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竹子是重要的森林植物类型。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从基因水平对竹类作物进行研究,从2009年GeneID为8223103的NCBI第1个竹子基因登录,截止2015年底,已有6462个竹子基因成功登录,分布于竹亚科3个族的33个属的50个种。相比2014年,新增2519个基因,分布于14个属的20个种,文章调查分析了这些基因的描述、类型以及基因参考序列的情况,年度更新了2014年版“竹子基因调查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生物技术在竹类植物上的应用,包括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分子标记、竹子试管开花诱导、遗传转化与基因工程等方面,针对竹类植物的生物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竹类植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竹类植物根部解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竹类植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黄河流域以南都有天然分布。全国有500多种竹子,它们分属于大约40个属。竹类植物一些种类的鉴别,部分属及属以上某些价层的划分还没有得到完善,合理地解决。我们通过对国产在竹类植物的系统和分类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34种40余份竹子标本(分属于19属)的根部解剖观察,得出初步结论:根据竹类植物根部解剖特征可将竹类植物划分为两大类群,即散生竹类和丛生竹类。这两大类群的根解剖性质上又与目前按竹子花序划分的两大类群(箣竹超族和北美箭竹超族)密切相关,它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按花序建立的竹类植物的系统可能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但是,某些属(如(竹思)(竹劳)竹属、悬竹属等)根的解剖式样与其它属有明显的差异,这说明竹子的形态、结构等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某些竹种在根的解剖上有着具体而微的特征,因此,竹子根部解剖性质可作为鉴别某些竹类和划分许多竹属的依据,同时也可作为建立竹子自然系统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竹子集经济、生态、文化价值于一身,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绿色植物资源之一,其茎秆是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部分。文中概述了竹类植物由笋到茎秆的生长发育研究进展,包括生长规律、形态解剖结构、激素和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4个方面。文中在分析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竹类植物茎秆生长发育研究尚比较薄弱,认为培育符合工业化利用要求和具有高观赏价值的竹子新品种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除常规的培育和经营措施外,分子辅助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将是实现高产、优质、抗逆等竹子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竹子工业化利用效率、实现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竹类植物是再生生资源,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竹子已经形成一种产业,发挥着它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促使竹子行业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强烈。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综合分析竹类科学研究的资料、成果以及其它竹业信息,根据竹类植物信息自身的特点,设计、建立了一套信息采集较为全面、可靠性准确的竹类植物信息系统(CBMIS)。系统采用了新的软硬件技术处理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尤其是数据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野生竹类种质资源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良的竹类种质资源对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野生竹类种质资源蕴含着多种具有潜在育种价值的基因资源,是培育优良竹子新品种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对河南省境内的野生竹类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发现,河南野生竹类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信阳、南阳和洛阳等地区的山地及丘陵地区,海拔在20~2 000 m;共计4属20种,其中刚竹属植物占13种(含种下等级4个),箬竹属植物4种,箭竹属植物2种,茶竿竹属植物1种。本研究对于河南野生竹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引种栽培、育种及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竹类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概述了目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竹类植物上的应用,包括其核酸提取的方法、分子标记(RFLP、RAPD、SCAR s、AFLP及微卫星)等在分类上的应用,竹类开花基因等有用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转化研究。针对竹类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包括生物技术育种和系统演化研究,提出了今后竹类植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竹子历来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主要植物用材,其特有的形状、颜色、姿态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云南昆明市西山区“楠竹公社”竹子公园是一个以竹景观和竹文化为特色的生态公园。文章详细介绍了竹子公园的功能分区、竹种选择、竹种栽植和管护技术。文章认为,该竹子公园集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竹文化知识传播、竹制品展示为一体,既充分考虑现代都市人回归自然、感受自然的需求,又重视人文精神,展现竹文化内涵;竹子公园的建设对于云南昆明地区现代林业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生态建设、绿色经济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竹子与中国园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中国竹子园林史的基础上,介绍了园林竹类植物的各种分类法、竹类植物成景的各种方法及竹子园林建筑,同时对竹子园林应用开发的前景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竹类植物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其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目前在竹子分类、生长、繁殖、形态结构、竹材理化性质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多成果并得到推广,在竹子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竹类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良种繁育、细胞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竹子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试提出竹类植物遗传改良研究中应重点加强的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竹林生态与竹材循环利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林是浙江省主要森林资源,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竹林进行生态经营,能够更好地发挥竹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论述了浙江省竹林生态经营的意义和现状,提出了竹林生态经营的优先研究领域。