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摘要:本文运用一种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量化分析工具--GEM模型,结合黑龙江省肉牛产业集群特点,对资源、设施、供应商与相关企业、厂商结构与战略、本地和外地市场六个影响竞争力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AHP法对其进行指标定量化处理,科学构建黑龙江省肉牛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客观评价黑龙江省肉牛产业集群竞争力基础上,找到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分析肉牛产业集群发展不足的同时,从“基础”,“企业”,“市场”方面给出了提升黑龙江省肉牛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很快,到1998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巴西的第三大牛肉生产国。但近几年肉牛产业形势逐步变得严峻起来,牛肉总产量一直徘徊在600万吨左右,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明显的萎缩趋势。分析其中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肉牛产业存在着一些制约瓶颈,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牛肉供求旺盛,肉牛存栏量也相应充足。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肉牛养殖户信心开始动摇,对于肉牛养殖前景也忧心忡忡。目前影响我国牛肉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高档优质牛肉是指由优良品种肉牛产出的、质量上乘(脂肪含量较高和嫩度好)、食品安全有保障的牛肉,具有极高的附加值,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的牛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牛肉的需求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地要求,进口高档优质牛肉的高价格刺激了国内肉牛产业的发展,开发高档优质牛肉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5.
《科学种养》2008,(6):60-60
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我国牛肉需求量将会有所上升,牛肉价格也将受到一定地推动。同时,国际方面牛肉供应的不足、牛肉价格的走高,也将逐渐地波及到我国牛肉价格。当前影响我国牛肉价格的因素还有以下两点:①能繁母牛数量不足。在2007年以前,因牛肉价格持续低迷,大量肉牛养殖户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一时间毁圈杀牛现象在全国蔓延。当前牛肉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受肉牛繁育周期长、养殖周期长、能繁母牛存栏不足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肉牛养殖业恢复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同时,一部分养殖户受当前高价诱惑,惟恐后期牛肉降价,纷纷将架子牛和母牛出售。  相似文献   

6.
新疆特色马产业的文化旅游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新疆特色马产业文化旅游资源、习俗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新疆特色马产业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提出发展新疆特色马文化旅游的路径。项目采用典型访问的方式,走访新疆马主要产区、加工企业、马术俱乐部等,研究新疆特色马产业的文化发展问题、需求结构和可能的发展领域。通过对新疆特色马文化发展内涵的研究,提出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方式,整合马文化资源,建立马文化、马运动、马旅游等平台,营造马文化旅游氛围,培育马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形成新疆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低脂肪、高蛋白、低胆固醇的优质中高档牛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针对我国肉牛产业生产技术亟须提高的发展现状,为有效解决中高档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生产技术配套和促进农民增收等问题,我们开展了高档肉牛精细化饲养配套技术项目推广工作。现将中高档肉牛精细化和标准化饲养技术要点介绍给广大养牛场户。一、引进优质的肉牛育肥1.选择国外引进的良种肉牛杂交后代。选择西门塔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和实证2个方面对新疆乳制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和提升展开研究,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和核心竞争力培养思路3个方面梳理出国内、国际乳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关键技术、经营管理、品牌、市场推广、内外部环境条件等方面经过有效整合形成独树一帜的、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支撑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与能力的有机组合,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得出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及当前乳企发展的瓶颈,找到龙头乳企与当地中小型乳企的发展差距。参考当下热门技术得出适合新疆本土乳制品企业发展方式,以"创新、绿色、高效"为基础,让乳制品企业获得最大化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做成让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促使新疆本土乳制品品牌做大做强,推向内地市场。  相似文献   

9.
优质肉牛是生产特级牛肉(日本A级、美国特级、欧洲特级、我国高档)的基础,而要培育(饲养)出优质肉牛必须依据肉牛自身因素和环境条件,只有两个条件都具备并协调一致时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淡水鱼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中国特色淡水鱼产业竞争力,以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为基础,对中国31个省份和地区的特色淡水鱼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特色淡水鱼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罗非鱼、鳗鱼、鮰鱼和鲟鱼4个主要出口品种的竞争优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中国特色淡水鱼产业的现实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1)国内特色淡水鱼产业在生产竞争力要素方面,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在市场需求要素方面,特色淡水鱼消费量日益增长;在关联产业和市场结构和竞争方面,特色淡水鱼加工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有待提高,特色淡水鱼专用饲料产业化应用较小,规模企业数量有待增长;在机遇和政府政策方面,逐渐建立起绿色健康生态养殖制度体系。(2)特色淡水鱼产品资源禀赋系数始终维持在1.0以上,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优势;中国特色淡水鱼产品整体国际市场占有率为73.22%;贸易竞争力指数接近1;罗非鱼和鳗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大于6,说明中国特色淡水鱼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基于“钻石模型”的河南省烤烟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显著的经济现象,烤烟产业集群化发展不仅是烟草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也是提升烤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机会与政府等方面分析河南省烤烟产业集群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即加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快实施烟草科技创新工程、实施龙头卷烟工业企业带动战略、完善烟叶生产政策支持体系等,以促进河南省烤烟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烤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水产养殖产量大国,但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水产种业不强。为应对国内外新形势,亟需做强民族水产种业,进而推进中国渔业的转型升级,笔者从法律法规与理论体系、科技创新与人才体系、工程建设与核心示范体系、产业发展与进出口状况4 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当前民族水产种业的基本情况;从顶层设计、扶持政策、科技创新、经营主体、市场环境5 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民族水产种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并提出了民族水产种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路径,即优化顶层设计、丰富扶持策略、转变评价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种业监管,以期为产业发展和相关政策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好的了解新疆现阶段的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对新疆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以新疆1985—2013年的新疆三次产业产值为数据源,运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构建了状态空间变参数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对新疆的城市化进程有负效应影响;第二产业是促进新疆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三产业对新疆城市化由稳定的正效应影响转变为持续下降的负效应影响。