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我国传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艺大多是全喂入方式,先割后脱,其割台结构是通过拨禾轮、扶禾器即将带穗作物茎杆切割下来,输送到脱粒和清选装置。脱粒、清选负荷很大。尤其是在作物含水量大时,极易造成堵塞、脱粒不净、麦粒难以分离等现象。使得利用机械收获的工作效率受到限制。为解决传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艺,割前脱粒收获工艺成为收获机械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籽粒收获是我国玉米收获发展方向,但黄淮海地区高含水率夏玉米脱粒收获时籽粒破碎率、损失率和含杂率高。为推动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进程,研制一种智能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设计一种低损摘穗与秸秆处理一体化割台,通过摘穗板间隙、拉茎辊转速、割台高度等主要参数调整,实现割台高效低损摘穗;设计一种适于高含水率玉米的纵轴流脱粒滚筒结构,通过优化脱粒滚筒、分离凹板和顶盖结构,调整脱粒系统工作参数,提高脱净率,降低破碎率;开发玉米收获机精准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导航定位、基准行自动引导作业、割台高度自动仿形、关键部件转速实时监测、故障报警等技术。田间试验表明:该机生产率0.73 hm~2/h,总损失率1.32%,籽粒破碎率4.47%,籽粒含杂率2.1%,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传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艺大多是全喂入方式,采用先切割后脱粒,易造成堵塞、脱粒不净及谷粒难以分离等现象,使收获的工作效率受到一定限制,且存在机器体积大、制造成本高、功率消耗大等缺点。自吸式复合滚筒稻麦割前脱粒装置采用先脱粒后切割方式,在喂入口产生大气负压力,将稻麦穗头吸入脱粒装置内对吸入的穗头进行梳刷摘穗,摘下的穗头经过弓齿、钩齿与栅格式凹板筛进行2次梳刷与揉搓脱粒,同时穗头在随脱粒滚筒旋转时与脱粒滚筒筛表面纹理发生摩擦,进行辅助脱粒。  相似文献   

4.
玉米收获机可一次完成收割、摘穗、剥皮、秸秆切碎还田(或茎秆放铺)和将玉米光穗抛入挂车等项作业。现将玉米收获机的正确使用与讽整方法介绍如下,供机手们参考。 一、调整 1.调整扶导器和喂入链,使其将倒伏的植株扶起,导进喂入机构。根据玉米植株的结穗部位和倒伏情况。调整摘穗尖和禾器尖的放置位置,提高收获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一、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玉米收获机械目前有两种形式.一是摘穗收获,二是摘穗、脱粒联合收获.以上两种方法目前在玉米收获中机械化程度仅为30%—40%.1.摘穗收获机械目前推广使用的玉米摘穗收获机械有两种.一是黑龙江省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丰收—2卧式收获机,型号为4YW—2或4YW—2D,该机可与东方红54、75、80或铁牛55等拖拉机配套,属收割两行牵引式收获机.一次可完成摘穗、剥除包叶、茎秆切碎、果穗装车等项工作.适应种植700毫米等行距玉米的收获.理论小时生产率为8—12亩.二是原苏联生产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型号为KCKy—6.该机为卧辊摘穗式工作装置,工作幅宽42米,每割幅收6行,适应行距为700毫米等行距.也可一次完成摘穗、剥除包叶、茎秆粉碎和果穗装车等作业.理论小时生产率为15—20亩.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主要技术和应用特点看,卧辊式、板式摘穗装置分别适于简式、大型玉米收获机的配置。从我国玉米收获机的发展趋势看,背负(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将继续稳步发展,自走式将会快速发展,互换割台型为阶段性产品.脱粒型是农业生产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品,但在未解决玉米低含水率收获或冻收配套烘干、贮存条件的情况下,脱粒型玉米联合收获机难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国外玉米收获机技术简介目前,国外玉米收获机的研究与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当前,所有新型玉米收获机操纵控制系统均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及GPS系统,使玉米收获机作业实现最佳化。由于国外种植方式多为一年一季,收获时玉米籽粒的含水率很低,大多数国家均采用玉米摘穗并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主要特点有:可靠、高效、大型、大  相似文献   

8.
玉米收获机的分类及各类机型的特点目前我国生产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厂家很多,生产的机型也很多。从行走方式上分为自走式、悬挂式。悬挂式又分拖拉机悬挂机和轮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悬挂机两种;从收割行数上分有单行、双行、三行、四行;从行距上分从40厘米到70厘米不等;从收获形式上分摘穗和脱粒两种,摘穗结构又分摘穗  相似文献   