以竹资源开发为基础的竹产业经济是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基于资源培育、产品开发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竹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竹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竹业经过近50年的改革和发展.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竹子生产、消费和出口国。竹业是一个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朝阳产业。文中结合竹产业的特点.总结了目前我国竹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提出了未来我国竹产业发展可采取的模式.并就模式运行所涉及的资源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和龙头企业选择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漆酶在细胞壁形成、逆境胁迫、花青素形成和酚类物质催化等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基因表达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为揭示竹子中漆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其中42个漆酶基因(PeLACs)启动子序列,利用已有的转录组数据分析了其中PeLACs的表达模式,克隆漆酶基因PeLAC20的启动子序列PeLACp,并构建了瞬时表达载体,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瞬时表达。结果表明,在42个PeLACs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多种与激素以及非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在GA3处理以及低温和干旱胁迫下各基因表现为不同的表达模式,表明它们参与激素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而且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PeLACs在毛竹不同生长阶段根和笋中的表达模式也证明了各基因功能的差异性。克隆的PeLACp序列为2 000 bp,利用GUS染色法检测启动子PeLACp的活性显示,PeLACp主要在转基因拟南芥的根中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毛竹漆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竹产业发展迅速,竹材消耗量也逐年上升,同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竹废料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目前全世界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概述了竹材作为生物质能原料的优势、传统生物质发电项目存在的问题以及生物质发电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可为产竹区、竹产业聚集区的竹废料应用于分布式生物质热电联供提供一种高效、先进、可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慧 《林业科学》2012,48(1):159-166
概述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包括RAPD,RFLP,AFLP,ISSR等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开花、细胞壁生物合成、光合作用、抗逆等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研究,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基因组学等;在分析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竹类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薄弱、功能基因鉴定困难等不足,并明确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比较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今后竹类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黄冈市拥有丰富的竹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竹资源,传承、保护和发展传统竹工艺,做大做强竹产业,对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黄冈市竹资源优势、产品开发优势的基础上,针对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冈市发展竹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捕光色素结合(LHC)蛋白与色素形成的复合体在捕获、传递和转化光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LHC基因结构及表达模式对于揭示其在毛竹光合作用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毛竹基因组中的LHC基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毛竹中共有29个LHC基因同源序列,其包含的内含子数量为0~5个。序列分析表明,29个LHC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别属于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家族LHCⅠ和LHCⅡ。LHCⅠ包含5个亚家族(Lhca 1-Lhca 5),除了Lhca 4含有3个成员外其他亚家族只有1个成员;而LHCⅡ包含6个亚族(Lhcb 1-Lhcb6),每个亚家族的成员不同,其中Lhcb 1的成员最多为7个。亲疏水性预测表明,不同亚家族成员存在着一定差异。蛋白结构预测发现,29个蛋白均包含导肽和成熟蛋白,具有跨膜结构域,均包含色素结合位点;其中12个蛋白的组成以α-螺旋为主,17个蛋白的组成以随机卷曲为主。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大多数LHC基因主要在叶片和花序中表达,笋中略有表达,而根和鞭中几乎检测不到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毛竹LHC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华安竹类植物园是我国规模较大、竹子种属较全,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竹子基因库,自然条件下保存有竹子30属321种,筛选出的30种优良生态经济竹种在生产上已得到规模化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该园建设成就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变竹林落后的生产方式,降低竹林采运和经营过程中的竹笋、农资和化肥等运输成本,研发了丘陵山地竹林单轨运输机。设备的运输作业结果表明,其工作效率是传统人工效率的8倍以上;整套设备占地空间小,操作简单;设备性能安全可靠,而且维护和使用成本低。设备的推广应用为竹子下山提供了新的运输途径,将极大提高竹资源开发效率,促进竹农增收致富,推动竹区经济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