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批肉用大雏鸡泄殖腔内接种鼠伤寒沙门氏杆菌(St)然后观察乳糖饲料是否影响St在盲肠内的生长繁殖。本试验分:空白对照鸡;经口接种从成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出的厌氧培养物(AC);接种AC并给予乳糖饲料三组。在饲喂10天、15天时测得,乳糖饲料能显著降低盲肠内容物中的St数量(每克内容物下降2—4个数  相似文献   

2.
果寡糖控制雏鸡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的果寡糖对雏鸡肠道沙门氏菌感染的抑制作用。选择1日龄健康艾维茵肉仔鸡96只随机均分4组,每组24只。分别饲喂果寡糖添加量为0、0.5%、1.0%、2.0%的饲粮,试验期21d。在16日龄,采用口腔灌注法将所有试验鸡进行108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分别于17日龄、19日龄、21日龄进行盲肠沙门氏菌、pH值及盲肠鲜重三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5%~2%果寡糖,在19日龄时均能显著降低盲肠沙门氏菌定植数量,各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随着鸡日龄的增加,各试验组鸡盲肠沙门氏菌数逐渐减少。果寡糖对盲肠内容物pH值无显著影响;果寡糖使盲肠鲜重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用成年鸡盲肠细菌群培养物分别通过嗉囊管饲法、鸡体上方喷雾法和泄殖孔唇触抹法接种刚出壳的来航雏鸡。3日龄时经口腔攻击10 ̄4个肠炎沙门氏菌(SE),并于10日龄时分离盲肠中定居的SE。在接种盲肠细菌培养物后1天及10日龄时测定了盲肠中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结果显示,各实验组的SE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并且,泄殖孔唇接种组仅仅用了0.05ml的细菌培养物即达到了经嗉囊管饲法或喷雾法接种0.5ml细菌培养物的抑制SE的效果。对SE的竞争性排斥效果与接种细菌培养物后盲肠内容物中的总VFA和丙酸含量直接相关。结果揭示:通过对刚出壳雏鸡经泄殖孔唇接种成年鸡盲肠细菌培养物,能够帮助新生雏鸡快速建立起正常盲肠菌群,大大增强对SE定居的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4.
业已证实,日粮中的某些糖类可以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在肉用仔鸡定居。甘露糖可以使盲肠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总浓度降低至少两个数量级,乳糖可使其降低三个数量级。牛奶含有约5.5%的乳糖,乳清粉(奶酪业的一种副产品)含有约61%的乳糖。作者用这两种乳制品试验了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成年鸡盲肠细菌培养物分别通过嗉囊管饲法,鸡体上方喷雾法和泄殖孔唇触抹法接种刚出壳的来航雏鸡。3日龄时经口腔攻击10^4个肠炎沙门氏菌(SE),并于10日齿时分离盲肠中定居的SE。在接种盲肠细菌培养物后1天及10日龄时测定了盲肠中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含量。结果显示,各且的SE含量均比对照明显降低,泄殖孔唇接种级仅用了0.05ml的细菌培养物即达到了经嗉囊管饲法或喷雾法接种0.5ml细菌培养物的  相似文献   

6.
<正> 鸡沙门氏菌病(鸡白痢、鸡伤寒、家禽副伤寒)是养鸡业中的常见传染病,是严重危害雏鸡成活率的原因之一。作者为了探索治疗鸡沙门氏菌病的有效药方,将出壳的幼雏分成若干不同的试验对照和对照组,每组雏鸡6—10只,均于出壳后的第2天用注射器往嗉囊内接种稀释过的婴儿沙门氏菌肉汤培养液1毫升,使其人工感染沙门氏菌;然后于8—14日龄采用饮水或拌料喂服不同组方的抗菌药,清除肠道内沙门氏菌;再于15—17日龄喂服成鸡盲肠细菌培养物,以  相似文献   

