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果园“生草”和“覆草”果园“生草”和“覆草”适用于土壤贫瘠、水肥力差、受天气和温度影响较大的果园。果园“生草”就是在果园行间与株间,种植一定数量的豆科、禾本科类植物或牧草,亦可自然生草并对生草进行施肥、灌水等管理,等草生长到20~30厘米时分期收割青草,晒至半干,掩埋在树冠下,年年反复进行。生草法能培肥地力,保护土壤,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还可大量节省除草剂的使用量。果园“覆草”是将收割后的农作物秸秆或树叶等,直接覆盖在果树下,每棵树的盖草量以树冠的投影面积为准,覆草厚度一般为15~20厘米,一次“覆草”可管2~3年…  相似文献   

2.
半自然生草就是在每年的生长初期,让果园自然生草,在生长中后期,割草覆盖树盘以控制杂草生长。坡地类型果园,在定植时一般修有半圆形“蜗牛坑”,当杂草长到30 cm左右时,从距地面 10 cm处割下,铺放在“蜗牛坑”内任其腐烂。6~8 月份杂草生长量大时,一般要割草2~3次,以保持果园生草高度不超过 30 cm。至生长末期,则任杂草自然死亡。半自然生草果园树盘区域土壤肥水状况与覆草果园相似。生草区土壤肥水状况略低于覆草果园,但明显高于清耕除草栽培的果园。连续3 a(年)以上半自然生草果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清耕除草果园的 1.73 倍,有效磷含量为…  相似文献   

3.
果园覆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园覆草是成年果园土壤管理的一项常规制度,与种植绿肥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果园里多采用自然生草,雨季来临前割倒覆在地面,也有的采取覆盖杂草、秸杆等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效果很好.果园覆草简便易行,覆盖材料的种类和来源都较多,各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除利用果园杂草外,还可用秸秆、稻草、树叶以及园外各处杂草进行覆盖,长期坚持下去,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果园覆草益处如下.  相似文献   

4.
果园生草是对果园实施全园或行间生草,不使土壤裸露,每年刈割一二次覆于树盘或常年不刈割的一项先进、实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目前,欧美、日本等国的果园,土壤管理以生草为主.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进生草制,并在福建、广东、山东等地果园中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但因我国果产区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生草法这一先进的土壤管理制度未被很好地推广应用.据调查,目前实施生草并进行科学生草管理的果园面积仅占果园总面积的20%左右.……  相似文献   

5.
1、果园生草、覆草,提高土壤肥力 果园生草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和水分蒸发.改善果园小气候。从而可以促进果实着色和果面光洁。果园生草宜选择白三叶草、黑麦草等草坪致密,高度适宜,耐践踏,易管理、根系分布浅的草种。旱地果园采用树盘覆草(厚度达到20cm)与行间生草相结合的方式,可保持较适宜的土壤墒情,有利于增大果个和促进着色。  相似文献   

6.
1.1方法 果园生草、覆草适用于土壤贫瘠、土肥力差、受天气和温度影响较大的果园。果园覆草即用干、鲜草或收割后的农作物秸秆(麦秸、玉米秸等,须切碎成5cm左右)或树叶等覆盖物,直接平铺在树盘上,每棵树的覆草量以树冠的投影面积为准,覆草厚度一般为15~20cm(初次覆草厚度应在25cm以  相似文献   

7.
提高果园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果园巧生草 果园生草适用于土壤贫瘠、肥力差、受气候影响较大的果园,特别是山区果园。果园生草就是在果树行间与株问种植一定数量的豆科、禾本科植物或牧草,并对生草进行一定的管理,如浇水、施肥等,当草长N20~30cm时,割倒、晾干,覆于树冠下,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树势,提高果树越冬抗寒能力,又有效地防止日灼和红蜘蛛等病虫害的发生。目前,我地区种植三叶草的较普遍。三叶草繁殖能力强,能适应较恶劣的环境,耐旱,耐高温,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且茎、叶易腐烂,是优质肥料。  相似文献   

