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原种场,是集科研、供种、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养殖场,拥有种质库5400亩,标准化鱼池300亩。方正银鲫属两性型三倍体银鲫种群,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合全国各地养殖。我场年产方正银鲫原种夏花1000万尾,一龄鱼种60万尾,原种亲鱼6万尾。我场位于哈尔滨东172公里处,距哈同公路8公里,交通  相似文献   

5.
异育银鲫是我国黑龙江省出产的方正银鲫与兴国红鲤的异源精子激发雌核发育的种类。为了扩大异育银鲫放养,我站于八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共催产银鲫189尾,产卵164万粒,孵苗z2万尾,现将人工繁殖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唐金玉  王岩  任岗  李由明 《水产学报》2019,43(6):1438-1448
通过93 d围隔实验比较了增加摄食配合饲料的鱼(草鱼和银鲫)密度和添加EM菌对三角帆蚌、草鱼、银鲫、鲢和鳙综合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采用2×2实验设计,设4个处理:LF0(20尾草鱼+10尾银鲫)、LFA(20尾草鱼+10尾银鲫+EM菌)、HF0(40尾草鱼+20尾银鲫)和HFA(40尾草鱼+20尾银鲫+EM菌)。所有处理中三角帆蚌、鲢和鳙密度相同,均为每个围隔内40只蚌、8尾鲢和2尾鳙。实验期间围隔内不换水,每天分2次投喂配合饲料;定期向LFA和HFA围隔内泼洒EM菌。结果显示,围隔内出现浮游植物超过81种,分别隶属7门、32科、73属;实验前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微囊藻和栅藻,后期转为微囊藻、平裂藻和腔球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为3.2×108~8.3×108个/L;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和EM菌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高密度草鱼和银鲫组(HF0和HFA)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呼吸强度较高,初级生产力较低;添加EM菌可降低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增加初级生产力。研究表明,在蚌鱼综合养殖中放养摄食配合饲料的鱼密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7.
邓炳云 《水产科技》1994,(3):18-18,21
高体型导育银鲫(简称高鲫)是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农业部“八五”重点推广项目。我市自1989年6月引进中试,199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养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近年每年生产出700多万尾鱼苗仍供不应求。实践证明,高鲫体型好、肉质鲜嫩、生长迅速,比本地鲫快长4—6倍,常规鱼塘每亩混养200—300尾,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方正银鲫原种场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原种场,是集科研、供种、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养殖场,拥有种质库5 400亩,标准化鱼池300亩。方正银鲫属两性型三倍体银鲫种群,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适合全国各地养殖。我场年产方正银鲫原种夏花1000万尾,一龄鱼种60万尾,原种亲鱼6万尾。我场位于哈尔滨东172公里处,距哈同公路8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产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备。我场全体员工本着信誉至上,让用户满意的宗旨,真诚欢迎广大养鱼单位前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产》2000,291(2)
1999年重庆市将湘云鲫列为渔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推广品种之一,并委托壁山县水产站于同年4月统一从湖南引进湘云鲫水花105万尾,分别在壁山县、九龙坡区、巴南区、江津市等14个区、县沛)进行了池塘、稻田、网箱单养和混养试验示范。1999年10月16日,该市农业局、水产科技推广站在警山县华龙渔场对该品种的测产结果显示:同在一口鱼池(面积4亩、水深1.l米),于5月9日同时投放2一3cm的湘云鲫1.0万尾和异有银鲫0.6万尾,经5个月饲养,湘云鲫平均尾重达131.5克,异育银鲫平均尾重为62.5克,由于相对密度偏大,虽然总体长势不够理想,但拥…  相似文献   