7.
报刊集锦     
《中国禽业导刊》2001,18(3):40-40
盲肠细菌对肉仔鸡生 产性能及沙门氏菌传 染病抗性的影响 本实验研究了盲肠细菌处理 1日龄雏鸡后,对雏鸡生产性能及沙门氏菌传染病抗性的影响。   试验 1将鸡群随机地分为 12组,每组 30只小鸡。然后对这十二组鸡分别采用三种处理:盲肠细菌处理。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各种处理设置 4个重复。结果表明:实验组雏鸡在 1日龄接种健康仔鸡盲肠细菌,而在 3日龄用沙门氏菌攻毒,它们体增重、盲肠中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没有接种盲肠细菌的雏鸡。另外,实验组雏鸡的盲肠粘膜上有更多的细菌,但其中的厌氧菌和大肠杆菌却显著少于阴性对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饲料中添加2.5%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肉鸡盲肠菌群的影响。其次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鸡盲肠内容物和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鸡盲肠主要菌群的影响及其对肠道沙门氏菌定植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添加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了双歧杆菌数量(P 0.05),有降低拟杆菌和肠球菌数量的趋势(P=0.07)。与无盲肠内容物的对照组相比,添加盲肠内容物组的雏鸡厌氧菌数量升高,而包括大肠杆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在内的需氧菌数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在采食添加甘露寡糖或棕榈粕饲料的雏鸡中肠炎沙门氏菌定植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与第2周相比,棕榈粕组肉鸡在4周时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增加(P 0.05),而肠炎沙门氏菌减少(P 0.05)。结论 :在含盲肠内容物的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或棕榈粕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增加,而肠杆菌减少,它们还降低了雏鸡对肠炎沙门氏菌定植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梯度水苏糖对肉鸡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的控制效果。试验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45.52±1.48)g的健康AA肉鸡公雏72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在玉米-大豆浓缩蛋白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0.4%和0.8%水平的水苏糖。结果表明:日粮添加水苏糖降低了肉鸡体重;肉鸡肠道沙门氏菌控制效果不显著,第19天时,0.4%水苏糖添加组的大肠杆菌数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乳酸菌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H值与盲肠指数无差异(P>0.05)。以上研究表明,该梯度水苏糖不能控制肉鸡沙门氏菌感染,对肉鸡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球虫病感染期间,日粮中添加n-3脂肪酸(n-3FA)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脂肪酸来自完整或粉碎的亚麻籽。饲喂时间从1日龄到3周龄。雏鸡在2周龄时用球虫感染,6d后观察感染效果。试验1比较了几种高n-3FA日粮对肉鸡用柔嫩艾美球虫或巨型艾美球虫感染的影响。球虫感染的肉鸡饲用添加完整亚麻籽的日粮,体增重最低,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日粮中添加5%的步鱼油或15%的粉碎亚麻籽明显减轻柔嫩艾美球虫感染的病灶,但对巨型艾美球虫感染没有影响。试验2研究了用不同剂量巨型艾美球虫卵囊的肉鸡,饲喂添加亚麻籽日粮,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用50,000个球虫卵囊感染雏鸡时,亚麻籽日粮不能维持其体增重,但用500或5,000个卵囊感染时,5%亚麻籽日粮能维持。用5,000或50,000个巨型艾美球虫卵囊感染的雏鸡,饲喂5%或10%粉碎亚麻籽的日粮比对照病灶加重,因此,日粮中高含量的n-3FA不能影响所有艾美球虫的发育。这种日粮对柔嫩艾美球虫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此类球虫主要寄生在含氧量低的盲肠中。但这种日粮不影响巨型球虫的发育,因为它们寄生在小肠的中段。  相似文献   

11.
刘玲  种克  郭姣洁 《中国饲料》2019,(14):85-88
文章旨在研究谷氨酰胺对肉鸡生长性能和盲肠沙门氏菌水平的影响。试验1选择1日龄AA肉仔鸡23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处理1组饲喂基础日粮(在3日龄感染3.6×10^6cfu沙门氏菌),处理2组饲喂基础日粮+10g/kg谷氨酰胺(在3日龄感染3.6×10^6cfu沙门氏菌)。试验2选择1日龄AA肉仔鸡3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6只鸡,对照组和处理1组同试验1,处理3组同试验1的处理2组,但肉鸡感染7.5×10^6cfu沙门氏菌试验2处理2组饲喂基础日粮+10g/kg谷氨酰胺(不感染沙门氏菌)。两个试验均开展14d。试验1: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2:处理2组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1~7d肉鸡的体重和日增重(P<0.05)。肉鸡感染沙门氏菌4或10d后,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对盲肠沙门氏菌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日粮添加1%谷氨酰胺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但并没有降低盲肠沙门氏菌水平,这说明日粮中添加1%谷氨酰胺不足以达到降低盲肠沙门氏菌的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往大量研究偏重于商业加工时的盲肠和肠道沙门氏菌,对鸡胴体的污染效应。作者近日评价了某加工厂,在生长末周(6~7周)商用肉鸡嗉囊和育肠的实验,接种肠炎沙门氏菌存在及7同龄肉鸡嗉素和盲肠的沙门氏菌存在。当肉鸡在6周龄用1×10~6Cfu的S.enteritidis经口接种时,嗉囊和盲肠污染的发生率与攻击后2天者  相似文献   