新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之间有显著的相反发展趋势,分析认为新疆的城市化发展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应合理调整和安排产业结构与政策导向,提高第三产业生产水平,这对促进新疆城市化进程,城市工业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新疆南北疆集约化养殖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本研究选择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南疆)和伊犁地区昭苏县(北疆)2 个集约化养殖场为对象,对其冬季肉牛舍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噪音、CO2、NH3、CH4、PM10和TSP 等环境指标进行连续5 天08:00、12:00、18:00 和21:00 及3 天连续24 h 的测定,然后将2 个集约化养殖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拜城牛场光照强度、温度平均值及昭苏牛场温度、湿度平均值超出国家牲畜和家禽养殖场的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1999)。此外,拜城牛场温度、湿度平均值极显著低于昭苏牛场(P<0.01)。昭苏牛场CO2浓度超出NY/T 388—1999,CO2、NH3浓度平均极显著高于拜城牛场(P<0.01)。上述环境指标连续24 h 变化表明,2 个集约化养殖场的温度都低于NY/T 388—1999;拜城牛场湿度52.7%~86.4%,全天有12 h 超出NY/T 388—1999,昭苏牛场湿度69.4%~97.4%,全天有18 h 超出NY/T 388—1999。拜城牛场CO2浓度为687.6~1799 mg/m3,在18:00 和19:00 超出NY/T 388—1999,昭苏牛场CO2浓度1459.6~3392.0 mg/m3,除05:00 时,其他时间都超出NY/T 388—1999。以上结果表明,南北疆冬季牛场环境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南疆拜城县牛场主要在于增加光照与保温,而北疆昭苏县牛场主要应该解决保温与改善圈舍空气环境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刘东  刘锐金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2):139-147
热带作物产业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和服务外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运用SWOT-PEST方法,结合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现状,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对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遇、挑战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分析矩阵,研究表明中国热带作物产业拥有政府重视程度高、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科技力量储备等内部优势,同时也存在扶持力度相对不足、经营水平发展较为滞后、资源环境约束和生产成本的压力较大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等自身劣势。建议综合运用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增长型、扭转型、多元化和防御型4种策略,以“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战略和持续对外开放政策为契机,利用好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多元化需求不断增长、新技术应用力度加大的发展机遇,在充分挖掘和发挥内部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呼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热带作物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热带作物产业经营体系建设、推动热带作物企业“走出去”、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延链升级等方式补齐自身短板,减少或避免国际热带农产品市场对国内的冲击、供给安全的不确定性以及科技创新供给不足的威胁,全面提高中国热带作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林业产业是支柱产业,林业产业集群对于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振兴龙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阐述了产业集群及林业产业集群的内涵,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程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已初步形成集群态势。分析黑龙江省林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当地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建立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实施品牌战略、龙头企业带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人力资源培养及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疆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藜麦作为早期从南美引进的特色杂粮作物,近几年已在我国18个省(区)推广应用,有望发展成为一特色的新兴产业。采用SWOT分析法对新疆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充分掌握和了解其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为今后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发展的优势大于劣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可利用藜麦耐旱、耐盐碱、耐寒等特性以及可作为粮饲兼用作物,扩大种植规模;坚持以市场为中心,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引导农民合理种植。通过发挥产品开发和“互联网+农业”等产业优势,拓市场、引人才、建基地、强科技、抓产业,必能实现伊犁河谷藜麦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及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蚕桑产业是支撑四川省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本研究旨在推进四川省蚕桑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以四川省市州尺度上的蚕桑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势能、政策扶持力度和环境容量4个发展要素,并针对“近年来四川省桑园面积逐年上升,但蚕茧产量以及占全国总产量比例逐渐下降”这一矛盾现象,采用K均值聚类法确定了四川省各市州蚕桑产业的5种发展类型。结果表明:Ⅰ类区环境容量大,但发展基础薄弱、产区面积逐年减少、政策扶持力度弱,含成都市等12个非产区。Ⅱ类区发展基础好、政策扶持力度高,但环境容量小、产区面积逐年减少,含绵阳市1个主产区。Ⅲ类区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环境容量大、势能足,但政策扶持力度弱,含攀枝花市等5个一般产区。Ⅳ类区发展基础极好、势能足、政策扶植力度大,但环境容量小,含凉山州与宜宾2个优势产区。Ⅴ类区发展基础好、政策扶持力度高,但环境容量小、发展势能不足,含南充市1个主产区。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建议逐渐淘汰Ⅰ类区,针对Ⅱ类区与Ⅴ类区稳面积、强势能,对Ⅲ类区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种植,对Ⅳ类区加强全产业链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总结经济林产业扶贫的主要成效,发现问题,提出发挥经济林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重要作用的政策建议。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对山西、四川和云南3省6县的实地调研发现,经济林产业扶贫成效显著,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农民就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然而,脱贫地区的经济林产业还存在规划落实不到位、栽培品种混杂、管理措施粗放、加工存储产业滞后和科技支撑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加强对经济林产业的宏观指导、强化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积极拓展林业产业政策、提升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品牌化水平和积极培育流通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更好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