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厚壁型巨龙竹秆材物理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部分竹材和木材为参照,研究了厚壁型巨龙竹的密度、干缩性、湿胀性、吸水性4项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厚壁型巨龙竹的基本密度为0.68g/cm3,比毛竹的密度(0.756g/cm3)小,比龙竹、甜龙竹和其他建筑用木材的密度要大;从竹材干缩性上看,厚壁型巨龙竹的气干体积干缩率为12.47%,比毛竹(3.733%)等竹材、木材的相应值要高;从巨龙竹基部到梢部的纵向变异来看,厚壁型巨龙竹秆材密度呈上升趋势,吸水率呈递减趋势,而干缩性及湿胀性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以材性优异且同样条件下种植的当地鞭生毛竹为参比,研究了毛竹实生苗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毛竹实生苗竹材的气干密度为0.617 g/cm~3,小于鞭生竹的气干密度(0.662 g/cm~3);全干密度为0.562 g/cm~3,小于鞭生竹的全干密度(0.607 g/cm~3);气干或全干时,毛竹实生苗的干缩率均小于鞭生竹;除顺纹抗拉强度外,毛竹实生苗的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剪强度、抗弯强度均低于鞭生竹。因此,毛竹实生苗具有较高的强重比,相比鞭生竹材,具有密度较低、干缩率较小、力学强度性能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椽竹竹材的理化性质,并与毛竹、青皮竹和绿竹竹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椽竹各竹龄竹材的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523~0.632 g·cm-3、0.656~0.801 g·cm-3和0.658~0.777 g·cm-3,随着竹龄增长各部位竹材密度表现出增大的趋势,3年生以上椽竹竹材基本密度小于参比竹种毛竹和青皮竹,大于绿竹.3年生以上椽竹竹材的平均气干体积于缩率和全干体积干缩率分别为9.6%和13.6%,大于毛竹;各竹龄椽竹竹材径向干缩率大于弦向干缩率和纵向干缩率.3年生以上椽竹竹材的灰分平均含量小于绿竹和青皮竹,酸不溶木素平均含量与青皮竹接近而小于绿竹,综纤维素含量大于80%,多戊糖、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平均含量均高于青皮竹和绿竹,而苯-醇抽出物平均含量小于青皮竹和绿竹.综合分析,椽竹作为纸浆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安庆段长江滩地I-72杨的密度和干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72杨的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分别为0.454 g/cm3、0.415 g/cm3和0.364 g/cm3;I-72杨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为自髓心向外,最初递减,然后再向外层递增;轴向变异为沿树干向上逐渐增加;I-72杨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全干缩率分别为3.917%、8.093%和12.138%,体积干缩系数为0.169,差异干缩为2.107;I-72杨5.3 m高度处的径向、弦向和体积全干缩率测量值均大于1.3 m高度处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5.
巨龙竹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该文采用形态标记方法首次系统研究了厚壁型和薄壁型巨龙竹的形态差异。结果证明两者气生根节数与秆壁率二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从而证明了"厚壁型巨龙竹"和"薄壁型巨龙竹"的种质分化,为巨龙竹优良种质资源的选择与发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历时10年对撩壕施肥的毛竹林生长特性和林分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毛竹均分布在林分密度3 750~10 305株/hm~2的中密度到高密度的范围之内,当林分密度为8 250株/hm~2的中密度时,林分平均胸径和新竹平均胸径达到生长高峰;当林分密度为10 305株/hm~2的高密度时,平均枝下高、秆全高和枝下高占全高的比例也达到最大值。(2)撩壕施肥竹林立竹株数为8 625株/hm~2,其中胸径12~17 cm的大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61.2%,比对照竹林增加4.02倍;胸径9~11 cm的中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33.2%,比对照竹林增加38.4%;胸径8 cm以下的小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5.6%,为对照竹林的87.4%。(3)撩壕施肥竹林Ⅰ~Ⅳ度竹为幼、壮、中龄竹,立竹株数和蓄积量占林分比例均在7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繁殖功能旺盛;Ⅴ~Ⅶ度竹为次老龄竹和老龄竹,立竹株数和蓄积量占林分比例均在30%以下,繁殖能力有所下降,但因能增加立竹密度,有利于为新竹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福建省三明莘口教学林场香叶树人工林的木材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香叶树人工林木材生材密度0.826 g/cm3,基本密度为0.529 g/cm3;木材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系数分别为0.235%,0.337%,0.603%,收缩大,木材不易开裂和变形,是良好的家具及室内装饰用材。  相似文献   

8.
毛竹材气干密度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称重法对毛竹气干密度变异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由竹青到竹黄,密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从竹青至竹黄的1/3处,密度值减幅逐渐减小;但至竹黄处,密度值有增加的趋势。随着竹龄的增大,竹材密度也相应增大,6年生的竹材密度达到最大。竹秆从下到上,密度逐渐增加。通过对毛竹密度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得出部位、年龄、高度3个因素对毛竹密度的影响均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10.
毛竹纯林与竹杉混交林竹材形态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5个竹材形态质量指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竹杉混交林立竹平均胸径较毛竹纯林大5.0%;立竹全高、枝下高与立竹胸径呈正相关,竹杉混交林较毛竹纯林分别增加9.0%、8.7%,竹杉混交林对立竹全高、枝下高增大的贡献率小,分别为2.7%、3.1%;竹林经营类型对立竹胸高、竹壁厚度的影响较全高、枝下高大,竹杉混交林较毛竹纯林提高6.9%;尖梢度值与立竹径级不相关,与竹林经营类型密切相关,竹杉混交林显著大于毛竹纯林,增加幅度达20.9%。尖梢度值≥0.4的为竹材匀称竹林,<0.4的为竹材不匀称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