9.
<正>1国外发展状况及趋势欧美等发达国家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一般采用一机多用的大中型收获机械。一年一季种植,不需要抢农时,通常在玉米含水率较低时收获,直接脱粒。普遍采用的收获工艺是摘穗、脱粒、清选和秸秆切碎还田,与谷物联合收获机配套的玉米割台多数采用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承担的"高含水率玉米籽粒低损收获与穗茎一体化收获技术及装备"项目,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该研究以玉米籽粒含水率、作业质量参数为控制依据,建立了摘穗损失、籽粒破碎、籽粒回收损失等指标的自适应智能调控策略,研发了玉米籽粒破碎率、果穗断穗率在线传感系统和控制模块,形成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自适应调控系统;开发了低损喂入、收获台过载保护和返吐等技术,以及高效单纵轴流、双纵轴流脱粒等核心装置,研制了高含水率玉米单纵轴流籽粒收获机、高含水率玉米双纵轴流籽粒收获机,解决了高含水率玉米籽粒收获国际性难题,引领玉米收获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玉米摘穗装置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穗装置是玉米收获机的关键部件,能够直接影响其摘穗性能和技术指标,即收获损失率、籽粒破碎率、果穗含杂率等,其工作可靠性也对整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通过对现有摘穗装置结构形式进行比较、选择,对卧式摘穗装置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设计,为后续的优化设计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机收一直受制于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偏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收获后籽粒破损严重,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而如何实现玉米籽粒高含水率情况下的低损失收获是目前的发展方向.为此,结合4 YL-4/5型联合收获机,设计了一种切轴流双滚筒玉米脱粒分离装置,不仅可用于玉米籽粒收获,也可调整部分技术参数,来完成小麦等农作物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
玉米收获是玉米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收获机械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收获效果和工作效率。由于玉米果穗的结构特性,玉米收获过程中收获方式不当,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对玉米收获机械的关键装置的结构有较高要求。对玉米收获机械关键装置的研究一直是玉米收获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对玉米摘穗机、脱粒机和籽粒收获机的关键装置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和优缺点进行简述,并讨论了我国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谷物脱粒损伤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谷物脱粒是谷物收获工作的关键环节,对谷物脱粒损伤机理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通过对谷物脱粒损伤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入研究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玉米籽粒收获装置对黄淮海夏玉米脱粒时存在籽粒损伤大,未脱净率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轴流式玉米锥形脱粒滚筒,采用“柔性钉齿-短纹杆”组合式脱粒元件,实现籽粒低损高效收获。通过对锥形滚筒及关键部件结构的理论分析,确定了脱粒滚筒的关键参数;利用搭建的脱粒试验装置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滚筒转速、脱粒元件间距及脱粒间隙对脱粒性能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滚筒转速、脱粒元件间距和脱粒间隙为试验因素,对破碎率和未脱净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滚筒转速、脱粒元件间距、脱粒间隙对破碎率与未脱净率均有显著影响;最优参数组合为滚筒转速425r/min、脱粒元件间距90mm、脱粒间隙45mm,对应的破碎率为5.72%、未脱净率为0.83%,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该研究可为黄淮海地区玉米脱粒滚筒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淮海地区籽粒直收时籽粒损伤严重及未脱净率高的问题,结合现有的玉米脱离分离装置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纵轴流式变径变间距玉米锥形脱粒滚筒,以及利用可调节双头拉杆调节工作倾角的脱粒分离装置倾角调节装置.设计了脱粒元件在锥形滚筒的安装位置及排列方式,分析了脱粒元件与籽粒接触的脱粒动力学过程,并查阅相关文献确定了脱粒装置关键参...  相似文献   

17.
受谷物收获作业的季节性和气候及地理条件的影响,谷物收获机研发过程中的田间试验存在诸多限制,导致研发周期长、关键设计参数难以及时准确获取等问题。利用试验平台进行台架试验得到收获机的相关设计参数,在谷物收获机研发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针对水稻、小麦、玉米及谷子等作物的收获机试验研究平台,从结构组成、结构创新、功能用途和台架试验研究方面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总结和分析,同时对谷物收获机及其试验研究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提高农业收获机械的研发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玉米种子工厂化加工过程中,玉米果穗收获环节和加工设备的加工效果是有效保证种子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从玉米果穗收获生产环节和玉米种子加工环节两个方面介绍了玉米种子加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对玉米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气候干燥,较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半干旱性农作物。玉米种植及收割均简单易行,唯一较难展开的工作是剥皮工作,而玉米剥皮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玉米剥皮效率。当前,玉米剥皮机仍旧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剥皮效率不佳,为进一步提升机器工作效率,需对玉米剥皮机关键部件进行改进。因此,对玉米剥皮机部件改进进行了分析,并展开了三维仿真。  相似文献   

20.
水稻轴流脱粒机理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桂香  衣淑娟 《农机化研究》2007,(11):239-241,243
水稻的脱粒机理是水稻脱粒机械应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水稻轴流脱粒机理的研究,将有利于改善水稻轴流脱粒装置的脱粒效果,为水稻轴流脱粒机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水稻轴流脱粒机械的性能,概述性地介绍了目前主要的水稻轴流脱粒机理,分析了国内外水稻轴流脱粒机理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该项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今后水稻轴流脱粒机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