10.
在银鲫的养殖过程中,粘孢子虫病是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江苏省涟水县水产工作站在实施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中,将银鲫作为主推品种,期间部分养殖塘发生了粘孢子虫病,指导人员做了很多工作,才降低了生产损失。现将此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武汉单极虫生活史中放射孢子虫的发现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丙文  李鹏  陈凯  章晋勇  谢骏 《水产学报》2016,40(4):644-651
鲫养殖中粘孢子虫病非常严重,为掌握其病原的感染传播途径,实验通过粘孢子虫生活调查研究,在底栖寡毛类苏氏尾鳃蚓体内发现了一种放射孢子虫。该放射孢子虫的孢子无孢柄;孢体顶面观和侧面观都呈近卵圆形,长(19.8±1.3)μm,宽(18.2±1.1)μm;3个极囊梨形,呈点状聚集分布在孢体顶端,极囊长(4.53±0.4)μm,宽(3.4±0.4)μm;3个尾柄几乎等长,刺状,从孢体基部向下伸展,尾柄间夹角100°,尾柄长(195.0±15.7)μm,宽(11.5±0.8)μm。根据形态特征将其划归为橘瓣放射孢子虫集合类群。18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该放射孢子虫与鲫体表寄生武汉单极虫为同一物种,序列相似率为99.8%~100%。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发现单极虫类群中多数种类的放射孢子虫阶段主要寄生在苏氏尾鳃蚓体内。本研究首次发现和报道了鲫寄生武汉单极虫生活史中寡毛类宿主及其放射孢子虫的形态特征,为鲫粘孢子虫病生态防控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北河庄渔场在1997年开始摸索鲫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取得了成功。具体办法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方式:采用池塘培养银鲫,搭配部分红出鱼。级培育2.养殖工艺:引苗分塘二级培育培育分塘成鱼起捕。1997年4月23日从南方引进银鲫县花10万尾放人2亩池  相似文献   

13.
鲫鱼的成熟卵排出体外 ,一接触到水便产生粘性 ,所以 ,传统的异育银鲫人工授精都采用干法进行。上世纪 90年代 ,上海市郊有的水产良种场在繁殖异育银鲫时采用湿法进行人工授精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于 1 984~ 1 993年采用干法授精共繁殖异育银鲫苗 1 .96亿尾 ;于 1 994~2 0 0 3年改用湿法授精 ,共繁殖异育银鲫苗 4.1 2亿尾。现将二种方法的优缺点作一比较。一、雄亲鱼的贮备用干法人工授精繁殖异育银鲫 ,大约 1 5万粒银鲫卵需用 1尾雄鲤鱼的精液 ;以银鲫平均 1 .5万粒 /尾的产卵量计算 ,每年异育银鲫母本和父本的培育数量比为 1 0∶1…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与泰兴市水产良种场共同承担了省农林新品种更新工程项目——异育银鲫的亲本引进。通过项目实施,引进方正银鲫亲本1000尾,夏花10.8万尾,兴国红鲤亲本500尾,一龄鱼种3 046尾,选育方正银鲫亲本13 015尾,兴国红鲤亲本5 481尾,生产异育银鲫夏花1.22亿尾,全面完成项目合同任务,并通过了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验收鉴定。本项试验研究在1998年引进方正银鲫亲本夏花、兴国红鲤一龄鱼种和后备亲本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不同浓度印染污水对银鲫(Carassiu sauratus)的生殖相关指标和金属硫蛋白(MT)的影响。设计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天然的水库水,试验组分别用浓度为0.1%和0.2%的印染污水养殖银鲫,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随机放入50尾银鲫,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养殖4周后,0.1%印染污水组银鲫的肝体指数和血清卵黄蛋白原(VTG)水平显著上升(P〈0.05),0.2%印染污水组银鲫的血清V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印染污水对银鲫性腺指数没有影响。0.1%印染污水组银鲫在第2、3、4周,肝脏M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印染污水组银鲫肝脏MT水平在第3周时显著升高(P〈0.05),印染污水对银鲫肾脏MT水平没有影响(P〉0.05);表明印染污水能够影响银鲫繁殖功能和组织MT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不同浓度印染污水对银鲫(Carassius auratus)的生殖相关指标和金属硫蛋白(MT)的影响.设计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天然的水库水,试验组分别用浓度为0.1%和0.2%的印染污水养殖银鲫,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随机放入50尾银鲫,试验期为4周.结果表明,养殖4周后,0.1%印染污水组银鲫的肝体指数和血清卵黄蛋白原(VTG)水平显著上升(P<0.05),0.2%印染污水组银鲫的血清V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印染污水对银鲫性腺指数没有影响.0.1%印染污水组银鲫在第2、3、4周,肝脏M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印染污水组银鲫肝脏MT水平在第3周时显著升高(P<0.05),印染污水对银鲫肾脏MT水平没有影响(P>0.05);表明印染污水能够影响银鲫繁殖功能和组织MT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鲫鱼寄生粘孢子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鲫鱼寄生粘孢子虫的研究徐海圣,王淑霞,吴宝华(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异育银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利用黑龙江的三倍体方正银鲫作母本,而以兴国红鲤的精子激活这种银鲫卵,从而培育产生的新品种,其生长速度比方正银鲫平均高34.7%,而比普通鲫生长快2-...  相似文献   

