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气候和土壤类型对湿地松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生长和材质在不同气候和土壤类型条件下差异的比较分析表明:生长在南亚热带山地黄红壤上的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和力学强度大于生长在中亚热带山地黄红壤上的,而木材尺寸稳定性表现则相反;生长在南亚热带滨海沙地林分的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和力学强度均小于生长在南亚热带山地黄红壤上的,木材尺寸稳定性则表现相反。差异显著性t检验的结果表明:气候和土壤类型极显著或显著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以及木材密度、干缩性和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2.
香椿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材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香椿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抽出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香椿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的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端面硬度均属中等,干缩小;香椿人工林木材除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小于天然林外,其余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均稍大于天然林,抽出物含量均低于天然林.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香椿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差异显著,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人工林和天然林3种环孔材物理力学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檫树、酸枣、米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环孔材人工林木材除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小于天然林外,其余指标均稍大于天然林.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3种环孔材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仅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檫树、酸枣、米槠人工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格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格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格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的密谋、干缩性、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端面硬度均属中等;格氏栲人工林木材除抗弯弹性模量、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小于天然林木外,其余指标均稍大于天然林。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格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仅抗 弹性模量、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差异显著外,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坡向的樟子松 (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人工林木材主要的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坡向对樟子松人工林的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管胞长度、管胞直径、长宽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坡向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木材主要的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对樟子松人工林的解剖特征、物理力学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管胞长度、管胞直径、长宽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坡向人工林赤松材性变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延吉市林业局帽儿山林场赤松人工林为例,对北坡和南坡两种坡向赤松人工林木材的管胞形态特征和物理力学特征的径向变异模式及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管胞直径和微纤丝角及生长轮宽度等指标表现为差异显著。在相同轮龄范围内,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管胞壁腔比、微纤丝角、生长轮基本密度、晚材率、生长轮宽度等指标中,除生长轮基本密度平均值指标北坡的比南坡的大之外,其它指标的平均值均为南坡的大于北坡。  相似文献   

8.
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培育措施的人工林樟子松管胞形态特征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探讨了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樟子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的培育措施(初植密度、间伐强度、坡向、坡位)对樟子松人工林木材的绝大多数管胞形态特征指标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初植密度对管胞长度、管胞直径的影响差异显著;间伐强度和坡位对管胞直径的影响差异显著;坡向对管胞长度、管胞直径、长宽比的影响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可选择1.5 m×1.0 m、轻度间伐、阳坡、坡下林分进行定向培育,加快树木生长,从而培育高产、优质的樟子松用材林.    相似文献   