13.
为对发病雏鸡群进行确诊,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雏剖检观察及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小白鼠接种观察,证实鸡群发生了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禽副伤寒和禽伤寒,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病原,感染率高于鸡伤寒沙门氏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多种常见抗生素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14.
用十二烷酰肌氨酸法提取鸡沙门氏菌外膜蛋白,作为抗原,制备油乳剂型(Oil Emulsion OE)亚单位疫苗。该亚单位疫苗为油包水(W/O)型,稳定性良好,安全可靠。对3周龄雏鸡用该疫苗肌注接种,6周龄攻毒,结果表明,接种800ugOMP/只油乳剂型亚单位疫苗的雏鸡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或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攻击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15.
乳酸杆菌及其属AG菌对肉鸡生产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京逊 《饲料工业》1998,19(1):14-16
对肉仔鸡进行0日龄~6日龄、0日龄~12日龄及0日龄~19日龄不同阶段的饲养试验,在6日龄、12日龄及19日龄时分别对肉鸡体增重、盲肠pH值及盲肠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肉鸡所饲喂日粮分别在含有及不含有乳糖情况下添加两种乳酸杆菌,其添加水平为每千克1×108菌株。该试验在日粮中含有及不含有乳糖条件下设置三个处理及四个重复。在0日龄~6日龄及0日龄~12日龄试验阶段观测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在19日龄时乳酸杆菌处理组肉鸡体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添加乳糖的乳酸杆菌处理组及添加乳糖的对照组pH值比不添加乳糖的对照组低(P<0.05)。乳酸杆菌处理组的体增重比对照组增加93%。这一研究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乳酸杆菌对肉鸡生产性能的改进有良好的作用,而日粮乳糖含量与乳酸杆菌属没有交互作用,但乳糖能够降低盲肠pH值水平。  相似文献   

16.
美农业部研究局研究证明,在鸡饲料中加短链脂肪酸可起到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作用,即可显著减少沙门氏菌数。从1日龄起,给鸡饲料添加1%的甲酸或丙酸,2日龄时,喂饲鼠伤寒沙门氏菌。7日龄时与对照鸡比较,饲喂甲酸或丙酸的鸡,盲肠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数由5.08log 分别减少到1.42和1.47log;14日龄时,由4.03log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蛋鸡源肠炎沙门氏菌致病性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0只7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对照组)和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组和D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108 cfu/kg凝结芽孢杆菌。连续饲喂7 d后,第8天进行肠炎沙门氏菌攻毒,分别给C组和D组雏鸡灌服0.5mL6.25×107cfu/只的肠炎沙门氏菌,而A组和B组灌服0.5mL无菌PBS,感染后观察一周。试验开始后记录雏鸡不同时间点的体重变化,同时在各时间点采集盲肠内容物,进行菌落计数。结果显示,攻毒后C组和D组雏鸡的体重均出现下降情况,但D组雏鸡体重下降幅度较小,但同一时间点,四组雏鸡之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时间点,A组和B组雏鸡盲肠内容物中均未分离到肠炎沙门氏菌,而C组和D组雏鸡在感染后第1天开始即可分离出肠炎沙门氏菌,随着感染天数增加菌落数呈减少趋势,且D组的载菌量均显著低于C组的载菌量(P<0.05)。综上所述,凝结芽孢杆菌能够缓解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雏鸡体重下降,并有效减少盲肠中肠炎沙门氏菌的载菌量。  相似文献   

18.
用十二烷酰肌氨酸法提取鸡沙门氏菌外膜蛋白,作为抗原,制备油乳剂型(Oil Emulsion OE) 亚单位疫苗。该亚单位疫苗为油包水(W/O)型,稳定性良好,安全可靠。对3周龄雏鸡用该疫苗肌注接种,6周龄攻毒,结果表明,接种 800ug OMP/只油乳剂型亚单位疫苗的雏鸡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或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攻击具有显著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猪业》2012,(3):69-69
88头断奶仔猪(19±2日龄)进行14天试验评价饮水饲喂饲用微生物(DFM)或有机酸对生长、免疫状态,沙门氏菌感染和排出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实验猪经鼻接种鼠伤寒沙门氏菌(1010cfu,头)。猪用沙门氏菌攻毒6天后开始对其饮水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1)对照日粮;(2)对照日粮+加入DFM(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了使用竞争排斥类益生菌制剂(CE)对初生雏鸡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一随机将180只刚出壳雏鸡分为两组,试验组在0d每只口服接种益生菌106CFU,而对照组则口服无菌生理盐水。通过选择性培养和DGGE带型分析,研究不同日龄雏鸡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和对照组的细菌总数差异不显著,试验组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乳酸杆菌数高于对照组;肠球菌数低于对照组,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CR-DGGE结果表明试验组的电泳条带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且两组肠道菌群按不同处理明显地聚类成两大分支,说明初雏接种益生菌可以影响后期的盲肠菌群结构。试验二的分组和0d处理同试验一,两组随后在1d均口服接种鼠伤寒沙门氏菌。通过检测沙门氏菌和耐药性大肠杆菌定植数量来比较益生菌对雏鸡的保护率。结果表明:在12d,对照组盲肠内沙门氏菌阳性率为46.15%,而试验组则未检出。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盲肠内耐30ppm卡那霉素和5ppm氨苄青霉素的大肠杆菌数量下降显著。以上结果显示,竞争排斥类益生菌制剂不仅可在雏鸡肠道内成功定植,而且可以显著降低肠道沙门氏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