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通过多次试验,结合群众的育苗和栽培经验,总结出黄金间碧玉育苗最有成效的办法是节间切口埋秆育苗、主枝扦插育苗、次生枝扦插育苗、分株移植育苗等四种;栽培最有成效的办法是竹苗造林。黄金间碧玉无性繁殖育苗,不需特殊处理成活率可达90%以上;竹苗造林可比传统的移母竹栽植节约造林成本50%以上,成活率高达90%以上,成林较早。  相似文献   

2.
春季起出的苗木,如不能运往造林地马上栽植,都要认真作好苗木假植。这是防止苗木风干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苗木假植可分临时(短期)假植和长期(越冬)仅植两种,但无论临时假植还是长期假植,都应注意如下几点: 1.起苗时间。起苗应抢在树木萌动之前。  相似文献   

3.
辽西地区春季多干旱少雨 ,给枣树栽植带来很大困难。通过两年春秋季节栽植枣树对比实验证明 ,秋季栽植枣树不浇水成活率可以达到造林要求。春季栽植和秋季栽植枣树两者成活率并无太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天水市渭北干旱山区是实施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春冬两季气候干旱,常规办法造林成活率往往达不到指标要求,为了提高旱地造林成活率,在苗木栽植时应用保水剂进行造林成活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在干旱地造林时能明显的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苗木失水过多,其体内的水分失去平衡,生理机能就要受到破坏,苗木就会死亡,故苗木保湿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下面谈谈减少苗木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方法:一、造林苗木应随起随栽,避免使用长期假植苗木春季是黑龙江省主要造林季节,但使用的苗木却有时不能做到春季随起随栽,因为有时苗圃没有足够的休闲地,为了不误春季育苗,就将翌年春季造林的苗木在秋季起出进行越冬假植,腾出圃地立即进行秋翻整地。苗木假植时间要从当年的10月中下旬一翌年的4月中下旬长达半年之久。我们知道苗木失水最快的部位是根系,苗木假植后土壤的保水性会降低,加之操作不细,透风和通气不良,造成苗根失水和烂根,影响成活。因此应尽量缩短从起苗到栽植的时间,使起苗与造林紧密衔接。有些常用的山地造林树苗长期假植,不利于成活。因为假植沟春季解冻要晚于床苗,特别是为防止旱风侵袭要用秸秆、草帘等覆盖的假植苗木,春季解冻更晚,当造林地达到“顶浆造林”条件时,假植苗却起不出来,贻误了造林的最佳时期。另外,应强调指出的是榆、枫杨等落叶树种苗木根部含水量较高,不适宜长期假植,常绿树种也不适宜长期假植。二、长途运输苗木时应做到保湿运输造林规程早有规定,就地育苗,就地栽植,不允许长途...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山区花椒常规造林主要采用1年生苗木,春季栽植。由于春季气候干旱少雨,特别是青石山区,土壤瘠薄、水源奇缺、无灌溉条件,花椒造林成活率低而不稳,已成为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开春季干旱时期造林,我们结合生产对花椒百日苗的培育和雨季造林技术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围场县位于冀北接坝山区,油松为主要造林树种。但该区一般春季干旱少雨,春季造林难成活,而雨季营养杯造林成活率虽较高,但运输栽植成本极高,为解决上述问题,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油松早春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干旱山区不同季节山杏造林后的生长情况调查分析,得出:秋季山杏截干深栽造林成活率达92.7%,比春季栽植成活率提高1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保温保湿运苗车,目前在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广泛用于苗木的春运、秋运。它对苗木抗生理干旱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对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问题的提出在人工更新造林过程中,苗木的强壮是非常重要的,苗圃现行的作业程序:起苗→假植→入窖→春运→假植(林场临时假植或造林地区假植)→栽植。其中,春运最关键,苗木死亡率也高。根据1989年统计,苗木  相似文献   

10.
春季杨树苗木枝叶萌动后进行栽植,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萌动时间愈长,造林成活率越低,所以,春季营造杨树,应选择在苗木萌动前栽植。  相似文献   

