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接血凝试验(IHA)是检查弓形体抗体常用方法之一,通常在试验后就将诊断红细胞弃去。1981~1986年,我们对醋酸法和鞣酸——醋酸法致敏的弓形体 IHA 诊断红细胞制剂24批,使用后对阴性孔的抗原制剂作了回收和再生试验,获得满意的结果,表明此法简易可行,可节约原料,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我们根据弓形体可以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繁殖的特点,于1986年8月用鸡胚生产弓形体间接血凝(IHA)诊断抗原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3.
快速酶免法系采用聚乙二醇(PEG)稀释抗体,可使弓形体抗原与抗体反应由原来37℃2小时缩短为10分钟。通过对388份样品测定,快速EIA法阳性率为36%,间接血凝(IHA)作对比,阳性率为26%。两法阳性反应完全相符,但检出率快速EIA高于IHA。人工造病12头猪,于11天和21天采血检测抗体水平,EIA法阳性两次皆为100%。由于EIA技术中实行包被一步标准化,使本法操作更为简便、灵敏、快速。  相似文献   

4.
猪混合感染猪瘟和弓形体后,其临床表现与猪蓝耳病、附红细胞病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容易引起误诊误治,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养殖户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仔细进行区分诊治。笔者通过对一起典型的猪瘟和弓形体混合感染病例的诊治,分析得出猪瘟、弓形体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饲养场环境差、抗生素应用不当以及猪感染猪瘟后机体抵抗力低下。对猪瘟、弓形体混合感染病的防治,以综合防制为主。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猪弓形体病的流行病学,总结病猪发病时症状及解剖后的病理变化,从临床鉴别诊断、实验室诊断分析猪弓形体病的初步和确诊方法,最后提出药物治疗和日常强化管理措施,以期为猪弓形体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间接血凝诊断牛东毕吸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二次醛化绵羊红细胞,初步建立了使用间接血凝(IHA)诊断牛东毕吸虫病的方法,并对62份阳性血清、25份阴性血清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阳性符合率可达96.8%,阴性符合率为96%。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献报导,猪弓形体病应用磺胺类药物及抗疟原虫的乙胺嘧啶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验证和探索治疗本病的理想药物,我们应用磺胺类药物及治疗红细胞原虫病的一些药物对人工复制的猪弓形体病作治疗试验,同时,也进行了现场治疗及预防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下: 一、人工感染猪弓形体病治疗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类原虫病,猪弓形体病引起母猪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发病猪死亡率高。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引起的严重危害养猪业生产的疫病;病猪以急性黄疸、溶血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弓形体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发生与流行呈上升趋势。笔者先后在平湖镇各大、小猪场诊治多起猪  相似文献   

9.
IHA诊断绵羊日本血吸虫病国内尚未见报告。本试验,通过IHA对疫区粪孵阳性绵羊血清和非疫区阴性绵羊血清进行滴度检测对比,观察和评定了IHA血清抗体滴度的判定界线。同时,对不同疫区绵羊的IHA滴度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的分析,分别不同疫区的绵羊群,统  相似文献   

10.
1发病原因仔猪高烧不退是由免疫抑制性猪病和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而引起的病症。1.1生物因素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支原体等病源混合和交叉感染,病源在7种以上,其中以猪瘟病毒感染率最高,最为典型。以蓝耳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圆环病毒、猪瘟病毒混合感染为常见,一般猪瘟病毒与圆环病毒混合感染,以猪瘟病  相似文献   

11.
肉牛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个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肉牛附红细胞体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及时监控好人畜共患病。试验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肉牛附红细胞体16SrRNA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对肉牛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扩增出了一段412 bp的DNA片段,与Genbank中发表的肉牛附红细胞体序列同源性为98%。将建立的PCR方法对大肠杆菌、弓形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DNA进行检测为阴性,检测肉牛附红细胞体DNA的最低浓度为1.23 ng/μL。该方法快速、准确、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应用美国进口及国产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弓形体免疫血清的球蛋白,检查了人工感染的急性弓形体病,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弓形体免疫血清球蛋白(IgG)的提取 弓形体高免血清的制备及球蛋白的提取,参照“荧光抗体诊断猪弓形体病”的方法。猪弓形体高  相似文献   

