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了口蹄疫的生物学试验、血清学诊断技术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在生物学诊断技术方面,对口蹄疫的诊断主要依靠动物实验、细胞培养。血清学诊断技术包括补体结合试验、病毒中和试验、凝集试验、免疫扩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口蹄疫的诊断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国内外相继建立了口蹄疫核酸杂交、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R)、核酸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这些方法比传统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驴、骡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热、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和浮肿,马传染性贫血病给养马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此病病程复杂,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但确诊还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有补反试验、荧光抗体技术、中和试验、ELISA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等,下面详细谈谈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相似文献   

3.
东亚钳蝎蝎毒蛋白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泳技术和免疫检测技术对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东亚钳蝎的蝎毒蛋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蛋白组分能够有效地刺激家兔产生特异性抗体。应用琼脂扩散试验,免疫电泳试验,琼脂单相辐射免疫扩散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等试验方法对东亚蚶蝎蝎毒进行检测是可行的。本研究可成本为快速,灵敏,准确的东亚钳蝎蝎毒蛋白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CD58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检测CD58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用CD58混合弗氏佐剂和兔淋巴细胞吸附CD58的方法免疫家兔获取CD58的抗体,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检测抗体特异性,间接ELISA检测抗体水平。【结果】两种方法都能够使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双向免疫扩散试验证实,弗氏佐剂法获得2种抗体,淋巴细胞吸附法制备抗原可获得1种抗体;间接ELISA检测法CD58的最适包被浓度为10.0μg/mL,最佳封闭液为10 g/L明胶,辣根酶标记的羊抗兔IgG工作浓度为1∶2 000。【结论】兔淋巴细胞吸附法可制备针对CD58的单一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以用于CD58抗体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马传染性贫血(下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前曾认为这种疾病不能产生抗体反应,但自1966年以来,应用免疫学方法诊断马传贫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各国先后进行了补体结合试验(Kono,1966),中和试验(Tokui,1968),补体结合抑制试验(McGuire,1971),琼脂扩散试验(Coggins.1970),直接免疫萤光技术(Crawford,1971)。间接免疫萤光技术(Ushimi,1969,1972),琼脂微量免疫扩散试  相似文献   

6.
<正>6.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哪些?如何确诊?血清学检测方法:抗体检测可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原学检测方法:病毒检测可采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普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PCR产物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可进行病毒分型。疑似患病动物的病料需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进行确诊。(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369号,联系电话0532—85621552)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牛巴泰病毒(BATV)NM/12株作为诊断抗原,初步建立了BATV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检测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赤羽病毒阳性血清、牛布鲁氏杆菌阳性血清、牛病毒性腹泻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仅与BAT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其特异性较强;经敏感性试验测定,阳性血清1∶640倍稀释时检测仍为阳性,显示其敏感性高。应用该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523份牛血清进行牛巴泰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总阳性率为10.7(56/523),阳性检出率与临床普遍使用的中和试验符合率为100%。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牛群抗体检测和BAT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检测牛白血病病毒(BLV)的抗体。以FLK-BLV细胞培养液制备的免疫扩散(ID)用的粗提抗原,经ConA-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或先经乙醚处理,再经Sephadex G-150层析等方法,分别提取了gp和p抗原。用gp抗原作ELISA,对91份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共67份,比微量免疫扩散(MID)高14%,两者的符合率为85%。用p抗原作ELISA对24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占162份,比MID法高12%,两者的符合率为87%。用gP抗原对33份样品和用p抗原对160份样品进行三次重复试验,它们的变异系数在10%以内的分别为100%和92.5%。ELISA抑制试验表明,p抗原和gP抗原对BLV抗体的特异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免疫动物或感染动物的血清型中特有的免疫抗体或感染抗体,可以通过血清学进行检测,识别出抗体的种类和血清中的抗体量。血清学鉴定最有效广泛使用的试验包括:凝集反应(包括玻片凝集、试管凝集、乳胶凝集)补体结合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影响血清学试验数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解质、温度、酸碱度、振  相似文献   

10.
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型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P1/P2,扩增的片段为550bp,根据欧洲型毒株设计了一对特异性检测引物P3/P4,扩增的片段为433bp,建立PRRSV的RT-PCR的检测与血清型鉴别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这2对引物均不能扩增其他常见的繁殖障碍相关病毒的RNA或DNA。敏感性试验表明,这2对引物可以分别到检测10-5TCID50和10-4TCID50的病毒含量。利用该方法对重庆、四川某些猪场中临床上疑似为PRRS的20份送检组织样品进行检测,只有引物P1/P2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RT-PCR产物;其中有15份样品呈PRRSV阳性结果,阳性率为75%,说明送检的样品感染的PRRSV为美洲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检测病料组织中PRRSV是可行的,是临床上对PRRS进行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省诊断耕牛血吸虫病历来都采用粪孵检查。粪孵法要求每头牛做到三粪六检,每普查一次,花的人工多,费的时间长,瓶罐损耗大,而检出率却不高,许多患血吸虫的病牛查不出来。因此,研究一种方法简便、快速、低耗,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查病效果好且易于推广的诊断方法,是耕牛血防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人医方面,首先提出间接血凝试验报告的是Kagan(1955),我国扬赞元等(1975)进行了冻干血球间接血凝试验研究。1975年Preston和Duffus将血凝试验应用于诊断牛的血吸虫病。国内迄今尚无血凝试验诊断耕牛血吸虫病的公开报道。1977年10月,我们将间接血凝  相似文献   