9.
以湿地松7个无性系木材为对象,体视显微镜下利用测微仪测定生长轮宽度和早晚材宽度,木材解离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管胞长度和宽度,计算总晚材率和管胞长宽比;采用排水法测定木材的基本密度和气干密度。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年轮宽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极显著。总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并不显著,编号为0-1302的无性系木材的基本密度最大。但是气干密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无性系之间早材管胞长度和宽度差异较大,晚材的差异较小;早材和晚材管胞长宽比分别为62.7~85.9和92.4~116.9。早、晚材管胞长度主要分布在2 500~4 500μm,均为中等长度。说明木材气干密度、年轮宽度和管胞形态等材性在湿地松无性系之间具有较明显差异。该结果为湿地松优质人工林木材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不同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的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湿地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主导因子是林龄、其次是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影响最小;1级立地级上、林分密度为1740株儿m’的11年生湿地松人工林的木材达到建筑材受力构件的最低等级要求.研究结果为湿地松人工林的定向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间伐与未间伐人工林红松(Pinus koraisensis)木材材质进行系统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对木材材质有很大的影响,间伐林的管胞长度、管胞直径、纤丝角、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顺纹抗压和抗拉强度、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大于未间伐林;间伐林木材晚材率、生长轮密度、壁厚、壁腔比、抗弯强度和局部抗压强度小于未间伐林。其中管胞直径、生长轮宽度、壁厚、壁腔比、抗变强度、顺纹抗压和抗拉强度、横纹局部抗压强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间伐能显著地提高木材力学性能。采用综合坐标法,对间伐与未间伐人工林红松木材材质进行评定,其材质的综合性能和纸浆材性能未间伐林好于间伐林,建筑材料性能间伐林好于未间伐林。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间伐材材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马尾松间伐材的纤维形态、化学成分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并与成熟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间伐材管胞显著较短、宽度窄、胞壁较薄,长宽比明显较大,纤维素含量略高而木素和浸提物含量较低.年轮较窄、晚材率大.生材含水率低,干缩性小.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与成熟材差异不显著,冲击韧性明显较大.同时对间伐材中应力木的超微构造和材性,也进行了观测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马尾松管胞特征与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马尾松家系进行了管胞特征与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具体相关性,并导出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长宽比和壁腔比,长宽比和柔性系数在1~14 a年轮段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15~22 a年轮段的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壁腔比和柔性系数的相关性在整个年轮段都极显著。各个材性指标即气干密度、抗压强度和冲击韧性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抗弯强度与其他材性指标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小,与冲击韧性没有达到相关显著水平。3个管胞指标与各个材性指标的相关性都极显著。3个指标中壁腔比与各个材性指标的相关系数最高。以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因变量,考虑每个试件所处年轮和晚材率的管胞特征为自变量的三元三次方程回归模拟结果显示,几个材性指标中拟合度最高的是抗压强度,R~2是0.717,最低的是抗弯强度,R~2是0.362。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最小的是气干密度,最大的是抗弯强度,具体误差值为7.59%和37.63%。根据回归模型,可以利用管胞特征定性预测部分材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人工林赤松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林赤松Pinus densiflora木材的管胞长度、微纤丝角、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晚材率及生长轮宽度等材性指标的测试数据,采用最优分割法划分出人工林赤松的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分析了人工林赤松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差异的表现.结果表明:赤松的幼龄期为小于12 a,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拉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弦向横纹抗压强度等指标成熟材高于幼龄材,径向横纹抗压强度、弦面抗剪强度、径面抗剪强度、弦向抗劈强度和径向抗劈强度等项指标幼龄材高于成熟材.其中,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径向横纹抗压强度和弦面抗剪强度差异达0.01显著水平,顺纹抗拉强度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图1表6参6  相似文献   

15.
人工林与天然林赤松木材管胞形态特征及密度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析了人工林与天然林赤松木材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及管胞长宽比等管胞形态特征和生长轮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结果表明,人工林与天然林赤松木材的管胞长度差异不显著,管胞宽度、管胞长宽比及基本密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分赤松木材密度及管胞形态特征的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析了不同林分人工林赤松木材的生长轮基本密度和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及管胞长宽比等管胞形态特征的变异。结果表明:赤松纯林和赤松与沙松混交林中赤松林材的基本密度、管胞宽度存在显著差异,赤松纯林中赤松木材的基本密度比赤松与沙松混交林中的高,赤松与沙松混交林中赤松木材的管胞宽度比赤松纯林中的大,而松纯林和赤松与少松混交林中赤松木材的管胞长度和管胞长宽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间伐强度和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下的湿地松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处理的湿地松的胸高处年轮宽度、晚材率和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规律基本一致。不同的间伐强度对年轮宽度、力学性质影响显著,对晚材率和干缩率影响不显著。其中45%间伐处理不仅可以显著加快湿地松的生长,而且可以提高力学性能,并且对密度和干缩性没有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对湿地松单株材积、全干缩率和力学性质都有显著性影响,而对气干密度没有显著性影响。其中3.5 m×3.5 m处理的湿地松不仅生长迅速,而且其力学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生长空间对人工林红松建筑材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生长空间(修枝与未修枝)的人工林红松(Pinus koraisensis)建筑材材质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木材的纤丝角、生长轮密度、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和绝大多数力学性质指标差异不显著。木材的晚材率、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差异显著。采用综合坐标法,对不同生长空间(修枝与未修枝)的林分建筑材材质评定结果为生长空间较大的林分好于生长空间较小的林分。因此,适宜的生长空间可以提高林木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