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两种绒山羊线粒体细胞色素b序列分析与系统进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梅  白雪  张巍  高文波  王薇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9):1897-1901
[目的]研究产绒量居全国第一的中国特有种质资源-辽宁新品系绒山羊和产绒质量居全国第一的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系统发生地位。[方法]通过PCR方法,对两种绒山羊16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核苷酸同源区进行序列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序列全长为1140bp,定义了11种单倍型,单倍型比例为68.75%,说明辽宁新品系绒山羊和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的遗传多态性比较丰富。利用分子钟,计算物种的分歧时间,绒山羊与山羊属其它山羊的分歧的时间大约是0.4万年,山羊属和岩羊属的分歧时间大约是3~6百万年,山羊属与绵羊属的分歧时间大约是4~7百万年。[结论]本试验成功地测定和分析两种绒山羊的细胞色素b序列,为研究绒山羊的分子进化和遗传特性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应用RAPD技术,对辽宁多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杂种多绒山羊的22个DNA模板进行了多态性比较和遗传距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状图.36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引物具有多态性扩增片段.得到多态性位点59个,占总位点数的90.77%,分析显示杂种多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陕北白绒山羊是在杂交改良的基础上选育形成的一个绒肉兼用山羊新品种,其改良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父本是辽宁绒山羊,采用的方法是级进杂交。陕北白绒山羊与之改良前的当地陕北黑山羊相比较,被毛由黑色或者杂色变为白色、绒色由紫绒变为白绒,产绒量提高了5倍左右,体重提高近1倍,同时该品种还具有绒纤维品质良好、繁殖潜能高、群体中存在多绒型变异等突出特点,因此跻身于全国优秀绒山羊之列。目前陕北白绒山羊已成为榆林、延安养羊业的当家品  相似文献   

4.
晋岚绒山羊是以吕梁黑山羊(青背山羊类群)为母本,辽宁绒山羊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方式,选择杂交二、三代优良个体,经四代以上横交固定选育而成的绒用山羊品种,这是继柴达木绒山羊、陕西白绒山羊之后我国第三个人工培育成  相似文献   

