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隐喻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对提高英语理解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隐喻性词汇的构成、隐喻的功能以及隐喻的理解三个方面来分析英语中的隐喻现象。  相似文献   

2.
荆菁 《河南农业》2016,(6):58-60
隐喻来源于文化,反映在人们的思想和语言中.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通过讨论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的植物隐喻,从映射方式角度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植物种类和植物器官等隐喻意象的不同,分析造成这些英汉植物隐喻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荆菁 《河南农业》2016,(9):58-60
隐喻来源于文化,反映在人们的思想和语言中。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通过讨论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的植物隐喻,从映射方式角度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植物种类和植物器官等隐喻意象的不同,分析造成这些英汉植物隐喻差异的主要因素,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比提出了传统隐喻观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重点评述了英语隐喻的结构特点。对隐喻进行了归类,提出四种类型并举例分析。文章探讨了隐喻与大学英语阅读的正确理解和欣赏的关系,应用前面部分探讨的结果举例阐述,继而表明英语学习过程中把握该语言现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近年来,隐喻不仅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人们提及,也被认为是一种思维能力。本文着重探讨了英语学习者自身具备的隐喻能力在英语听力理解中的作用,指出英语学习者自身隐喻能与听力理解水平的关系,并就如何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种人们熟知的生动语体。但由于隐喻的意义取决于词汇的创造性运用,且有赖于一定的想象力和具体的语境,这给准确理解英语隐喻句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英语隐喻的理解及其教学作了探讨,希望对学习者和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英语书面文本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无灵主语句在英语句型中十分普遍。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文化和语言上的不同, 中国学生很难学会使用无灵主语句。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 意在分析中西不同思维方式的生成机制, 找出理解英语无灵主语句的方法, 从而帮助中国学生克服中式思维, 造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是词义转移最常见的手段之一。隐喻的这些研究成果对外语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探讨了隐喻在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理解英语隐喻是掌握英语应用逻辑的重要前提。我国的学习者,通常会采用"分析型"模式解析英语隐喻,这一问题将降低隐喻理解的准确性。本文将首先提出概念表征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制约我国学习者理解英语隐喻的主要因素,同时将依据概念表征,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隐喻投射机制,在减轻语言运用者负担的同时,大大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日常生活用语中到处充满了这种隐喻性的表达,正如王文斌所说的"一旦生活离开了隐喻,那人们将患上失语症"[1]。这也证实了,隐喻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感知和概念化方式。本文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汉字"大"的隐喻语义系统。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一种在特定文化背景中产生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采用文献方法简介英语中的概念隐喻、陈腐和新鲜的隐喻、显露式和非显露式的隐喻、单层和多层隐喻等类型;探讨采用直译、归化、意译、异化、功能对等以及增补型等英汉翻译策略。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隐喻的结构,对于恰当地使用汉译策略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检索和文本分析发现,英语tea是来自汉语的借词,亚欧主流语言中的“茶”的读音滥觞于广东话cha和厦门话te两种发音,是语言接触后的语言借用现象,其含义具有扩大化和隐喻化的嬗变。茶和茶文化通过荷兰和葡萄牙进入英国后,品茗成为时尚,同时也融入了英国语言和英国文学,英国茶承载了丰富的隐喻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英国特色的茶文化,从而有别于汉语和汉文化中茶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隐喻无处不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隐喻是通过一个事物来理解另一个事物的认知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经济学中大量的隐喻现象,说明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和普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现象。空间方位概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被广泛的应用于隐喻。垂直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空间方位范畴,汉语中"上/下"及其相对应的"up/down"有大量的隐喻用法。这些隐喻的产生是有理据性的。  相似文献   

15.
空间概念“上/下“的隐喻及其理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现象.空间方位概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被广泛的应用于隐喻.垂直空间概念是最基本的空间方位范畴,汉语中"上/下"及其相对应的"up/down"有大量的隐喻用法.这些隐喻的产生是有理据性的.  相似文献   

16.
一词多义的认知探究及其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也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隐喻与转喻思维是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词汇意义的延伸是通过隐喻与转喻联想网络得以实现的;英语多义词的教学应该与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研究相结合,从词义延伸的认知动因、联想网络及认知机制三个方面实现多义词教学的效率化.  相似文献   

17.
隐喻在汉语中经历了"字词——句子——篇章"的扩张过程,"隐喻对偶句"的形成至关重要。隐喻对偶句分"解释性隐喻对偶句"和"构成性隐喻对偶句"两类。想象图式的一致性与语言形式的一致性是隐喻对偶句形成的基础。隐喻对偶句有很强的再生性,其形成过程是一种"跨句子的语法化"。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段,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同时也作为人们了解世界,认识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思维语言中。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存在着普遍性,同时由于受不同文化模式的影响而存在着文化差异性。本文就英汉经济语篇中的认知普遍性和文化差异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梅丽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2):170-171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学习中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在日常教学中存在重语法学习、轻语言运用能力,重文化诠释、轻多元文化比较,重语言学习、轻非语言行为等不利于交际能力培养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课堂教学中要从跨文化情境创造、非语言交流能力培养、隐喻文化的学习和多元文化的比较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隐喻不仅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工具,而且在情感概念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现代认知隐喻理论的框架下基于一定的语料对英汉两种语言中5种基本情感隐喻——爱情、快乐、伤悲、愤怒和恐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情感隐喻表达式背后的概念隐喻在类指层面上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在特指层面上存在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