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不同地域竹编工艺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具有的丰富竹资源是竹文化深厚底蕴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竹编工艺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中国不同地域的竹编工艺有各自的特点,文章根据地域特点对竹编工艺发展现状与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竹编工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着悠久的竹编历史,在几千年的竹编工艺发展中,湘楚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大量闻名于世的竹编制品,形成了具有丰厚底蕴的竹编文化。然而,如今的湘西竹编技艺正处于濒临失传的窘境。湖南怀化学院作为地方高校,肩负起了竹编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担。文章介绍了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师生在发展和传承湘西竹编工艺中开展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竹编制品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也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其蕴含的竹编文化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同时,作为低碳环保的绿色产品,竹编制品迎合了时代的需要,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绿色生活、品味生活的时尚产品。适应时代变化和市场需求,设计具有文化内涵和编作精良的竹编产品,是当代竹编设计师和竹编工艺师的时代责任。文章以竹编作品《双鱼送福小簸箕》为例阐述了竹编制品所应具有的文化内涵及精良的编制工艺。  相似文献   

4.
探讨竹编艺术当下跨界运用的方法,拓展竹编设计与运用的思路。方法:在竹编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论述了竹编立体化跨界运用、竹编平面化跨界运用、竹编光影跨界运用、竹编拓印运用等几个方面的跨界设计内容,探讨了竹编艺术跨界运用的设计手法与可行性。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传承和创新是竹编艺术传承和创新的根本,对竹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设计,不仅需要提倡竹编本身的创新设计,也可以通过跨界设计手法拓展竹编艺术设计与运用的思路。同时,该文还就传承创新提出了"跨界传承的推崇问题""参差不齐的问题""专业设计师参与问题"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竹编是人类文化和艺术上的瑰宝,也是中国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编讲究文化和实际操作的结合,讲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物的结合。因此真正的竹编文化是存在于现实民众生活之中的。将影像志的方式引入到浙江省竹编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拓宽了浙江竹编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空间和表述方式。竹编文化影像志侧重于对林业系统、林业文化内容的事实性记录,强调竹编文化记录的长期性、系统性以及对林业文化的"深描"价值,可以作为研究林业产业变迁的史料性文本。研究从竹编影像志的操作方法和实现途径等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竹林和竹种的分布是中国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称之为"世界竹类的故乡"。云南地区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瑰宝,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云南地区傣族竹编、宜良竹编、绥江竹编3个代表性竹编工艺特性进行研究,总结云南地区竹编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共性。  相似文献   

7.
湖南、湖北地区传承着历史悠久的竹文化,并逐步形成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特色竹编。文章归纳了两湖地区竹编工艺的典型代表,总结其工艺特性,以期为两湖地区的竹编文化发展与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传统竹编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传承面临许多挑战。文章分析了竹编技艺陷于困境的根本原因,在深究传统竹编工艺品的制作工艺和编织技法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从文化解读和产品定位2个方面探讨了竹编摆脱困境的途径,即借助现代设计思维、融合传统文化实现竹编工艺品的创新设计,以致力于实现传统竹编工艺的活化传承与新生。  相似文献   

9.
竹编在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编工艺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竹编与家具更好地融合应用,既顺应国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有助于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升级。简述了竹编工艺和编织纹样种类,分别从造型、功能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竹编工艺对家具产品的影响。同时提出竹编家具与数字化结合应用的不同形式,探寻竹编工艺在现代“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视角下鄂西南竹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中国古典哲学沃土之上,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智慧,是现代艺术设计不竭的创作源泉。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了鄂西南民间竹编的文化内涵、造物理念与工艺特征,并从文化传承、持续发展、创新设计、技术革新等4个方面提出了鄂西南竹编传承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运用深度访谈和田野调研理论分析手工艺传承问题。通过对四川省青神县竹编及技艺传承人调查,建立了其中3位主要传承人的家谱,总结了在技艺传承中具有从师学艺、家庭副业多元化开发和草根工业等特征,在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中,探索出了生产性保护、文化引领和造竹筑巢等的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论云南哈尼族的竹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云南哈尼族人在长期的用竹、敬竹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云南民族竹文化在维系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引领精神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竹文化的传播不但能加强文明间的对话、谋求更多共识,更能维护文化多样性、提升中国话语权。文章分析了云南民族竹文化的内容体系、新时代下传播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大政策支持、加快人才培养、培育文化产业等方面提出了云南民族竹文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微缩竹雕是以土家族传统建筑为对象,通过竹雕技艺再现建筑特色的一种雕刻形式。文章详细介绍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微缩竹雕"技艺传承人王仕辉竹雕作品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王仕辉老艺人依靠自己掌握的竹刻技艺,以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民间文化为己任,将土家族传统建筑特色、民俗民风、习俗礼仪等有机融合到自己的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推广土家族竹雕艺术和土家文化,使竹雕成为一种传播文化和历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远在先秦时代,竹笋已经成为中华先民的祭祀供品、席上珍馔,有极高的食用地位。此后,用笋之风日盛一日,自宋代赞宁撰《笋谱》以来,竹笋的丰富价值不断被开发,专项研究不断涌出。竹笋不仅能满足人类果腹充饥、极口腹之欲的需求,而且还能实现治病延年、健康养生的需要;从思想文化层面看,更蕴藏修身怡情、体悟人生的内涵。文章从竹笋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古人对竹笋价值的认识与利用。研究中国竹笋利用历史,既有益于农林、药食、文化产业的发展,亦有助于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川省宜宾市竹编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宜宾市竹编产业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水果竹编包装、开发宾馆专用竹编工艺品、创新竹编旅游纪念品和为名特优产品作嫁衣等四川省宜宾市竹编产业发展方向和思路,及建立院校镇联合的竹编生产基地、优化竹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加强竹编产业的科技支撑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竹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结晶,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旅游产业,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要求,也是建设我国西南桥头堡的重要举措,对于弘扬和发展、传承与保护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在产业发展中应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低碳发展共识迫切需要“以竹代塑”的低碳设计理论。文章基于低碳转型的历史与趋势研究,提出了一种生态产品竹纤维餐具的创新优化设计方案,阐述了该设计方案在产品功能、加工技术和工艺以及美学等方面的特色,总结分析了生态产品设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逻辑理路。该竹纤维餐具具有环保、低成本、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可作为食品包装用合成塑料的替代品。竹纤维餐具产品设计的目的旨在展示竹子在减塑消费和绿色发展中的突出优势,落实“以竹代塑”倡议,促进产业提升和减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据资料,昭通地区竹类资源丰富,计有14属53种,竹林面积36323hm^2。山区苗族群众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利用竹子的经验,介绍了在房屋建筑、编织、服饰、食品、医药、乐器、狩猎、食品以及宗教活动等方面的传统习俗和知识,并提出了今后发展壮大竹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