13.
肥西县山南镇某猪场发病,病猪皮肤发绀和苍白,消瘦,前期注射治疗时注射部位易出血,血液稀薄难以凝结,病猪伴随流水样鼻液,粪色煤油样.存栏160头,已发病95头,死亡43头,群众称之为"蓝耳病",我们初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和弓形体混合感染,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4.
以猪蛔虫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制备检测猪蛔虫特异性抗体的间接血凝诊断试剂,与猪蛔虫抗体发生特异性凝集反应.结果表明,用间接血凝诊断试剂对3 000份猪血清进行现场检测,阳性率为30.00%;而琼脂扩散试验(AGP)的阳性率为13.00%,表明,间接血凝试验(IHA)比GAP敏感,间接血凝诊断试剂可用于猪蛔虫病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猪弓形体病的诊断,除进行虫体分离、病料涂片检查外,还可应用免疫血清学方法检测血清中抗体.现将我们以弓形体裂解物致敏双醛固定的绵羊红血球,检测猪弓形体病血清中的抗体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滤纸干血样IHA诊断血吸虫病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滤纸干血样IHA法诊断血吸虫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取阳性血清31份制成滤纸干血样,分别对滤纸性质、干燥方式、洗脱时间、保存方式等进行研究,并与血清IHA结果比较.结果:定性、定量滤纸各滴度阳性符合率均为100%.45℃烘干1∶80,56℃烘干1∶40、1∶80滴度阳性符合率有所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暖气烘干各滴度阳性符合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自然晾干,37℃烘干各滴度,45、56℃烘干其余滴度阳性符合率均为100%;洗脱30 min时1∶40、1∶80滴度,60 min时1∶80滴度阳性符合率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它各次阳性符合率均为100%.冰箱保存7 d,各滴度阳性符合率均为100%,室温保存7 d,各滴度阳性符合率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滤纸性质对IHA结果影响不大;45、56℃烘干可使血样效价降低,暖气烘干可使检出率明显下降,应以自然晾干或37℃烘干为宜;洗脱30、60 min时血样效价略有下降,应以洗脱90 min为宜;室温保存可使检出率和效价出现下降,应以冰箱保存为宜.  相似文献   

17.
IHA与ELISA法检测弓形虫IgG抗体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对弓形央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大多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在检测中作者发现,同一份血清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其结果不尽相同,为此,作者采用IHA和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三材料与方法正.五血清来源血清769份,其中638份来自湛江市区两间大医院产科门诊健康孕妇,131份来自本院附属医院临床科放疗和化疗前的恶性肿瘤患者。1.2试剂盒IHA试剂盒及IgG抗体ELISA试剂盒均购自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分别为:960725,961005。1.3方法每份血清分别用IHA、EI。ISA法按常现操作同…  相似文献   

18.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是人、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给人、畜及毛皮动物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该病报道资料较多,但对毛皮动物弓形体病国内尚未见公开资料发表。本文仅就毛皮动物弓形体病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组织学变化、诊断、免疫、发病机理和防治措施加以概述。文中对各种毛皮动物(银黑狐、北极狐、水貂和毛丝鼠等)弓形体病的临床症状特点及其死后剖检变化分别加以描述,将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9.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基础上 ,观察了 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 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染虫红细胞在 4℃保存 2 0d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养 ;健康牛红细胞保存 6d ,对培养影响不明显 ,而保存 9d即严重影响东方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这对东方巴贝斯虫的虫体保存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观察了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染虫红细胞在4℃保存20d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养;健康牛红细胞保存6d,对培养影响不明显,而保存9d则严重影响东方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