12.
为了快速准确地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流感病毒(SIV)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特进行试验。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PRRSV的ORF7基因序列、CSFV的C基因序列和SIV的M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特异引物,开展RTPCR检测方法的研究。分别建立了PRRSV、CSFV和SIV的单项RT-PCR诊断方法,并最终建立了PRRSV、CSFV和SIV的复合RT-PCR诊断方法,可分别及同时扩增PRRSV 430 bp、CSFV 775 bp和SIV 225 bp的特异性片段。试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PRRSV、CSFV和SI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鸭副粘病毒病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鸭副粘病毒病的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新城疫F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扩增鸭副粘病毒融合蛋白基因727bp的特异性片段,进行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建立了鸭副粘病毒病的RT-PCR诊断方法。应用建立的诊断方法,对从山东不同地区分离的20株疑似鸭副粘病毒毒株和150份疑似感染副粘病毒鸭的病变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特异性试验表明,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能够从鸭副粘病毒SDFCH株中扩增到727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鸭瘟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鸭肝炎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法最低检出量的cDNA质量浓度为3pg/μL;山东不同地区20株疑似鸭副粘病毒分离株中有15份为阳性;150份疑似感染副粘病毒鸭的病变组织有125例为阳性。【结论】建立的鸭副粘病毒病的RT-PCR诊断方法,且有快速、准确、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和团集反应,对镜检有虫的25份阳性血清、非疫区22份阴性血清及疫区1070份待检血清进行伊氏锥虫病血清学诊断比较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间接血凝试验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是较理想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其次是微量补体结合试验和琼脂双向扩散。对流免疫电泳和团集反应不但有假阴性,而且有假阳性,诊断价值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的PCR诊断方法。【方法】根据阴道加德纳氏菌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分离的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菌体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建立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的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其可行性进行检验。【结果】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能扩增出437 bp的特异性核酸片段,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PCR的最低检出限量为500 mL-1。利用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9株从山东省不同地区分离的疑似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菌株进行检测,结果有4株为阳性。【结论】研究建立的狐阴道加德纳氏菌PCR快速诊断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1次检测多个样品。  相似文献   

16.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重组N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纯化的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HJ株重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各项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判定标准,建立检测B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将已构建的重组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获得重组N蛋白。利用电洗脱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并用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以纯化后的重组N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初步建立检测BRSV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结果】成功表达并纯化了BRSV HJ株重组N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重组N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间接ELISA诊断方法。交叉试验结果表明重组N蛋白与牛无浆体病(Anaplasmosis)、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和牛副流感(BPIV)阳性血清均不发生交叉反应。与中和试验(SNT)相比较,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率分别为85.0%、90.9%和87.7%。采用本试验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黑龙江省的牡丹江、佳木斯、鹤岗和大庆4个地区牛场的600份牛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部分地区BRSV的抗体阳性率为27.3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初步证实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存在牛呼吸道合胞体病。这一研究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并为该病的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鼻气管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rhinotracheale,ORT)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PCR扩增鼻气管鸟杆菌16 S rRNA基因的671 bp特异性片段,经回收纯化后用地高辛标记,建立了地高辛标记探针诊断ORT的方法。【结果】特异性试验表明,地高辛标记探针可与ORT不同血清型参考菌株的核酸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鸡大肠杆菌、副鸡嗜血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核酸杂交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地高辛标记探针对ORT的最低检出量为100 pg/μL;利用该探针对分离菌株和疑似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均与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了地高辛标记探针检测ORT的方法,为ORT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便且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在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试验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20年2月4-24日门诊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COVID-19患者101例,排除COVID-19的其他肺部疾病及发热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以RT-PCR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GIC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使用诊断特异性、敏感度、诊断准确度等指标对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并分析抗体与疾病病程以及疾病分型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 SARS-CoV-2特异性IgM/IgG临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2.1%, 90.7%和91.6%,与RT-PCR方法相比,经过χ~2检验,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阳性率与病程的关系经过χ~2检验,不同发病天数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分型的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阳性率经过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 SARS-CoV-2特异性IgG/gM抗体的检测可用于COVID-19感染的诊断,但在疾病早期可能存在漏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温氏附红细胞体诊断方法,根据温氏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946266),设计1对种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温氏附红细胞体的PCR诊断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温氏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特异性片段,检测温氏附红细胞体最低DNA量为0.178 fg。利用该方法对湖北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温氏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0.3%、5.3%、45.8%,说明温氏附红细胞体在湖北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均存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湖北省感染率较高、流行较广。  相似文献   

20.
利用蛋白酶的蛋白特性,结合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建立了脱脂奶溶蛋白琼脂扩散抑制试验的新方法,用以检测免血清中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la)胞外蛋白酶抗体,同时与琼脂扩散免疫沉淀试验及ELISA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优于琼脂扩散免疫沉淀试验,而与ELISA试验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