5.
察布绒山羊及其生产性能的研究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察布绒山羊的形成、外形、体尺、体重、绒量、绒质、繁殖性能及生长发育,并在一些重要指标上与我区阿尔巴斯绒山羊作了对比,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南疆绒山羊对新疆山羊的杂交改良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疆南疆绒山羊是1998年培育成功的新疆地方绒山羊新品种,南疆绒山羊综合了辽宁绒山羊高产绒量和本地山羊的绒细度好、适应性强的优良特性,适合新疆天山以南的荒漠化地区.试验通过分析南疆绒山羊和本地山羊的杂交后代的主要生产性能表现,对杂交后代的周岁抓绒后体重、周岁羊绒直径以及周岁抓绒量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并用生物统计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观察其杂交效果.结果显示:利用南疆绒山羊对本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杂交后代周岁抓绒后体重较母本提高2.68 kg,增长了15.41;,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后代周岁羊绒平均直径小于父本0.4 μm而大于母本0.1 μm,杂交后代能够保持母本性状细度上优势;杂交后代比母本周岁平均抓绒量提高了58.30 g,增加了41.9;,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南疆绒山羊杂交改良本地山羊,对于杂种后代的产绒后体重和产绒量上有显著的效果,且稳定地遗传了本地山羊的绒纤维直径较细的的优良特性,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较好的适应性,因此在阿克苏地区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辽宁绒山羊抑制素A基因遗传变异与双羔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抑制素A基因(Inhibin alpha subunit gene,INHA)作为辽宁绒山羊双羔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便为绒山羊育种工作中分子标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运用测序法寻找辽宁绒山羊INH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筛查到一个新的多态位点-446TC,该位点位于INHA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运用PCR-RFLP法验证并分析该位点在辽宁绒山羊双羔群体和单羔群体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辽宁绒山羊中双羔和单羔群体中分布A、B两个等位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经χ2检验,样本在该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在辽宁绒山羊单、双胎群体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8.
陕北白绒山羊是以陕北本地黑山羊为母本与引进辽宁盖县白绒山羊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绒内皆用的山羊新品种.本文对陕北绒山羊羯羊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分析,提出影响其育肥的诸多因素,以利于指导陕北绒山羊育肥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9.
辽宁绒山羊具有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产绒量高、绒毛品质好等特点。在国内外白绒山羊中 ,其产绒量、净绒率和绒长度 3个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因此 ,很多饲养绒山羊的地区 ,都引进辽宁绒山羊 ,用以改良当地低产绒山羊 ;因此 ,如何提高辽宁绒山羊的繁殖力 ,具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10.
对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绒纤维细度、绒纤维长度、绒纤维强度、绒纤维伸度及绒毛洗净率和净绒率进行测定,并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绒毛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陕北白绒山羊具有较好的产绒性能,特别在绒纤维细度、长度等方面体现出陕北白绒山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1辽宁绒山羊品种选育现状 1.1品种现状 辽宁绒山羊是我国自己培育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产绒量高、净绒率高、绒纤维长、绒细度适中、体型大、遗传性能稳定和改良低产山羊效果显著等特点,被誉为“中华国宝”,它在我国乃至世界绒山羊中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中,辽宁绒山羊列需要重点保护的各类羊之首,也是我国政府规定禁止出境的少数几个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疆青格里绒山羊是在当地原有绒山羊的基础上,引进产绒量高的辽宁盖县绒山羊,采用级进杂交改良,于2005年培育而成的绒山羊新种群。青格里绒山羊产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主要分布在青河县境内,现有青格里绒山羊17.5万只。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苏尼特左旗白绒山羊的形成、外形、体尺、体重、绒量、绒质、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适应性等,并在一些重要指标上与我区阿尔巴斯、二狼山、阿拉善绒山羊作了对比,最后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白绒山羊褪黑激素受体基因SNP与产绒性状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绒山羊褪黑激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TNR)基因的SNP与绒山羊产绒性状的关系,寻找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方法】以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选择绒山羊褪黑激素受体(MTNR1a和MTNR1b)基因部分序列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技术和DNA测序技术研究其多态性,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方法,对各基因型间生产性状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① 在绒山羊MTNR1a基因外显子1和2,以及MTNR1b基因外显子1没有检测到SSCP多态,而在绒山羊MTR1b基因外显子2中存在SSCP多态,首次检测到了3个SNP;② P4引物位点存在NM_001206907:g.648 bp处C-G突变,该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的改变;以及NM_001206907:g.665 bp处的G-A突变,该突变导致第223个密码子CGC变成CAC,从而使精氨酸变成组氨酸(Arg-His);方差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对绒山羊产绒量有显著影响(P<0.05);③AA基因型具有较高的产绒量,比AB、BB基因型产绒量分别高98.78和148.23 g,同时该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年龄互作效应对绒山羊绒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④ P5引物位点存在NM_001206907:g.1 015 bp处的G-A突变,该突变导致第339个密码子GGC变成AGC,从而使甘氨酸变成丝氨酸(Gly-Ser),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年龄互作效应对绒山羊绒细度存在边际显著影响(P<0.1);⑤ 这两个位点多态对绒山羊产羔数量、羔羊初生体重等繁殖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P4-AA基因型可以作为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白绒山羊产绒量性状辅助选择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国河西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和陇东绒山羊4个绒山羊群体KAP13-1基因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为揭示绒山羊遗传特征和生产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河西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辽宁绒山羊及陇东绒山羊(共721只)KAP13-1基因的多态性。同时基于DA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以明确各群体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基因组DNA扩增后得到491bp的扩增产物,经SSCP分析,从4个绒山羊群体KAP13-1基因中共发现6种基因型,4个等位基因中存在5个变异位点,这些多态位点主要为点突变,且均处于编码区,其中转换位点3个(占60%),颠换位点2个(占40%)。在170和197位分别发生了T→G、C→G的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分别由Leu、Thr变为Arg、Ser。该基因在河西绒山羊与陇东绒山羊中均存在4个等位基因,而内蒙古绒山羊未检测到C和D等位基因,辽宁绒山羊未检测到D等位基因。聚类结果显示,河西绒山羊与陇东绒山羊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在系统发生树中聚为一支,辽宁绒山羊与内蒙古绒山羊聚为一支。【结论】KAP13-1基因在4个绒山羊群体中呈中度多态,群体间存在差异。生态学作用对4个绒山羊品种的进化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辽宁绒山辜皮肤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普通染色连续切片法,对辽宁绒山羊皮肤及部分皮肤衍生物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辽宁绒山羊皮肤显微结构与其它山羊基本一致。辽宁绒山辜脂腺在9月和1月较4月和7月份发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1):22-22
育成史 新疆白绒山羊(北疆型)是以辽宁绒山羊、野山羊(北山羊)为父本,新疆山羊为母本.采用多元杂交育成,择优横交、近交等方法培育而成。自1978年开始.历时17年。新疆白绒山羊(北疆型)按遗传类型及绒纤维直径分含野血类群和不含野血类群。  相似文献   

18.
<正>辽宁绒山羊具有产绒量高、净绒率高、绒纤维长、绒细度适中、体形大、耐粗放饲养、繁殖率高、遗传性能稳定和改良低产山羊效果显著等特点而著称于世。多年来辽宁绒山羊已输入到全国大部分省、区及我国周边一些国家,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绒山羊改良和促进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具大的贡献。饲养辽宁绒山羊具有风险低、收益高等特点,它的稳定性远远好于其他养殖项目,并且具有广阔的  相似文献   

19.
辽宁绒山羊原产地盖州市,故又称盖州绒山羊,它具有产绒量高、净绒量高、绒纤维长、粗细度适中、体型大、遗传性能稳定和改良低产山羊效果显著等特点,其产绒量居全国之首,被誉为"国宝"。胚胎移植技术在辽宁绒山羊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良种母羊的繁殖性能,从而使它的优良性状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使用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能提高辽宁绒山羊群体的产绒量和绒毛品质,加快高产优质绒山羊的遗传进展。 1.配种母羊 对可繁配种母羊加强饲养管理,使之达到中上等膘情,无疫病和生殖疾患。公、母羊分群饲养,杜绝杂交滥配。繁殖母羊群设专人管理,建立母羊繁殖档案,记录母羊配种、产羔及断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