11.
佯黄竹(Bambusa changningensis Yi et B.X.Li)具有发笋期长、发笋量大、生长适应性广、材性好等特点,是优良的笋材两用竹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文章试验研究了底肥类型(农家肥、复合肥)、栽植季节(春季、冬季)、栽植方式(双头带蔸埋秆栽植、单株栽植)对佯黄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底肥类型间对佯黄竹成活率具有显著影响,对发笋数和成竹数则影响不显著;不同的栽植季节和栽植方式对佯黄竹成活率、发笋数和成竹数均有显著影响;底肥类型、栽植季节和栽植方式的不同处理组合对佯黄竹成活率、发笋数、成竹数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施复合肥底肥,春季采用双头带蔸埋秆栽植方式在成活率、发笋数、成竹数3个指标上均表现最优,成活率达到96.7%,发笋数达到8.3株/丛,成竹数达到6.7株/丛。  相似文献   

12.
用相同的造林方法,在山地景区栽植大侧柏,最佳季节为雨季7~8月份,这时期雨水充足,缓苗快,不仅造林成活率高,而且成活后,生长状况也优于春、秋两季,且造林施工方便省工,是栽植大侧柏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橄榄竹的引种、繁殖和适应性试验及栽培调查,认为橄榄竹繁殖容易,适应性强。在北亚热带轻霜地区种植,生长良好,可作观赏栽培和园林绿化造林。影响其成活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母竹的质量、栽培时间及当年冬季低温寒害等。若定植当年和翌年春采取保护措施,待其根系、地下茎和茎秆抗性增强后,便可抵御一定程度的寒害。  相似文献   

14.
水土流失立地下的绿竹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择2种水土流失严重的立地崩岗地和河边滩地进行绿竹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立地条件下,绿竹均能生长良好,母竹成活率、出笋率均在95%以上;绿竹在河边滩地的生长状况好于崩岗地。因此,绿竹可以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优良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5.
对西吉县梯田地埂灌木树种(以杞柳和柠条为主)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造林整地时,梯形槽和鱼鳞坑整地均可,整地深度以40cm左右为宜,整地时间以雨季预整地最佳;(2)造林方法要根据具体树种而定。柠条最好选择植苗造林,春秋皆宜,杞柳适宜秋季造林,总体上秋造的苗木成活率和存活率明显好于春造。另外,在柠条播种造林时,坡向最好在阴坡;(3)杞柳造林时的种植深度以种条覆土2cm最佳,适宜的几种种植深度模式为:阳坡种条覆土2cm、阴坡种条齐地面、阴坡种条覆土2cm;(4)造林整地、种植深度对苗木生长量的影响较大,造林方法、造林坡向、种植深度对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影响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6.
苗木冬眠期限与造林时间选择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林木树种冬眠期限不尽相同,苗木冬眠期结束早晚与春季造林时间选择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性因素。早春冬眠期结束较早的树种,适宜早期造林栽植,反之,则应推迟造林时间,最佳栽植时间为苗木冬眠结束前后1~5 d为宜。  相似文献   

17.
枸杞温棚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万功 《甘肃林业科技》2011,36(4):41-42,45
在河西走廊枸杞造林多采用春季造林,但由于春季易受干旱缺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林难度较大,因此采用枸杞插穗电热温床催根和日光温室营养袋容器育苗,能够有效延长造林时间,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一系列育苗、造林先进技术,在高海拔、春旱山区,获得山地栽培勃氏甜龙竹和麻竹成功,并总结出山地育竹苗、营造丰产林的技术措施。同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成活率与降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以来,辽西北地区出现持续春旱,致使各地春季造林成活率严重偏低。雨季造林成为辽西北地区造林的主要选择,因此,我们对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的成活率与降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年均降水450mm左右的地区,使用3~5年生樟子松容器苗,雨季造林时间以6月中下旬为宜。适当深栽,留穴。雨季造林成活率预测:1~6月份降水与年平均降水之比率超过30%,造林成活率达不到国家标准。比率越大,成活率越低;比率越小,成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ossibility of enlarging the planting window of container-grown silver birch seedlings from spring and autumn to summer by planting young, actively growing seedlings. For over 3 yrs th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growth, survival and damage of silver birch seedlings grown in containers and planted at different time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on 18 sites in fields and forest sites in central Finland. In a pot experiment in the greenhouse, the root-egress ability of seedlings planted at different time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was monitored. Root egress of seedlings was rapid from the beginning of July to the middle of August. Actively growing seedlings planted in summer on a site suitable for silver birch grew and survived at least as well as seedlings planted in spring during the dormant stage. The risk of drought stress increased when seedlings were planted on easily drying, coarse sandy soils. The risk was also high in soils with high levels of fine soil fractions that become hard when dry and when the dry period continued for several weeks before planting. In conclusion, it is possible to enlarge the planting window of birch seedlings to July and the beginning of August by using actively growing container seedl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