8.
1果园巧生草 适用于土壤贫瘠、水肥力差、受气候影响较大的果 园,特别是山区果园。果园生草就是在果园行间与株间种 植一定数量的豆科、禾本科植物或牧草,并对生草进行一 定的管理,如浇水、施肥等,等草长到20-30cm时,割倒, 晾干,覆于树冠下。目前,我们地区种植三叶草的较普遍。 三叶草繁殖能力强,能适应较恶劣的环境,耐旱,耐高温, 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的水分,且茎、叶易腐烂,是优质的 肥料,对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海山  谭鑫  蔡海燕 《河北果树》2012,(1):32-32,35
<正>1土壤管理1.1果园生草、覆草1.1.1果园生草在果树行间与株间,种植豆科、禾本科类植物或牧草,亦可自然生草,由于生草层的覆盖,能够增强果树抗旱、抗涝和抗高温能力,保护土壤,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还可大量节省除草剂使用量。  相似文献   

10.
果园生草技术是我国果园土壤管理中新兴起的一种制度。果园生草是果园土壤管理的一次大变革,它解决了土壤有机质多年短缺的难题,也开辟了利用生草来调控土壤中水分含量的节水农业这一新思路,同时也简化了果树栽培方面的许多管理环节,使生产绿色果品変成了现实。1生草技术发展趋势目前国内以生草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果园土壤管理制度有自然生草制(图1)、人工种草制及覆草制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果园生草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和水分蒸发,改善果园小气候,从而可以促进果实着色和果面光洁。果园生草宜选择白三叶草、黑麦草等草坪致密,高度适宜,耐践踏、易管理、根系分布浅的草种。旱地果园采用树盘覆草(厚度达到20cm)与行间生草相结合方式,可保持较适宜的土壤墒情,有利于增大果个和促进着色。  相似文献   

12.
果园生草对于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促进果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是欧美及日本等果业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土壤管理制度。中国果园生草于20世纪60年代起步,80年代在全国掀起一轮生草热,但由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研究,果园生草并没有被作为一项可操作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土壤管理仍以清耕为主。为此,笔者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从果园生草对土壤肥力、土壤理化性状、温湿度等果园环境效应改良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推广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多年连续覆草对果园土壤的综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果园多年连续覆草对果园土壤酶活性、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覆草使土壤酶活性成倍增加。覆草后前期速效养分增加迅速,后期与对照差异减小。覆草后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昼夜温差减小。  相似文献   

14.
<正>果园生草也称"果园生草覆盖",是对果园实施全园或行间生草覆盖,不使土壤暴露,每年刈割1 ̄2次覆于树盘下或刈割用于发展养殖业,或常年不刈割的一种土壤管理制度[1,2]。果园生草是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和有机果  相似文献   

15.
果园生草技术已成为较为先进的水果园土壤管理方法之一,是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一次重大变革。果园生草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有机质含量、调节果园的微生态环境、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等。本文通过简单介绍34个果园人工和自然生草培肥地力的生产实践,整理了适合沂蒙山区果园的生草模式和技术,提出了临沂市水果园人工生草选择黑麦草、紫花苜蓿、鼠茅草,自然生草以马唐、狗尾草、荠菜等为宜。生草园需做好肥水、刈割等管理环节,实现树、草的营养良性循环,以园养园。  相似文献   

16.
土壤是果树生长的基础,也是果树矿质元素与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果园土壤管理的模式主要为清耕法、覆盖法、免耕法及生草法。主要从果园生草对土壤的影响、对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对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果园生草制土壤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虽然果园生草技术在我国的推广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如果能针对不同的果园选择合适的生草品种,进行合理的种植,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品种的果树进行专项研究,确定最佳生草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果实品质就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果园生草的广泛推广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苹果、梨、桃,杏、李园进行4年的覆草研究,发现果园覆草有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调节果园土壤温度及气温,提高果树的光合效应,促进果树生长发育,提高果品产质量等方面,以及对开发改遣低产果园(特别是旱薄地果园)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以改良果园土壤结构、增强果园肥力及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进行了苹果园起垄覆草与生草试验。结果表明,果园生草与覆草对果园蓄水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果园微环境、强壮树体、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等方面有促进作用,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鲁南山区果园培肥保水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南山区坡地,山岭薄地多,水土流失严重,果园肥水条件差,限制了果树生产的发展.为逐步改良丘陵坡地果园肥水状况,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局和农广校等部门通过采取土壤培肥、地面覆草及半自然生草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果园土壤肥力,减轻了水土流失,抑制了果园水分蒸发,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果园生草与覆草是应用于果园土壤管理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在全国得到大面积推广。为了探讨其在鲁中山区苹果园应用对果树生长、栽培环境、果品质量的影响,作者在2005年、2006年进行了本项试验,并取得一定成绩,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