18.
松浦银鲫主要形态学性状:体高/体长比为42.6%,头长/ 体长比为26.7%,体厚/体长比为20.3%,尾柄长/体长比为12.7%,尾柄高/体长比为16.8%,背吻距/体长比为49.9%,背尾距/体长比为56.2%,体厚/头长比为76.4%。侧线鳞数和侧线至背鳍基部及侧线至腹鳍基部的鳞片数为327/7,第一鳃弓左鳃耙数为50.5个,体背部青灰色,体侧淡绿色,腹部姜黄色。上述指数除头长/体长比外,都与方正银鲫明显不同,而细胞遗传学特征与方正银鲫相同,群体中雄性极少,为雌核发育群体。松浦银鲫个体较大,生长较快,一龄鱼稍快于方正银鲫,体重30克以上;二龄鱼体重约160克。群体生产力,在与鲤、链等鱼混养情况下,亩产30-45公斤。由于松浦银鲫体高较高,1-3龄鱼的肥满系数明显高于方正银鲫,鱼肉营养成份中,粗脂肪在鲜肉(3.6%)和干肉(14.8%)中都明显低于正方银鲫, 这是松浦银鲫的一个极有价值的指标。松浦银鲫和方正银鲫一样繁殖力极强,2龄极能成熟和繁殖,因此其生产能力很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法,对野生银鲫背部肌肉脂类脂肪酸的组成和人工养殖银鲫、白鲫相比较。野生银鲫和人工养殖银鲫、白鲫背部肌肉脂类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基本相同,野生银鲫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4.55~27.30%,人工养殖银鲫为23.35~23.97%,白鲫为23.73%;—烯酸的含量野生银鲫比人工养殖银鲫、白鲫低,野生银鲫—烯酸的含量为23.97~29.53%,人工养殖银鲫为41.81~42.52%,白鲫为46.53%;多烯酸的含量野生银鲫比人工养殖银鲫、白鲫高,野生银鲫多烯酸的含量为41.53~46.77%,人工养殖银鲫为28.91~32.58%,白鲫为27.46%;其中ω_3族脂肪酸的含量野生银鲫亦比人工养殖银鲫、白鲫高,野生银鲫ω_3族脂肪酸的含量为25.74~27.99%,人工养殖银鲫为11.86~12.99%,白鲫为6.43%,而且ω_3/ω_6族脂肪酸的比率,野生银鲫也同样大于人工养殖银鲫、白鲫;野生银鲫ω_2/ω_6族脂肪酸的比率为1.37~1.74.人工养殖银鲫为0.60~0.87,白鲫为0.31.  相似文献   

20.
正跟踪本专业国内外发展最新动向,为您提供最适合黑龙江渔业生产的名优鱼苗和渔机设备。鱼苗:●春片:鳜鱼10万尾(50克/尾)、兴凯湖白鱼(8—10厘米)20万尾、云斑鮰(8—10厘米)10万尾、镜泊湖红尾(8—10厘米)20万尾、唇(10—13厘米)30万尾●夏花:鳜鱼(2-10厘米)100万尾、翘嘴红鲌(2-3厘米)200万尾、镜泊湖红尾(2-3厘米)20万尾、怀头鲶(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